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分別計算得到和,然后,和的差值即為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其中,在計算的過程中,由于第1檢波器和第2檢波器在同一時刻開始采集震動數據,所以,檢測到的震動信號初至時間差值△t只與兩檢波器的距離和震動信號的傳播速度有關,與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無關;而在計算的過程中,所得到的震動初至信號時間t2’受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的影響。因此,和的差值即為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解決了傳統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存在較大誤差和實施困難的問題,保證了地震采集系統記錄信號的起始時刻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數據采集
,具體涉及一種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
技術介紹
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是地震數據采集系統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反映了地震采集系統記錄信號的起始時刻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是衡量系統時間采集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采用的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為:將每個檢波器間隔相同的距離(道間距)插在地面上,雷管偏移量(炮檢距)和道間距相同,淺坑引爆雷管,采集每道檢波器檢測到的震動波形。在采集到的震動波形上讀取震動初至時間,然后以相同的炮檢距和道間距為橫軸,以每道檢波器檢測到的震動初至時間為縱軸作圖,連接各時間點作直線,與縱軸相交,其截距即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上述方法雖然應用了統計學的原理,擺脫了對個別孤立時間值判別讀取準確性的依賴。但是,其前提是在排列范圍內,到達每個通道的地震波的速度恒定不變,并且道間距和炮檢距需要嚴格相等。因此,實際應用中,由于受到測試地區的限制,最終會造成計算出的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值出現較大的誤差,另外,采用上述方法操作比較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在同一條直線上,按從一側向另一側方向,依次選取位置P3、位置P1和位置P2;在位置P1設置第1檢波器;在位置P2設置第2檢波器;在位置P3設置激發源;步驟2,所述激發源、所述第1檢波器和所述第2檢波器均連接到主機,構成地震儀系統;步驟3,當地震儀系統上電啟動后,激發源發出震動信號;步驟4,主機檢測到震動信號已發出時,向所述第1檢波器和所述第2檢波器發送采集震動信號波形的通知消息;所述第1檢波器在接收到該通知消息時,立即采集并記錄震動信號,得到第1震動波形圖;所述第2檢波器在接收到該通知消息時,立即采集并記錄震動信號,得到第2震動波形圖;步驟5,對所述第1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提取得到第1震動初至時間t1;對所述第2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提取得到第2震動初至時間t2;按公式△t=t2-t1計算得到本次測量得到的時間差△t;步驟6,重復步驟3-步驟5,進行多次測量,由此得到多個時間差△t;將所得到的多個時間差△t取平均值,得到步驟7,關閉第1檢波器;將激發源設置于所述位置P1,仍保持第2檢波器設置于位置P2;步驟8,地震儀系統上電后,激發源發出震動信號;步驟9,主機檢測到震動信號已發出時,向所述第2檢波器發送采集震動信號波形的通知消息;步驟10,所述第2檢波器在接收到該通知消息時,立即采集并記錄震動信號,得到第2’震動波形圖;步驟11,對所述第2’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提取得到本次測量得到的第2’震動初至時間t2’;步驟12,重復步驟8-步驟11,進行多次測量,由此得到多個第2’震動初至時間t2’;將所得到的多個第2’震動初至時間t2’取平均值,得到步驟13,計算即最后的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解決了傳統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存在較大誤差和實施困難的問題,保證了地震采集系統記錄信號的起始時刻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步驟2得到的第1檢波器、第2檢波器和激發源的布置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步驟5中對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的原理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步驟7得到的激發源和第2檢波器的布置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步驟11中對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的原理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步驟4得到的第1震動波形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步驟4得到的第2震動波形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在同一條直線上,按從一側向另一側方向,依次選取位置P3、位置P1和位置P2;此處,可以按照圖1所示方向,按從左向右方向依次選取位置P3、位置P1和位置P2;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也可以按照從右向左方向依次選取位置P3、位置P1和位置P2,其實現原理完全相同。在位置P1設置第1檢波器;在位置P2設置第2檢波器;在位置P3設置激發源;步驟2,所述激發源、所述第1檢波器和所述第2檢波器均連接到主機,構成地震儀系統,即得到圖1所示的第1檢波器、第2檢波器和激發源的布置圖。步驟3,當地震儀系統上電啟動后,激發源發出震動信號;步驟4,主機檢測到震動信號已發出時,向所述第1檢波器和所述第2檢波器發送采集震動信號波形的通知消息;所述第1檢波器在接收到該通知消息時,立即采集并記錄震動信號,得到第1震動波形圖;所述第2檢波器在接收到該通知消息時,立即采集并記錄震動信號,得到第2震動波形圖;步驟5,對所述第1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提取得到第1震動初至時間t1;對所述第2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提取得到第2震動初至時間t2;按公式△t=t2-t1計算得到本次測量得到的時間差△t;參考圖2,為本步驟對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的原理示意圖。步驟6,重復步驟3-步驟5,進行多次測量,由此得到多個時間差△t;將所得到的多個時間差△t取平均值,得到步驟7,關閉第1檢波器;將激發源設置于所述位置P1,仍保持第2檢波器設置于位置P2,即得到如圖3所示的激發源和第2檢波器的布置圖。步驟8,地震儀系統上電后,激發源發出震動信號;步驟9,主機檢測到震動信號已發出時,向所述第2檢波器發送采集震動信號波形的通知消息;步驟10,所述第2檢波器在接收到該通知消息時,立即采集并記錄震動信號,得到第2’震動波形圖;步驟11,對所述第2’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提取得到本次測量得到的第2’震動初至時間t2’;參考圖4,為本步驟對第2’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的原理示意圖。步驟12,重復步驟8-步驟11,進行多次測量,由此得到多個第2’震動初至時間t2’;將所得到的多個第2’震動初至時間t2’取平均值,得到步驟13,計算即最后的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在本專利技術上述方案中,為了使檢測到的震動波形幅度變化微小,所選取的位置P1和位置P2的間隔需要滿足:間隔不宜過大,需要能夠保證檢波器接收到一定強度的震動信號;同時,間隔也不宜過小,需要保證當激發點移到位置P1時,位于位置P2的檢波器能夠采集到有效的震動信號。本專利技術所公開的上述方案中,在計算的過程中,由于第1檢波器和第2檢波器在同一時刻開始采集震動數據,所以,檢測到的震動信號初至時間差值△t只與兩檢波器的距離和震動信號的傳播速度有關,與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無關;而在計算的過程中,所得到的震動初至信號時間t2’受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的影響。進一步的,由于所代表的時間差為震動信號在位置P1和位置P2之間傳輸時間差,且不包含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而所代表的時間差同樣為震動信號在位置P1和位置P2之間傳輸時間差,但包含有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因此,即為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另外,由于位置P1和位置P2的位置始終固定不變,震動信號在位置P1和位置P2之間傳播的速度不變,可排除由于速度問題對地震儀系統延遲的影響,減小了誤差。另外,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和均為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應用了統計學的原理,提高了所測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的準確性和穩定性。由于在地震勘探中對地層結構和厚度的判斷都是以地震波的旅行時間為基礎的,采集系統延時的準確度直接影響到地震資料處理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在同一條直線上,按從一側向另一側方向,依次選取位置P3、位置P1和位置P2;在位置P1設置第1檢波器;在位置P2設置第2檢波器;在位置P3設置激發源;步驟2,所述激發源、所述第1檢波器和所述第2檢波器均連接到主機,構成地震儀系統;步驟3,當地震儀系統上電啟動后,激發源發出震動信號;步驟4,主機檢測到震動信號已發出時,向所述第1檢波器和所述第2檢波器發送采集震動信號波形的通知消息;所述第1檢波器在接收到該通知消息時,立即采集并記錄震動信號,得到第1震動波形圖;所述第2檢波器在接收到該通知消息時,立即采集并記錄震動信號,得到第2震動波形圖;步驟5,對所述第1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提取得到第1震動初至時間t1;對所述第2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提取得到第2震動初至時間t2;按公式△t=t2?t1計算得到本次測量得到的時間差△t;步驟6,重復步驟3?步驟5,進行多次測量,由此得到多個時間差△t;將所得到的多個時間差△t取平均值,得到步驟7,關閉第1檢波器;將激發源設置于所述位置P1,仍保持第2檢波器設置于位置P2;步驟8,地震儀系統上電后,激發源發出震動信號;步驟9,主機檢測到震動信號已發出時,向所述第2檢波器發送采集震動信號波形的通知消息;步驟10,所述第2檢波器在接收到該通知消息時,立即采集并記錄震動信號,得到第2’震動波形圖;步驟11,對所述第2’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提取得到本次測量得到的第2’震動初至時間t2’;步驟12,重復步驟8?步驟11,進行多次測量,由此得到多個第2’震動初至時間t2’;將所得到的多個第2’震動初至時間t2’取平均值,得到步驟13,計算即最后的地震儀系統延遲時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震儀系統延遲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在同一條直線上,按從一側向另一側方向,依次選取位置P3、位置P1和位置P2;在位置P1設置第1檢波器;在位置P2設置第2檢波器;在位置P3設置激發源;步驟2,所述激發源、所述第1檢波器和所述第2檢波器均連接到主機,構成地震儀系統;步驟3,當地震儀系統上電啟動后,激發源發出震動信號;步驟4,主機檢測到震動信號已發出時,向所述第1檢波器和所述第2檢波器發送采集震動信號波形的通知消息;所述第1檢波器在接收到該通知消息時,立即采集并記錄震動信號,得到第1震動波形圖;所述第2檢波器在接收到該通知消息時,立即采集并記錄震動信號,得到第2震動波形圖;步驟5,對所述第1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提取得到第1震動初至時間t1;對所述第2震動波形圖進行解析,提取得到第2震動初至時間t2;按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建坤,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檢測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軍區工程科研設計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