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復合型混凝土自保溫砌塊,包括第一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的上端和右側分別安裝有第一水泥板和第二水泥板,第一水泥板作為內墻和外墻的支撐面,第二水泥板位于墻體內,作為兩個砌塊本體的連接板,由于第二水泥板不作砌塊的主要承重點,所以第二水泥板的厚度較小,且兩砌塊相連接時只有第二水泥板與內外墻體相連接,大大減少導熱量,使保溫效果更好所述第一水泥板的前后兩側設有相貫穿的空腔,通過固定塊與固定槽的連接,完成兩個砌塊本體的連接,使連接結構更穩定,第二水泥板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第二保溫塊,第一水泥板的右側安裝有第三保溫塊,分別用于對墻體的保溫,使保溫效果更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材料
,具體為一種復合型混凝土自保溫砌塊。
技術介紹
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的節能建筑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工作的不斷深入,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也隨之提高,建筑節能和墻體保溫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墻體自保溫技術工程應用量隨之上升。目前為了提高墻體的保溫性能,提出了很多復合型保溫砌塊的設計,主要方法是在砌塊中設置上下貫通的保溫空腔,在全部或部分保溫空腔中填插保溫材料,但是傳統的砌塊由于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保溫效果不明顯,熱橋過多,和連接不穩定等缺點,對此我們推出一種復合型混凝土自保溫砌塊。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型混凝土自保溫砌塊,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復合型混凝土自保溫砌塊,包括第一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的上端和右側分別安裝有第一水泥板和第二水泥板,所述第一水泥板的前后兩側設有相貫穿的空腔,且所述空腔內填充有第一保溫塊,所述第一水泥板的上端和第一承重柱的下端均設有固定塊,所述第二水泥板的右側安裝有第二承重柱,且所述第二承重柱的上下兩端設有與固定塊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第二水泥板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第二保溫塊,所述第一水泥板的右側安裝有第三保溫塊。優選的,所述第一承重柱與第二承重柱的長、寬和高均相同。優選的,所述第二保溫塊與第一承重柱的上下端均為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二水泥板的上下端均勻安裝有第一加強筋,且所述第一加強筋位于第二保溫塊的內腔。優選的,所述第三保溫塊與第一水泥板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保溫塊為第二水泥板寬度的一半,所述第一水泥板的右側安裝有第二加強筋,且所述第二加強筋位于第三保溫塊的內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復合型混凝土自保溫砌塊,第一承重柱的上端與右側分別安裝有第一水泥板和第二水泥板,第一水泥板作為內墻和外墻的支撐面,第二水泥板位于墻體內,作為兩個砌塊本體的連接板,由于第二水泥板不作砌塊的主要承重點,所以第二水泥板的厚度較小,且兩砌塊相連接時只有第二水泥板與內外墻體相連接,大大減少導熱量,使保溫效果更好,第一水泥板的空腔內填充有第一保溫塊,通過固定塊與固定槽的連接,完成兩個砌塊本體的連接,使連接結構更穩定,第二水泥板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第二保溫塊,第一水泥板的右側安裝有第三保溫塊,分別用于對墻體的保溫,使保溫效果更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兩個砌塊本體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承重柱、2第一水泥板、3第二水泥板、4空腔、5第二承重柱、6固定槽、7固定塊、8第一保溫塊、9第二保溫塊、10第三保溫塊、11第一加強筋、12第二加強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2,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復合型混凝土自保溫砌塊,包括第一承重柱1,所述第一承重柱1的上端和右側分別安裝有第一水泥板2和第二水泥板3,所述第一水泥板2的前后兩側設有相貫穿的空腔4,且所述空腔4內填充有第一保溫塊8,所述第一水泥板2的上端和第一承重柱1的下端均設有固定塊7,所述第二水泥板3的右側安裝有第二承重柱5,且所述第二承重柱5的上下兩端設有與固定塊7相匹配的固定槽6,所述第二水泥板3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第二保溫塊9,所述第一水泥板2的右側安裝有第三保溫塊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承重柱1與第二承重柱5的長、寬和高均相同,使砌塊本體的整體協調性更好,安裝更穩定。進一步的,所述第二保溫塊9與第一承重柱1的上下端均為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二水泥板3的上下端均勻安裝有第一加強筋11,且所述第一加強筋11位于第二保溫塊9的內腔,使第二保溫塊9與第二水泥板3的連接結構更穩定,不會發生脫落的問題,且使整體協調性更好,易于第二保溫塊9的保溫工作。進一步的,所述第三保溫塊10與第一水泥板2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保溫塊10為第二水泥板3寬度的一半,所述第一水泥板2的右側安裝有第二加強筋12,且所述第二加強筋12位于第三保溫塊10的內腔,使第三保溫塊10與第一水泥板2的連接結構更穩定,不會發生脫落的問題,且使整體協調性更好,且兩個砌塊本體相連接時,兩個第三保溫塊10相互連接,使保溫效果更好。結構原理:第一承重柱1的上端與右側分別安裝有第一水泥板2和第二水泥板3,第一水泥板2作為內墻和外墻的支撐面,第二水泥板3位于墻體內,作為兩個砌塊本體的連接板,由于第二水泥板3不作砌塊的主要承重點,所以第二水泥板3的厚度較小,且兩砌塊相連接時只有第二水泥板3與內外墻體相連接,大大減少導熱量,使保溫效果更好,第一水泥板2的空腔內填充有第一保溫塊8,第一水泥板2的上端和第一承重柱1的下端均設有固定塊7,第二水泥板3的右側安裝有第二承重柱5,第二承重柱5的上下兩端設有與固定塊7相匹配的固定槽6,通過固定塊7與固定槽6的連接,完成兩個砌塊本體的連接,使連接結構更穩定,第二水泥板3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第二保溫塊9,第一水泥板2的右側安裝有第三保溫塊10,分別用于對墻體的保溫,使保溫效果更好。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型混凝土自保溫砌塊,包括第一承重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柱(1)的上端和右側分別安裝有第一水泥板(2)和第二水泥板(3),所述第一水泥板(2)的前后兩側設有相貫穿的空腔(4),且所述空腔(4)內填充有第一保溫塊(8),所述第一水泥板(2)的上端和第一承重柱(1)的下端均設有固定塊(7),所述第二水泥板(3)的右側安裝有第二承重柱(5),且所述第二承重柱(5)的上下兩端設有與固定塊(7)相匹配的固定槽(6),所述第二水泥板(3)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第二保溫塊(9),所述第一水泥板(2)的右側安裝有第三保溫塊(1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復合型混凝土自保溫砌塊,包括第一承重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柱(1)的上端和右側分別安裝有第一水泥板(2)和第二水泥板(3),所述第一水泥板(2)的前后兩側設有相貫穿的空腔(4),且所述空腔(4)內填充有第一保溫塊(8),所述第一水泥板(2)的上端和第一承重柱(1)的下端均設有固定塊(7),所述第二水泥板(3)的右側安裝有第二承重柱(5),且所述第二承重柱(5)的上下兩端設有與固定塊(7)相匹配的固定槽(6),所述第二水泥板(3)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第二保溫塊(9),所述第一水泥板(2)的右側安裝有第三保溫塊(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型混凝土自保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華,金彤,金靚,
申請(專利權)人:常德市萬福達環保節能建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