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空調
,特別是涉及一種隔熱結構及使用該隔熱結構的整體式空調器。
技術介紹
窗式整體式空調器是將所有零部件(包括室內機部分和室外機部分)安裝在一個箱體內,其中,室內機部分設置在室內,室外機部分設置在室外。室內機部分和室外機部分之間由一個隔板隔開,保證室內的冷風不會漏出。隨著北美市場能效要求不斷的提高,對整體式空調器室內外隔熱值增加了R1(新能效1級)要求。目前,整體式空調器室內外通過伸縮簾來隔開,傳統伸縮簾結構為連續折疊收縮式結構,伸縮簾一般采用0.8m左右的耐候PVC材料,隔熱值達不到R1的要求,而北美ESTAR能效要求中伸縮簾結構必須滿足R1隔熱值。因此,現有技術的隔板隔熱效果不夠好。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一種隔熱結構及使用該隔熱結構的整體式空調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隔熱結構的隔熱效果。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方面,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隔熱結構,包括:主體結構,所述主體結構為框架結構,所述主體結構包括框架和設置在框架上的第一隔熱層;加強結構,所述加強結構包括固定架和設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二隔熱層;其中,所述固定架設置在所述主體結構的至少一側,所述第一隔熱層和所述第二隔熱層重疊設置。本技術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優選地,所述固定架包括插槽結構,所述插槽結構的凹槽沿長度方向的兩端至少有一端為敞口端,所述第二隔熱層為板狀,所述第二隔熱層從所述插槽結構的敞口端插入所述插槽結構。優選地,所述框架包括頂梁、底梁,以及連接頂梁和底梁的一端的側邊,所述頂梁、底梁和側邊構成U字形,U字形所述框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結構,所述主體結構為框架結構,所述主體結構包括框架和設置在框架上的第一隔熱層;加強結構,所述加強結構包括固定架和設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二隔熱層;其中,所述固定架設置在所述主體結構的至少一側,所述第一隔熱層和所述第二隔熱層重疊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結構,所述主體結構為框架結構,所述主體結構包括框架和設置在框架上的第一隔熱層;加強結構,所述加強結構包括固定架和設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二隔熱層;其中,所述固定架設置在所述主體結構的至少一側,所述第一隔熱層和所述第二隔熱層重疊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插槽結構,所述插槽結構的凹槽沿長度方向的兩端至少有一端為敞口端,所述第二隔熱層為板狀,所述第二隔熱層從所述插槽結構的敞口端插入所述插槽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頂梁、底梁,以及連接頂梁和底梁的一端的側邊,所述頂梁、底梁和側邊構成U字形,U字形所述框架的開口一端與外部設備連接;所述第一隔熱層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側邊上,所述第一隔熱層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外部設備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頂梁和底梁分別沿其長度方向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外部設備上;所述第一隔熱層為可伸縮板,當所述框架相對所述外部設備滑動時,所述第一隔熱層能夠伸長或縮短。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結構包括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設置在所述側邊上,所述第二插槽設置在所述第一隔熱層的另一端。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熱層的另一端包括一段直線段,在相交于該直線段的方向上設置有帶第二插槽的懸臂結構,所述第二插槽與所述第一插槽相對設置,所述第二隔熱層的兩端分別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中。7.根據權利要求3~6中任一項所述的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三插槽,所述第三插槽設置在所述側邊上,朝向所述第一隔熱層的另一端形成第一側向開口,所述第一側向開口位于所述側邊的相對側;所述第一隔熱層的一端設有第一卡部,所述第一卡部沿所述側邊的長度方向插入所述第三插槽中,使所述第一卡部卡設在所述第三插槽內,同時所述第一隔熱層除所述第一卡部的其余部分從所述第一側向開口伸出。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還包括第四插槽,所述第四插槽設置在所述外部設備上,朝向所述第一隔熱層的一端伸出形成第二側向開口,所述第二側向開口的開口方向與所述第三插槽的第一側向開口方向相對;所述第一隔熱層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卡部,所述第二卡部插入所述第四插槽,使所述第二卡部卡設在所述第四插槽內,并且所述第一隔熱層除所述第二卡部的其余部分從所述第四插槽的第二側向開口伸出。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結構還包括第一插條,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鞠文宏,曾淑劍,李軍華,鄒培龍,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