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窗口隔熱結構。所述窗口隔熱結構包括:容置框、內玻璃體、外玻璃體、真空泵、真空檢測裝置、控制器件以及顯示模組。所述內玻璃體及所述外玻璃體分別與所述容置框的兩側滑動連接,所述內玻璃體與所述外玻璃體封閉所述容置框以于所述容置框內形成密封腔。所述真空泵設置于所述容置框上并容置于所述密封腔內,所述真空檢測裝置設置于所密封腔內。所述控制器件設置于所述密封腔內并與所述真空檢測裝置及所述真空泵均電性連接。所述窗口隔熱結構的隔熱效果較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窗口隔熱結構。
技術介紹
為了通風及采光,建筑物一般都開設有窗口,并于窗口上裝設有可開啟的窗戶。窗戶包括可轉動地裝設的容置框及嵌設于容置框內的玻璃。轉動打開窗戶即可使室內與室外通風,同時窗戶上的玻璃可讓外界光線進入,提高室內的光亮。然而,當外界天氣較熱,由于窗戶自身的結構特性,不能將外界熱量隔絕。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隔熱效果較好的窗口隔熱結構。一種窗口隔熱結構,包括:容置框,其相對的兩側表面上分別凹設形成有滑槽部;內玻璃體,其一側表面形成第一滑齒部;外玻璃體,其一側表面形成第二滑齒部,所述第一滑齒部與所述第二滑齒部分別與所述容置框兩側的滑槽部滑動配合,以使所述內玻璃體及所述外玻璃體分別與所述容置框的兩側滑動連接,所述內玻璃體與所述外玻璃體封閉所述容置框以于所述容置框內形成密封腔;真空泵,設置于所述容置框上并容置于所述密封腔內;真空檢測裝置,設置于所密封腔內并用于檢測所述密封腔內的真空度;控制器件,設置于所述密封腔內并與所述真空檢測裝置及所述真空泵均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件用于根據所述真空檢測裝置感測的真空度來控制所述真空泵的開啟/關閉;以及顯示模組,包括:顯示屏,設置于所述內玻璃體上;溫度感測器;PM2.5檢測儀;以及微處理器,所述微處理器與所述溫度感測器及所述PM2.5檢測儀相鄰地設置于所述外玻璃體上,所述微處理器與所述溫度感測器、所述PM2.5檢測儀及所述顯示屏均電性連接。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屏的厚度為6-8毫米。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屏為LED顯示屏或LCD顯示屏。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屏為可撓式OLED面板。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屏上形成有相鄰設置的圖案顯示區及數字顯示區。由于控制器件可根據所述真空檢測裝置感測的真空度來控制所述真空泵的開啟,因而使所述密封腔保持較高的真空度,隔絕外部熱量,同時也可隔絕外部噪音。附圖說明圖1為一實施例的窗口隔熱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窗口隔熱結構沿II-II的剖視圖;圖3為另一實施例的窗口隔熱結構的剖視圖;圖4為另一實施例的窗口隔熱結構的剖視圖;以及圖5為另一實施例的窗口隔熱結構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便于理解本技術,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技術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技術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技術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技術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技術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術。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請參閱圖1及圖2,一實施例的窗口隔熱結構100,其裝設于建筑物上,例如其可以裝設于衛生間的窗戶,或臥室的窗戶等位置。窗口隔熱結構100包括容置框10、內玻璃體30、外玻璃體50、遮擋組件60以及微型真空泵70。容置框10為矩形框體狀,且嵌設于墻壁上。內玻璃體30與外玻璃體50分別滑動設置于容置框10的兩側,并可于容置框10內封閉形成密封腔11。遮擋組件60活動設置于外玻璃體50上并可遮擋外玻璃體50,微型真空泵70設置于容置框10上并部分收容于密封腔11內。當微型真空泵70啟動并于密封腔11內抽真空后,由于缺少傳遞介質,使得窗口隔熱結構100隔絕內玻璃體30、外玻璃體50,取得較好的隔音效果。另外,窗口隔熱結構100也可以利用密封腔11隔絕內玻璃體30、外玻璃體50的熱量傳遞,并可配合空調的使用,使得室內冬暖夏涼。可以理解,窗口隔熱結構100為玻璃窗,也可以為陽臺上的玻璃門或窗口隔音結構。容置框10朝向內玻璃體30的表面上凹設形成兩個滑槽部13,兩個滑槽部13分別處于容置框10的相對兩邊緣。在本實施方式中,兩個滑槽部13分別處于容置框10的上、下邊緣。每個滑槽部13包括多個平行設置的齒狀槽131。齒狀槽131的截面為三角形,其頂角為80-85度。齒狀槽131整體沿水平方向延伸,其截面深度為15-20毫米。內玻璃體30為透明平板狀,其朝向容置框10的一側形成兩個第一滑齒部31。兩個第一滑齒部31分別處于容置框10的相對兩邊緣,且與容置框10上的齒狀滑槽13滑動配合。具體地,第一滑齒部31凸設于內玻璃體30上,且包括平行設置的多個滑齒311,滑齒311卡入容置框10上對應的齒狀槽131中。第一滑齒部31的多個滑齒311可相對齒狀槽131沿齒狀槽131的延伸方向滑動,從而使得內玻璃體30相對容置框10滑動。例如,內玻璃體30可以為厚度由一側向另一側逐漸變小的板狀體,從而利用光的折射效果,使得透過內玻璃體30觀測到的物體產生變形。例如,齒狀槽131的深度沿自身延伸方向逐漸減小,因此,可使得推動內玻璃體30相對容置框10滑動的所需力度越來越小,增加了推動齒狀槽131的體驗效果。例如,齒狀槽131的延伸方向可相對水平方向傾斜,因而可利用內玻璃體30的自身重力,增加內玻璃體30相對容置框10的滑動趨勢,使得手推內玻璃體30滑動所需的力量更小。例如,可于齒狀槽131表面設置增滑層,所述增滑層能夠使得齒狀槽131的表面更為光滑平整,進而增強齒狀槽131與滑齒311配合后的密封效果,同時也可增加滑齒311相對齒狀槽131的滑動順暢度。又如,于齒狀槽131及滑齒311之間設置潤滑液,增加滑齒311與齒狀槽131的滑動順暢度,冷卻滑齒311與齒狀槽131相對滑動所產生的熱量,密封滑齒311與齒狀槽131之間的間隙,使得滑齒311與齒狀槽131不會因為季節性的熱脹冷縮而產生間隙而漏氣,而且如果滑齒311與齒狀槽131之間沾染塵屑,潤滑液可避免塵屑對滑齒311的磨損。例如,容置框10朝向內玻璃體30的表面上均布多個平行的齒狀槽131,內玻璃體30朝向容置框10的表面上均布多個平行的滑齒311,通過多個滑齒311與齒狀槽131的滑動配合,實現內玻璃體30相對容置框10的滑動配合。內玻璃體30背離容置框10的表面凹設有容置腔33,并于容置腔33的底部上凹設有多個吸附孔331,且與容置腔33上轉動設置有密封蓋333。容置腔33用于收容肥皂等洗澡用品,密封蓋333可轉動并封閉容置腔33。容置腔33的長為125毫米、寬為65毫米,深為20毫米。密封蓋333的厚度為3毫米,密封蓋333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窗口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框,其相對的兩側表面上分別凹設形成有滑槽部;內玻璃體,其一側表面形成第一滑齒部;外玻璃體,其一側表面形成第二滑齒部,所述第一滑齒部與所述第二滑齒部分別與所述容置框兩側的滑槽部滑動配合,以使所述內玻璃體及所述外玻璃體分別與所述容置框的兩側滑動連接,所述內玻璃體與所述外玻璃體封閉所述容置框以于所述容置框內形成密封腔;真空泵,設置于所述容置框上并容置于所述密封腔內;真空檢測裝置,設置于所密封腔內并用于檢測所述密封腔內的真空度;控制器件,設置于所述密封腔內并與所述真空檢測裝置及所述真空泵均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件用于根據所述真空檢測裝置感測的真空度來控制所述真空泵的開關;以及顯示模組,包括:顯示屏,設置于所述內玻璃體上;溫度感測器;PM2.5檢測儀;以及微處理器,所述微處理器與所述溫度感測器及所述PM2.5檢測儀相鄰地設置于所述外玻璃體上,所述微處理器與所述溫度感測器、所述PM2.5檢測儀及所述顯示屏均電性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窗口隔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置框,其相對的兩側表面上分別凹設形成有滑槽部;
內玻璃體,其一側表面形成第一滑齒部;
外玻璃體,其一側表面形成第二滑齒部,所述第一滑齒部與所述第二滑齒部分別與所述容置框兩側的滑槽部滑動配合,以使所述內玻璃體及所述外玻璃體分別與所述容置框的兩側滑動連接,所述內玻璃體與所述外玻璃體封閉所述容置框以于所述容置框內形成密封腔;
真空泵,設置于所述容置框上并容置于所述密封腔內;
真空檢測裝置,設置于所密封腔內并用于檢測所述密封腔內的真空度;
控制器件,設置于所述密封腔內并與所述真空檢測裝置及所述真空泵均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件用于根據所述真空檢測裝置感測的真空度來控制所述真空泵的開關;以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玲玲,
申請(專利權)人:吳玲玲,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