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蒸汽發生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蒸汽發生單元及包括該蒸汽發生單元的系統。該蒸汽發生單元包括設于一封閉殼體內的兩端均與外界連通的加熱通道,加熱通道在進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設有第一受熱單元、第二受熱單元和預熱單元;第一受熱單元、第二受熱單元和預熱單元內均設有水流通道,預熱單元、第一受熱單元和第二受熱單元的內部水流通道依次連通,預熱單元與第一受熱單元間還依次管道連接有壓力調節閥和止回閥。該蒸汽發生包括上述的蒸汽發生單元,且預熱單元的水流通道與一供水系統管道連接,第二受熱單元的水流通道與一蒸汽處理系統管道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相較于同等容積的現有蒸汽發生裝置,具備更優的安全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蒸汽發生器
,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蒸汽發生單元及包括該蒸汽發生單元的系統。
技術介紹
蒸汽發生器是蒸汽動力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熱能把水加熱成為熱水或蒸汽的機械設備。現有的蒸汽發生器通常采用鍋爐形式,該種形式的鍋爐在加熱時,為了減少薄壁管及厚壁鍋筒與管板之間的焊縫處的熱應力集中,必須緩慢的對鍋爐進行加熱,這就使得現有的鍋爐從冷鍋啟動到蒸汽輸出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至少為40分鐘),這為使用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公開號為“CN201513874U”的專利文件中公開了一種快速蒸汽發生器,其雖然能夠通過盤管加熱的方式大大提升蒸汽產生的速度,但是其缺陷也較為明顯,主要包括:1、其內部的燃燒室是由螺旋彈簧狀盤管5緊密相抵構成,為了保證燃燒機處噴射的火焰能夠較佳的對盤管裝置的下部進行加熱以及燃燒后的高溫煙氣能夠較佳的對盤管裝置上部進行加熱,就需求燃燒機處的燃料應當采用在燃燒時能夠具備較大特定火焰擴散角的優質燃料,這就大大提升了運行成本;另外,螺旋彈簧狀盤管5是緊密相抵的,其在受熱時會進行膨脹,這就埋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2、其熱交換器1的內部是整個連通的,即在運行時,熱交換器1整個為一高壓盤管,而熱交換器1的容積越大,熱交換器1內部所能達到的水壓上限就越大且壓力也越難進行迅速的調節,這就大大增加了熱交換器1爆炸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蒸汽發生單元,其能夠較佳的克服現有蒸汽發生器易爆的缺陷。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蒸汽發生單元,其包括設于一封閉殼體內的兩端均與外界連通的加熱通道,加熱通道在進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設有第一受熱單元、第二受熱單元和預熱單元;第一受熱單元、第二受熱單元和預熱單元內均設有水流通道,預熱單元、第一受熱單元和第二受熱單元的內部水流通道依次連通,預熱單元與第一受熱單元間還依次管道連接有壓力調節閥和止回閥。本專利技術的蒸汽發生單元中,止回閥能夠較佳的將預熱單元和第一受熱單元、第二受熱單元進行隔斷,這使得在整體運行容積不變的情況下,僅第一受熱單元和第二受熱單元的內部會存在高壓;由于高壓段容積的降低,使得第一受熱單元和第二受熱單元內能夠達到的壓力上限也會相應的降低,而且第一受熱單元和第二受熱單元處的壓力也能夠較快的被調節,從而大大增加了使用安全性、降低了爆炸的幾率。另外,壓力調節閥的設置使得預熱單元處的供水壓力能夠較佳的被調節,從而較佳降低因供水壓力的波動而導致第一受熱單元和第二受熱單元內的壓力值異常。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蒸汽發生系統,其包括上述的蒸汽發生單元。其中,預熱單元的水流通道與一供水系統管道連接,第二受熱單元的水流通道與一蒸汽處理系統管道連接。作為優選,預熱單元與第一受熱單元間或供水系統與預熱單元間設有水泵。水泵能夠較佳的將液態介質泵入第一受熱單元和第二受熱單元內,而且使得介質能夠在第一受熱單元和第二受熱單元內強制流動,從而能夠有效避免熱應力集中,使得第一受熱單元和第二受熱單元不會因溫度驟然變化而損傷以致破壞。作為優選,供水系統包括儲水箱,儲水箱的內腔與預熱單元的水流通道連通。儲水箱能夠具有保壓功能,從而能夠較佳的保證供水系統處的供水水壓。作為優選,儲水箱的進水口與一軟水處理器連接。軟水處理器能夠較佳的對即將進入發生器本體管道內的水進行軟化,從而有效的防止水在發生器本體管道內結垢而導致的堵塞。作為優選,儲水箱進水口與軟水處理器間設有第一電磁閥。通過控制第一電磁閥的啟閉能夠較佳的對儲水箱內的水量、水壓等參數進行調整。作為優選,蒸汽處理系統包括氣液分離器,氣液分離器的進料口與第二受熱單元連接,氣液分離器的液相出料口通過一疏水閥與儲水箱連接。氣液分離器的設置不僅能夠較佳的對發生器本體處產生的蒸汽進行提純,而且還能夠對分離出的液相水進行回收利用。作為優選,氣液分離器的液相出料口還通過一第二電磁閥與儲水箱管道連接。通過控制第二電磁閥的開啟,能夠較佳的實現對氣液分離器的泄壓以及反沖洗。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2中的發生器本體的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4中的蒸汽發生系統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進一步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詳細描述。應當理解的是,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解釋而并非限定。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蒸汽發生器的加熱單元,其包括封閉的殼體110,殼體110內設有兩端均與外界連通的加熱通道;加熱通道包括用于燃燒機在水平方向上向內噴射火焰的燃燒通道121,和用于燃燒煙氣排出的煙氣流道122,煙氣流道122處燃燒煙氣的排出方向與燃燒通道121處火焰的噴射方向相反;燃燒通道121與煙氣流道122的回折連接處設有第一受熱單元130,煙氣流道122處設有第二受熱單元140,第一受熱單元130和第二受熱單元140內部均設有水流通道且相互連通。本實施例中,第一受熱單元130和第二受熱單元140主要是通過燃燒煙氣進行加熱的,因此對燃料的火焰擴散角要求并不高,因此能夠較佳的使用多種燃料,從而大大降低了運行成本。其中,第一受熱單元130是設置在燃燒通道121與煙氣流道122的回折連接處,從而使得第一受熱單元130能夠受到燃燒火焰或燃燒煙氣的直接沖擊,因此第一受熱單元130處所受到的熱量較為集中,這不僅能夠極大提高熱量的利用率、有效避免熱量損失,而且使得第一受熱單元130內的液體介質(水)能夠迅速的被加熱。其中,第二受熱單元140是設置在煙氣流道122處的,這使得第二受熱單元140能夠持續的從高溫煙氣處吸收熱量,從而能夠較佳的實現液態到氣態的相變。本實施例中,殼體110內設有燃燒筒120,燃燒筒120內腔構成燃燒通道121,燃燒筒120外壁與殼體110外壁間形成煙氣流道122;殼體110在同一端側部分別設有燃燒機接口部111和排煙口112,燃燒機接口部111與燃燒筒120一端連接,排煙口112與煙氣流道122末端連通。本實施例中,燃料在燃燒通道121內燃燒時,燃燒火焰處的熱量能夠較佳的透過燃燒筒120筒壁向第二受熱單元140,燃料燃燒后的高溫燃燒煙氣能夠再次對第二受熱單元140和預熱單元150進行加熱,從而極大的提高了熱量的轉換率。另外,由于煙氣流道122是由燃燒筒120外壁與殼體110內壁間共同形成的,這不僅使得第二受熱單元140便于布置,而且還能夠有效的避免熱量自殼體110處損失。本實施例中,燃燒筒120另一端遠離殼體110內壁,第一受熱單元130位于殼體110與燃燒筒120所述另一端相對處,第一受熱單元130的受熱面至少覆蓋燃燒筒120所述另一端的端面。本實施例中,第一受熱單元130的受熱面能夠正對燃燒筒120的端面且對燃燒筒120端面進行覆蓋,這使得第一受熱單元130能夠較佳的接收燃燒筒120處的燃燒煙氣或燃燒火焰的沖擊,從而極大的提升了熱轉換速率,而且還能夠較佳的避免因燃燒煙氣或燃燒火焰對殼體110的直接沖擊而導致的殼體110使用壽命下降或熱量損失。本實施例中,煙氣流道122處還設有預熱單元150,第二受熱單元140和預熱單元150在煙氣流道122處燃燒煙氣的排出方向上依次設置,預熱單元150設有用于與第一受熱單元130內部連通的水流通道。本實施例中,燃燒筒120外側近排煙口112端的溫度較低,該處的溫度不足以實現液態到氣態的轉化,但通過設置預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蒸汽發生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設于一封閉殼體(110)內的兩端均與外界連通的加熱通道,加熱通道在進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設有第一受熱單元(130)、第二受熱單元(140)和預熱單元(150);第一受熱單元(130)、第二受熱單元(140)和預熱單元(150)內均設有水流通道,預熱單元(150)、第一受熱單元(130)和第二受熱單元(140)的內部水流通道依次連通,預熱單元(150)與第一受熱單元(130)間還依次管道連接有壓力調節閥(211)和止回閥(212)。
【技術特征摘要】
1.蒸汽發生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設于一封閉殼體(110)內的兩端均與外界連通的加熱通道,加熱通道在進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設有第一受熱單元(130)、第二受熱單元(140)和預熱單元(150);第一受熱單元(130)、第二受熱單元(140)和預熱單元(150)內均設有水流通道,預熱單元(150)、第一受熱單元(130)和第二受熱單元(140)的內部水流通道依次連通,預熱單元(150)與第一受熱單元(130)間還依次管道連接有壓力調節閥(211)和止回閥(212)。2.蒸汽發生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中的蒸汽發生單元,預熱單元(150)的水流通道與一供水系統管道連接,第二受熱單元(140)的水流通道與一蒸汽處理系統管道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發生系統,其特征在于:預熱單元(150)與第一受熱單元(130)間或供水系統與預熱單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白傳貞,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藍鼎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