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治療涎腺腺樣囊性癌的三萜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化合物為首次報道,是一種結構新穎的三萜類化合物,可以從燈臺樹的干燥葉中提取、分離純化得到。體外試驗證明該化合物具有誘導SACC-M凋亡的作用,且凋亡率隨藥物作用時間的延長和用藥濃度的增加呈上升趨勢。應用化合物(Ⅰ)治療腺樣囊性癌有可能成為一種很有前景的治療方法,可以用來開發成治療涎腺腺樣囊性癌的藥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藥物
,具體涉及從燈臺樹的干燥葉中分離得到的一種具有治療涎腺腺樣囊性癌作用的三萜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燈臺樹Alstoniascholaris(L.)R.Br.為夾竹桃科雞骨常山屬喬木。其性味甘、淡、平,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平喘止咳、截瘧、發汗、健胃等作用。燈臺樹根、莖、皮、葉均可入藥,以皮和葉為主。該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廣西南部、西部和云南南部,在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熱帶地區也有分布。燈臺樹具有悠久的民間用藥歷史,我國民間用燈臺樹皮治療頭痛、傷風、痧氣、肺炎、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外用可治外傷止血、接骨、消腫、瘡癤及配制殺蟲劑等。國內外學者對燈臺樹的化學成分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已經發現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生物堿類、黃酮類和三萜類,其次還有揮發油、甾體類、維生素等成分。目前,燈臺樹的生物堿、黃酮和三萜類成分研究較為深入,其中以燈臺樹葉的研究較多,已經從中分離得到了50多個生物堿成分,主要為單萜吲哚生物堿。近年來,隨著對其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等方面研究的逐步展開,發現其活性成分豐富,在抗腫瘤、抗炎、抗菌、抗糖尿病和調血脂等方面顯示出潛在的藥用價值。研究表明,燈臺樹中含有的三萜類成分羽扇豆醇對不同組織來源的細胞均具有增殖抑制活性,如黑色素瘤451LU細胞、WM35細胞和B162F2細胞,人胰腺癌細胞株AsPC-1,人表皮癌A431細胞,肝癌SMMC7721細胞,前列腺癌細胞LNCaP、CWR22Rγ1和PC-3。羽扇豆醇可選擇性地抑制無胸腺裸鼠451LU和CWR22Rγ1細胞的增殖,通過調節細胞增殖標記物、細胞凋亡標記物和細胞周期調控分子在腫瘤異種移植中的表達而發揮作用。燈臺樹除了具有以上藥理作用外,還具有退熱、縮宮、降壓、抗瘧疾等作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從燈臺樹的干燥葉中分離得到的一種具有治療涎腺腺樣囊性癌作用的三萜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下面的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具有下述結構式的化合物(Ⅰ),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備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驟:(a)將燈臺樹的干燥葉粉碎,用75~85%乙醇熱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濃縮至無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飽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別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驟(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樹脂除雜,先用10%乙醇洗脫8個柱體積,再用75%乙醇洗脫10個柱體積,收集75%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得75%乙醇洗脫物浸膏;(c)步驟(b)中75%乙醇洗脫浸膏用正相硅膠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75:1、45:1、20:1、12: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5個組分;(d)步驟(c)中組分4用正相硅膠進一步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20:1、12:1和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3個組分;(e)步驟(d)中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的反相硅膠分離,用體積百分濃度為7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脫,收集10~12個柱體積洗脫液,洗脫液減壓濃縮得到純的化合物(Ⅰ)。進一步地,所述大孔樹脂為AB-8型大孔吸附樹脂。進一步地,所述用乙醇熱回流提取采用的乙醇濃度為80%。一種藥物組合物,其中含有治療有效量的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備治療涎腺腺樣囊性癌的藥物中的應用。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涎腺腺樣囊性癌的藥物中的應用。本專利技術化合物用作藥物時,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藥物組合物的形式使用。該藥物組合物含有治療有效量的本專利技術化合物(Ⅰ),其余為藥物學上可接受的、對人和動物無毒和惰性的可藥用載體和/或賦形劑。所述的可藥用載體或賦形劑是一種或多種選自固體、半固體和液體稀釋劑、填料以及藥物制品輔劑。將本專利技術的藥物組合物以單位體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本專利技術藥物可通過口服或注射的形式施用于需要治療的患者。用于口服時,可將其制成片劑、緩釋片、控釋片、膠囊、滴丸、微丸、混懸劑、乳劑、散劑或顆粒劑、口服液等;用于注射時,可制成滅菌的水性或油性溶液、無菌粉針、脂質體或乳劑等。附圖說明圖1為化合物(Ⅰ)結構式;圖2為化合物(Ⅰ)理論ECD值與實驗ECD值比較。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質性內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實施例1:化合物(Ⅰ)分離制備及結構確證試劑來源: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二氯甲烷為分析純,購自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甲醇,分析純,購自江蘇漢邦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制備方法:(a)將燈臺樹的干燥葉(10kg)粉碎,用80%乙醇熱回流提取(25L×3次),合并提取液,濃縮至無醇味(3L),依次用石油醚(3L×3次)、乙酸乙酯(3L×3次)和水飽和的正丁醇(3L×3次)萃取,分別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431g)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驟(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AB-8型大孔樹脂除雜,先用10%乙醇洗脫8個柱體積,再用75%乙醇洗脫10個柱體積,收集75%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得75%乙醇洗脫物浸膏(157g);(c)步驟(b)中75%乙醇洗脫浸膏用正相硅膠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75:1(8個柱體積)、45:1(8個柱體積)、20:1(8個柱體積)、12:1(8個柱體積)和1:1(5個柱體積)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5個組分;(d)步驟(c)中組分4(49g)用正相硅膠進一步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20:1(8個柱體積)、12:1(10個柱體積)和5:1(8個柱體積)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3個組分;(e)步驟(d)中組分2(25g)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的反相硅膠分離,用體積百分濃度為7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脫,收集10-12個柱體積洗脫液,洗脫液減壓濃縮得到純的化合物(Ⅰ)(35mg)。結構確證:白色無定形粉末,HR-ESIMS顯示[M+Na]+為m/z623.3226,結合核磁特征可得分子式為C34H48O9,不飽和度為11。核磁共振氫譜數據δH(ppm,DMSO-d6,500MHz):H-1(4.74,d,J=7.5),H-2(2.92,dd,J=15.5,7.5),H-2(3.34,d,J=15.5),H-5(2.38,dd,J=12.5,1.5),H-6(1.99,m),H-6(1.86,m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具有下述結構式的化合物(Ⅰ),
【技術特征摘要】
1.具有下述結構式的化合物(Ⅰ),
2.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操作步驟:(a)
將燈臺樹的干燥葉粉碎,用75~85%乙醇熱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濃縮至無醇味,依次用石
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飽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別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
萃取物;(b)步驟(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樹脂除雜,先用10%乙醇洗脫8個柱體積,
再用75%乙醇洗脫10個柱體積,收集75%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得75%乙醇洗脫物浸膏;
(c)步驟(b)中75%乙醇洗脫浸膏用正相硅膠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75:1、45:1、20:1、12:1
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脫得到5個組分;(d)步驟(c)中組分4用正相硅膠進一步
分離,依次用體積比為20:1、12:1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金鳳,
申請(專利權)人:吳金鳳,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