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壓機螺栓、將壓機螺栓安裝于底盤上的工藝及空調室外機,涉及空調制造技術領域。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采用點焊工藝將壓機螺栓連接于底盤上時容易損壞底盤表面的鍍鋅層,且焊點受力集中的問題而發(fā)明專利技術。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壓機螺栓包括頭部和桿部,所述桿部包括依次連接的凸臺段、光桿段和螺桿段,所述凸臺段遠離所述光桿段的一端與所述頭部連接,且所述凸臺段的直徑大于所述光桿段的直徑,所述凸臺段與所述光桿段之間形成有臺階面,當所述臺階面上受到壓力作用時,所述臺階面附近的材料可產生塑性變形而沿所述桿部的徑向向外延伸。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壓機螺栓可用于將壓縮機連接于底盤上。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空調制造
,尤其涉及一種壓機螺栓、將壓機螺栓安裝于底盤上的工藝及空調室外機。
技術介紹
現(xiàn)有空調室外機中壓機螺栓01的結構如圖1所示,此壓機螺栓01的結構簡單,其與底盤02之間通常采用點焊工藝進行連接,連接后的結構如圖2所示。而眾所周知,點焊工藝屬于熱加工,而底盤02通常為表面鍍有鋅層的鈑金件,熱加工對鈑金底盤02的鋅層會造成破壞,從而影響了鈑金底盤02的耐腐蝕性能。此外,點焊連接時容易產生虛焊,且焊點處受力集中,壓機螺栓01和底盤02之間的連接可靠性較低,空調室外機在使用或運輸過程中存在斷裂的風險。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壓機螺栓、將壓機螺栓安裝于底盤上的工藝及空調室外機,能夠避免在將壓機螺栓連接于底盤上時對底盤表面的鍍層造成破壞,同時提高壓機螺栓與底盤之間的連接可靠性,降低空調室外機在使用或運輸過程中產生斷裂的風險。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壓機螺栓,包括頭部和桿部,所述桿部包括依次連接的凸臺段、光桿段和螺桿段,所述凸臺段遠離所述光桿段的一端與所述頭部連接,且所述凸臺段的直徑大于所述光桿段的直徑,所述凸臺段與所述光桿段之間形成有臺階面,當所述臺階面上受到壓力作用時,所述臺階面附近的材料可產生塑性變形而沿所述桿部的徑向向外延伸。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又提供了一種將如上技術方案所述的壓機螺栓安裝于底盤上的工藝,包括:將壓機螺栓的桿部穿入底盤上的安裝孔內,并使壓機螺栓的頭部與所述底盤的外表面抵靠,同時使所述桿部上的凸臺段遠離所述頭部的一端伸出所述底盤的內表面;固定所述頭部的位置,同時向所述桿部上的凸臺段與光桿段之間的臺階面上施加壓力,以使所述臺階面附近的材料產生塑性變形而沿所述凸臺段的徑向向外延伸,并抵接于所述底盤的內表面上。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室外機,包括:底盤,所述底盤上開設有安裝孔;壓機螺栓,所述壓機螺栓為如上技術方案所述的壓機螺栓,且所述壓機螺栓采用如上技術方案所述的工藝安裝于所述底盤上的所述安裝孔處。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壓機螺栓、將壓機螺栓安裝于底盤上的工藝及空調室外機,可首先將壓機螺栓的桿部穿入底盤上的安裝孔內,并使壓機螺栓的頭部與底盤的外表面抵靠,同時使桿部上的凸臺段遠離頭部的一端伸出底盤的內表面,然后固定頭部的位置,同時向桿部上的凸臺段與光桿段之間的臺階面上施加壓力,以使臺階面附近的材料產生塑性變形而沿凸臺段的徑向向外延伸,并抵接于底盤的內表面上,由此將壓機螺栓安裝在了底盤上。在安裝過程中,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采用冷加工工藝替代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熱加工工藝,因此不會對底盤的鋅層造成破壞,從而保證了底盤的耐腐蝕性能。此外,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采用的冷加工工藝無需焊接操作,因此能夠有效避免虛焊的產生,同時,相比于點焊連接,臺階面附近材料塑性變形后整個抵接于底盤的內表面,能夠有效分散壓機螺栓受到的沖擊力和剪切力,避免受力集中,從而提高了壓機螺栓和底盤之間的連接可靠性,且降低了空調室外機在使用或運輸過程中產生斷裂的風險。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xiàn)有技術壓機螺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壓機螺栓與底盤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壓機螺栓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的壓機螺栓在安裝于底盤上的過程中與工裝、工作臺、底盤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空調室外機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現(xiàn)有技術壓機螺栓在空調室外機中的受力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壓機螺栓在空調室外機中的受力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將壓機螺栓安裝于底盤上的工藝流程圖。附圖標記:1-頭部;2-桿部;21-凸臺段;22-光桿段;23-螺桿段;400-工裝;401-容納孔;200-底盤;100-壓機螺栓;300-工作臺;201-安裝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參照圖3,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壓機螺栓的一個具體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壓機螺栓包括頭部1和桿部2,所述桿部2包括依次連接的凸臺段21、光桿段22和螺桿段23,所述凸臺段21遠離所述光桿段22的一端與所述頭部1連接,且所述凸臺段21的直徑大于所述光桿段22的直徑,所述凸臺段21與所述光桿段22之間形成有臺階面C,當所述臺階面C上受到壓力作用時,所述臺階面C附近的材料可產生塑性變形而沿所述桿部2的徑向向外延伸。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壓機螺栓,可首先將壓機螺栓的桿部2穿入底盤上的安裝孔內,并使壓機螺栓的頭部1與底盤的外表面抵靠,同時使桿部2上的凸臺段21遠離頭部1的一端伸出底盤的內表面,然后固定頭部1的位置,同時向桿部2上的凸臺段21與光桿段22之間的臺階面C上施加壓力,以使臺階面C附近的材料產生塑性變形而沿凸臺段21的徑向向外延伸,并抵接于底盤的內表面上,由此將壓機螺栓安裝在了底盤上。在安裝過程中,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采用冷加工工藝替代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熱加工工藝,因此不會對底盤的鋅層造成破壞,從而保證了底盤的耐腐蝕性能。此外,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采用的冷加工工藝無需焊接操作,因此能夠有效避免虛焊的產生,同時,相比于點焊連接,臺階面C附近材料塑性變形后整個抵接于底盤的內表面,能夠有效分散壓機螺栓受到的沖擊力和剪切力,避免受力集中,從而提高了壓機螺栓和底盤之間的連接可靠性,且降低了空調室外機在使用或運輸過程中產生斷裂的風險。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為了更有效的證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壓機螺栓在與底盤連接之后的連接可靠性比現(xiàn)有技術高,可以將現(xiàn)有技術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壓機螺栓連接于底盤上,并通過對比現(xiàn)有技術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壓機螺栓在受到同等大小的沖擊力和同等大小的剪切應力時,壓機螺栓與底盤之間連接位置的受力情況進行證明。具體的,圖6為現(xiàn)有技術壓機螺栓的受力分析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壓機螺栓的受力分析圖,假設壓機螺栓受到同等大小的軸向沖擊力Fg和徑向剪切力Fa。則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壓機螺栓與底盤之間連接處的受力情況為:通常點焊壓機螺栓使用三個焊點,每個焊點受到沿壓機螺栓軸向的沖擊力為F1,則F1=Fg/3;徑向剪切力也由三個焊點承受,每個焊點受到的剪切力為F2,則F2=Fa/3。而對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壓機螺栓與底盤之間連接處的受力情況為:由于凸臺段21與光桿段22之間的臺階面附近材料變形后和底盤200的內表面緊密貼合,這樣,在貼合面受到的壓應力為F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壓機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頭部和桿部,所述桿部包括依次連接的凸臺段、光桿段和螺桿段,所述凸臺段遠離所述光桿段的一端與所述頭部連接,且所述凸臺段的直徑大于所述光桿段的直徑,所述凸臺段與所述光桿段之間形成有臺階面,當所述臺階面上受到壓力作用時,所述臺階面附近的材料可產生塑性變形而沿所述桿部的徑向向外延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壓機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頭部和桿部,所述桿部包括依次連接的凸臺段、光桿段和螺桿段,所述凸臺段遠離所述光桿段的一端與所述頭部連接,且所述凸臺段的直徑大于所述光桿段的直徑,所述凸臺段與所述光桿段之間形成有臺階面,當所述臺階面上受到壓力作用時,所述臺階面附近的材料可產生塑性變形而沿所述桿部的徑向向外延伸。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機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段的中軸線與所述光桿段的中軸線共線。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機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臺段的直徑是所述光桿段的直徑的1.5~2.5倍。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機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機螺栓由低碳鋼制作。5.一種將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壓機螺栓安裝于底盤上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S1、將壓機螺栓的桿部穿入底盤上的安裝孔內,并使壓機螺栓的頭部與所述底盤的外表面抵靠,同時使所述桿部上的凸臺段遠離所述頭部的一端伸出所述底盤的內表面;S2、固定所述頭部的位置,同時向所述桿部上的凸臺段與光桿段之間的臺階面上施加壓力,以使所述臺階面附近的材料產生塑性變形而沿所述凸臺段的徑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陳超,
申請(專利權)人:海信山東空調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