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或界定兩個空間的固體結構以及包括這樣的結構和安裝在洞孔中的門或窗的組件,所述固體結構包括分隔元件如由加強混凝土制成的墻壁或隔板,和形成在所述元件中的洞孔。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分隔或界定兩個空間的固體結構,其包括分隔元件如由加強混凝土制成的墻壁(1)或隔板,和形成在所述元件中并用于接收門(2)或窗的洞孔,所述元件(1)由圍繞金屬框架的第一相混凝土制成,所述洞孔包括形成兩個口幫的兩個相對側邊。所述元件(1)包括至少兩個預留區(6),其形成在兩個口幫中的至少一個中,并且每個均延伸入元件的厚度中,每個預留區(6)容納混凝土或類似物而沒有加固框架,以形成用于在洞孔中固定門或窗的區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領域,更具體地涉及由加強混凝土制成的墻壁或隔板,尤其用在高安全性建筑物如核電站中,并且涉及一種分隔或界定兩個空間的固體結構,其包括分隔元件如由加強混凝土制成的墻壁或隔板,和形成在所述元件中洞孔。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包括這樣的結構和安裝在洞孔中的門或窗的組件。已知洞孔指的是墻壁或隔板中的整個開口,其可以由關閉元件如門或窗、甚至任何其他填充結構如簡單的護板來關閉。這樣的洞孔通常呈現四邊形,并且在洞孔的豎直配置中包括相互平行的兩個相對側邊——其通常稱為口幫,并豎直地延伸。每個口幫由此限定洞孔的豎直高度及其豎直側邊之一的豎直表面。洞孔還包括兩個相對的水平橫向側邊——其垂直于口幫,并定義洞孔的寬度,所述水平橫向側邊之一限定洞孔的上水平側邊,而另一個限定其下水平側邊。下水平側邊在接收窗的洞孔的情況下通常稱為支臺,在接受門的洞孔的情況下通常稱為門檻。另一方面,已知由加強混凝土制成的墻壁或隔板由圍繞鋼制框架的混凝土制成,該框架由加固其對牽引力的抵抗的鋼制杠或桿構成。另外,門或窗的安裝需要將固定框或者預裝框固定在洞孔中或洞孔的外面,通過螺紋連接將其固定在洞孔的口幫中,當墻壁或隔板由加強混凝土制成時,這會帶來問題。這是因為,一方面,由操作者使用的沖孔鉆經常遇到框架的一部分,并會損壞或破碎,另一方面,尤其是對于安裝門或窗,許多規章禁止直接在加強混凝土中鉆孔的操作。為了克服該問題,已知在通常稱作第一相混凝土的加強混凝土上澆鑄通常稱作第二相混凝土的混凝土。由此,洞孔的每個側邊尤其是口幫是由其中沒有埋設框架的第二相混凝土制成,在洞孔的內部空間中形成厚度剩余,允許通過螺紋連接或錨定固定在第二相混凝土中,而不會遭遇構成框架的鋼筋元件。但是,應理解的是,致使制備第二相混凝土的操作會帶來額外的花費,無論是勞動力時間,還是所利用的模架和安裝的材料與物質。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通過提供一種分隔或界定兩個空間的固體結構來克服這些缺陷,該結構包括分隔元件如由加強混凝土制成的墻壁或隔板,和形成在所述元件中并用于接收門或窗的洞孔,該結構的實施成本低于現有的具有用于接收門或窗的洞孔的由加強混凝土制成的墻壁或隔板的實施成本,同時允許通過螺紋連接將門或窗固定在口幫中和/或洞孔的外部。為此,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分隔或界定兩個空間的固體結構,其包括分隔元件如由加強混凝土制成的墻壁或隔板,和形成在所述元件中并用于接收門或窗的洞孔,所述元件由圍繞金屬框架的第一相混凝土制成,所述洞孔包括形成兩個口幫的兩個相對側邊,其特征主要在于,所述元件包括至少兩個預留區,所述至少兩個預留區形成在兩個口幫中的至少一個中,每個均延伸入所述元件的厚度中,并且每個預留區包含混凝土或類似物,而沒有加固框架,以形成用于將所述門或窗固定在所述洞孔中和/或所述洞孔外的區域。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組件,其包括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結構和安裝在洞孔中的門或窗,所述門或窗包括固定框或固定預裝框,所述固定框或固定預裝框借助于固定螺釘或其他連接或錨定裝置安裝在所述洞孔中,其特征在于,每個螺釘擰入所述預留區之一中。借助于以下關于作為非限定性示例給出并參照示意性附圖進行解釋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將會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附圖中:圖1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組件的前表面的視圖,該組件包括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和門,門包括通過雙軸合頁樞轉地安裝在洞孔中和洞孔外部的扇,在洞孔的豎直延伸配置中,具有六個形狀相同且尺寸相同或類似的容納混凝土或類似物的預留區,其中三個預留區形成于口幫之一中,三個預留區在基本相同的水平形成于洞孔的另一相對的口幫中,圖2示出了圖1所示的組件的沿著A-A的橫向剖視圖,圖3示出了圖1所示的組件的沿著B-B的橫向剖視圖,圖4示出了圖1所示的組件的立體圖和洞孔的透視圖,其使得預留區周圍的加強混凝土的框架顯示出來。附圖示出了一種分隔或界定兩個空間的固體結構,其包括分隔元件如由加強混凝土制成的墻壁1或隔板,和形成在所述元件中并用于接收門2或窗的洞孔3,所述元件1由圍繞金屬框架1a的第一相混凝土制成,所述洞孔3包括形成兩個口幫4、5的兩個相對側邊。這樣的框架1可以由特別是鋼制的金屬杠或金屬桿構成(圖4)。根據本專利技術,元件1包括至少兩個預留區6,其形成在兩個口幫4、5中的至少一個中,每個均延伸入元件的厚度中,并且每個預留區6容納混凝土或類似物,而沒有加固框架1a,以形成用于將門或窗固定在所述洞孔3中即口幫4、5中和/或固定在洞孔的外部即墻壁1或隔板的兩個外表面1b和1c中的區域。在這樣的洞孔3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尤其如圖3和4所示,元件1在其厚度中可以被界定在基本上垂直于口幫4、5的外部前表面1b和后表面1c之間。并且,每個預留區6可以具有:第一表面6a,其可以在洞孔3的內部空間中和對應的口幫4或5的平面中延伸;和第二表面6b,其可以在洞孔3的外部在元件的外表面之一的平面中延伸。在未示出的第二實施方式中,元件1在其厚度中可以被界定在基本上垂直于口幫4、5的外部前表面1b和后表面1c之間。并且,每個預留區6可以具有:第一表面6a,其可以在洞孔3的內部空間中和對應的口幫4或5的平面中延伸;和第二表面6b,其在洞孔3的外部在所述前表面的平面中延伸;以及第三表面,其在洞孔3的外部在所述后表面的平面中延伸。每個口幫4或5被界定在兩個縱向的墻棱之間,其中一個墻棱在前表面的平面中延伸,另一個墻棱在后表面的平面中延伸。另外,所述洞孔3可以包括至少一個切口,其可以形成在口幫4或5中至少一個的縱向墻棱之一中,以便形成至少一個槽11用于接收門或窗的一部分(尤其參見圖3和圖4)。附圖中還示出了一種組件,其包括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和安裝在洞孔3中的門2或窗,所述門或窗包括固定框7或固定預裝框,其借助于固定螺釘8或其他連接或錨定裝置安裝在洞孔3中,其特征在于,每個螺釘8擰入預留區8之一中(圖1、2、3、4)。根據本專利技術,每個螺釘8擰入預留區6之一中(圖4)。在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組件的門或窗可以包括至少一個樞轉扇9和至少兩個雙軸合頁10,扇9可以借助于雙軸合頁10樞轉地安裝在固定框7中。另外,每個雙軸合頁10可以固定在預留區6之一的第二表面或(如有的話)第三表面6c上。優選地,容納在每個預留區6中的混凝土可以是用于制成元件1如墻壁或隔板的混凝土,也就是說,容納在每個預留區6中的混凝土可以與所述元件1的混凝土相同或不同。優選地,墻壁或隔板以及預留區的混凝土澆注可以在單個操作中實施。當然,本專利技術不限于所描述的和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修改——尤其是在不同元件的構成方面,或者進行技術等同替換。例如,本專利技術除了包括允許固定在預留區6中的框或架的門或窗之外,可以在洞孔3中設置填充其空間的任何結構。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洞孔和門或窗,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組件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樞轉扇,每個均可以樞轉地圍繞雙軸合頁安裝。另一方面,元件1如墻壁或隔板可以由圍繞加強框的加強混凝土或者任何其他在抗牽引力功能上類似的材料制成。此外,本專利技術還可以在預留區6中設置除螺釘以外的任何剛性連接裝置或任何其他錨定裝置作為門或窗的固定裝置,這不會背離本專利技術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分隔或界定兩個空間的固體結構,其包括分隔元件如由加強混凝土制成的墻壁(1)或隔板,和形成于所述元件中并用于接收門(2)或窗的洞孔(3),所述元件(1)由圍繞金屬框架的第一相混凝土制成,所述洞孔包括形成兩個口幫(4、5)的兩個相對側邊,其特征在于,元件(1)包括至少兩個預留區(6),所述至少兩個預留區形成在兩個口幫(4、5)中的至少一個中并且每個均延伸入所述元件的厚度中,并且每個預留區(6)容納混凝土或類似物而沒有加固框架,以形成用于將門或窗固定在所述洞孔(3)中和/或所述洞孔外的區域。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1.分隔或界定兩個空間的固體結構,其包括分隔元件如由加強混凝土制成的墻壁(1)或隔板,和形成于所述元件中并用于接收門(2)或窗的洞孔(3),所述元件(1)由圍繞金屬框架的第一相混凝土制成,所述洞孔包括形成兩個口幫(4、5)的兩個相對側邊,其特征在于,元件(1)包括至少兩個預留區(6),所述至少兩個預留區形成在兩個口幫(4、5)中的至少一個中并且每個均延伸入所述元件的厚度中,并且每個預留區(6)容納混凝土或類似物而沒有加固框架,以形成用于將門或窗固定在所述洞孔(3)中和/或所述洞孔外的區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1)在其厚度中被界定在基本上垂直于口幫(4、5)的外部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間,并且每個預留區(6)具有:第一表面(6a),其在洞孔(3)的內部空間中和對應的口幫(4、5)的平面中延伸;和第二表面(6b),其在洞孔(3)的外部在所述元件的外表面之一的平面中延伸。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1)在其厚度中被界定在基本上垂直于口幫(4、5)的外部前表面(1b)和后表面(1c)之間,并且每個預留區(6)具有:第一表面(6a),其在洞孔(3)的內部空間中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伯納德·博脈特,
申請(專利權)人:博脈特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法國;F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