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包括柱塞筒、固定裝置、橫向游標卡尺和縱向游標卡尺,通過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能夠記錄瞄準零線和炮身或槍身的軸線在炮口處的相對坐標和位置關系,并且在進行校準時,只需重新進行標定,無需實彈檢驗,擺脫了傳統的校準方式對器材、人員、場地和彈藥等的過度依賴,有效地解決了傳統的校準方式中操作繁瑣、場地設置耗費時間長、配合人員多等困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專用機械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
技術介紹
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是射手的重要技能,也是射擊訓練的重要環節,目前對火炮及并列機槍的校正是采用校正靶法,即校正時現場繪制檢查靶,用于記錄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的各種數據,以便隨時檢查火炮及并列機槍的射擊精度,由于繪制和使用檢查靶費時費力,還容易受到場地、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操作不便且精準度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操作簡單、測量迅速且精準度高的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包括柱塞筒、固定裝置和標記裝置,所述固定裝置設置在所述柱塞筒的外部,所述標記裝置設置在所述柱塞筒的端部,所述柱塞筒上設置有多個直徑不同的圓筒區,所述圓筒區按直徑從小到大依次階梯狀排列,所述柱塞筒上設置有用于檢查標記裝置的水平儀。進一步的,所述標記裝置設置為相互垂直的橫向游標卡尺和縱向游標卡尺,所述縱向游標卡尺設置在所述橫向游標卡尺的橫向游標上,所述縱向游標卡尺與所述橫向游標的零刻度線重合。進一步的,所述橫向游標卡尺轉動的設置在所述柱塞筒的端部,所述水平儀固定設置在所述柱塞筒與所述橫向游標卡尺的相交處。進一步的,所述橫向游標卡尺上設置有水平調節螺桿。進一步的,所述縱向游標卡尺上的縱向游標上固定設置有瞄準標記,所述瞄準標記與所述縱向游標的零刻度線重合。進一步的,所述橫向游標卡尺和所述縱向游標卡尺上的最小刻度均為0.02mm。進一步的,所述固定裝置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圓筒區的左端,所述固定裝置的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圓筒區的右端,所述固定裝置上設置有緊固螺桿。進一步的,所述緊固螺桿與所述固定裝置螺紋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標記裝置設置為激光指示器和網格狀的標記板,所述標記板上設置有與所述激光指示器信號連接的接收器。進一步的,所述標記板轉動的設置在所述柱塞筒的端部,所述水平儀固定設置在所述柱塞筒與所述標記板的相交處。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能夠準確記錄瞄準零線和炮身或槍身的軸線在炮口處的相對坐標和位置關系,并且在進行校準時,只需重新進行標定,無需實彈檢驗,擺脫了傳統的校準方式對器材、人員、場地和彈藥等的過度依賴,有效地解決了傳統的校準方式中操作繁瑣、場地設置耗費時間長、配合人員多等困難,不僅縮短了校準時間、提高了檢查精度,而且不受場地、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很好的滿足了野外作戰和訓練的需求。當射擊過程中出現較大散布或意外偏差時,通過移動縱向游標卡尺的位置能夠快速的檢查和恢復瞄準零線與炮身或槍身軸線的校準位置,通過柱塞筒上不同直徑的圓筒區能夠對不同炮口的火炮及并列機槍進行校準,使其適用范圍更廣。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柱塞筒;11、圓筒區;2、固定裝置;21、緊固螺桿;3、橫向游標卡尺;31、橫向游標;32、水平儀;4、縱向游標卡尺;41、縱向游標;42、瞄準標記;5、標記裝置;51、標記板。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包括柱塞筒1、固定裝置2、標記裝置5,固定裝置2設置在柱塞筒1的外部,標記裝置5設置在柱塞筒1的端部,柱塞筒1上設置有用于檢查標記裝置5的水平儀32。通過水平儀32能夠將標記裝置5調整到水平位置。使用時將柱塞筒1放入炮口,并通過固定裝置2將其固定在炮身,隨后通過標記裝置5能夠記錄靶心的相對位置。優選的,柱塞筒1上設置有不同直徑的圓筒區11,圓筒區11的外徑與炮口的內徑相配合,且圓筒區11按直徑從小到大依次階梯狀排列,使用時只需選擇合適的圓筒區11塞入炮口即可。圓筒區11分別適用于73mm、100mm、105mm和125mm四種口徑的火炮以及各項裝備7.62mm的并列機槍。優選的,標記裝置5設置為相互垂直的橫向游標卡尺3和縱向游標卡尺4,橫向游標卡尺3轉動的設置在柱塞筒1的端部,縱向游標卡尺4垂直的設置在橫向游標卡尺3的橫向游標31上,縱向游標卡尺4與橫向游標31的零刻度線重合,保證初始位置從零開始,避免出現記錄誤差。柱塞筒1上與橫向游標卡尺3相交處固定設置有水平儀32,水平儀32能夠檢查橫向游標卡尺3是否水平,橫向游標卡尺3上設置有水平調節螺桿,使用時將橫向游標卡尺3調整到與水平儀32相平行即為水平狀態,并通過調節水平調節螺桿進行定位。優選的,縱向游標卡尺4上的縱向游標41上固定設置有瞄準標記42,瞄準標記42與縱向游標41的零刻度線重合,保證初始位置從零開始,避免出現記錄誤差。通過將瞄準標記42與瞄準鏡重合,能夠記錄瞄準零線和炮身或槍身的軸線在炮口處的相對坐標和位置關系,當射擊過程中出現較大散布或意外偏差時,通過移動瞄準標記42,使瞄準零線和炮身或槍身的軸線在炮口處的相對坐標與初始相對坐標一致,即完成了校準工作,校準過程簡單高效。優選的,橫向游標卡尺3和縱向游標卡尺4上的最小刻度均為0.02mm。即數據測量的精度誤差為0.02mm,其校準度極高。優選的,固定裝置2的一端固定設置在直徑最大的圓筒區11的左端面上,即直徑最大的圓筒區11的端部,固定裝置2的另一端設置在圓筒區11的右端,即直徑最小的圓筒區11的端部,使固定裝置2從圓筒區11的一端一直延伸到另一端,從而保證固定裝置2上的緊固螺桿21始終緊固在炮口上而不會碰到圓筒區11,保護圓筒區11的直徑不會受到影響。優選的是在固定裝置2上設置有緊固螺桿21,且緊固螺桿21和固定裝置2螺紋連接,使用時將圓筒區11放入需要校正的炮口中,通過轉動緊固螺桿21能使緊固螺桿21沿著與圓筒區11的軸線相垂直的方向運動,直到接觸到炮身后無法繼續轉動為止,通過螺紋的鎖緊作用可將圓筒區11緊固在炮口處。本技術的使用方法為:首先記錄初始校準坐標位置:將圓筒區11放入校準后火炮的炮口中,比對橫向游標卡尺3與水平儀32的位置并調整橫向游標卡尺3使其水平,隨后移動瞄準標記42使其與瞄準鏡重合,并記錄此時瞄準標記42在橫向游標卡尺3和縱向游標卡尺4上的位置坐標,即初始坐標;其次進行標定,當進行多次射擊后可在射擊的間隙隨時對瞄準零線進行標定,標定時將瞄準標記42移動到初始坐標位置處,隨后移動瞄準鏡,使其與瞄準標記42重合即可,以保證下一次射擊時瞄準零線和炮身或槍身的軸線在炮口處的相對正確的位置關系。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將標記裝置5設置為激光指示器和網格狀的標記板51,標記板51上設置有與激光指示器信號連接的接收器。優選的激光指示器設置為激光筆,如圖2所示,標記板51轉動的設置在所述柱塞筒1的端部,水平儀32固定設置在所述柱塞筒1與標記板51的相交處,在使用時需調整標記板51的位置,使其一端與水平儀32平行。在進行校準標定時,首先記錄初始校準點,通過將激光指示器發射的激光照射到標記板51上形成激光點,使激光點的位置與瞄準鏡重合,記錄此時激光點的位置,即初始點位置;其次進行標定,標定時移動瞄準鏡,使其與初始點的位置相重合即可。綜上所述,使用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能夠隨時對瞄準零線進行精確標定,確保了火炮射擊的精度,同時通過該儀器測量出炮身軸線與瞄準零線之間的偏差,再與初始值對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塞筒(1)、固定裝置(2)和標記裝置(5),所述固定裝置(2)設置在所述柱塞筒(1)的外部,所述標記裝置(5)設置在所述柱塞筒(1)的端部,所述柱塞筒(1)上設置有多個直徑不同的圓筒區(11),所述圓筒區(11)按直徑從小到大依次階梯狀排列,所述柱塞筒(1)上設置有用于檢查標記裝置(5)的水平儀(3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塞筒(1)、固定裝置(2)和標記裝置(5),所述固定裝置(2)設置在所述柱塞筒(1)的外部,所述標記裝置(5)設置在所述柱塞筒(1)的端部,所述柱塞筒(1)上設置有多個直徑不同的圓筒區(11),所述圓筒區(11)按直徑從小到大依次階梯狀排列,所述柱塞筒(1)上設置有用于檢查標記裝置(5)的水平儀(3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標記裝置(5)設置為相互垂直的橫向游標卡尺(3)和縱向游標卡尺(4),所述縱向游標卡尺(4)設置在所述橫向游標卡尺(3)的橫向游標(31)上,所述縱向游標卡尺(4)與所述橫向游標(31)的零刻度線重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游標卡尺(3)轉動的設置在所述柱塞筒(1)的端部,所述水平儀(32)固定設置在所述柱塞筒(1)與所述橫向游標卡尺(3)的相交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游標卡尺(3)上設置有水平調節螺桿。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火炮及并列機槍校正檢查儀,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建,吳青田,牛桂臣,程陳聰,張超,陳峰,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六三四五部隊,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西;1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