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空調器電控裝置和空調器,其中,電控裝置包括:多個固定元件;電控板和電控盒,電控板設置在電控盒中;其中,電控板包括:第一Y電容和第Y二電容,第一Y電容的第一端與第二Y電容的第一端均通過固定元件固定于電控盒;共模電感,共模電感的第一端連接于交流電火線,共模電感的第二端與第一Y電容的第二端相連,共模電感的第三端連接于交流電零線,共模電感的第四端與第二Y電容的第二端相連。該電控裝置能夠提升Y電容的有效性,降低電磁干擾。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空調器
,具體涉及一種空調器電控裝置和一種空調器。
技術介紹
目前,空調器電控板采用Y電容接地的連接方式,以兼容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電磁干擾)濾波。如圖1(正置)、圖2(倒置)所示,在該電控板中,將兩組Y電容Cp用銅箔連起來后,用導線引出固定于空調器機殼鈑金1上。這種Y電容接地方式存在如下問題:第一,旁路掉共模電感Lc。由于接到空調器機殼鈑金1的導線有一定長度,一般為30-50cm,這段導線會有一定的電感值L,即有一定的阻抗值(Z=2πfL),EMI信號在上面流過電流I時會產生一定壓降(ΔV=I*Z=2πfLI)。這段導線是兩組Y電容Cp共用的,這樣兩組Y電容Cp會相互耦合,在一些頻段會將夾在兩組Y電容Cp之間的共模電感Lc旁路掉,使得共模電感Lc失效,破壞了濾波器的濾波性能。第二,降低了Y電容Cp的有效作用頻率上限。同理,由于接到空調器機殼鈑金1的導線有一定長度,一般為30-50cm,這段導線會有一定的電感值L,與Y電容Cp形成串聯,在LC產生諧振頻率點之后,該Y電容連接線路的整體效果相當于一個電感,連接線路整體阻抗z=j(WL-1/WC)會隨著頻率的上升而增大,Y電容Cp逐漸失去了作用,濾波性能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空調器電控裝置。該裝置能夠減少電磁干擾,提升了Y電容的有效性,濾波效果好。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空調器。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空調器電控裝置,包括:多個固定元件;電控板和電控盒,所述電控板設置在所述電控盒中;其中,所述電控板包括:第一Y電容和第二Y電容,所述第一Y電容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Y電容的第一端均通過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于所述電控盒上蓋;共模電感,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一端連接于交流電火線,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Y電容的第二端相連,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三端連接于交流電零線,所述共模電感的第四端與所述第二Y電容的第二端相連。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空調器電控裝置,將第一Y電容第一端和第二Y電容的第一端通過固定元件固定在電控盒上蓋,由此,能夠提升Y電容的有效性,降低電磁干擾。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上述實施例的空調器電控裝置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電控板還包括:第三Y電容和第四Y電容,其中,所述第三Y電容的第一端與所述第四Y電容的第一端均通過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于所述電控盒上蓋,所述第三Y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第四Y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三端相連。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電控盒上蓋通過至少一個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于所述電控盒下蓋。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電控盒包括電控盒上蓋和電控盒下蓋。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Y電容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Y電容的第一端均通過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于所述電控盒上蓋,所述第三Y電容的第一端與所述第四Y電容的第一端均通過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于所述電控盒上蓋。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電控盒上蓋通過至少一個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于所述電控盒下蓋。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電控盒上蓋和所述電控盒下蓋采用的材質均包括金屬。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電控盒下蓋通過至少一個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于空調器機殼鈑金。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固定元件包括螺釘。進一步地,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空調器,包括:本專利技術上述實施例所述的空調器電控裝置。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空調器,通過上述空調器電控裝置,能夠提升Y電容的有效性,降低電磁干擾。本專利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專利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圖2是相關技術中空調器電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電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電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空調器電控裝置和空調器。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電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該空調器電控裝置包括:多個固定元件10、電控板20和電控盒30。其中,電控板20設置在電控盒30中。電控板20包括第一Y電容21、第二Y電容22和共模電感23,第一Y電容21的第一端與第二Y電容22的第一端均通過固定元件10固定于電控盒30;共模電感23的第一端連接于交流電火線L,共模電感23的第二端與第一Y電容21的第二端相連,共模電感23的第三端連接于交流電零線N,共模電感23的第四端與第二Y電容22的第二端相連。可選地,固定元件10可以是螺釘。可以理解,基于Y電容的特性,第一Y電容21的第一端與第二Y電容22的第一端通過固定元件10固定于電控盒30后,均接地。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示例中,電控板20可以是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電路板)板。為了便于電控板20的安裝維護,電控盒30可以包括電控盒上蓋31和電控盒下蓋32。具體地,該電控裝置將第一Y電容21第一端和第二Y電容22的第一端通過固定元件固定在電控盒上蓋31,并接地,由此,能夠提升Y電容的有效性,降低電磁干擾。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電控板20還可以包括:第三Y電容24和第四Y電容25。其中,第三Y電容24的第一端與第四Y電容25的第一端均通過固定元件10固定于電控盒30,第三Y電容24的第二端與共模電感23的第一端相連,第四Y電容25的第二端與共模電感23的第三端相連。由此,能夠增強共模干擾的抑制效果。同理,基于Y電容的特性,第三Y電容24的第一端與第四Y電容25的第一端通過固定元件10固定于電控盒30后,均接地。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多對Y電容,在此不做贅述。為便于說明,將圖3所示的空調器電控裝置倒置,如圖4所示。其中,第一Y電容21的第一端與第二Y電容22的第一端均通過固定元件10固定于電控盒上蓋31,第三Y電容24的第一端與第四Y電容25的第一端均通過固定元件10固定于電控盒上蓋31。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電控盒上蓋31可以通過至少一個固定元件10固定于電控盒下蓋32,如圖4所示,通過六個固定元件10將電控盒上蓋31固定于電控盒下蓋32。可以理解,電控盒上蓋31和電控盒下蓋32采用的材質均可以包括金屬,如銅等。其中,如圖3、圖4所示,電控盒下蓋32可以通過至少一個(如一個、兩個)固定元件10固定于空調器機殼鈑金1(如空調器的室外機中隔板)。具體而言,圖3示出了電控盒下蓋32通過一個固定元件10固定于空調器機殼鈑金1,圖4中示出了電控盒下蓋32通過兩個固定元件10固定于空調器機殼鈑金1。為方便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專利技術的電控裝置的安裝使用,可通過圖4所示的固定元件10(如螺釘)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器電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固定元件;電控板和電控盒,所述電控板設置在所述電控盒中;其中,所述電控板包括:第一Y電容和第Y二電容,所述第一Y電容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Y電容的第一端均通過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于所述電控盒;共模電感,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一端連接于交流電火線,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Y電容的第二端相連,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三端連接于交流電零線,所述共模電感的第四端與所述第二Y電容的第二端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空調器電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固定元件;電控板和電控盒,所述電控板設置在所述電控盒中;其中,所述電控板包括:第一Y電容和第Y二電容,所述第一Y電容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Y電容的第一端均通過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于所述電控盒;共模電感,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一端連接于交流電火線,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Y電容的第二端相連,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三端連接于交流電零線,所述共模電感的第四端與所述第二Y電容的第二端相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電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控板還包括:第三Y電容和第四Y電容,其中,所述第三Y電容的第一端與所述第四Y電容的第一端均通過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于所述電控盒,所述第三Y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第四Y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共模電感的第三端相連。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器電控裝置,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任國兵,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