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內燃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燃機曲軸箱壓力平衡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技術中內燃機曲軸箱內因活塞往復運動產生的壓力差,通過大氣平衡孔直接連接到化油器進氣管予以平衡,避免了曲軸箱壓力過大而產生的密封墊、油封滲油問題;該結構雖然簡單,但發動機運轉過程中,曲軸箱內的潤滑油霧容易沿大氣平衡孔排出,增大了廢氣排放指標,污染了大氣環境。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曲軸箱內潤滑油霧容易排出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內燃機曲軸箱壓力平衡裝置,該裝置能夠將油霧冷凝成油滴,通過重力作用流回曲軸箱,大大降低潤滑油的消耗,降低發動機排放指標,保護了大氣環境。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內燃機曲軸箱壓力平衡裝置,包括曲軸箱體、油霧冷凝網、油底殼,曲軸箱體設有迷宮腔A、迷宮腔B和大氣平衡孔,油底殼與曲軸箱組成密閉的迷宮腔A和迷宮腔B,將油霧冷凝網密封在其中,發動機運轉過程中產生的油霧會沿迷宮腔A、迷宮腔B流過大氣平衡孔,達到曲軸箱壓力平衡的目的。所述曲軸箱體設有迷宮腔A和迷宮腔B。所述油霧冷凝網緊密地放置在迷宮腔A和迷宮腔B中。所述曲軸箱體設有大氣平衡孔。所述油底殼與曲軸箱體組成密閉的迷宮腔A和迷宮腔B。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結構簡單,油底殼與曲軸箱連接后會將迷宮腔A和迷宮腔B密封,冷凝網緊密地放置在迷宮腔A和迷宮腔B中,發動機運轉過程中產生的油霧會沿迷宮腔A、迷宮腔B流過大氣平衡孔,在流動過程中油霧冷凝網會將油霧凝結形成油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迷宮腔A、迷宮腔B內壁流回曲軸箱,減少潤滑油流過大氣平衡孔的比例,降低了發動機的廢氣排放。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內燃機曲軸箱壓力平衡裝置,包括曲軸箱體、油霧冷凝網、油底殼。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內燃機曲軸箱壓力平衡裝置,包括曲軸箱體、油霧冷凝網、油底殼。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曲軸箱壓力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軸箱體上的設有迷宮腔A和迷宮腔B。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孟慶良,
申請(專利權)人:臨沂亞圣機電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