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修整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包括:用于修整變形的頂桿、用于支撐頂桿的頂桿座和設置于頂桿頂端的頂頭;所述頂桿座上設置有三個以上所述頂桿,且所述頂桿以頂桿座中心為圓心,在頂桿座外圍圓周均布;所述頂桿座上開有孔,形成用以裝配所述頂桿的通道,所述頂桿尾端裝配于所述通道內,具有沿通道軸向方向調整伸出所述頂桿座長度的功能。通過可調節的頂桿,頂住變形零件,在變形處施加反變形力,達到修復變形的目的,頂桿的活動范圍大,能適應多種內徑的薄壁環狀零件的修整要求,三頂桿圓周分布的設計可以很好的針對絕大多數由三爪夾具引起的變形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修整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
技術介紹
在薄壁環生產加工中,車削加工是必不可少的一到工序,然而在車削加工中,夾具夾持力使套圈產生的塑性變形(套圈內應力)不能根本消除,熱處理時,材料組織的變化使內應力最大程度得以釋放,導致套圈變形嚴重。此外,車削加工時大多仍采用三爪夾具,導致產生三棱變形,繼而造成磨加工質量難以控制。目前,大多數廠家采用直接將加持變形段切除的方式來避免出現上述問題,然而這種方法浪費大,沒有正面解決零件變形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提供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采用反變形的方法達到薄壁環的修整目的。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包括:用于修整變形的頂桿、用于支撐頂桿的頂桿座和設置于頂桿頂端的頂頭;所述頂桿座上設置有三個以上所述頂桿,且所述頂桿以頂桿座中心為圓心,在頂桿座外圍圓周均布;所述頂桿座上開有孔,形成用以裝配所述頂桿的通道,所述頂桿尾端裝配于所述通道內,具有沿通道軸向方向調整伸出所述頂桿座長度的功能。通過可調節的頂桿,頂住變形零件,在變形處施加反變形力,達到修復變形的目的,頂桿的活動范圍大,能適應多種內徑的薄壁環狀零件的修整要求,三頂桿圓周分布的設計可以很好的針對絕大多數由三爪夾具引起的變形問題。作為優選,所述頂桿與頂頭分別設置有內外螺紋,使頂桿與頂頭可調式連接,用于微調,使得變形修復的精度更高。作為優選,所述頂頭不與頂桿連接的一端設置有圓頭,使得著力點更加精準。作為優選,所述頂桿上且位于所述頂桿座外側設置有用于調節所述頂桿位置的調節螺母,所述頂桿座靠向所述調節螺母一側設置有與調節螺母底面平行的調節平面。作為優選,所述通道一端連接有管道,管道內設有用以提供頂桿活動壓力的氣體或液體,所述通道兩端內設置有用以對所述頂桿限位的突起,所述頂桿尾端設置有突塊,所述頂桿位于所述通道內部分的外側設置有用以回彈的彈簧。采用氣壓或液壓方式實施反變形,過程更為簡單,通道的突起用以限制所述頂桿的活動位置,氣體或液從通道內將頂桿頂起,泄壓后,在彈簧作用下回彈。作為優選,所述突塊與通道之間設置有密封圈,用以加強密封性,使得氣液壓力更加穩定。綜上所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①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通過修整由夾具引起的零件變形,使得零件的變形段能達到檢驗要求,從而減少的零件的報廢率。②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將零件變形段修復,提高了薄壁環材的利用率,節省了生產成本。③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修復方法簡單,修復精度高,修復效果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下面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根據圖1所示,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包括:用于修整變形的頂桿1、用于支撐頂桿1的頂桿座2和設置于頂桿1頂端的頂頭3;頂桿座2上設置有三個以上頂桿1,且頂桿1以頂桿座2中心為圓心,在頂桿座2外圍圓周均布;頂桿座2上開有孔,形成用以裝配頂桿1的通道21,頂桿1尾端裝配于通道21內,具有沿通道21軸向方向調整伸出頂桿座2長度的功能。通過可調節的頂桿1,頂住變形零件,在變形處施加反變形力,達到修復變形的目的,頂桿1的活動范圍大,能適應多種內徑的薄壁環狀零件的修整要求,三頂桿1圓周分布的設計可以很好的針對絕大多數由三爪夾具引起的變形問題。頂桿1與頂頭3分別設置有內外螺紋,使頂桿1與頂頭3可調式連接,用于微調,使得變形修復的精度更高。頂頭3不與頂桿1連接的一端設置有圓頭,使得著力點更加精準。頂桿1上且位于頂桿座2外側設置有用于調節頂桿1位置的調節螺母11,頂桿座2靠向調節螺母11一側設置有與調節螺母11底面平行的調節平面22。使用時,將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襯于待修整薄壁環內,用頂桿1抵住變形部位,根據形變量調整調節螺母11,利用反變形原理達到修復效果。實施例2:根據圖2所示,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包括:用于修整變形的頂桿1、用于支撐頂桿1的頂桿座2和設置于頂桿1頂端的頂頭3;頂桿座2上設置有三個以上頂桿1,且頂桿1以頂桿座2中心為圓心,在頂桿座2外圍圓周均布;頂桿座2上開有孔,形成用以裝配頂桿1的通道21,頂桿1尾端裝配于通道21內,具有沿通道21軸向方向調整伸出頂桿座2長度的功能。通過可調節的頂桿1,頂住變形零件,在變形處施加反變形力,達到修復變形的目的,頂桿1的活動范圍大,能適應多種內徑的薄壁環狀零件的修整要求,三頂桿1圓周分布的設計可以很好的針對絕大多數由三爪夾具引起的變形問題。頂桿1與頂頭3分別設置有內外螺紋,使頂桿1與頂頭3可調式連接,用于微調,使得變形修復的精度更高。頂頭3不與頂桿1連接的一端設置有圓頭,使得著力點更加精準。通道21一端連接有管道22,管道內設有用以提供頂桿1活動壓力的氣體或液體,通道21兩端內設置有用以對頂桿1限位的突起211,頂桿1尾端設置有突塊12,頂桿1位于通道21內部分的外側設置有用以回彈的彈簧13。采用氣壓或液壓方式實施反變形,過程更為簡單,通道21的突起211用以限制頂桿1的活動位置,氣體或液從通道21內將頂桿1頂起,泄壓后,在彈簧13作用下回彈。突塊12與通道21之間設置有密封圈121,用以加強密封性,使得氣液壓力更加穩定。使用時,將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襯于待修整薄壁環內,用頂桿1抵住變形部位,通道21內通入氣體或液體,控制壓力將薄壁環變形處強制反變形修復,修復完成后,泄壓,頂桿1在彈簧13作用下回彈,便可取出修整裝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修整變形的頂桿(1)、用于支撐頂桿(1)的頂桿座(2)和設置于頂桿(1)頂端的頂頭(3);所述頂桿座(2)上設置有三個以上所述頂桿(1),且所述頂桿(1)以頂桿座(2)中心為圓心,在頂桿座(2)外圍圓周均布;所述頂桿座(2)上開有孔,形成用以裝配所述頂桿(1)的通道(21),所述頂桿(1)尾端裝配于所述通道(21)內,具有沿通道(21)軸向方向調整伸出所述頂桿座(2)長度的功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修整變形的頂桿(1)、用于支撐頂桿(1)的頂桿座(2)和設置于頂桿(1)頂端的頂頭(3);
所述頂桿座(2)上設置有三個以上所述頂桿(1),且所述頂桿(1)以頂桿座(2)中心為圓心,在頂桿座(2)外圍圓周均布;
所述頂桿座(2)上開有孔,形成用以裝配所述頂桿(1)的通道(21),所述頂桿(1)尾端裝配于所述通道(21)內,具有沿通道(21)軸向方向調整伸出所述頂桿座(2)長度的功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1)與頂頭(3)分別設置有內外螺紋,使頂桿(1)與頂頭(3)可調式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頭(3)不與頂桿(1)連接的一端設置有圓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薄壁環修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1)上且位于所述頂桿座(2)外側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俊,
申請(專利權)人:湖州云水橋精工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