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多用炒鍋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4980287 閱讀: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2:10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可用于電磁加熱的多用炒鍋,是為了解決現有炒鍋加熱功率低,受熱不均勻且無法滿足人性化使用的問題。具體的,該炒鍋包括鍋體與把手,所述鍋體由鋁材制成,包括鍋底和鍋身,鍋底和鍋身一體成型,所述鍋底外表面為平面,鍋身的內部為弧形面,鍋底的平面部分嵌裝有可電磁加熱的復底片,所述鍋底的厚度由鍋體中心向鍋底邊緣逐漸增加。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炒鍋,不僅加熱均勻,提升了在電磁爐上使用時的加熱功率,而且加工、制造工藝簡單,還滿足了傳統的翻炒習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生活電器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用于電磁加熱的多用炒鍋
    技術介紹
    現有市場上的可明火和電磁加熱兼用的炒鍋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平底炒鍋,另一種是弧形底的炒鍋,但是,在實際實用中,這兩種炒鍋都不能夠很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首先,由于平底炒鍋的內底面也是平的,在翻炒過程中使用不方便,無法滿足我國傳統翻炒習慣的需要;其次,弧形底炒鍋在電磁爐上使用時,只有中心的較小區域與線盤距離較近形成電磁渦流,導致加熱面積小、受熱不均勻,且加熱的功率無法提升進而影響烹飪的效果。基于前述兩個問題,有專利文件指出采用內凹外平的炒鍋技術方案,但是該炒鍋鍋身與復底均采用不銹鋼材料,還在鍋身與鍋底之間設有導熱鋁層,如此結構,仍舊無法實現將鍋底的熱量快速的傳遞到鍋身進行均勻加熱,而且加工制作復雜、成本高,綜合目前的技術來看該技術方案只停留于“概念”階段,幾乎無實現產品化的可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現有的電磁爐用炒鍋無法同時滿足我國傳統翻炒習慣又能保證加熱均勻的問題。本技術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現有電磁爐用炒鍋功率較低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至少部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多用炒鍋。具體的,在于提供一種既能夠滿足我國傳統的翻炒習慣,又能夠提升在電磁爐上使用時的加熱功率,實現均勻加熱,而且加工、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的多用炒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多用炒鍋,包括鍋體與把手,所述鍋體由鋁材制成,包括鍋底和鍋身,鍋底和鍋身一體成型,所述鍋底外表面為平面,鍋身的內部為弧形面,鍋底的平面部分嵌裝有可電磁加熱的復底片,所述鍋底的厚度由鍋體中心向鍋底邊緣逐漸增加,所述鍋身的直徑D1與鍋底平面部分的直徑D2比值范圍為1.6~2.3。首先,整個鍋體由鋁材料一體制成,實現該鍋體的工藝成熟、簡單;其次,采用平面鍋底和內弧形的外形結構,且在鍋底采用不等厚度設置,鍋底的厚度由鍋體中心向鍋底邊緣逐漸增加,從而在該邊緣處形成儲能部,利用該儲能部進行儲熱,然后再將熱量傳遞給鍋身,保證烹飪過程中整個鍋體的熱量比較均勻,提升烹飪的整體效果;再次,將鍋身的直徑D1與鍋底的直徑D2比值范圍設為為1.6~2.3,使得在滿足容量的同時,鍋底受熱后能夠迅速的將熱量向鍋身傳遞,實現更好的烹飪效果。進一步的,所述鍋底平面部分的直徑D2范圍為155~180mm。將鍋底直徑設置在該范圍內,結合了鍋身直徑與鍋底直徑之間的合理比值,顯著增加了受熱面,能夠實現加熱功率的進一步提升。進一步的,所述鍋底中心部厚度δ1范圍為2mm~6mm。在此范圍內既能夠防止在復底過程中損壞鍋體,又能夠在滿足傳熱效率的前提下減少材料,降低成本。進一步的,所述鍋底邊緣的厚度δ2范圍為10mm~20mm。在此范圍內,能夠使該部的熱容量恰當,在保證傳熱效率的前提下減少材料,降低成本。進一步的,所述復底片的厚度范圍0.5mm~1mm。如此,使復底片的加熱效率提高,保證熱量能夠快速的傳遞給鍋體,還能提升復底片與鍋體之間的可靠性。進一步的,所述復底片為圓環狀,所述鍋底上設有凹槽,凹槽位于復底片的內環范圍內。設置凹槽是為了修正鍋體中心位置的溫度,減少由于電磁爐加熱線圈中心處集中加熱而帶來的測溫不準確問題。進一步的,所述的凹槽深度范圍0.5mm~1.5mm。將凹槽深度設置在該范圍內,保證鍋體中心位置與其他鍋體上其他位置的溫度一致性,進一步提高修正的效果。進一步的,所述鍋體內的弧形面上從鍋體中心向鍋體邊緣設有至少三個曲率,且從鍋體中心向鍋體邊緣依次遞增。如此,使得鍋體的內弧銜接流暢,使用者在翻炒時動作順暢、便捷。進一步的,所述弧形面上最底部的曲率K1范圍為0.001~0.05。在此范圍內,不僅滿足了鍋底的厚度需求,還提升了鍋體底部的整體受熱面,進一步的提升翻炒時的便捷性。進一步的,所述鍋底邊緣與鍋身的相接處設有臺階。如此,減輕了鍋體的整體重量,降低成本,提升鍋體放置的穩定性,還能提升鍋體的外觀美感。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鍋體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的A部剖面放大圖;圖4為圖1中的B部剖面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解釋與說明。需要說明的是,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技術,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如圖1、2所示,一種多用炒鍋,包括鍋體1與把手(圖中未顯示),所述鍋體1由鋁材制成,包括鍋底1.1和鍋身1.2,所述鍋底1.1和鍋身1.2一體成型,所述鍋底1.1外表面為平面,鍋身1.2的內部為弧形面,鍋底1.1的平面部分嵌裝有可電磁加熱的復底片2。所述鍋底1.1的厚度由鍋體中心向鍋底邊緣逐漸增加。首先,所述鍋體1通過鋁材一體成型加工而成,利用了鋁的傳熱塊以及易加工性,具體的,鍋體1可以通過鋁壓鑄直接一體成型,該制作工藝成熟、簡單可靠。其次,在所述平面鍋底上復底,可滿足電磁灶、燃氣灶、電陶爐等加熱平臺,且采用了適合我國穿的翻炒烹飪習慣的內部弧形鍋身結構。再次,鍋底1.1的厚度由鍋體中心向鍋底邊緣逐漸增加,從而在該邊緣處形成儲能部,利用該儲能部進行儲熱,使復底片2上產生的熱量積蓄起來后再迅速向鍋身1.2側壁傳導,提升加熱的均勻性,改善烹飪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所述可電磁加熱的復底片2可以是不銹鋼、鑄鐵或者其他導磁材質制成的。此外,至少所述鍋體1的內表面設有不粘涂層,避免鋁與食物表面直接接觸帶來的衛生安全問題,且便于清洗。進一步的,所述鍋體內的弧形面上從鍋體中心向鍋體邊緣設有至少三個曲率。優選的,鍋體內的弧形面上的曲率個數為三個,從鍋體中心向鍋體邊緣分別為K1,K2,K3,且從鍋體中心向鍋體邊緣依次遞增,即K1<K2<K3。如此,使得鍋體1的內弧銜接流暢,使用者在翻炒時動作順暢、便捷。更加具體的,所述該曲率K1范圍為0.001~0.05。優選的,曲率為K1的弧面正對鍋底,即曲率為K1的弧形面在鍋底的直徑范圍內。所述曲率K1若太大,則會導致鍋底邊緣太厚,增加鍋體重量以及傳熱效率;若太小,則導致該弧形面接近于平面,無法提升翻炒的便捷性。將曲率K1設在前述范圍內,不僅滿足了鍋底的厚度需求,還增加了鍋體底部的整體受熱面。進一步的,所述鍋身1.2的直徑D1與鍋底1.1平面部分的直徑D2比值范圍為1.6~2.3。使得在滿足鍋體1容量需要的同時,鍋底1.1受熱后能夠迅速的將熱量向鍋身傳遞,實現更好的烹飪效果。所述比值范圍過大,則回導致鍋身1.2較寬,傳熱路徑較長,加熱過程中鍋底1.1的熱量不能夠迅速向鍋身傳遞,影響烹飪效果;所述比值太小,則會影響鍋體1的容量,不能滿足烹飪需求。如圖3、4所示,所述鍋底1.1中心部厚度δ1范圍為2mm~6mm。在此范圍內既能夠防止在復底過程中損壞鍋體,且還能在滿足傳熱效率的前提下減少材料,降低成本。在將復底片2壓合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多用炒鍋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用炒鍋,包括鍋體與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由鋁材制成,包括鍋底和鍋身,鍋底和鍋身一體成型,所述鍋底外表面為平面,鍋身的內部為弧形面,鍋底的平面部分嵌裝有可電磁加熱的復底片,所述鍋底的厚度由鍋體中心向鍋底邊緣逐漸增加。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用炒鍋,包括鍋體與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由鋁材制成,包括鍋底和鍋身,鍋底和鍋身一體成型,所述鍋底外表面為平面,鍋身的內部為弧形面,鍋底的平面部分嵌裝有可電磁加熱的復底片,所述鍋底的厚度由鍋體中心向鍋底邊緣逐漸增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底平面部分的直徑D2范圍為155~180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底中心部厚度δ1范圍為2mm~6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底邊緣的厚度δ2范圍為10mm~20mm。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多用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底片的厚度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澤春管興勇喬中義楊威威
    申請(專利權)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免费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 免费无码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电影在线播放无码|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老熟妇|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www牛牛|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片产无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免费无码作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