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廚房烹飪用具行業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能夠加熱的炒鍋,包括炒鍋本體、加熱裝置和支撐架,炒鍋本體由鍋膽、主手柄和副手柄組成,加熱裝置由面板、電磁爐線盤主體、控制裝置和耐高溫導線組成,面板與鍋膽相固定連接,面板與電磁爐線盤主體相固定連接,電磁爐線盤主體通過耐高溫導線與控制裝置相連接,控制裝置設置在主手柄的內腔中,支撐架一端與鍋膽外壁相接觸。在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時,通過主手柄上的控制裝置來控制火力大小、火力開關等,精簡了結構,縮小體積,縮小烹飪用具的占有空間;鍋膽能夠實現翻滾炒菜,方便用戶使用,便于實現自動化炒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廚房烹飪用具行業
,特別涉及一種能夠加熱的炒鍋。
技術介紹
電磁爐又名電磁灶,是利用電磁感應加熱原理制成的電氣烹飪器具,它無需明火或傳導式加熱而讓熱直接在鍋底產生,因此熱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是一種高效節能廚具,完全區別于傳統所有的有火或無火傳導加熱廚具。由上可知,當炒鍋放置在電磁爐面板表面上,便可加熱,并通過鍋鏟進行翻動實現炒菜作業;但炒鍋一旦離開電磁爐面板就變失去加熱,沒辦法翻滾炒菜。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自動化炒鍋已成為行業內研究的熱點話題,而現有作業方式也難于實現自動化炒菜作業。綜上所述,故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式的組合結構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能夠加熱的炒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能夠加熱的炒鍋,包括炒鍋本體,所述炒鍋本體由鍋膽、主手柄和副手柄組成,主手柄固定在鍋膽一端外壁的邊緣上,副手柄固定在鍋膽另一端外壁的邊緣上;它還包括有加熱裝置和支撐架,所述加熱裝置由面板、電磁爐線盤主體、控制裝置和耐高溫導線組成,面板的上表面與鍋膽下表面相固定連接,面板的下表面與電磁爐線盤主體的上表面相固定連接,電磁爐線盤主體通過耐高溫導線與控制裝置相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設置在主手柄的內腔中,支撐架一端與鍋膽外壁相接觸,支撐架另一端的內底面與電磁爐線盤主體的下表面之間設置有間隙。進一步地,所述鍋膽的鍋底部縱截面呈凹形狀,所述面板和電磁爐線盤主體的縱截面均設置成與鍋膽相匹配的凹形狀。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的縱截面上端為開口狀,支撐架的縱截面下端為封閉狀。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有益效果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能夠加熱的炒鍋,包括炒鍋本體,所述炒鍋本體由鍋膽、主手柄和副手柄組成,主手柄固定在鍋膽一端外壁的邊緣上,副手柄固定在鍋膽另一端外壁的邊緣上;它還包括有加熱裝置和支撐架,所述加熱裝置由面板、電磁爐線盤主體、控制裝置和耐高溫導線組成,面板的上表面與鍋膽下表面相固定連接,面板的下表面與電磁爐線盤主體的上表面相固定連接,電磁爐線盤主體通過耐高溫導線與控制裝置相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設置在主手柄的內腔中,支撐架一端與鍋膽外壁相接觸,支撐架另一端的內底面與電磁爐線盤主體的下表面之間設置有間隙。在使用本技術時,將常規電磁爐的功能集合在炒鍋本體上,通過主手柄上的控制裝置來控制火力大小、火力開關等,精簡了結構,縮小體積,縮小烹飪用具的占有空間;通過將面板、電磁爐線盤主體依次設置在鍋膽下表面上,鍋膽能夠實現翻滾炒菜,極大地方便用戶使用,同時便于實現自動化炒鍋。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炒鍋本體;1-1、鍋膽;1-2、主手柄;1-3、副手柄;2、加熱裝置;2-1、面板;2-2、電磁爐線盤主體;2-3、控制裝置;2-4、耐高溫導線;3、支撐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能夠加熱的炒鍋,包括炒鍋本體1,所述炒鍋本體1由鍋膽1-1、主手柄1-2和副手柄1-3組成,主手柄1-2固定在鍋膽1-1一端外壁的邊緣上,副手柄1-3固定在鍋膽1-1另一端外壁的邊緣上,主手柄1-2和副手柄1-3之間的夾角為180度,即對稱設置;它還包括有加熱裝置2和支撐架3,所述加熱裝置2由面板2-1、電磁爐線盤主體2-2、控制裝置2-3和耐高溫導線2-4組成,需要說明的是:面板2-1、電磁爐線盤主體2-2、控制裝置2-3和耐高溫導線2-4均是常規電磁爐的主要部件,比如:本技術的面板2-1優選微晶面板,本技術的電磁爐線盤主體2-2主要線盤架、繞線和磁鐵組成,繞線和磁鐵均固定在線盤架上,本技術的控制裝置2-3包括按鍵面板和電控電路板;由故在此不對加熱裝置2的各個部件進行一一詳說。面板2-1的上表面與鍋膽1-1下表面相固定連接,面板2-1的下表面與電磁爐線盤主體2-2的上表面相固定連接,電磁爐線盤主體2-2通過耐高溫導線2-4與控制裝置2-3相連接,所述控制裝置2-3設置在主手柄1-2的內腔中,支撐架3一端與鍋膽1-1外壁相接觸,支撐架3另一端便放置在桌面或其它物體的水平面上,支撐架3主要起固定、支撐炒鍋本體1的作用;支撐架3和鍋膽1-1下表面圍設有一個空內腔,面板2-1、電磁爐線盤主體2-2便設置在該空內腔中。為了保證電磁爐線盤主體2-2的散熱效果,支撐架3另一端的內底面與電磁爐線盤主體2-2的下表面之間設置有間隙。進一步地,所述鍋膽1-1的鍋底部縱截面呈凹形狀,所述面板2-1和電磁爐線盤主體2-2的縱截面均設置成與鍋膽1-1相匹配的凹形狀,即線盤架和磁鐵的縱截面成凹形狀,盤繞在線盤架上的繞線縱截面凹形狀。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3的縱截面上端為開口狀,支撐架3的縱截面下端為封閉狀。在使用本技術時,將常規電磁爐的功能集合在炒鍋本體上,通過主手柄上的控制裝置來控制火力大小、火力開關等,精簡了結構,縮小體積,縮小烹飪用具的占有空間;通過將面板、電磁爐線盤主體依次設置在鍋膽下表面上,鍋膽能夠實現翻滾炒菜,極大地方便用戶使用,同時便于實現自動化炒鍋。另外,該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制造成本低。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能夠加熱的炒鍋,包括炒鍋本體(1),所述炒鍋本體(1)由鍋膽(1?1)、主手柄(1?2)和副手柄(1?3)組成,主手柄(1?2)固定在鍋膽(1?1)一端外壁的邊緣上,副手柄(1?3)固定在鍋膽(1?1)另一端外壁的邊緣上,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有加熱裝置(2)和支撐架(3),所述加熱裝置(2)由面板(2?1)、電磁爐線盤主體(2?2)、控制裝置(2?3)和耐高溫導線(2?4)組成;面板(2?1)的上表面與鍋膽(1?1)下表面相固定連接,面板(2?1)的下表面與電磁爐線盤主體(2?2)的上表面相固定連接,電磁爐線盤主體(2?2)通過耐高溫導線(2?4)與控制裝置(2?3)相連接,所述控制裝置(2?3)設置在主手柄(1?2)的內腔中,支撐架(3)一端與鍋膽(1?1)外壁相接觸,支撐架(3)另一端的內底面與電磁爐線盤主體(2?2)的下表面之間設置有間隙。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能夠加熱的炒鍋,包括炒鍋本體(1),所述炒鍋本體(1)由鍋膽(1-1)、主手柄(1-2)和副手柄(1-3)組成,主手柄(1-2)固定在鍋膽(1-1)一端外壁的邊緣上,副手柄(1-3)固定在鍋膽(1-1)另一端外壁的邊緣上,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有加熱裝置(2)和支撐架(3),所述加熱裝置(2)由面板(2-1)、電磁爐線盤主體(2-2)、控制裝置(2-3)和耐高溫導線(2-4)組成;面板(2-1)的上表面與鍋膽(1-1)下表面相固定連接,面板(2-1)的下表面與電磁爐線盤主體(2-2)的上表面相固定連接,電磁爐線盤主體(2-2)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茂林,
申請(專利權)人:田茂林,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