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可控制油煙的炒鍋、炒鍋可控制油煙裝置及炒鍋部件。為解決現有炒鍋在加熱油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油煙的問題而發明專利技術。在鍋底中部設置有導熱通孔;在鍋底部下表面對應所述導熱通孔設置有受熱板,使得受熱板中部上表面對應導熱通孔的部分成為鍋體內表面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鍋底設置導熱通孔,并在該導熱通孔的下方加一個受熱板,使得受熱板中部上表面對應導熱通孔的部分成為鍋體內表面的一部分;這樣火焰散發出來的熱量首先被受熱板吸收,而不是直接加熱鍋底;熱量直接傳導至受熱板在鍋底的中部,從而使鍋底烹炒區域被限制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利用這個區域來加熱油時,可以保證油被首先加熱;這樣只要控制好油溫則不會產生油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可控制油煙的炒鍋。
技術介紹
一般的炒鍋,其鍋體的通常為鐵制、鋁制或不銹鋼等制成的凹球形,這種結構的炒鍋翻炒顛勺都方便,用這種鍋炒菜相對比較省油,并且由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等優勢被廣泛應用。炒菜時,一般會在鍋體內倒入的較少量食用油,并使油溫達到一定的溫度,才向鍋放各種食材,進行烹制。由于這種鍋的鍋體底部為凹球形,因此,在鍋內加入食用油后,鍋體中心位置處的油層厚度較大,而遠離鍋體中心位置的油層厚度則越來越小。但是,燃氣灶所形成的火焰的面積通常大于鍋體內食用油的投影面積。加熱時,鍋體中心處的溫度由于有食用油的存在,而食用油導熱又較慢,因此鍋體中心處溫升相對較慢;而沒有食用油的鍋體壁的溫度則會迅速升高,而靠近這部分鍋體油層又是最薄的地方,而且鍋的側壁總是難以避免沾上油跡,因此很容易被熾熱的鍋體側壁加熱到較高的溫度,以致產生油煙;而此時由于油導熱系數較低,且鍋體中心位置處的油層厚度較大,則油溫不易達到烹飪的要求,無法進行烹飪,因此,只能繼續加熱。這樣,勢必會在后續的加熱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油煙,以致達到無法控制的局面。特別是,當前很流行的多層鋼炒鍋其中間是導熱性能極好的鋁材,因此火焰產生的熱量被快速傳到至鍋壁,問題更加嚴重。中國技術專利申請公開號CN104706201A技術名稱: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公開了一種可以控制油煙的炒鍋,其是在鍋底的下方增設一個金屬的受熱板,用于擋住火焰直接將熱量傳遞鍋體,同時吸收火焰散發出來的熱量直接或通過導熱柱傳導至鍋內,從而使鍋底受熱面積被限制在一個可控的區域,從而可以保證油被先加熱,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油煙的產生。但是其受熱板與鍋體的是通過接觸導熱的,因此其接觸處會產生接觸熱阻而導致造成熱量的損失。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可控制油煙的炒鍋,所述炒鍋為凹球形的鍋,在鍋底中部設置有導熱通孔;在鍋底部下表面對應所述導熱通孔設置有受熱板,使得受熱板中部上表面對應導熱通孔的部分成為鍋體內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受熱板與鍋底氣密封;所述的受熱板的投影面積大于導熱通孔的投影面積。優選的,在所述的受熱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設有與導熱通孔直徑相適配的導熱柱。優選的,所述鍋體內的受熱板或導熱柱的上端面與鍋底曲線相適配;或導熱通孔內的受熱板表面設有一個與導熱通孔相適配環狀凸起,所述的環狀凸起內的受熱板上表面與鍋底曲線相適配。優選的,所述的受熱板外邊沿向上延伸形成一與鍋體外壁間隔設置的擋火鍋圈;或,在所述的受熱板周側向下設置有聚熱環形凸起。優選的,在所述的擋火鍋圈上還設置有一個與內鍋間隔設置的外接鍋圈,所述的外接鍋圈的下端與擋火鍋圈的上端隔熱連接;其中所述的隔熱連接為通過熱不良導體連接或通過若干個支撐點連接。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可控制油煙的炒鍋,所述炒鍋為凹球形的鍋,在鍋底中部設置有導熱通孔;在鍋底下表面的與導熱通孔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環形接圈;在所述環形接圈下表面固接一受熱板;所述的環形接圈與鍋體下表面氣密封連接,所述的環形接圈與受熱板氣密封連接,使得受熱板中部上表面對應導熱通孔的部分成為鍋體內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受熱板的投影面積大于導熱通孔的投影面積。優選的,在所述的受熱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設有與導熱通孔直徑相適配的導熱柱。優選的,所述的導熱柱或鍋體內受熱板的上端面與鍋底曲線相適配;或導熱通孔內的受熱板表面設有一個與導熱通孔相適配環狀凸起,所述的環狀凸起內的受熱板上表面與鍋底曲線相適配。優選的,所述的環形接圈近外緣處設有連接通孔,所述的受熱板對應該所述的連接通孔設有連接孔,所述的受熱板和環形接圈通過連接孔利用螺栓固接。優選的,在環形接圈上對應受熱板同軸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環形凹槽,所述的環形凹槽與所述的受熱板配合形成一環形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內有密封材料。優選的,在受熱板上對應環形接圈同軸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環形凹槽,所述的環形凹槽與所述的環形接圈配合形成一環形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內有密封材料。優選的,在所述的受熱板周側向下設置有聚熱環形凸起。優選的,在所述的受熱板上對應所述的接圈設置有與所述接圈相適配的凹槽,所述的接圈設置在所述的凹槽內。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炒鍋可控制油煙裝置,用于控制所裝配炒鍋的油煙,包括一受熱板,在所述的受熱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設有導熱柱;所述的導熱柱上端面設有與伸入鍋體內底部相適配的接觸部,所述的導熱柱外的受熱板上設有與鍋體下表面氣密封連接的連接部;所述的受熱板在炒鍋上的投影面積大于導熱柱在炒鍋上的投影面積。優選的,所述的受熱板外邊沿向上延伸形成擋火鍋圈;或,在所述的受熱板周側向下設置有聚熱環形凸起。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在鍋底中部設置有導熱通孔;還包括一個受熱板,所述的受熱板對應所述的導熱通孔設置在鍋底下表面,并由內向外形成下述三個區域:烹炒區,受熱板中部位于鍋體內的部分;密封區,受熱板上與鍋底形成氣密封的部分;擋火受熱區,密封區外受熱板與鍋體不相接觸的部分。優選的,所述炒鍋為筒形的平底鍋。優選的,在所述的受熱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設有與導熱通孔直徑相適配的導熱柱。優選的,所述鍋體內的受熱板或導熱柱的上端面與鍋底曲線相適配;或導熱通孔內的受熱板表面設有一個與導熱通孔相適配環狀凸起,所述的環狀凸起內的受熱板上表面與鍋底曲線相適配。優選的,所述的受熱板外邊沿向上延伸形成一與鍋體外壁間隔設置的擋火鍋圈;或,在所述的受熱板周側向下設置有聚熱環形凸起。優選的,在所述的擋火鍋圈上還設置有一個與內鍋間隔設置的外接鍋圈,所述的外接鍋圈的下端與擋火鍋圈的上端隔熱連接;其中所述的隔熱連接為通過熱不良導體連接或通過若干個支撐點連接。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可控制油煙的炒鍋,所述的炒鍋由內鍋和外鍋組成;所述的內鍋中部設置有導熱通孔,所述內鍋設置在外鍋內并在近導熱通孔的部分連接以形成下述三個區域:烹炒區,外鍋位于內鍋導熱通孔內的部分;密封區,外鍋與內鍋形成氣密封的部分;擋火受熱區,密封區外的外鍋與內鍋不相接觸的部分。優選的,所述外鍋腰部或腰部以下的鍋體外側設置或一體形成有環形的擋火裙邊。優選的,在所述的內鍋和外鍋的鍋口之間隔熱連接,所述的隔熱連接為通過隔熱材料連接或以隔熱方式連接。優選的,在所述的內鍋和外鍋的鍋口之間設置有隔熱環。優選的,在所述導熱通孔內的外鍋內側壁上設有與導熱通孔直徑相適配的導熱柱。優選的,所述導熱柱上端面與內鍋曲線相適配;或所述外鍋位于內鍋導熱通孔內的部分與內鍋曲線相適配;或所述外鍋位于內鍋導熱通孔內的部分設有一個與導熱通孔相適配環狀凸起,所述的環狀凸起內的外鍋上表面與內鍋曲線相適配。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炒鍋部件,包括一炒鍋鍋體,所述的鍋體底部中間位置設置有導熱通孔。本技術中,在鍋底的下方增設一個金屬的受熱板,用于擋住火焰直接將熱量傳遞鍋體,同時吸收火焰散發出來的熱量直接或通過導熱柱傳導至鍋內,而由于受熱板或導熱柱為鍋內的一部分,且其面積是預定的,因此鍋底受熱面積被限制在一個可控的區域,這個區域小于一般情況下油的覆蓋區域。從而可以保證油被先加熱,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油煙的產生。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實施例分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實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鍋為凹球形的鍋,在鍋底中部設置有導熱通孔;在鍋底部下表面對應所述導熱通孔設置有受熱板,使得受熱板中部上表面對應導熱通孔的部分成為鍋體內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受熱板與鍋底氣密封;所述的受熱板的投影面積大于導熱通孔的投影面積。
【技術特征摘要】
2015.08.31 CN 20151054759761.一種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鍋為凹球形的鍋,在鍋底中部設置有導熱通孔;在鍋底部下表面對應所述導熱通孔設置有受熱板,使得受熱板中部上表面對應導熱通孔的部分成為鍋體內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受熱板與鍋底氣密封;所述的受熱板的投影面積大于導熱通孔的投影面積。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受熱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設有與導熱通孔直徑相適配的導熱柱。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內的受熱板或導熱柱的上端面與鍋底曲線相適配。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熱板外邊沿向上延伸形成一與鍋體外壁間隔設置的擋火鍋圈;或,在所述的受熱板周側向下設置有聚熱環形凸起。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擋火鍋圈上還設置有一個與內鍋間隔設置的外接鍋圈,所述的外接鍋圈的下端與擋火鍋圈的上端隔熱連接;其中所述的隔熱連接為通過熱不良導體連接或通過若干個支撐點連接。6.一種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鍋為凹球形的鍋,在鍋底中部設置有導熱通孔;在鍋底下表面的與導熱通孔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環形接圈;在所述環形接圈下表面固接一受熱板;所述的環形接圈與鍋體下表面氣密封連接,所述的環形接圈與受熱板氣密封連接,使得受熱板中部上表面對應導熱通孔的部分成為鍋體內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的受熱板的投影面積大于導熱通孔的投影面積。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受熱板中部上端面向上設有與導熱通孔直徑相適配的導熱柱。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熱柱或鍋體內受熱板的上端面與鍋底曲線相適配。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形接圈近外緣處設有連接通孔,所述的受熱板對應該所述的連接通孔設有連接孔,所述的受熱板和環形接圈通過連接孔利用螺栓固接。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在環形接圈上對應受熱板同軸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環形凹槽,所述的環形凹槽與所述的受熱板配合形成一環形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內有密封材料。1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在受熱板上對應環形接圈同軸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環形凹槽,所述的環形凹槽與所述的環形接圈配合形成一環形空腔,在所述的空腔內有密封材料。12.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受熱板周側向下設置有聚熱環形凸起。13.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制油煙的炒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受熱板上對應所述的接圈設置有與所述接圈相適配的凹槽,所述的接圈設置在所述的凹槽內。14.一種炒鍋可控制油煙裝置,用于控制所裝配炒鍋的油煙,其特征在于,包括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志鵬,
申請(專利權)人:林志鵬,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