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汽車用空調器熱泵系統壓縮機回氣的氣液分離設備,具體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包括進氣接管、進氣封頭、出氣接管、出氣封頭和筒體,進氣封頭和出氣封頭設置在筒體兩側,進氣接管穿過進氣封頭延伸至筒體內,出氣接管穿過出氣封頭延伸至筒體內;出氣接管上設有回油孔和平衡孔,回油孔設置在靠近進氣封頭的一側,平衡孔設置在靠近出氣封頭的一側;回油孔外設有過濾網;筒體底部的兩側均設有支架,從四通閥過來的氣液混合氣體在氣液分離器內通過離心力分離,出氣接管上設有的平衡孔,能夠使液態(tài)制冷劑和潤滑油只會逐步而不是滿管回流壓縮機,避免了壓縮機液擊現象的發(fā)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用空調器熱泵系統壓縮機回氣的氣液分離設備,具體涉及了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
技術介紹
傳統燃油發(fā)動機客車的汽車用空調器一般只要求具備制冷功能,而制熱功能一般利用發(fā)動機散熱水箱余熱另加輔助燃油加熱器解決,隨著新能源客車(主要是純電動新能源客車)的推廣應用,由于沒有發(fā)動機余熱可利用,獨立設置燃油加熱器不但額外增加成本,同時,在沒有發(fā)動機余熱可利用條件下全部由燃油加熱器負擔客車冬季制熱負荷大,不具備經濟可行性,也有悖于推廣應用新能源客車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目的,因此,新能源客車(主要是純電動客車)配套汽車用空調器一般設計為熱泵系統,同時具備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熱功能。配套客車用的汽車用空調器一般為車外頂置布置,要求合理控制高度且造型美觀。市場上現有氣液分離器(如圖1)一般應用于商用制冷空調設備,結構一般為立式結構,進氣接管1和出氣接管5都設置筒體8的頂部,導致高度尺寸大,不適用汽車空調器。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其目的:結構簡單,臥式結構,避免壓縮機吸氣時的液擊隱患,降低了結構高度以適用于配套客車用的汽車用空調器。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包括進氣接管、進氣封頭、出氣接管、出氣封頭和筒體,進氣封頭和出氣封頭設置在筒體兩側,進氣接管穿過進氣封頭延伸至筒體內,出氣接管穿過出氣封頭延伸至筒體內;出氣接管上設有回油孔和平衡孔,回油孔設置在靠近進氣封頭的一側,平衡孔設置在靠近出氣封頭的一側;回油孔外設有過濾網;筒體底部的兩側均設有支架。優(yōu)選的,進氣接管與進氣封頭之間和出氣接管與出氣封頭之間均通過沖壓翻邊釬焊來固定。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該氣液分離器安裝在汽車用空調器熱泵系統的四通閥與壓縮機之間,進氣接管接接四通閥,出氣接管接壓縮機,從四通閥過來的氣液混合氣體在氣液分離器內通過離心力分離,出氣接管上設有的平衡孔,能夠使液態(tài)制冷劑和潤滑油只會逐步而不是滿管回流壓縮機,避免了壓縮機液擊現象的發(fā)生,且整個裝置的結構簡單、臥式結構,降低了結構高度以適用于配套客車用的汽車用空調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的氣液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公開的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所公開的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被使用時的系統原理圖;圖4為本技術所公開的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當氣液分離內積存的液態(tài)制冷劑和潤滑油液面通過回油孔占居出氣接管部分截面積后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所公開的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當氣液分離內積存的液態(tài)制冷劑和潤滑油液面超過出氣接管直徑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中數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1.進氣接管2.進氣封頭4.出氣封頭5.出氣接管51.回油孔511.過濾網52.平衡孔6.支架8.筒體100.四通閥200.壓縮機。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示意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包括進氣接管1、進氣封頭2、出氣接管5、出氣封頭4和筒體8,進氣封頭2和出氣封頭4設置在筒體8兩側,進氣接管1穿過進氣封頭2延伸至筒體8內,出氣接管5穿過出氣封頭4延伸至筒體8內,出氣接管5上設有回油孔51和平衡孔52,回油孔51設置在靠近進氣封頭2的一側,平衡孔52設置在靠近出氣封頭4的一側,回油孔51外設有過濾網511,該氣液分離器安裝在汽車用空調器熱泵系統的四通閥100與壓縮機200之間,進氣接管1接四通閥100,出氣接管5接壓縮機200,從四通閥100過來的氣液混合氣體在氣液分離器內通過離心力分離,出氣接管5上設有的平衡孔52,能夠使液態(tài)制冷劑和潤滑油只會逐步而不是滿管回流壓縮機200,避免了壓縮機200液擊現象的發(fā)生,且整個裝置的結構簡單、臥式結構,降低了結構高度以適用于配套客車用的汽車用空調器。筒體8底部的兩側均設有支架6,方便了該氣液分離器進行固定。進氣接管1與進氣封頭2之間和出氣接管5與出氣封頭4之間均通過沖壓翻邊釬焊來固定,以消除焊接應力,確保了焊接氣密性。從四通閥100過來的氣液混合氣體在氣液分離器內通過離心力分離,氣態(tài)制冷劑直接通過出氣接管5回壓縮機200,未完全汽化的液態(tài)制冷及少量潤滑油在重力作用下積存在氣液分離器底部,當積存液面通過回油孔51占居出氣接管5部分截面積后(如圖4),管內制冷劑流速增加,流速的增加會讓氣態(tài)制冷劑裹帶部分液態(tài)制冷劑和潤滑油回壓縮機200,氣液分離器分離和積存的液態(tài)制冷劑和潤滑油越多,積存液面占居出氣接管5出氣接管部分截面積越大,管內制冷劑流速越大,裹帶的制冷劑和潤滑油也越多,反之越少,自始至終會形成動態(tài)平衡。當空調系統停止運行期間,系統因溫度差和高度差影響,當氣液分離內積存的液態(tài)制冷劑和潤滑油液面超過出氣接管5直徑時就會完全灌滿出氣接管5全部截面積(如圖5),此時如無平衡孔52,系統運行將導致滿管液態(tài)制冷劑和潤滑油直接回壓縮機200,造成了壓縮機200液擊。而因為有平衡孔52的設計,液態(tài)制冷劑和潤滑油只會逐步而不是滿管回流壓縮機200,避免了壓縮機200液擊現象的發(fā)生。以上就是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的結構特點和作用效果,其優(yōu)點:結構簡單,臥式結構,避免了壓縮機吸氣時的液擊隱患,降低了結構高度以適用于配套客車用的汽車用空調器。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氣接管(1)、進氣封頭(2)、出氣接管(5)、出氣封頭(4)和筒體(8),進氣封頭(2)和出氣封頭(4)設置在筒體(8)兩側,進氣接管(1)穿過進氣封頭(2)延伸至筒體(8)內,出氣接管(5)穿過出氣封頭(4)延伸至筒體(8)內;出氣接管(5)上設有回油孔(51)和平衡孔(52),回油孔(51)設置在靠近進氣封頭(2)的一側,平衡孔(52)設置在靠近出氣封頭(4)的一側;回油孔(51)外設有過濾網(511);筒體(8)底部的兩側均設有支架(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汽車空調器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氣接管(1)、進氣封頭(2)、出氣接管(5)、出氣封頭(4)和筒體(8),進氣封頭(2)和出氣封頭(4)設置在筒體(8)兩側,進氣接管(1)穿過進氣封頭(2)延伸至筒體(8)內,出氣接管(5)穿過出氣封頭(4)延伸至筒體(8)內;出氣接管(5)上設有回油孔(51)和平衡孔(5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朱焱林,馬怡豐,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聚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