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柴油機油氣分離器,其以傳統的迷宮式油氣分離器為基礎,將迷宮的結構做成環形圓狀,從而將迷宮式油氣分離器和渦旋式油氣分離器的結構特點進行有機結合,既具有迷宮式油氣分離器布置空間小、結構緊湊、適用于小型柴油機的優點,又具有渦旋式油氣分離器分離效率高、在大負荷高轉速情況下可以保證最大程度地分離機油的優點,比單純的渦旋式、迷宮式油氣分離器的分離效果要好,能更有效地降低機油消耗,優化燃燒,優化廢氣排放。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緊湊,安裝在柴油機氣門室罩上,不需要增加額外零件結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柴油機油氣分離器,具體地說是適用于4D25四缸系列增壓中冷柴油機的油氣分離器,屬于發動機設備
技術介紹
油氣分離器是用于消除曲軸箱污染物的排放的裝置?,F有技術中的柴油機油氣分離器主要分為迷宮式和渦旋式。隨著近年來國內環保要求的提高,對汽車排量要求也逐步提高,現有的油氣分離器越來越不能適應益發嚴格的環保要求。因此,為了適應嚴格的環保要求,同時降低柴油機使用維護成本,降低機油消耗率,優化柴油機廢氣排放,開發一種更高效的可以將曲軸箱廢氣中的大部分潤滑油盡可能從廢氣中分離出來的油氣分離器已經成為市場訴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改進的柴油機油氣分離器,其將迷宮式油氣分離器和渦旋式油氣分離器的結構特點進行有機結合,既具有迷宮式油氣分離器布置空間小、結構緊湊、適用于小型柴油機的優點,又具有渦旋式油氣分離器分離效率高、在大負荷高轉速情況下可以保證最大程度地分離機油的優點。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柴油機油氣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圓形筒體,在筒體內設有一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將筒體的內腔空間分給為筒體上腔和筒體下腔兩部分;所述筒體下腔中心設有進氣管道,所述進氣管道上端與水平隔板連為一體,進氣管道下端穿過筒體底板并露出,進氣管道下端敞口,用于通入待分離的油氣;在進氣管道外圍設有環形下隔板,所述環形下隔板上端與水平隔板連為一體,環形下隔板下端與筒體底板連為一體,進氣管道外部的筒體下腔空間被環形下隔板分隔為內層油氣放大腔和外層油氣放大腔;所述進氣管道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下部內節流膨脹孔,內層油氣放大腔通過下部內節流膨脹孔與進氣管道內部相連通;所述環形下隔板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下部外節流膨脹孔,外層油氣放大腔通過下部外節流膨脹孔與內層油氣放大腔相連通;所述筒體上腔中心設有排氣管道,所述排氣管道下端與水平隔板連為一體,排氣管道上端穿過筒體頂板并露出,排氣管道上端敞口,用于排出分離后的氣體;在排氣管道外圍設有環形上隔板,所述環形上隔板下端與水平隔板連為一體,環形上隔板上端與筒體頂板連為一體,排氣管道外部的筒體上腔空間被環形上隔板分隔為內層渦旋腔和外層渦旋腔;所述環形上隔板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上部外節流膨脹孔,外層渦旋腔通過上部外節流膨脹孔與內層渦旋腔相連通;所述排氣管道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上部內節流膨脹孔,內層渦旋腔通過上部內節流膨脹孔與排氣管道內部相連通;所述水平隔板對應外層渦旋腔和外層油氣放大腔的部分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連通節流膨脹孔,所述外層油氣放大腔與外層渦旋腔通過連通節流膨脹孔相連通,所述筒體底部設有油滴回流管,所述油滴回流管與外層油氣放大腔和內層油氣放大腔相連通,油滴回流管用于將分離后的油滴放出。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氣管道周壁上的若干個下部內節流膨脹孔和環形下隔板周壁上的若干個下部外節流膨脹孔在圓周方向間隔交錯分布,形成迷宮式結構;所述排氣管道周壁上的若干個上部內節流膨脹孔和環形上隔板周壁上的若干個上部外節流膨脹孔在圓周方向間隔交錯分布,形成迷宮式結構。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排氣管道中心設有一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下端固定在水平隔板上,固定柱上端安裝有一環形集油板,所述環形集油板下表面與排氣管道上端敞口邊沿留有排氣間隙。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環形集油板的下表面為錐面,環形集油板的厚度由邊緣向中心逐漸增大。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環形集油板下表面錐面的傾斜角度為10±2°。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環形集油板下表面錐面的傾斜角度為8°。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氣管道下端外周壁上裝有密封圈。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圓形筒體上安裝有緊固螺栓。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圓形筒體采用散熱良好的25鋼沖壓而成。本專利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本專利技術以傳統的迷宮式油氣分離器為基礎,將迷宮的結構做成環形圓狀,從而將迷宮式油氣分離器和渦旋式油氣分離器的結構特點進行有機結合,既具有迷宮式油氣分離器布置空間小、結構緊湊、適用于小型柴油機的優點,又具有渦旋式油氣分離器分離效率高、在大負荷高轉速情況下可以保證最大程度地分離機油的優點,比單純的渦旋式、迷宮式油氣分離器的分離效果要好,能更有效地降低機油消耗,優化燃燒,優化廢氣排放。(2)本專利技術結構緊湊,安裝在柴油機氣門室罩上,不需要增加額外零件結構。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主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左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俯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4所示,實施例中的柴油機油氣分離器主要包括一圓形筒體1,在筒體1內設有一水平隔板2,所述水平隔板2將筒體1的內腔空間分給為筒體1上腔和筒體1下腔兩部分。如圖1~圖4所示,所述筒體1下腔中心設有進氣管道3,所述進氣管道3上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進氣管道3下端穿過筒體1底板并露出,進氣管道3下端敞口,用于通入待分離的油氣;在進氣管道3外圍設有環形下隔板4,所述環形下隔板4上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環形下隔板4下端與筒體1底板連為一體,進氣管道3外部的筒體1下腔空間被環形下隔板4分隔為內層油氣放大腔5和外層油氣放大腔6;所述進氣管道3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下部內節流膨脹孔7,內層油氣放大腔5通過下部內節流膨脹孔7與進氣管道3內部相連通;所述環形下隔板4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下部外節流膨脹孔8,外層油氣放大腔6通過下部外節流膨脹孔8與內層油氣放大腔5相連通。如圖1~圖4所示,所述筒體1上腔中心設有排氣管道9,所述排氣管道9下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排氣管道9上端穿過筒體1頂板并露出,排氣管道9上端敞口,用于排出分離后的氣體;在排氣管道9外圍設有環形上隔板10,所述環形上隔板10下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環形上隔板10上端與筒體1頂板連為一體,排氣管道9外部的筒體1上腔空間被環形上隔板10分隔為內層渦旋腔11和外層渦旋腔12;所述環形上隔板10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上部外節流膨脹孔13,外層渦旋腔12通過上部外節流膨脹孔13與內層渦旋腔11相連通;所述排氣管道9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上部內節流膨脹孔14,內層渦旋腔11通過上部內節流膨脹孔14與排氣管道9內部相連通;如圖1~圖4所示,所述水平隔板2對應外層渦旋腔12和外層油氣放大腔6的部分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連通節流膨脹孔15,所述外層油氣放大腔6與外層渦旋腔12通過連通節流膨脹孔15相連通,所述筒體1底部設有油滴回流管16,所述油滴回流管16與外層油氣放大腔6和內層油氣放大腔5相連通,油滴回流管16用于將分離后的油滴放出。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氣管道3周壁上的若干個下部內節流膨脹孔7和環形下隔板4周壁上的若干個下部外節流膨脹孔8在圓周方向間隔交錯分布,形成迷宮式結構;所述排氣管道9周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柴油機油氣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圓形筒體(1),在筒體(1)內設有一水平隔板(2),所述水平隔板(2)將筒體(1)的內腔空間分給為筒體(1)上腔和筒體(1)下腔兩部分;所述筒體(1)下腔中心設有進氣管道(3),所述進氣管道(3)上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進氣管道(3)下端穿過筒體(1)底板并露出,進氣管道(3)下端敞口,用于通入待分離的油氣;在進氣管道(3)外圍設有環形下隔板(4),所述環形下隔板(4)上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環形下隔板(4)下端與筒體(1)底板連為一體,進氣管道(3)外部的筒體(1)下腔空間被環形下隔板(4)分隔為內層油氣放大腔(5)和外層油氣放大腔(6);所述進氣管道(3)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下部內節流膨脹孔(7),內層油氣放大腔(5)通過下部內節流膨脹孔(7)與進氣管道(3)內部相連通;所述環形下隔板(4)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下部外節流膨脹孔(8),外層油氣放大腔(6)通過下部外節流膨脹孔(8)與內層油氣放大腔(5)相連通;所述筒體(1)上腔中心設有排氣管道(9),所述排氣管道(9)下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排氣管道(9)上端穿過筒體(1)頂板并露出,排氣管道(9)上端敞口,用于排出分離后的氣體;在排氣管道(9)外圍設有環形上隔板(10),所述環形上隔板(10)下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環形上隔板(10)上端與筒體(1)頂板連為一體,排氣管道(9)外部的筒體(1)上腔空間被環形上隔板(10)分隔為內層渦旋腔(11)和外層渦旋腔(12);所述環形上隔板(10)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上部外節流膨脹孔(13),外層渦旋腔(12)通過上部外節流膨脹孔(13)與內層渦旋腔(11)相連通;所述排氣管道(9)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上部內節流膨脹孔(14),內層渦旋腔(11)通過上部內節流膨脹孔(14)與排氣管道(9)內部相連通;所述水平隔板(2)對應外層渦旋腔(12)和外層油氣放大腔(6)的部分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連通節流膨脹孔(15),所述外層油氣放大腔(6)與外層渦旋腔(12)通過連通節流膨脹孔(15)相連通,所述筒體(1)底部設有油滴回流管(16),所述油滴回流管(16)與外層油氣放大腔(6)和內層油氣放大腔(5)相連通,油滴回流管(16)用于將分離后的油滴放出。...
【技術特征摘要】
1.柴油機油氣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圓形筒體(1),在筒體(1)內設有一水平隔板(2),所述水平隔板(2)將筒體(1)的內腔空間分給為筒體(1)上腔和筒體(1)下腔兩部分;
所述筒體(1)下腔中心設有進氣管道(3),所述進氣管道(3)上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進氣管道(3)下端穿過筒體(1)底板并露出,進氣管道(3)下端敞口,用于通入待分離的油氣;在進氣管道(3)外圍設有環形下隔板(4),所述環形下隔板(4)上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環形下隔板(4)下端與筒體(1)底板連為一體,進氣管道(3)外部的筒體(1)下腔空間被環形下隔板(4)分隔為內層油氣放大腔(5)和外層油氣放大腔(6);所述進氣管道(3)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下部內節流膨脹孔(7),內層油氣放大腔(5)通過下部內節流膨脹孔(7)與進氣管道(3)內部相連通;所述環形下隔板(4)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下部外節流膨脹孔(8),外層油氣放大腔(6)通過下部外節流膨脹孔(8)與內層油氣放大腔(5)相連通;
所述筒體(1)上腔中心設有排氣管道(9),所述排氣管道(9)下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排氣管道(9)上端穿過筒體(1)頂板并露出,排氣管道(9)上端敞口,用于排出分離后的氣體;在排氣管道(9)外圍設有環形上隔板(10),所述環形上隔板(10)下端與水平隔板(2)連為一體,環形上隔板(10)上端與筒體(1)頂板連為一體,排氣管道(9)外部的筒體(1)上腔空間被環形上隔板(10)分隔為內層渦旋腔(11)和外層渦旋腔(12);所述環形上隔板(10)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上部外節流膨脹孔(13),外層渦旋腔(12)通過上部外節流膨脹孔(13)與內層渦旋腔(11)相連通;所述排氣管道(9)周壁上設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上部內節流膨脹孔(14),內層渦旋腔(11)通過上部內節流膨脹孔(14)與排氣管道(9)內部相連通;
所述水平隔板(2)對應外層渦旋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紅喜,游靖,王珊珊,葛明生,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四達動力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