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高含砂量土遺址加固方法,該方法先將待加固土遺址的非遺跡原土水洗后,再填補入待加固土遺址的裂縫處,并用回貼修復劑粘貼,然后用正硅酸乙酯加固后再用草酸加固,整個加固過程中并用保鮮膜進行封護。本發明專利技術針對含砂量比較大的土遺址,采用水洗土不但有利于增加土體的耐鹽性,同時保證了土體的透氣性和強度,保鮮膜封護不但增加了土體的強度和透氣性,而且不改變土體的色差;采用正硅酸乙酯加固后再用草酸加固,在增強土體強度的同時,也保證了土體的透氣性,且不改變色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文物保護
,具體涉及一種高含砂量土遺址加固方法。
技術介紹
土遺址屬于我國重大的不可移動文物,大致分為兩類室內土遺址和露天土遺址,具有非常豐富歷史文化與自然信息,對后人探索前人有著重要的價值。露天土遺址暴露在室外大自然之中,保存環境復雜多變,長期遭受惡劣自然環境的侵蝕,每年都有大量的露天土遺址消失殆盡。目前土遺址主要病害有風蝕、雨蝕、開裂及崩塌,風化等,尤其風化導致的破壞尤為嚴重。目前國內對土遺址風化加固材料大概分為三種:(1)無機材料,例如氫氧化鋇溶液、氫氧化鈣溶液和水玻璃等;(2)有機材料,例如有機硅材料、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有機水性氟材料等;(3)復合材料,例如硅溶膠-硅樹脂材料、丙烯酸-有機硅-環氧樹脂體雜化材料等。這些材料各自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土遺址加固的關鍵問題是加固后土壤需要有一定強度、透氣性、不改變色差。石峁遺址是我國乃至全球重大考古發現,遺址位于陜西省神木縣,它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此外還有延安靖邊統萬城遺址和榆林紅石峽摩崖題刻,它們同屬于砂土遺址。這些遺址由于處于陜北地區常年飽受風砂的影響,所以導致當地的土壤中含砂量非常大,含砂量在30%以上。一般含砂量高的土遺址,由于土壤中含粘土的比例較少,土壤交粘度低,土粒間難以交粘在一起,另一方面陜北地區的晝夜溫差也比較大,容易產生鹽害酥粉的現象。因此,采用傳統的土遺址加固方法對這些含砂比較大的遺址加固后,由于透氣性和滲透性差,易發生起殼現象,產生裂縫等病害。而且含砂量較大的土交粘性差,一般的加固方法加固后由于強度不夠,容易發生脫落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對含砂量比較大的土遺址加固的方法。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由下述步驟組成:1、將待加固土遺址的非遺跡原土與去離水按質量比為1:4~1:6混合,超聲振蕩水洗10~20分鐘,離心分離,向沉淀中繼續加入相同量的去離子水,重復超聲振蕩水洗,直至水洗后上清液的電導率值不再變化,晾干沉淀,得到水洗土。2、將水洗土填補入待加固土遺址的裂縫處,在裂縫邊緣涂抹回貼修復劑進行粘貼,其中回貼修復劑是ZB-F600雙組份FEVE水性氟樹脂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3~1:7,所述的溶劑是蒸餾水與無水乙醇的質量比為3:7~6:4的混合液。3、將正硅酸乙酯與乙醇、蒸餾水的體積比為1:6~8:0.8~1.5的混合液滴加到待加固土遺址裂縫處填補的水洗土上,用保鮮膜封護24~48小時。4、揭開保鮮膜,在水洗土上再滴加質量分數為2%~3%的草酸乙醇溶液,繼續用保鮮膜封護24~48小時。5、重復步驟3和4,即完成土遺址的加固。上述述步驟3中,優選將正硅酸乙酯與乙醇、蒸餾水的體積比為1:7:1的混合液滴加到待加固土遺址裂縫處填補的水洗土上,每100g水洗土每次滴加2~5mL混合液,且間隔1分鐘后再滴加1次,共滴加5~10次,然后用保鮮膜封護24~48小時。上述步驟3中,進一步優選將正硅酸乙酯與乙醇、蒸餾水的體積比為1:7:1的混合液滴加到待加固土遺址裂縫處填補的水洗土上,每100g水洗土每次滴加3mL混合液,且間隔1分鐘后再滴加1次,共滴加10次,然后用保鮮膜封護24~48小時。上述步驟4中,優選每100g水洗土每次滴加3~8mL草酸乙醇溶液,且間隔1分鐘后再滴加1次,共滴加5~10次,繼續用保鮮膜封護24~48小時。上述步驟4中,進一步優選每100g水洗土每次滴加5mL草酸乙醇溶液,且間隔1分鐘后再滴加1次,共滴加10次,繼續用保鮮膜封護24~48小時。上述的待加固土遺址的含砂量為30%以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專利技術針對含砂量比較大的土遺址進行加固,加固過程中用保鮮膜進行封護,不但增加了土體的強度和透氣性,而且不改變土體的色差。2、本專利技術用水洗土進行裂縫填補后進行加固,不但有利于增加土體的耐鹽性,同時保證了土體的透氣性和強度。3、本專利技術采用正硅酸乙酯加固后再用草酸加固,在增強土體強度的同時,也保證了土體的透氣性,且不改變色差。附圖說明圖1是原土耐鹽實驗后的照片。圖2是水洗土耐鹽實驗后的照片。圖3是原土加固樣耐鹽實驗后的照片。圖4是水洗土加固樣耐鹽實驗后的照片。圖5是單純用草酸加固后的樣品的照片。圖6是單純用正硅酸乙酯加固后的樣品照片。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僅限于這些實施例。實施例11、將待加固土遺址的非遺址原土與去離水按質量比為1:5混合后,用KQ-800KDE型高功率數控超聲水洗10分鐘,離心分離,向沉淀中繼續加入相同量的去離子水,重復超聲水洗,直至水洗后上清液用DDS-11A型數字電導儀測量電導率值不再變化,晾干沉淀,得到水洗土。2、將步驟1得到的水洗土填補入待加固土遺址的裂縫處,在裂縫邊緣涂抹回貼修復劑進行粘貼,其中回貼修復劑是ZB-F600雙組份FEVE水性氟樹脂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5,所述的溶劑是蒸餾水與無水乙醇的質量比為3:7的混合液。3、將正硅酸乙酯與乙醇、蒸餾水的體積比為1:7:1的混合液滴加到步驟2中待加固土遺址裂縫處填補的水洗土上,每100g水洗土每次滴加3mL混合液,且間隔1分鐘后再滴加1次,共滴加10次,然后用保鮮膜封護48小時。4、揭開保鮮膜,在步驟3的水洗土上再滴加質量分數為2.5%的草酸乙醇溶液,每100g水洗土每次滴加5mL草酸乙醇溶液,且間隔1分鐘后再滴加1次,共滴加10次,繼續用保鮮膜封護48小時。5、重復步驟3和4,即完成土遺址的加固。實施例21、將待加固土遺址的非遺址原土與去離水按質量比為1:4混合后,用KQ-800KDE型高功率數控超聲水洗20分鐘,離心分離,向沉淀中繼續加入相同量的去離子水,重復超聲水洗,直至水洗后上清液用DDS-11A型數字電導儀測量電導率值不再變化,晾干沉淀,得到水洗土。2、將步驟1得到的水洗土填補入待加固土遺址的裂縫處,在裂縫邊緣涂抹回貼修復劑進行粘貼,其中回貼修復劑是ZB-F600雙組份FEVE水性氟樹脂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3,所述的溶劑是蒸餾水與無水乙醇的質量比為3:7的混合液。3、將正硅酸乙酯與乙醇、蒸餾水的體積比為1:6:0.8的混合液滴加到步驟2中待加固土遺址裂縫處填補的水洗土上,每100g水洗土每次滴加2mL混合液,且間隔1分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含砂量土遺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步驟組成:(1)將待加固土遺址的非遺跡原土與去離水按質量比為1:4~1:6混合,超聲振蕩水洗10~20分鐘,離心分離,向沉淀中繼續加入相同量的去離子水,重復超聲振蕩水洗,直至水洗后上清液的電導率值不再變化,晾干沉淀,得到水洗土;(2)將水洗土填補入待加固土遺址的裂縫處,在裂縫邊緣涂抹回貼修復劑進行粘貼,其中回貼修復劑是ZB?F600雙組份FEVE水性氟樹脂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3~1:7,所述的溶劑是蒸餾水與無水乙醇的質量比為3:7~6:4的混合液;(3)將正硅酸乙酯與乙醇、蒸餾水的體積比為1:6~8:0.8~1.5的混合液滴加到待加固土遺址裂縫處填補的水洗土上,用保鮮膜封護24~48小時;(4)揭開保鮮膜,在水洗土上再滴加質量分數為2%~3%的草酸乙醇溶液,繼續用保鮮膜封護24~48小時;(5)重復步驟(3)和(4),即完成土遺址的加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含砂量土遺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步驟組成:
(1)將待加固土遺址的非遺跡原土與去離水按質量比為1:4~1:6混合,超聲
振蕩水洗10~20分鐘,離心分離,向沉淀中繼續加入相同量的去離子水,重復超
聲振蕩水洗,直至水洗后上清液的電導率值不再變化,晾干沉淀,得到水洗土;
(2)將水洗土填補入待加固土遺址的裂縫處,在裂縫邊緣涂抹回貼修復劑進
行粘貼,其中回貼修復劑是ZB-F600雙組份FEVE水性氟樹脂與溶劑的質量比為
1:3~1:7,所述的溶劑是蒸餾水與無水乙醇的質量比為3:7~6:4的混合液;
(3)將正硅酸乙酯與乙醇、蒸餾水的體積比為1:6~8:0.8~1.5的混合液滴
加到待加固土遺址裂縫處填補的水洗土上,用保鮮膜封護24~48小時;
(4)揭開保鮮膜,在水洗土上再滴加質量分數為2%~3%的草酸乙醇溶液,繼
續用保鮮膜封護24~48小時;
(5)重復步驟(3)和(4),即完成土遺址的加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砂量土遺址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
(3)中,將正硅酸乙酯與乙醇、蒸餾水的體積比為1:7:1的混合液滴加到待加固
土遺址裂縫處填補的水洗土上,每100g水洗土每次滴加2~5mL混合液,且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玉虎,傅鵬,戎巖,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師范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