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鏈用拉頭(100)具備拉頭主體(105),該拉頭主體(105)的上翼板(110)與下翼板(120)經由連結柱(130)在前側連結。在上翼板(110)的前端部(111)設置有下降傾斜面(115),該下降傾斜面(115)隨著從拉頭主體(105)的前口(106)側朝向后口(107)側而向下翼板(120)側下降。在下翼板(120)的前端部(121)設置有上升傾斜面(125),該上升傾斜面(125)隨著從拉頭主體(105)的前口(106)側朝向后口(107)側而向上翼板(110)側上升。上翼板(110)的下降傾斜面(115)與下翼板(120)的上升傾斜面(125)相比傾斜度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公開涉及上翼板與下翼板之間的上下間隔因上升傾斜面和下降傾斜面而在前口側變窄的拉鏈用拉頭,另外,涉及具備該拉鏈用拉頭的拉鏈。
技術介紹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以下技術:如該文獻的圖2和圖3所公開那樣,使上板11和下板12的端緣與連結柱13的中心20相比向前方突出,并且在該突出部分的內面上設置有傾斜面23、24。在該文獻中,進行了以下說明:通過上述結構,能夠避免由于使用該文獻的圖1示出的方式的拉鏈用拉頭的情況下的問題,即能夠避免拉鏈鏈牙的滾轉而導致拉鏈鏈牙的嚙合頭部與上板碰撞從而阻礙拉頭的移動這一情況,由此促進拉頭的移動變得容易。關于該文獻的圖1的拉鏈用拉頭,如圖所示,連結柱3向前方突出地設置,其左右的上板和下板的端緣后退而設置。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拉鏈用拉頭,如該文獻的圖1和圖2所公開那樣,該拉鏈用拉頭的各上板和下板具有以該文獻的圖1和圖2的方式設置的傾斜面20、20’。在該文獻的第二欄的45行以后進行了一些說明:傾斜面20、20’在連結柱15側傾斜度大,朝向凸緣13側而傾斜度減小。另外,進行了以下說明:通過像這樣地形成拉頭的傾斜面,使鏈牙旋轉而適當地進行配置,從而能夠使其順利地進入于各開口而確保獨立簡單的嚙合。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實公昭63-33527號公報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2,568,163號說明書
技術實現思路
有時要求順利地閉合如下的拉鏈,該拉鏈因拉鏈帶的縫合方式而并非處于左右拉鏈鏈牙在同一平面內相鄰從而拉鏈鏈牙的前端面彼此平行地面對的平行面對狀態,而是處于左右拉鏈鏈牙從該平行面對狀態向上下相同側且左右相反側僅轉動規定的角度并導致拉鏈鏈牙的前端面彼此變得不平行的非平行狀態。非限定性且例示性地,在對比正常編織的拉鏈帶更低柔軟性的規定厚度的皮革縫合拉鏈帶的情況下,具有拉鏈鏈牙按照縫合了拉鏈帶的皮革部分的取向而定向的趨勢,拉鏈鏈牙列與皮革的左右方向之間的間隔越窄則該趨勢越顯著。這是由于,拉鏈鏈牙列與皮革之間的間隔越窄則越無法享有拉鏈帶的柔軟性的優點。此外,具有通過拉鏈鏈牙列與皮革之間的間隔減小而使拉鏈帶的露出減少這種外觀設計上的效果。為了使更簡單地理解而例示性地進行說明,假設以下情況:并非在配置于同一第一平面內的兩個皮革之間設置拉鏈,而是在配置于與第一平面垂直地交叉且相互分離的第二和第三平面的兩個皮革的上端部之間設置拉鏈。在理解為第一平面沿橫向存在而第二和第三平面沿縱向存在的情況下,與皮革的縱取向相應地拉鏈鏈牙同樣地成為縱取向。在使用以往的拉鏈用拉頭閉合拉鏈時,拉鏈用拉頭的上翼板會與該縱取向的拉鏈鏈牙碰撞,從而無法順利地閉合拉鏈。這一點在使用專利文獻1、2所公開的拉鏈用拉頭的情況下也相同。本申請的專利技術人發現了提供允許各種拉鏈帶的縫合方式的拉鏈用拉頭這種新課題。此外,在此所說的“各種拉鏈帶的縫合方式”例如包含如上所述拉鏈鏈牙列與皮革之間的間隔窄的縫合方式,但是還包含除此以外的各種縫合方式。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的拉鏈用拉頭具備拉頭主體(105),該拉頭主體(105)的上翼板(110)與下翼板(120)經由連結柱(130)在前側連結,通過上述連結柱(130)而分支的一對拉鏈鏈牙(230)用通路被設置于上述上翼板(110)與上述下翼板(120)之間,在該拉鏈用拉頭(100)中,在上述上翼板(110)的前端部(111),在上述連結柱(130)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下降傾斜面(115),該下降傾斜面(115)隨著從上述拉頭主體(105)的前口(106)側朝向后口(107)側而向上述下翼板(120)側下降,在上述下翼板(120)的前端部(121),在上述連結柱(130)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上升傾斜面(125),該上升傾斜面(125)隨著從上述拉頭主體(105)的前口(106)側朝向后口(107)側而向上述上翼板(110)側上升,在左右兩側,上述上翼板(110)的上述下降傾斜面(115)與上述下翼板(120)的上述上升傾斜面(125)相比傾斜度大。優選的是,在將上述下降傾斜面(115)相對于與上述拉頭主體(105)的上述通路的內面平行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設為θ1、并將上述上升傾斜面(125)相對于與上述通路的內面平行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設為θ2時,滿足1.5≤θ1/θ2≤2。優選的是,沿上述上翼板(110)的厚度方向的上述下降傾斜面(115)的上下端位置的間隔(TH115)大于沿上述下翼板(120)的厚度方向的上述上升傾斜面(125)的上下端位置的間隔(TH125)。優選的是,上述下降傾斜面(115)的下降長度比上述上升傾斜面(125)的上升長度長。優選的是,在上述上翼板(110)上設置有一對上部凸緣部(118),該一對上部凸緣部(118)從上述拉頭主體(105)的前口(106)側向后口(107)側延伸并從左右限制上述拉鏈鏈牙(230),各下降傾斜面(115)設置于跨越上述連結柱(130)與上述上部凸緣部(118)之間的范圍內。優選的是,在上述下翼板(120)上設置有一對下部凸緣部(128),該一對下部凸緣部(128)從上述拉頭主體(105)的前口(106)側向后口(107)側延伸并從左右限制上述拉鏈鏈牙(230),各上升傾斜面(125)至少設置于跨越上述連結柱(130)與上述下部凸緣部(128)之間的范圍內。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式的拉鏈具備:上述的拉鏈用拉頭(100);以及一對拉鏈牙鏈帶(200),其由上述拉鏈用拉頭(100)開閉。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夠提供一種允許各種拉鏈帶的縫合方式的拉鏈用拉頭。附圖說明圖1是包含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拉頭的拉鏈的概要主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拉頭的概要右側面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拉頭的概要前側面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拉頭的右側視圖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拉頭的右側視圖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示意性地示出拉鏈鏈牙被引導的過程。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拉頭的前側視圖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示意性地示出拉鏈鏈牙被引導的過程。圖7是觀察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拉頭的上翼板的內面的概要示意圖,以截面表示連結柱,用虛線表示傾斜面與平坦面的邊界,并且為了參考而用雙點劃線表示拉鏈鏈牙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拉鏈用拉頭,具備拉頭主體(105),該拉頭主體(105)的上翼板(110)與下翼板(120)經由連結柱(130)在前側連結,通過所述連結柱(130)而分支的一對拉鏈鏈牙(230)用通路被設置于所述上翼板(110)與所述下翼板(120)之間,該拉鏈用拉頭(10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翼板(110)的前端部(111),在所述連結柱(130)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下降傾斜面(115),該下降傾斜面(115)隨著從所述拉頭主體(105)的前口(106)側朝向后口(107)側而向所述下翼板(120)側下降,在所述下翼板(120)的前端部(121),在所述連結柱(130)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上升傾斜面(125),該上升傾斜面(125)隨著從所述拉頭主體(105)的前口(106)側朝向后口(107)側而向所述上翼板(110)側上升,在左右兩側,所述上翼板(110)的所述下降傾斜面(115)與所述下翼板(120)的所述上升傾斜面(125)相比傾斜度大。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1.一種拉鏈用拉頭,具備拉頭主體(105),該拉頭主體(105)
的上翼板(110)與下翼板(120)經由連結柱(130)在前側連結,
通過所述連結柱(130)而分支的一對拉鏈鏈牙(230)用通路被設置
于所述上翼板(110)與所述下翼板(120)之間,該拉鏈用拉頭(100)
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翼板(110)的前端部(111),在所述連結柱(130)
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下降傾斜面(115),該下降傾斜面(115)隨著從
所述拉頭主體(105)的前口(106)側朝向后口(107)側而向所述
下翼板(120)側下降,
在所述下翼板(120)的前端部(121),在所述連結柱(130)
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上升傾斜面(125),該上升傾斜面(125)隨著從
所述拉頭主體(105)的前口(106)側朝向后口(107)側而向所述
上翼板(110)側上升,
在左右兩側,所述上翼板(110)的所述下降傾斜面(115)與所
述下翼板(120)的所述上升傾斜面(125)相比傾斜度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用拉頭,其特征在于,
在將所述下降傾斜面(115)相對于與所述拉頭主體(105)的所
述通路的內面平行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設為θ1、并將所述上升傾斜面
(125)相對于與所述通路的內面平行的平面所成的角度設為θ2時,
滿足1.5≤θ1/θ2≤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鏈用拉頭,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槻慶一,小澤貴敬,
申請(專利權)人:YKK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