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包括充放電電源模塊和遠紅外抄表模塊;充放電電源模塊,包括儲能元件、充電支路和放電支路;電網有電時,儲能元件通過充電支路進行充電;電網停電時,儲能元件通過放電支路進行放電;遠紅外抄表模塊與充放電電源模塊的電源輸出端連接,從充放電電源模塊獲取電能。因為紅外通信所需能量較大,遠紅外停電抄表過程中所耗費的電能也較多,在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中應用儲能元件,即使電網停電時,也能通過儲能元件放電來給遠紅外抄表模塊供電,使其能夠成功完成停電時的抄表工作,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因未及時更換遠紅外抄表裝置或停電抄表裝置中的電池所導致的在電網停電時因電池電量耗盡而無法抄表的情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遠紅外停電抄表
,具體涉及一種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電能表的遠紅外抄表方式在國內外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提高抄表人員的抄表效率,當電網停電時一般都會有對電量進行遠紅外抄讀的需求。但目前市場上使用的遠紅外抄表裝置或停電抄表裝置,其主要的供電方式通過電池供電,因為紅外通信所需能量較大,遠紅外停電抄表過程中所耗費的電能也較多,使得電池使用周期較短,需要多次頻繁更換,如果更換不及時,常導致遠紅外停電抄表失敗。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的遠紅外抄表裝置或停電抄表裝置通常都是通過電池供電,其使用周期較短且需要多次更換,帶來諸多不便。為此,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包括充放電電源模塊和遠紅外抄表模塊;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包括儲能元件、充電支路和放電支路;電網有電時,所述儲能元件通過所述充電支路進行充電;電網停電時,所述儲能元件通過所述放電支路進行放電;所述遠紅外抄表模塊,與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的電源輸出端連接,從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獲取電能。可選地,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所述儲能元件包括超級電容C5;所述充電支路包括第一二極管D2、第一電阻R3和第二電阻R4;所述第一電阻R3和所述第二電阻R4并聯,所述第一二極管D2的正極與電網電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D2的負極與所述第一電阻R3和所述第二電阻R4并聯后的一個公共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R3和所述第二電阻R4并聯后的另一個公共端與所述超級電容C5的一端連接,所述超級電容C5的另一端接地。可選地,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所述放電支路包括第二二極管D3;所述第二二極管D3的負極與所述第一二極管D2的負極以及所述第一電阻R3和所述第二電阻R4遠離所述超級電容C5的一個公共端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D3的正極與所述第一電阻R3和所述第二電阻R4的另一個公共端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D3的負極即為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的電源輸出端。可選地,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所述遠紅外抄表模塊包括遠紅外發送電路、遠紅外接收電路和中央控制單元;所述遠紅外發送電路、所述遠紅外接收電路和所述中央控制單元的電源端均與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的電源輸出端連接;所述中央控制單元檢測到手持抄表終端發送的抄表信號時,控制所述遠紅外發送電路發送紅外信號至所述遠紅外接收電路;所述遠紅外接收電路接收到所述紅外信號后從電能表讀取抄表數據并傳輸至所述中央控制單元,經所述中央控制單元將所述抄表數據傳輸至所述手持抄表終端。可選地,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所述遠紅外發送電路包括第一開關器件V1、第三電阻R1、發光二極管D84、第四電阻R7和第五電阻R8;所述第四電阻R7與所述第五電阻R8并聯,所述第一開關器件V1的輸入端與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的電源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一開關器件V1的控制端與所述第三電阻R1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R1的另一端與所述中央控制單元的第一端口連接,所述第一開關器件V1的輸出端與所述發光二極管D84的正極連接;所述發光二極管D84的負極與所述第四電阻R7和所述第五電阻R8并聯后的一個公共端連接,所述第四電阻R7和所述第五電阻R8并聯后的另一個公共端接地。可選地,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所述遠紅外接收電路包括第二開關器件V2、第六電阻R2、紅外接收管U83、電容C7和第七電阻R6;所述第二開關器件V2的輸入端與充放電電源模塊電源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開關器件V2的控制端與所述第六電阻R2的一端和所述中央控制單元的第二端口連接,所述第二開關器件V2的輸出端與所述紅外接收管U83的電源端和所述電容C7的一端連接,所述紅外接收管U83的輸出端與第七電阻R6的一端連接,所述紅外接收管U83接地端和所述電容C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電阻R6的另一端與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的電源輸出端連接。可選地,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所述第一開關器件V1包括MOS管,所述第二開關器件V2包括PNP型三極管或NPN型三極管;所述中央控制單元在檢測到手持抄表終端發送的抄表信號時導通所述第一開關器件V1,使所述發光二極管D84也導通,發射紅外信號,并每間隔預設時長控制所述第二開關器件V2導通。本技術實施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本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包括充放電電源模塊和遠紅外抄表模塊;充放電電源模塊,包括儲能元件、充電支路和放電支路;電網有電時,儲能元件通過充電支路進行充電;電網停電時,儲能元件通過放電支路進行放電;遠紅外抄表模塊與充放電電源模塊的電源輸出端連接,從充放電電源模塊獲取電能。因為紅外通信所需能量較大,遠紅外停電抄表過程中所耗費的電能也較多,在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中應用儲能元件,即使電網停電時,也能通過儲能元件放電來給遠紅外抄表模塊供電,使其能夠成功完成停電時的抄表工作,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因未及時更換遠紅外抄表裝置或停電抄表裝置中的電池所導致的在電網停電時因電池電量耗盡而無法抄表的情況。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中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的結構框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中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的電路原理圖。附圖標記:1-充電電源模塊;2-遠紅外抄表模塊;11-儲能元件;21-遠紅外發送電路;12-充電支路;22-遠紅外接收電路;13放電支路;23-中央控制單元。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技術實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實施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技術實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還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無線連接,也可以是有線連接。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術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包括充放電電源模塊1和遠紅外抄表模塊2。其中充放電電源模塊1,包括儲能元件11、充電支路12和放電支路13。電網有電時,儲能元件11通過充電支路12進行充電;電網停電時,儲能元件11通過放電支路13進行放電,遠紅外抄表模塊2,與充放電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電電源模塊(1)和遠紅外抄表模塊(2);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1),包括儲能元件(11)、充電支路(12)和放電支路(13);電網有電時,所述儲能元件(11)通過所述充電支路(12)進行充電;電網停電時,所述儲能元件(11)通過所述放電支路(13)進行放電;所述遠紅外抄表模塊(2),與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1)的電源輸出端連接,從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1)獲取電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電電源模塊(1)和遠紅外抄表模塊(2);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1),包括儲能元件(11)、充電支路(12)和放電支路(13);電網有電時,所述儲能元件(11)通過所述充電支路(12)進行充電;電網停電時,所述儲能元件(11)通過所述放電支路(13)進行放電;所述遠紅外抄表模塊(2),與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1)的電源輸出端連接,從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1)獲取電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能元件(11)包括超級電容(C5);所述充電支路(12)包括第一二極管(D2)、第一電阻(R3)和第二電阻(R4);所述第一電阻(R3)和所述第二電阻(R4)并聯,所述第一二極管(D2)的正極與電網電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D2)的負極與所述第一電阻(R3)和所述第二電阻(R4)并聯后的一個公共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R3)和所述第二電阻(R4)并聯后的另一個公共端與所述超級電容(C5)的一端連接,所述超級電容(C5)的另一端接地。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電支路(13)包括第二二極管(D3);所述第二二極管(D3)的負極與所述第一二極管(D2)的負極以及所述第一電阻(R3)和所述第二電阻(R4)遠離所述超級電容(C5)的一個公共端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D3)的正極與所述第一電阻(R3)和所述第二電阻(R4)的另一個公共端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D3)的負極即為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1)的電源輸出端。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遠紅外停電抄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遠紅外抄表模塊(2)包括遠紅外發送電路(21)、遠紅外接收電路(22)和中央控制單元(23);所述遠紅外發送電路(21)、所述遠紅外接收電路(22)和所述中央控制單元(23)的電源端均與所述充放電電源模塊(1)的電源輸出端連接;所述中央控制單元(23)檢測到手持抄表終端發送的抄表信號時,控制所述遠紅外發送電路(21)發送紅外信號至所述遠紅外接收電路(22);所述遠紅外接收電路(22)接收到所述紅外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燈柯,吳征遠,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正泰儀器儀表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