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框架梁、框架柱、樓面板,所述框架梁與框架柱的連接節點上設有鋼筋籠,所述鋼筋籠包括位于框架梁與框架柱的每一連接節點上的若干根豎向鋼筋,若干根豎向鋼筋均穿過樓面板并經橫向箍筋連為一體,所述鋼筋籠的外部包裹有混凝土層。該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的結構簡單,加固效果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
技術介紹
建筑經過長期使用后,由于結構損傷、材料老化及人為因素等原因,容易存在各種安全隱患。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不斷提高,人們對建筑使用功能及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舊建筑的功能可能無法滿足新的使用要求,或者因為早期建筑設計規范要求低而不能滿足新的設計荷載需求,同時舊建筑使用時間長,容易出現各種損傷,影響其安全性。一般來說,既有建筑出現上述問題時可以采用拆除重建或維修、加固兩種方式。拆除重建的成本高昂,工期長且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對環境也有嚴重影響;而加固處理的相對成本低很多,工期短,產生建筑廢料少,達到新的使用要求前提下又不會破壞建筑原有的結構形式,因此近些年得到了廣泛應用。框架結構是民用建筑結構中最廣泛應用的結構形式,其梁柱節點是連接框架梁和框架柱的關鍵構件,是傳遞、分配內力的重要構件,起著保證框架結構完整性的作用,節點破壞往往造成整個框架結構的連續性倒塌破壞,后果非常嚴重。因此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框架梁柱節點,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加固目的是為了提高節點的強度、剛度、延性等性能指標。當前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常采用的加固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粘鋼/外包鋼加固法、黏貼纖維布加固法、錨貼鋼材加固法,預應力加固法、復合加固法等。但這些加固方法都有相應的優缺點,比如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時,結構受力明確,加固性能可靠,但現場施工的濕作業時間較長,對生產生活有一定的影響,并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凈空有一定的減小;采用粘鋼加固或外包鋼加固時,節點的強度和剛度都有較大提高,但采用的以環氧樹脂為基料的粘結劑的耐久性、老化性能都難以保證,時間長了可能導致粘貼的鋼材脫離;錨貼鋼材加固法的加固效果較好,但對原梁柱節點造成的損壞比較大,當原節點鋼筋比較密時,施工比較復雜。黏貼纖維布加固過程簡單,不改變節點原有尺寸,纖維布具有很高的抗拉強度和耐腐蝕性,但既有節點的幾何構造可能導致纖維布無法有效黏貼和實現端部錨固,使得纖維布的性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方便高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框架梁、框架柱、樓面板,所述框架梁與框架柱的連接節點上設有鋼筋籠,所述鋼筋籠包括位于框架梁與框架柱的每一連接節點上的若干根豎向鋼筋,若干根豎向鋼筋均穿過樓面板并經橫向箍筋連為一體,所述鋼筋籠的外部包裹有混凝土層。優選的,所述框架柱豎向延伸,所述框架梁呈十字形并與框架柱連接,所述樓面板位于框架梁的水平上表面。優選的,所述樓面板在框架梁與框架柱的連接節點處開設有若干個通孔,所述豎向鋼筋均穿過通孔,所述豎向鋼筋的下端均位于樓面板的下方,所述豎向鋼筋的上端均位于樓面板的上方,若干根豎向鋼筋的下端經圍繞框架柱綁扎的下橫向箍筋連為一體,若干根豎向鋼筋的上端經圍繞框架柱綁扎的上橫向箍筋連為一體。優選的,若干根豎向鋼筋的上端圍繞框架柱綁扎有兩道橫向箍筋。優選的,所述鋼筋籠還包括預應力鋼絲束,所述預應力鋼絲束至上往下螺旋纏繞在連為一體的若干根豎向鋼筋的外周部,并和豎向鋼筋綁扎固定,所述框架梁上開設有若干個用于螺旋纏繞的預應力鋼絲束穿過的讓位通孔,所述預應力鋼絲束的兩端分別通過布置在框架梁兩側上的錨具進行固定。優選的,所述錨具均包括經錨栓固連在框架梁上的錨墊板,所述錨墊板上設有用于錨固預應力鋼絲束的錨環與夾片,所述預應力鋼絲束分布在樓面板底部的框架梁的梁高范圍內。優選的,所述預應力鋼絲束為高強度低松弛無涂層鋼絲,其外部涂覆有防腐油脂層,并套設有高密度聚乙烯套管進行保護,所述預應力鋼絲束與若干根豎向鋼筋的接觸端通過綁扎固定。優選的,所述混凝土層為微膨脹細石混凝土。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的構造簡單,舊建筑無需拆除重建,成本低,加固效果好。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去除樓面板的俯視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中豎向鋼筋與橫向箍筋的連接示意圖一。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豎向鋼筋與橫向箍筋的連接示意圖二。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中混凝土層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錨具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加固前的框架梁與框架柱結構示意圖。圖中:1-框架梁,2-框架柱,3-樓面板,4-豎向鋼筋,5-混凝土層,6-下橫向箍筋,7-上橫向箍筋,8-預應力鋼絲束,9-錨具,10-錨墊板,11-錨環,12-夾片,13-錨栓。具體實施方式為讓本技術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如圖1~7所示,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框架梁1、框架柱2、樓面板3,所述框架梁與框架柱的連接節點上設有鋼筋籠,所述鋼筋籠包括位于框架梁與框架柱的每一連接節點上的若干根豎向鋼筋4,若干根豎向鋼筋均穿過樓面板并經橫向箍筋連為一體,所述鋼筋籠的外部包裹有混凝土層5。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框架柱豎向延伸,所述框架梁呈十字形并與框架柱連接,所述樓面板位于框架梁的水平上表面。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樓面板在框架梁與框架柱的連接節點處開設有若干個通孔,所述豎向鋼筋均穿過通孔,所述豎向鋼筋的下端均位于樓面板的下方,所述豎向鋼筋的上端均位于樓面板的上方,若干根豎向鋼筋的下端經圍繞框架柱綁扎的下橫向箍筋6連為一體,若干根豎向鋼筋的上端經圍繞框架柱綁扎的上橫向箍筋7連為一體。在本技術實施例中,若干根豎向鋼筋的上端圍繞框架柱綁扎有兩道橫向箍筋。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鋼筋籠還包括預應力鋼絲束8,所述預應力鋼絲束至上往下螺旋纏繞在連為一體的若干根豎向鋼筋的外周部,并和豎向鋼筋綁扎固定,所述框架梁上開設有若干個用于螺旋纏繞的預應力鋼絲束穿過的讓位通孔,所述預應力鋼絲束的兩端分別通過布置在框架梁兩側上的錨具9進行固定,考慮了加固結構二次受力的特點,采用了預應力鋼絲束提供的預應力抵消原節點的部分內力,并且很大程度上利用了預應力鋼絲束對框架梁柱節點核心區的約束作用,大幅提高了梁柱節點的抗剪承載力和剛度,從而改善梁柱節點的耗能性能,鋼筋籠通過綁扎而成,現場施工方便,框架梁、框架柱和樓面板連接更牢固,傳力更可靠,使新舊結構能協同工作。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錨具均包括經錨栓13固連在框架梁上的錨墊板10,所述錨墊板上設有用于錨固預應力鋼絲束的錨環11與夾片12,所述預應力鋼絲束分布在樓面板底部的框架梁的梁高范圍內。在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預應力鋼絲束為高強度低松弛無涂層鋼絲,其外部涂覆有防腐油脂層,并套設有高密度聚乙烯套管進行保護,所述預應力鋼絲束與若干根豎向鋼筋的接觸端通過綁扎固定。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1)在框架梁與框架柱的連接節點處的樓面板上開設用于豎向鋼筋穿過的通孔,同時在框架梁的側面上開設供預應力鋼絲束穿過的讓位通孔;(2)豎向鋼筋穿過樓面板上開設的通孔并圍繞框架柱的豎向外表面布置,也在框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連接的框架梁、框架柱、樓面板,所述框架梁與框架柱的連接節點上設有鋼筋籠,所述鋼筋籠包括位于框架梁與框架柱的每一連接節點上的若干根豎向鋼筋,若干根豎向鋼筋均穿過樓面板并經橫向箍筋連為一體,所述鋼筋籠的外部包裹有混凝土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連接的框架梁、框架柱、樓面板,所述框架梁與框架柱的連接節點上設有鋼筋籠,所述鋼筋籠包括位于框架梁與框架柱的每一連接節點上的若干根豎向鋼筋,若干根豎向鋼筋均穿過樓面板并經橫向箍筋連為一體,所述鋼筋籠的外部包裹有混凝土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豎向延伸,所述框架梁呈十字形并與框架柱連接,所述樓面板位于框架梁的水平上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樓面板在框架梁與框架柱的連接節點處開設有若干個通孔,所述豎向鋼筋均穿過通孔,所述豎向鋼筋的下端均位于樓面板的下方,所述豎向鋼筋的上端均位于樓面板的上方,若干根豎向鋼筋的下端經圍繞框架柱綁扎的下橫向箍筋連為一體,若干根豎向鋼筋的上端經圍繞框架柱綁扎的上橫向箍筋連為一體。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節點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若干根豎向鋼筋的上端圍繞框架柱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圣恩,武棒棒,
申請(專利權)人:福州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