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涉及一種卸船設備上的料斗提升裝置。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包括:頂部結構、司機室、旋轉機構、提升機構、筒罩結構、支撐結構及繼電滑環;司機室通過支撐梁裝于頂部結構的前部;旋轉機構裝于頂部結構的上部;筒罩結構裝于旋轉機構的上部;提升機構裝于筒罩結構上,通過軸與驅動裝置和提升料斗結構相連接;支撐結構與頂部結構和筒罩結構相連接;繼電滑環裝于支撐結構上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新穎、緊湊、加工方便、安裝簡便、實用性強、密封性好、防塵環保等特點,故屬于一種集經濟性與實用性為一體的新型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
本技術所述的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涉及一種卸船設備上的料斗提升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近年來經濟高速的發展,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宏觀政策和環境保護法規,設備生產廠家和用戶越來越認識到高效、節能、環保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在港口裝卸機械中,世界上大宗散貨(如鐵礦石、煤炭等)的主要卸船設備為抓斗卸船機,目前最大的單機卸船額定能力已接近抓斗卸船機經濟運行的極限。同時抓斗卸船機在取料及拋料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粉塵飛揚及灑料,卸船效率較低,能耗較大。故用于散貨裝卸作業的專用機械由間隙作業的起重機械向專業化連續式裝卸的卸船機發展,而連續式卸船機在此期間取得了很大發展。連續式卸船機的物料輸送全在密封箱體內,機內的卸載點采取消塵措施,可減少作業中粉塵飛揚對環境的污染。另外,由于是連續作業,因而具有震動和噪音小、效率高、能耗比較低和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上部提升裝置是連續卸船機的核心組成部分,其承擔著整個提升機的重量及物料的轉載與輸送,目前,連續卸船機的上部提升裝置結構復雜,布置繁冗,所有驅動機構均為內置型式。因傳動磨損引起的零件更換比較頻繁維修空間不足,以致維修時間過長對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同時在物料的轉載與輸送過程中極易出現灑料。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研究設計一種新型的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從而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研究設計一種新型的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旨在提供一種連續卸船機中的物料提升及轉載裝置,在箱型結構內完成物料的拋出與接收,并經由盤式給料裝置進行輸送,由此實現物料的連續輸送,并克服了物料在轉載輸送過程中的灑落及粉塵飛揚問題,同時,為了解決后期維護成本高的難題,提供一種能解決上訴問題的上部提升裝置,保證連續卸船機轉運實現穩定安全的運行。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技術所述的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包括:頂部結構、司機室、旋轉機構、提升機構、筒罩結構、支撐結構及繼電滑環;司機室通過支撐梁裝于頂部結構的前部;旋轉機構裝于頂部結構的上部;筒罩結構裝于旋轉機構的上部;提升機構裝于筒罩結構上,通過軸與驅動裝置和提升料斗結構相連接;支撐結構與頂部結構和筒罩結構相連接;繼電滑環裝于支撐結構上部。本技術所述的頂部結構為類似“L”型結構形式,由鋼板焊接而成,在“L”型結構上表面,組焊一個環形結構,并在環形結構上設置一定數量的螺栓孔,用于安裝旋轉結構;承載整個提升系統的重量,同時,頂部結構相對于提升系統處于靜止狀態。本技術所述的司機室為吊掛式安裝形式,通過卡槽及螺栓將司機室安裝在支撐梁上,支撐梁與頂部結構用螺栓把合在一起;司機是用于工作人員操作整個取料提升及整機工作系統,安裝位置位于頂部機構的前部,屬于前置吊掛式形式,視野開闊,工作舒適。本技術所述的旋轉機構包括: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BE回轉驅動單元、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盤式給料裝置、盤式給料驅動裝置;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用于實現取料提升系統的整體承載及360°的全回轉,其內圈下部通過螺栓與頂部結構的環形結構相連接;BE回轉驅動單元固定安裝在頂部結構上,BE回轉驅動單元輸出端的齒輪與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的外齒嚙合傳動,驅動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的外圈旋轉。盤式給料裝置為一“U”型結構通過底部的5個支撐輪及4個側向輪制成,支撐輪及側向輪安裝在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上。盤式給料裝置通過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裝于頂部結構上;盤式給料驅動裝置安裝于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上,驅動整個盤式給料裝置的旋轉;本結構主要用于提升物料拋出的接收機物料的轉載輸送,經由出料口將物料輸送至臂架皮帶機上。本技術所述的筒罩結構包括:上部筒體D、上部筒體E及上部筒體罩;上部筒體E的下部與上部筒體D的上部通過螺栓連接;上部筒體罩下部與上部筒體E的上部通過螺栓連接在一起;上部筒體D的底部與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外圈通過螺栓連接,通過BE回轉驅動單元的動力驅動,可實現整個提升系統的360°全回轉。本技術所述的提升機構包括:提升鏈輪裝置與張緊鏈輪裝置;提升鏈輪裝置包括輪齒與輪轂組成,輪齒通過螺栓把合在輪轂上,輪轂通過軸與驅動裝置和提升料斗結構相連接;如此實現鏈輪的旋轉,完成物料的提升。張緊鏈輪裝置為一整體輪轂,不帶輪齒,通過軸裝于筒罩結構上;主要用于鏈條的改向,以此增大提升鏈輪的包角,增大提升鏈輪的承載能力。本技術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回轉立柱、繼電滑環安裝支架;回轉立柱的底端與上部筒體罩的頂部通過螺栓連接;繼電滑環安裝支架為一倒立“L”型結構梁,兩端部分別與頂部結構和回轉立柱相連接,與回轉立柱共同支撐繼電滑環。本技術所述的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為環狀箱形梁結構,一側與頂部結構焊接在一起,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上設置有兩個盤式給料裝置驅動裝置安裝孔。本結構主要用于支撐整個盤式給料裝置及盤式給料裝置內物料的重量。本技術所述的上部筒體D為一筒體結構,筒體結構是由下部的環形箱型梁和上部的環形筒體焊接在一起的整體。本機構主要用于連接上下筒體結構,傳遞回轉作用力的功能。本技術所述的上部筒體E為箱型結構,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過渡連接板,下端過渡連接板與上部筒體D的上部通過螺栓連接;上部筒體E上安裝有提升鏈輪裝置和張緊鏈輪裝置。本結構主用用于提升鏈輪裝置和張緊鏈輪裝置的安裝,以此保證整個提升系統工作的可靠性。本技術所述的上部筒體罩為箱型結構,上端封閉,下端設置有過渡連接板;下端的過渡連接板通過螺栓與上部筒體E上端的過渡連接板通過螺栓連接在一起。本結構主要用于提升系統的防塵,防止物料拋落過程中的粉塵飛揚。本技術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1、本技術整個上部提升裝置為密封狀態,在整個物料輸送過程中無粉塵飛揚及灑料現象,起到很好的環保效果。2、本技術所用筒體及各部件均單獨制造,加工方便。3、本技術整體裝置均由螺栓連接,安裝方便。4、本技術傳動系統均為外置式齒輪傳動,傳動型式簡單。5、本技術結構緊湊簡單,容易制造,實用性強。6、本技術較之內置式傳動型式,本結構維護量小,操作簡單。本技術具有結構新穎、緊湊、加工方便、安裝簡便、實用性強、密封性好、防塵環保等優點,其大批量投入市場必將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和顯著的經濟效益。附圖說明本技術共有12幅附圖,其中:附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頂部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附圖的俯視圖;附圖4為司機室與頂部結構的安裝示意圖;附圖5為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和BE回轉驅動單元與頂部結構的安裝示意圖;附圖6為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與頂部結構的安裝示意圖;附圖7為附圖6的俯視圖;附圖8為盤式給料裝置和盤式給料驅動裝置與頂部結構的安裝示意圖;附圖9為上部筒體D與頂部結構的安裝示意圖;附圖10為上部筒體D、E和提升機構與頂部結構的安裝示意圖;附圖11為筒罩結構和提升機構與頂部結構的安裝示意圖;附圖12為筒罩結構、提升機構、支撐結構和繼電滑環與頂部結構的安裝示意圖。在圖中:1、頂部結構1a、環形結構2、司機室2a、支撐梁2b、卡槽3、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4、BE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包括:頂部結構(1)、司機室(2)、旋轉機構、提升機構、筒罩結構、支撐結構及繼電滑環(a);司機室(2)通過支撐梁(2a)裝于頂部結構(1)的前部;旋轉機構裝于頂部結構(1)的上部;筒罩結構裝于旋轉機構的上部;提升機構裝于筒罩結構上,通過軸與驅動裝置和提升料斗結構相連接;支撐結構與頂部結構(1)和筒罩結構相連接;繼電滑環(a)裝于支撐結構上部;所述的頂部結構為類似“L”型結構形式,由鋼板焊接而成,在“L”型結構上表面,組焊一個環形結構(1a),并在環形結構(1a)上設置一定數量的螺栓孔,用原裝旋轉結構;所述的司機室(2)為吊掛式安裝形式,通過卡槽(2b)及螺栓將司機室(2)安裝在支撐梁(2a)上,支撐梁(2a)與頂部結構(1)用螺栓把合在一起;所述的旋轉機構包括: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3)、BE回轉驅動單元(4)、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5)、盤式給料裝置(6)、盤式給料驅動裝置(7);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3)內圈下部通過螺栓與頂部結構(1)的環形結構(1a)相連接;BE回轉驅動單元(4)固定安裝在頂部結構(1)上,BE回轉驅動單元(4)輸出端的齒輪與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3)的外齒嚙合傳動,驅動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3)的外圈旋轉;盤式給料裝置(6)通過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5)裝于頂部結構(1)上;盤式給料驅動裝置(7)安裝于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5)上,驅動整個盤式給料裝置的旋轉;所述的筒罩結構包括:上部筒體D(8)、上部筒體E(9)及上部筒體罩(10);上部筒體E(9)的下部與上部筒體D(8)的上部通過螺栓連接;上部筒體罩(10)下部與上部筒體E(9)的上部通過螺栓連接在一起;上部筒體D(8)的底部與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3)外圈通過螺栓連接;所述的提升機構包括:提升鏈輪裝置(11)與張緊鏈輪裝置(12);提升鏈輪裝置(11)包括輪齒(11a)與輪轂(11b)組成,輪齒(11a)通過螺栓把合在輪轂(11b)上,輪轂(11b)通過軸與驅動裝置和提升料斗結構相連接;張緊鏈輪裝置(12)為一整體輪轂,不帶輪齒,通過軸裝于筒罩結構上;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回轉立柱(13)、繼電滑環安裝支架(14);回轉立柱(13)的底端與上部筒體罩(10)的頂部通過螺栓連接;繼電滑環安裝支架(14)為一倒立“L”型結構梁,兩端部分別與頂部結構(1)和回轉立柱(13)相連接,與回轉立柱(13)共同支撐繼電滑環(a)。...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續卸船機上部提升裝置包括:頂部結構(1)、司機室(2)、旋轉機構、提升機構、筒罩結構、支撐結構及繼電滑環(a);司機室(2)通過支撐梁(2a)裝于頂部結構(1)的前部;旋轉機構裝于頂部結構(1)的上部;筒罩結構裝于旋轉機構的上部;提升機構裝于筒罩結構上,通過軸與驅動裝置和提升料斗結構相連接;支撐結構與頂部結構(1)和筒罩結構相連接;繼電滑環(a)裝于支撐結構上部;所述的頂部結構為類似“L”型結構形式,由鋼板焊接而成,在“L”型結構上表面,組焊一個環形結構(1a),并在環形結構(1a)上設置一定數量的螺栓孔,用原裝旋轉結構;所述的司機室(2)為吊掛式安裝形式,通過卡槽(2b)及螺栓將司機室(2)安裝在支撐梁(2a)上,支撐梁(2a)與頂部結構(1)用螺栓把合在一起;所述的旋轉機構包括: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3)、BE回轉驅動單元(4)、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5)、盤式給料裝置(6)、盤式給料驅動裝置(7);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3)內圈下部通過螺栓與頂部結構(1)的環形結構(1a)相連接;BE回轉驅動單元(4)固定安裝在頂部結構(1)上,BE回轉驅動單元(4)輸出端的齒輪與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3)的外齒嚙合傳動,驅動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3)的外圈旋轉;盤式給料裝置(6)通過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5)裝于頂部結構(1)上;盤式給料驅動裝置(7)安裝于盤式給料裝置支撐梁(5)上,驅動整個盤式給料裝置的旋轉;所述的筒罩結構包括:上部筒體D(8)、上部筒體E(9)及上部筒體罩(10);上部筒體E(9)的下部與上部筒體D(8)的上部通過螺栓連接;上部筒體罩(10)下部與上部筒體E(9)的上部通過螺栓連接在一起;上部筒體D(8)的底部與BE回轉外齒式三排圓柱滾子軸承(3)外圈通過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永生,車路,郭勝偉,盧守源,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