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shù)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色醇及色胺類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本專利技術(shù)涉及一種合成色醇及色胺類衍生物的方法,屬于有機合成化學領(lǐng)域。
技術(shù)介紹
色醇及色胺類衍生物是大量天然產(chǎn)物、生物活性分子以及藥物的重要結(jié)構(gòu)單元,例如,廣泛使用的非甾體抗炎藥(NSAID)依托度酸是由7-乙基色醇合成而來;又如目前發(fā)現(xiàn)效果最好的鎮(zhèn)痛藥Pemedolac(培美酸)是由2-苯基-2-(3-吲哚基)-1-乙醇制備得到的。此外,5-甲氧基色醇酯也具有良好的抗膽堿能活性。因此,對于色醇及色胺類衍生物的高效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但是合成色醇及色胺類衍生物的傳統(tǒng)方法主要為以吲哚母核為起始原料,但取代的吲哚往往難以制備,限制了傳統(tǒng)方法的工業(yè)應用[(a)Garden,S.J.;DaSilva,R.B.;Pinto,A.C.Tetrahedron2002,58,8399.(b)Wagaw,S.;Yang,B.H.;Buchwald,S.L.J.Am.Chem.Soc.1999,121,10251.(c)Wagaw,S.;Yang,B.H.;Buchwald,S.L.J.Am.Chem.Soc.1998,120,6621.(d)Dong,Y.;Busacca,C.A.J.Org.Chem.1997,62,984.(e)Zhang,D.;Liebeskind,L.S.J.Org.Chem.1996,61,6464.(f)Amat,M.;Coll,M.D.;Passarella,D.;Bosch,J.Tetrahedron:Asymmetry1996,7,3091.(g)Bergman,J.Tetrahedro ...
【技術(shù)保護點】
一種具有通式(III)的色醇及色胺類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將具有通式(I)的2?乙烯基苯胺類化合物與具有通式(II)的炔烴類化合物在有機溶劑中混合,反應制得所述通式(III)的色醇及色胺類衍生物:
【技術(shù)特征摘要】
2017.01.25 CN 20171006273991.一種具有通式(III)的色醇及色胺類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將具有通式(I)的2-乙烯基苯胺類化合物與具有通式(II)的炔烴類化合物在有機溶劑中混合,反應制得所述通式(III)的色醇及色胺類衍生物:其中,表示有共軛雙鍵的芳基或取代的芳基,所述芳基為苯基、稠環(huán)芳基或雜環(huán)芳基;R1、R2、R3、R4表示位于該芳基上的取代基團;其中R1、R2、R3、R4分別選自氫、鹵素、烷基、羥烷基、烷氧基或取代的烷氧基、酯基、酰基、酰胺基、二烷基氨基、芳香基、取代的芳香基、雜環(huán)芳香基或取代的雜環(huán)芳香基,R1、R2、R3、R4各自獨立存在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R1與R2、R2與R3、R3與R4、R8和R9相結(jié)合共同形成環(huán)烷基或被取代的環(huán)烷基、苯并環(huán)烷基或被取代的苯并環(huán)烷基、芳雜環(huán)或被取代的芳雜環(huán);R5選自氫、烷基、羥烷基、酯基、酰基、二烷基氨基、芳香基、取代的芳香基、雜環(huán)芳香基或取代的雜環(huán)芳香基;R6、R7分別選自氫、鹵素、烷基、羥烷基、烷氧基、酯基、酰基、酰胺基、二烷基氨基、芳香基、取代的芳香基、雜環(huán)芳香基或取代的雜環(huán)芳香基,各自獨立存在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6與R7相結(jié)合共同形成環(huán)烷基或被取代的環(huán)烷基、苯并環(huán)烷基;R8和R9分別選自氫、鹵素、烷基、羥烷基、酯基、酰基、酰胺基、二烷基氨基、氰基、芳香基、取代的芳香基、雜環(huán)芳香基或取代的雜環(huán)芳香基,各自獨立存在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8與R9相結(jié)合共同形成環(huán)烷基或被取代的環(huán)烷基、苯并環(huán)烷基;X、Y為含有碳原子或雜原子的基團,包括氧,碳,氮,硫,氟,氯,溴,碘,硒,三氟甲基,X,Y可相同或不同;與X相連的C-X鍵為單鍵或雙鍵;最終產(chǎn)物(III)中X單獨存在或X-Y相連存在于產(chǎn)物中,X-Y間為單鍵或雙鍵;產(chǎn)物(III)中R7和R9所連碳原子之間為雙鍵或單鍵;所述的有機溶劑是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丁酯、丙酮、硝基甲烷、硝基乙烷、乙腈、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苯、氯苯、硝基苯、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環(huán)戊烷、環(huán)己烷、環(huán)庚烷、環(huán)辛烷、乙醚、丁醚、四氫呋喃、甲基四氫呋喃、1,4-二氧六環(huán)、叔丁基甲基醚、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亞砜、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六氟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環(huán)戊醇、環(huán)己醇、甲酸、乙酸、乙酸酐以及三氟乙酸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優(yōu)選為甲苯,乙腈,六氟異丙醇,二甲基亞砜、N,N-二甲基甲酰胺、1,4-二氧六環(huán)或1,2-二氯乙烷。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III)中,表示苯基,R1、R2、R3、R4表示位于該苯基上的取代基團;R1、R2、R3、R4分別選自氫、C1-5烷基或環(huán)烷基、C1-5烷氧基或經(jīng)鹵素取代的C1-5烷氧基、苯基、鹵素、酰基或酯基;R5、R6、R7分別選自氫;R8、R9分別選自酯基、C1-5烷氧基或經(jīng)鹵素取代的C1-5烷氧基、苯基或氰基;X單獨存在,或X-Y相連存在于產(chǎn)物中,X或X-Y選自-OH、=NOH、Ph2CHCH2-、PhS-、鹵素、-N3、PhSe-、NH2-、-OBn、-CF3、-NHPh、=NPh、PhCH2CH2-、=O或-OOH。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III)中,R1選自氫;R2選自氫、-COOMe、三氟甲氧基、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COOEt、正丁基、叔丁基、鹵素、環(huán)己基、苯基、三氟甲氧基或乙酰基;R3選自氫或甲氧基;R4選自氫或甲基;R5、R6、R7分別選自氫;R8選自-COOMe、-COOnPr、-COOCH2CHCH2、-COOEt、-COOiPr、-COOtBu或-CN;R9選自-COOMe、-COOnPr、-COOCH2CHCH2、-COOEt、-COOiPr、-COOtBu、-CF3、-C2F5或苯基。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通式(III)的色醇及色胺類衍生物包括以下化合物:3-(2-羥基-3-甲氧基-3-氧代丙基)-1H-吲哚-2-羧酸甲酯;甲基(E)-3-(2-(肟基)-3-甲氧基-3-氧代丙基)-1H-吲哚-2-羧酸甲酯;(E)-3-(2-(肟基)-3-甲氧基-3-氧代丙基)-1H-吲哚-2,5-二甲酸二甲酯;甲基3-(2-(肟基)-3-甲氧基-3-氧代丙基)-5-(三氟甲氧基)-1H-吲哚-2-羧酸甲酯;甲基(E)-3-(2-(肟基)-3-甲氧基-3-氧代丙基)-5,7-二甲基-1H-吲哚-2-羧酸甲酯;丙基(E)-3-(2-(肟基)-3-氧代-3-丙氧基丙基)-1H-吲哚-2-羧酸甲酯;3-(2-(甲氧基羰基)-4,4-二苯基丁基)-1H-吲哚-2-羧酸甲酯;3-(3-甲氧基-3-氧代-2-((2,2,6,6-四甲基哌啶-1-基)氧基)丙基)-1H-吲哚-2-羧酸甲酯;3-(3-甲氧基-3-氧代-2-(苯硫基)丙基)-1H-吲哚-2-羧酸甲酯;1-(1-甲氧基-3-(2-(甲氧基羰基)-1H-吲哚-3-基)-1-氧代丙-2-基)肼-1,2-二羧酸二乙酯;3-(2-羥基-3-甲氧基-3-氧代丙基)-5-甲基-1H-吲哚-2-羧酸甲酯;(2-氯-3-甲氧基-3-氧代丙基)-1H-吲哚-2-羧酸甲酯;甲基3-(2-碘-3-甲氧基-3-氧代丙基)-1H-吲哚-2-羧酸酯;3-(2-氟-3-甲氧基-3-氧代丙基)-1H-吲哚-2-羧酸甲酯;甲基3-(2-疊氮基-3-甲氧基-3-氧代丙基)-1H-吲哚-2-羧酸酯;3-(3-甲氧基-3-氧代-2-(苯基硒基)丙基)-1H-吲哚-2-羧酸甲酯;3-(2-氨基-3-甲氧基-3-氧代丙基)-1H-吲哚-2-羧酸甲酯;3-(2-(芐氧基)-3-甲氧基-3-氧代丙基)-...
【專利技術(shù)屬性】
技術(shù)研發(fā)人員:焦寧,申濤,宋頌,
申請(專利權(quán))人:北京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