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組件和感光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芯片上設有鍍膜,所述鍍膜分設為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為雙通道鍍膜,能夠透過可見光與紅外光;所述第二區域為單通道鍍膜,僅能夠透過特定波長的可見光或紅外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光線穿透兩個鍍膜時,光線直接由感光芯片接收,避免了光線在兩個區域鍍膜交界處發生包括但不限于折射現象以致各自區域中的光干擾對方區域的光,保證了攝像頭模組色彩還原后的真實度和虹膜識別時圖像采集的精準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及其設備
本技術涉及攝像頭模組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及其設備。
技術介紹
目前,越來越多的帶攝像頭模組的移動設備通常同時具備兩種功能:拍照、虹膜識別。對于拍照功能,人眼只能看見可見光而看不見紅外光,而攝像頭模組的感光芯片既能感知可見光也能感知紅外光。為了使感光芯片還原后生成的圖像更接近人眼(僅在感知可見光的情況下)看到的圖像,需要將紅外光過濾。手機攝像頭模組中,通常的做法是在感光芯片上方設置鍍膜濾光片,將紅外光過濾,以達到接近肉眼所見的真實圖像。對于虹膜識別功能,是通過一定波長的紅外線或近似紅外線的光線對人眼虹膜進行照射,采集虹膜圖像,而為了采集清楚的虹膜圖像,通常會增強紅外照明。拍照功能中需要過濾紅外光和虹膜識別功能中需要增強紅外光形成一組矛盾。對此,現有技術,如專利CN201410680098.X中所公開的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多通道多區域鍍膜的攝像頭模組。如說明書附圖1中所示,該專利公開了在攝像頭模組內設置鍍膜濾光片,并將鍍膜濾光片上的鍍膜劃分為兩個區域,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該兩個區域上分別鍍有不同性質的鍍膜,使鍍膜第一區域下的濾光片能夠透過可見光和紅外光,鍍膜第二區域下的濾光片僅能夠透過特定波長的紅外光。使得濾光片下方的同一傳感光芯片能夠分別接收到透過上述不同鍍膜的不同光線,以便同時實現虹膜識別功能和拍照功能。但是,上述專利的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如說明書附圖2中所示,由于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上的鍍膜材料性質不同,會在兩個區域鍍膜的交界處產生光線M的折射現象,導致:(1)紅外光通過折射射入原本應該只接收到可見光的感光芯片區域內,該部分感光芯片既接收到可見光又接收到紅外光,導致色彩還原后失真;(2)可見光通過折射射入原本應該只接收到紅外光的感光芯片區域內,該部分感光芯片既接收到紅外光又接收到可見光,導致虹膜識別不精準。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型的攝像頭模組裝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達到更好的拍照效果和虹膜識別精準度。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及其設備,相比較于現有技術,能夠進一步提高拍照效果和虹膜識別精準度。本技術一方面提供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組件和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上設有鍍膜,所述鍍膜分設為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為雙通道鍍膜,能夠透過可見光與紅外光;所述第二區域為單通道鍍膜,僅能夠透過特定波長的可見光或紅外光。感光芯片上為一個個的感光單元,光進入鍍膜之時,立即被感光芯片上的感光單元接收、感知,避免了兩個區域內的光發生彼此干擾的情況。優選的,所述感光芯片上方設有具有透光性的防塵件。起到擋塵的作用。避免灰塵直接落在感光芯片上,導致遮擋住的感光面積大,成像時形成黑點。優選的,所述防塵件上設有增透膜,能夠提高光線的穿透率,降低光線發生反射。優選的,所述防塵件為白玻璃或藍玻璃的一種。本技術所述的防塵件還可以是塑料板等具有透光性的部件。優選的,所述防塵件和所述感光芯片之間設有間隔。由于白玻璃距感光芯片有一定距離,灰塵落在防塵件上,灰塵遮擋住的感光面積小不易形成黑點。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鏡頭組件沿光路進入方向依次包括:鏡頭;鏡頭座,用于安裝鏡頭;電路板,處于所述鏡頭座的下方并固定,用于承載電路及其電子元器件;其中,所述感光芯片處于所述鏡頭座的內部,能夠將光能轉化成數字信號,形成數字圖像。鏡頭區分為可調鏡頭與不可調鏡頭,不可調鏡頭時,鏡頭座用于直接將鏡頭固定;可調鏡頭時,則鏡頭座內設馬達,通過馬達調整鏡頭聚焦。優選的,所述感光芯片上方設有防塵件。優選的,所述防塵件和所述感光芯片之間設有間隔。優選的,通過與所述第二區域對應的第二成像區域采集到的圖像像素值估計出環境中紅外光的強度,通過色彩還原或校正算法處理與第一區域對應的第一成像區域的圖像,實現可見光拍攝效果。雙通道鍍膜能透過的紅外光的波長與單通道膜能夠透過的紅外光的波長相同,通常為830-870nm。這種方式能夠通過獲取該單通道膜的紅外光的參數特征之后,通過算法等方式將其從雙通道膜中獲取的(可見光和紅外光)光的參數特征中做校正或還原,就能夠得出可見光的參數特征,反應出可見光所對應的圖像。優選的,所述色彩校正算法選自靜態白平衡、采用基于灰色世界法GW和全反射理論算法PR衍生出的色彩校正算法和Gamma校正。本技術另一方案一種用于紅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所述攝像頭模組沿光路進入方向依次包括:鏡頭;鏡頭座,用于安裝鏡頭;電路板,處于所述鏡頭座的下方并固定,用于承載電路及其電子元器件;感光芯片,處于所述鏡頭座的內部,能夠將光能轉化成數字信號,形成數字圖像;電路板,處于所述鏡頭座的下方并固定,用于承載電路及其電子元器件;所述感光芯片上設有鍍膜,所述鍍膜分設為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為雙通道鍍膜,能夠透過可見光與紅外光;所述第二區域為單通道鍍膜,僅能夠透過特定波長的可見光或紅外光。當單通道鍍膜僅能夠透過可見光時,通過單通道膜獲取的可見光,則無需經過公式或校正算法即可實現正常的拍照功能;通過雙通道膜的紅外光也能實現虹膜識別的功能。當單通道鍍膜僅能夠透過特定波長的紅外光時,這種方式,既可以通過公式或校正算法實現正常的拍照功能,又可以基于兩個膜都通過紅外光來實現虹膜識別的功能。優選的,所述感光芯片上方設有防塵件。優選的,所述防塵件和所述感光芯片之間設有間隔。本技術還提供一種使用前述用于紅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的便攜式移動電子設備,所述便攜式移動電子設備選自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任意一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光線穿透兩個鍍膜時,光線直接由感光芯片接收,避免了光線在兩個區域鍍膜交界處發生包括但不限于折射現象以致各自區域中的光干擾對方區域的光,保證了攝像頭模組色彩還原后的真實度和虹膜識別時圖像采集的精準度。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現有技術結構A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本技術結構B的局部放大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布局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2的布局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3的布局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4的布局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創作特征、技術手段與達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本技術可以包含如下實施例:實施例1: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組件和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上設有鍍膜,所述鍍膜分設為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為雙通道鍍膜,能夠透過可見光與紅外光;所述第二區域為單通道鍍膜,僅能夠透過特定波長的可見光或紅外光。實施例2: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組件和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上設有鍍膜,所述鍍膜分設為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為雙通道鍍膜,能夠透過可見光與紅外光;所述第二區域為單通道鍍膜,僅能夠透過特定波長的可見光或紅外光,所述感光芯片上方設有具有透光性的防塵件。實施例3: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組件和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上設有鍍膜,所述鍍膜分設為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組件和感光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芯片上設有鍍膜,所述鍍膜分設為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為雙通道鍍膜,能夠透過可見光與紅外光;所述第二區域為單通道鍍膜,僅能夠透過特定波長的可見光或紅外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組件和感光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芯片上設有鍍膜,所述鍍膜分設為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為雙通道鍍膜,能夠透過可見光與紅外光;所述第二區域為單通道鍍膜,僅能夠透過特定波長的可見光或紅外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芯片上方設有具有透光性的防塵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件為白玻璃或藍玻璃的一種。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件和所述感光芯片之間設有間隔。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虹膜識別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組件沿光路進入方向依次包括:鏡頭;鏡頭座,用于安裝鏡頭;電路板,處于所述鏡頭座的下方并固定,用于承載電路及其電子元器件;其中,所述感光芯片處于所述鏡頭座的內部,能夠將光能轉化成數字信號,形成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飛帆,王嘉煒,楊盛,丁亮,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