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包括:面罩層,其相對設置于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外層;鼻部支撐層,其相對設置于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內層;所述鼻部支撐層的厚度大于面罩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通過設置面罩層與鼻部支撐層,提高了所述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密封性能,并且采用更為輕薄柔軟的硅膠層,使得使用者佩戴時更為舒適便捷。
Mouth and nose hood for breathing apparatus without compress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sk, without pressure respirator mask layer, including: the relative setting to a respirator with outer mask; nasal support layer, the inner layer disposed opposite to a respirator with a mask; the nasal support layer is thicker than the mask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n pressure respirator with respirator by setting the mask layer and the nose support layer, improves the respirator mask sealing performance, and the more thin layer of soft silicone, makes users more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to wear.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
本技術涉及一種呼吸器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口鼻罩。
技術介紹
伴隨著新技術、新科技在呼吸保護行業的應用,具有呼吸保護的全面罩被衍生出越來越多的功能,從而使得全面罩在滿足呼吸保護的同時,增加了佩戴舒適性和實用性。因為全面罩佩戴時需要嚴格密封,防止泄露,所以全面罩所使用的密封膠體需要非常是緊密地貼合在面部。此外,為了降低全面罩內吸入的二氧化碳含量,因此全面罩內設置的口鼻罩也是緊密貼合在面部的,這樣對面部會產生壓疼感,特別是長時間佩戴后,使用者臉部壓痕和疼痛明顯。圖1顯示了現有技術的口鼻罩的剖面結構。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的口鼻罩采用單層硅膠層結構。為了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現有技術的口鼻罩采用的硅膠層硬度較高,一般選用60度硅膠層,單層硅膠層厚度為2mm。圖2進一步放大顯示了框線B內的結構。如圖2所示,現有技術的口鼻罩對使用者鼻部位置采用單層硅膠層結構,沒有設置雙層結構。因此,現有技術的口鼻罩壓迫感強,使用者長期佩戴后壓痕明顯,疼痛感顯著。鑒于此,期望獲得一種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能夠具有佩戴舒適且密封性能良好的優點,從而減輕使用者面部疼痛,使用安全可靠長久。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能夠具有佩戴舒適且密封性能良好的優點,從而減輕使用者面部疼痛,使用安全可靠長久。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包括:面罩層,其相對設置于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外層;鼻部支撐層,其相對設置于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內層;所述鼻部支撐層的厚度大于面罩層。在本技術所述的無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可用于呼吸器時,下面以用于呼吸器時的情況來介紹本技術所述的無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工作原理和實施效果:使用時,為了使呼吸器用口鼻罩貼合面部,因而對面罩層施加壓力,此時面罩層逐漸緊貼面部,然而由于鼻部支撐層的存在,面罩層貼合鼻部支撐層時,在使用者鼻部位置形成雙層結構,起到了很好的密封效果。相較于現有技術而言,本技術所述的呼吸器用口鼻罩采用了雙層結構,鼻部支撐層還起到了緩沖面罩層對面部的壓迫力,因此本技術所述的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密封效果及佩戴舒適度都優于現有技術。此外,為了提高密封效果,所述鼻部支撐層的厚度大于面罩層。需要說明的是,鼻部支撐層覆蓋于使用者的鼻部,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鼻部支撐層也可以覆蓋于使用者的鼻部以及嘴唇上半部分。進一步地,本技術所述的呼吸器用口鼻罩中,所述面罩層的厚度為0.5-0.7mm。進一步地,本技術所述的呼吸器用口鼻罩中,所述鼻部支撐層的厚度為1-1.5m。進一步地,本技術所述的呼吸器用口鼻罩中,所述面罩層為50度硅膠層。進一步地,本技術所述的呼吸器用口鼻罩中,所述鼻部支撐層為50度硅膠層。進一步地,本技術所述的呼吸器用口鼻罩中,所述鼻部支撐層的弧度是面罩層上與鼻部支撐層對應部分的弧度的二分之一,用以加強固型,也就是說由于鼻部支撐層的弧度是面罩層上與鼻部支撐層對應部分的弧度的二分之一,因此面罩層貼合碰觸到鼻部支撐層時不再貼合變形,保持一定的貼合力,提高了密封效果。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通過設置面罩層與鼻部支撐層,提高了所述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密封性能,并且采用更為輕薄柔軟的硅膠層,使得使用者佩戴時更為舒適便捷。此外,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中鼻部支撐層的設置還起到緩沖所述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對臉部的壓力,降低臉部壓印和痛感。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口鼻罩的剖面示意圖。圖2進一步放大顯示了框線B內的結構。圖3為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在一種實施方式下的透視圖。圖4為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在一種實施方式下使用者佩戴時的使用狀態圖。圖5為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在一種實施方式下的剖面示意圖。圖6進一步放大顯示了框線A內的結構。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根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及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是該說明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圖3顯示了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在一種實施方式下的透視效果。圖4為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在一種實施方式下使用者佩戴時的使用狀態圖。如圖3和圖4所示,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面罩層具有至少兩層結構。該呼吸器用口鼻罩面罩層上設有孔,所述孔用以與呼吸器的吸氣閥組件連接。另外,在圖4中可以看出,面罩層對應鼻部支撐層的位置設置為圓弧拱形,用于增大貼合面部的面積,減小單位面積上受到到的壓力。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的結構可進一步參考圖5和圖6。圖5為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在一種實施方式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5所示,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包括面罩層1以及鼻部支撐層2,面罩層1相對設置于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外層,面罩層1的厚度為0.5mm;鼻部支撐層2相對設置于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內層,為了提高密封效果,鼻部支撐層2的厚度大于面罩層1的厚度,因而,鼻部支撐層2的厚度為1mm。此外,面罩層1與鼻部支撐層2均為50度硅膠層,50度硅膠層的硅膠硬度較小,材質柔軟,使用者佩戴時更為舒適。圖6進一步放大顯示了框線A內的結構。如圖6所示,鼻部支撐層1的弧度是面罩層2上與鼻部支撐層1對應部分的弧度的二分之一。結合圖5和圖6,對本實施例應用于呼吸器的工作原理進行說明,使用時,為了使呼吸器用口鼻罩貼合面部,因而對面罩層1施加壓力,此時面罩層1逐漸緊貼面部,然而由于鼻部支撐層2的存在,并且鼻部支撐層2的弧度是面罩層1上與鼻部支撐層2對應部分的弧度的二分之一,因此,面罩層1接觸到鼻部支撐層2時不再變形,而是保持一定的貼合壓力與鼻部支撐層2貼合,在使用者口鼻位置形成雙層結構,起到了很好的密封效果。相較于現有技術而言,本技術所述的呼吸器用口鼻罩采用了雙層結構,面罩層1用于與呼吸器連接,鼻部支撐層2除了提高密封效果以外,也起到緩沖面罩層1貼合面部時的壓力的作用,因而,本技術所述的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密封效果以及佩戴舒適度均優于現有技術中的口鼻罩。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鼻部支撐層覆蓋于使用者的鼻部位置以及嘴唇的上半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舉的實施例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顯然本技術不局限于以上實施例,隨之的類似變化或變形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從本技術公開的內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聯想到的,均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層,其相對設置于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外層;鼻部支撐層,其相對設置于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內層;所述鼻部支撐層的厚度大于面罩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壓迫感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層,其相對設置于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外層;鼻部支撐層,其相對設置于呼吸器用口鼻罩的內層;所述鼻部支撐層的厚度大于面罩層。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層的厚度為0.5-0.7mm。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用口鼻罩,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守政,李莉,李成俊,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寶亞安全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