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textile production with a softening agent mixing devic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to provide an improved weaving efficiency, time saving, good cleaning effect, high cleaning speed of textile production with a softening agent mixing devi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xtile production with a softening agent mixing device, comprising a base plate, 7 type frame, mixing box, L type supporting rod, the feed opening, a first motor, a first bearing seat, a first shaft, a first mixing vane; the top bottom left and right two symmetrical welding type 7, type 7 welding frame on top with a mixing tank, mixing tank is welded on the feed box at the bottom left, mixed with L type welding rod. The first and second mixing blade mixing blade mixing of softener and water,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eaving and saving time, good cleaning effect, fast cleaning effect.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紡織成產用軟化劑混合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尤其涉及一種紡織成產用軟化劑混合裝置。
技術介紹
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但是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復合編織等技術產生后,現在的紡織已經不僅是傳統的手工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現代三維編織技術,現代靜電納米成網技術等生產的服裝用、產業用、裝飾用紡織品。所以,現代紡織是指一種纖維或纖維集合體的多尺度結構加工技術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簡單的手工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裝、安全氣囊和窗簾地毯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在織造的過程中漿料落入漿紗機內的筘齒內,如長時間不對其進行清理則漿料會凝聚成漿塊,容易堵塞筘齒,導致影響織造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對此進行清理,而目前都是通過人工把軟化劑和水一起混合對筘齒進行清洗,從而導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清洗效果差、清洗速度慢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一種提高織造的工作效率、省時省力、清洗效果佳、清洗速度快的紡織成產用軟化劑混合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為了克服目前都是通過人工把軟化劑和水一起混合對筘齒進行清洗,從而導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清洗效果差、清洗速度慢的缺點,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提高織造的工作效率、省時省力、清洗效果佳、清洗速度快的紡織成產用軟化劑混合裝置。(2)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這樣一種紡織成產用軟化劑混合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紡織成產用軟化劑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7型架(2)、混合箱(3)、L型支桿(5)、下料口(4)、第一電機(6)、第一軸承座(7)、第一轉軸(8)、第一攪拌葉片(9)、第一下料管(10)和閥門(11),底板(1)頂部左右兩對稱焊接有7型架(2),7型架(2)頂部焊接有混合箱(3),混合箱(3)上焊接有下料口(4),混合箱(3)底部左側焊接有L型支桿(5),L型支桿(5)位于左側7型架(2)右側,L型支桿(5)頂部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一電機(6),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連接有第一轉軸(8),混合箱(3)下部中間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一軸承座(7),第一轉軸(8)與第一軸承座(7)內的軸承通過軸承過盈連接,第一轉軸(8)伸入混合箱(3)內,第一轉軸(8)上均勻間隔的焊接有第一攪拌葉片(9),混合箱(3)底部右側焊接有第一下料管(10),第一下料管(10)上設有閥門(1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紡織成產用軟化劑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7型架(2)、混合箱(3)、L型支桿(5)、下料口(4)、第一電機(6)、第一軸承座(7)、第一轉軸(8)、第一攪拌葉片(9)、第一下料管(10)和閥門(11),底板(1)頂部左右兩對稱焊接有7型架(2),7型架(2)頂部焊接有混合箱(3),混合箱(3)上焊接有下料口(4),混合箱(3)底部左側焊接有L型支桿(5),L型支桿(5)位于左側7型架(2)右側,L型支桿(5)頂部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一電機(6),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通過聯軸器連接有第一轉軸(8),混合箱(3)下部中間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一軸承座(7),第一轉軸(8)與第一軸承座(7)內的軸承通過軸承過盈連接,第一轉軸(8)伸入混合箱(3)內,第一轉軸(8)上均勻間隔的焊接有第一攪拌葉片(9),混合箱(3)底部右側焊接有第一下料管(10),第一下料管(10)上設有閥門(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紡織成產用軟化劑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固定板(12)、壓縮缸(13)、第一活塞(14)、第二活塞(15)、第一連接桿(16)、第二連接桿(17)、第一支桿(18)、第二電機(19)、第一齒輪(20)、第一齒條(21)、第二齒條(22)、第三齒條(23)、7型支桿(24)、第二齒輪(25)、第一進料管(26)、第一單向閥(27)、第二進料管(28)、第二單向閥(29)、第一出料管(30)、第三單向閥(31)、第二出料管(32)和第四單向閥(33),混合箱(3)頂部的左右兩側焊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頂部焊接有壓縮缸(13),左側壓縮缸(13)內活動式設有第一活塞(14),第一活塞(14)左端焊接有第一連接桿(16),第一連接桿(16)左側伸出左側壓縮缸(13)外,右側壓縮缸(13)內活動式設有第二活塞(15),第二活塞(15)右端焊接有第二連接桿(17),第二連接桿(17)右側伸出右側壓縮缸(13)外,第一連接桿(16)為位于第二連接桿(17)下方,左側壓縮缸(13)頂部右側焊接有第一支桿(18),第一支桿(18)頂部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一電機(6),第一電機(6)的前側安裝有第一齒輪(20),第一連接桿(16)內頂部右側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一齒條(21),第一齒條(21)與第一齒輪(20)嚙合,第一連接桿(16)頂部右側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二齒條(22),第二連接桿(17)內頂部左側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連接有第三齒條(23),右側壓縮缸(13)頂部左側焊接有7型支桿(24),7型支桿(24)左端安裝有第二齒輪(25),第二齒條(22)與第三齒條(23)分別與第二齒輪(25)嚙合,右側壓縮缸(13)左端上部焊接有第一進料管(26),第一進料管(26)上設有第一單向閥(27),左側壓縮缸(13)右端上部焊接有第二進料管(28),第二進料管(28)位于第一進料管(26)下方,左側壓...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