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uspension device and an automobi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safety, and is designe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suspension of a vehicle is limited in buoyancy. The suspension device comprises a main buoyancy unit and a first filling unit, a first filling unit is arranged in the trunk,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airbag, used to fill the first bag filling device and filling the first set in the first filling device and the first airbag is between the first single to fill valve, the first filling device control modul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trol end first, the control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ensing unit, a first control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the first induction unit is arranged on the chassis, the main force unit and the first control modul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cluding the suspension of the vehicle. The suspension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realizing the passive safety protection when the automobile falls into the water.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懸浮裝置及汽車
本技術涉及汽車安全
,尤其涉及一種懸浮裝置及汽車。
技術介紹
汽車的安全性能通??梢苑譃橹鲃影踩阅芎捅粍影踩阅?,主動安全性能主要是指汽車本身防止或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性能,其主要取決于汽車的總體尺寸、制動性、行駛穩定性及操縱性等。而被動安全性能則是指汽車突然遇到危險時的應急處理能力,如因墜河或是突降暴雨而導致汽車車體被淹沒時,由于車體在水下會受到很大的壓力,導致車門不易打開,從而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損失。目前,提高落水時汽車被動安全性能的方法通常是在車體內設置浮力氣囊,當傳感器檢測到汽車落水時,浮力氣囊打開,降低車體下沉速度,并使車體逐漸上浮至水面外,為駕駛者自救贏得時間。但是,現有浮力氣囊的設置形式通常是在汽車車體的車頭和車尾處各設置一個浮力氣囊,當汽車墜河后,傳感器檢測到巨大的落水水壓,此時,兩個浮力氣囊打開,使汽車緩慢浮出水面。這種設置形式的浮力氣囊,若想增加汽車墜河時的懸浮浮力,只能通過增大浮力氣囊的尺寸或者增加浮力氣囊的數量來實現,這無疑增加了汽車車身的結構尺寸。而且,較大尺寸的浮力氣囊,在其打開后占用的空間比較大,這也對后續的打撈救援工作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懸浮裝置,以解決現有浮力氣囊懸浮浮力有限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懸浮裝置,包括車體和設置在車體上的主浮力單元,所述主浮力單元包括設置在車體頭部的前置主氣囊和設置在車體尾部的后置主氣囊,并且,該懸浮裝置還包括第一填充單元。所述第一填充單元設置在后備箱內,包括第一填充氣囊、用于填充所述第一填充氣囊的第一填充裝置和設置在所述第一填充裝置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懸浮裝置,包括車體(1)和設置在車體(1)上的主浮力單元(2),所述主浮力單元(2)包括設置在車體(1)頭部的前置主氣囊(21)和設置在車體(1)尾部的后置主氣囊(22),其特征在于,該懸浮裝置還包括第一填充單元(4);所述第一填充單元(4)設置在后備箱(12)內,包括第一填充氣囊(41)、用于填充所述第一填充氣囊(41)的第一填充裝置(42)和設置在所述第一填充裝置(42)與所述第一填充氣囊(41)之間的第一填充單向閥(43);所述第一填充裝置(42)的控制端與第一控制模塊(32)電連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塊(32)與第一感應單元(33)電連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塊(32)設置在所述車體(1)上,所述第一感應單元(33)設置在底盤(13)上;所述主浮力單元(2)與所述第一控制模塊(32)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懸浮裝置,包括車體(1)和設置在車體(1)上的主浮力單元(2),所述主浮力單元(2)包括設置在車體(1)頭部的前置主氣囊(21)和設置在車體(1)尾部的后置主氣囊(22),其特征在于,該懸浮裝置還包括第一填充單元(4);所述第一填充單元(4)設置在后備箱(12)內,包括第一填充氣囊(41)、用于填充所述第一填充氣囊(41)的第一填充裝置(42)和設置在所述第一填充裝置(42)與所述第一填充氣囊(41)之間的第一填充單向閥(43);所述第一填充裝置(42)的控制端與第一控制模塊(32)電連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塊(32)與第一感應單元(33)電連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塊(32)設置在所述車體(1)上,所述第一感應單元(33)設置在底盤(13)上;所述主浮力單元(2)與所述第一控制模塊(32)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裝置(42)內設置有泡沫填充劑,所述泡沫填充劑為聚氨酯泡沫填充劑。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浮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懸浮裝置還包括第二填充單元(5);所述第二填充單元(5)包括設置在車體(1)內部的四個第二填充氣囊(51)、用于填充所述第二填充氣囊(51)的第二填充裝置(54)和設置在各所述第二填充裝置(54)與所述第二填充氣囊(51)之間的第二填充單向閥(55);所述第二填充裝置(54)、所述第二填充單向閥(55)與所述第二填充氣囊(51)匹配設置;各所述第二填充裝置(54)的控制端與第二控制模塊(52)電連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塊(52)與第二感應單元(53)電連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塊(52)設置在所述車體(1)上,所述第二感應單元(53)包括四個泡水壓力傳感器,四個所述泡水壓力傳感器對稱設置在所述底盤(13)的四個角上;四個所述第二填充氣囊(51)分別對稱設置在靠近四個車輪的位置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懸浮裝置,其...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