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筆記本底板坯料沖壓上料轉運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5671791 閱讀: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8:30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筆記本底板坯料沖壓上料轉運裝置,包括左定位板、右定位滑板、前擋板、后擋板、前定位板、后定位板、升降定位板、舉升板、耐磨板、舉升機構、定位液壓缸、升降液壓缸和吊裝機構;定位臺上設置定位通孔,定位臺上靠近定位通孔設置耐磨板安裝槽;左定位板的右側面設置排氣孔,左定位板、右定位滑板、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的內側面上部設置一斜面。利用舉升板和升降液壓缸將坯料平穩的放置在耐磨板上,通過左定位板、右定位滑板、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對筆記本底板坯料的四邊進行定位,舉升機構使最上面一張筆記本底板坯料達到機械手的吸盤吸取的最佳位置,整個過程實現自動操作,精確定位,提高生產效率。

    Punching and feeding transfer device for notebook bottom plate blan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tebook floor blank stamping material transfe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eft and a right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plate plate, a front baffle, a rear baffle plate, a front positioning plate, a positioning board, lifting and positioning plate, lifting plate, wear plate, lifting mechanism, positioning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hydraulic cylinder lifting and hoisting mechanism; the positioning tabl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hole, a positioning table near the positioning hole wear plate mounting groove; the right side of the left position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hole, a left positioning plate, the upper right medial surface positioning plate, a front positioning plate and positioning plate set a slope. By using the lifting plate and the lifting hydraulic cylinder blank will be smoothly placed in the wear plate, positioning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plate positioning plate, a front positioning plate and positioning plate on the notebook floor blank, the best position to the top suction lifting mechanism of a plate blank to the notebook mechanical hand draw, the whole process to realize automatic operation, accurate positioning,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筆記本底板坯料沖壓上料轉運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坯料轉運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筆記本底板坯料沖壓上料轉運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筆記本底板的加工流程為:首先切割成與筆記本底板大小相當的底板,即坯料準備;然后將坯料輸送到坯料轉運平臺上,利用機械手的吸盤吸取坯料到初沖壓機上進行初形沖壓,同樣再利用機械手的吸盤將初次沖壓后的坯料底板吸到下一個沖壓機的模具上進行沖壓通孔,這樣經過數十次的沖壓后筆記本底板最終成型。現有技術中,筆記本底板坯料的轉運平臺主要包括一個底板和一個定位臺,定位臺通過四個支撐柱水平設置在底板的上方。在定位臺上設置有四個定位塊,四個定位塊設置在矩形的四個角的位置,定位塊的內側設置支撐臺階,頂部向外張開。托運車將坯料托運到轉運平臺的一旁,然后操作人員用雙手抱一疊坯料到定位臺的一邊,先放一張在四個定位塊上,坯料的四個角剛好放置在定位塊內側的支撐臺階上,這樣坯料就被精確的定位,機械手的吸盤吸取坯料的位置就被精確的鎖定,機械手的吸盤吸取坯料后精確的放置在沖壓模具上,這樣一張筆記本底板坯料就被精確的放置到了沖壓模具上,然后操作員人員在放置一張坯料到定位塊上,如此反復重復操作,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實現自動轉運,自動精確定位,勞動強度低,工作效率高的筆記本底板坯料沖壓上料轉運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筆記本底板坯料沖壓上料轉運裝置包括底板、定位臺、左定位板、右定位滑板、前擋板、后擋板、前定位板、后定位板、升降定位板、舉升板、矩形結構的耐磨板、舉升機構、定位液壓缸、升降液壓缸和吊裝機構;所述定位臺通過支撐柱水平設置在底板的上方;所述定位臺上設置一矩形結構的定位通孔,所述定位臺上且靠近定位通孔的右側設置矩形結構的耐磨板安裝槽,所述定位臺的上表面且靠近定位通孔的前后側面分別設置定位塊;所述耐磨板安裝槽內且靠近前側和后側分別設置一矩形結構的導向通孔Ⅰ,所述耐磨板上靠近前后兩側分別設置矩形結構的導向通孔Ⅱ,所述耐磨板的上表面靠近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滑槽,所述滑槽位于對應側的導向通孔Ⅱ的外側;所述耐磨板鑲嵌在耐磨板安裝槽中,耐磨板安裝槽中的導向通孔Ⅰ與耐磨板上的導向通孔Ⅱ一一對應,所述耐磨板的上表面與定位臺的上表面相平;所述定位臺上靠近后側設置一氣管,所述氣管上設有與耐磨板對應的氣嘴;所述左定位板固定設置在定位臺上,左定位板的右側面上部設置3-5°的斜面,左定位板的右側面下部與定位通孔的左側面相平;所述左定位板的右側面且位于斜面下部設置一排氣孔,所述氣孔與氣管相通;所述前擋板固定設置在定位臺上且靠近定位臺的前側,所述前擋板上垂直設置導向通孔Ⅲ,所述導向通孔Ⅲ由大孔和小孔組成;所述前定位板設置在前擋板和定位通孔之間并與定位臺滑動配合,所述前定位板的前側面上垂直設置導向桿Ⅰ,所述導向桿Ⅰ上套有彈簧Ⅰ,所述導向桿Ⅰ插入導向通孔Ⅲ內并與導向通孔Ⅲ中的小孔滑動配合,所述彈簧Ⅰ的一端壓在前定位板上,彈簧Ⅰ的另一端伸進導向通孔Ⅲ中并壓在大孔與小孔之間形成的臺階上;所述前定位板的后側底部設置與靠近定位通孔前側的定位塊對應的卡槽Ⅰ;所述前定位板的后側面上部設置3-5°的斜面,所述前定位板的卡槽Ⅰ卡在對應的定位塊上后,前定位板的后側面下部與定位通孔的前側面相平;所述前擋板的后部設置電磁線圈安裝槽Ⅰ,所述電磁線圈安裝槽Ⅰ內鑲嵌電磁線圈Ⅰ;所述后擋板固定設置在定位臺上且靠近定位臺的后側,所述后擋板上垂直設置導向通孔Ⅳ,所述導向通孔Ⅳ由大孔和小孔組成;所述后定位板設置在后擋板和定位通孔之間并與定位臺滑動配合,所述后定位板的后側面垂直設置導向桿Ⅱ,所述導向桿Ⅱ上套有彈簧Ⅱ,所述導向桿Ⅱ插入導向通孔Ⅳ內并與導向通孔Ⅳ中的小孔滑動配合,所述彈簧Ⅱ的一端壓在后定位板上,彈簧Ⅱ的另一端伸進導向通孔Ⅳ中并壓在大孔與小孔之間形成的臺階上;所述后定位板的前側底部設置與靠近定位通孔后側的定位塊對應的卡槽Ⅱ;所述后定位板的前側面上部設置3-5°的斜面,所述后定位板的卡槽Ⅱ卡在對應的定位塊上后,后定位板的前側面下部與定位通孔的后側面相平;所述后擋板的前部設置電磁線圈安裝槽Ⅱ,所述電磁線圈安裝槽Ⅱ內鑲嵌電磁線圈Ⅱ;所述右定位滑板放置在耐磨板上,所述右定位滑板的底部靠前后側分別設置滑輪,所述右定位滑板底部兩側的滑輪分別位于對應側的滑槽內并與對應的滑槽滑動配合;所述定位液壓缸設置在定位臺上并靠近右側,所述定位液壓缸的活塞桿與右定位滑板連接,右定位滑板的左側面上部設置3-5°的斜面,所述右定位滑板移動到滑槽的最左端時,右定位滑板的左側面下部與定位通孔的右側面相平;所述升降定位板為矩形結構,升降定位板位于定位通孔內并與定位通孔的內壁滑動配合;所述舉升機構包括電機、減速器、齒輪、齒條和導軌,所述導軌豎直設置在底板上并位于升降定位板的下方,所述齒條豎直安裝在導軌上并與導軌在豎直方向上滑動配合,所述電機的動力輸出軸與減速器的動力輸入軸連接,所述齒輪安裝在減速器的動力輸出軸上,齒輪與齒條嚙合;所述耐磨板安裝槽內且靠近前側的導向通孔Ⅰ和耐磨板上靠近前側的導向通孔Ⅱ組成舉升板導向槽Ⅰ,所述耐磨板安裝槽內且靠近后側的導向通孔Ⅰ和耐磨板上靠近后側的導向通孔Ⅱ組成舉升板導向槽Ⅱ;所述舉升板為矩形結構,所述舉升板導向槽Ⅰ和舉升板導向槽Ⅱ內分別安裝有與其對應內壁滑動配合的舉升板,每個舉升板下方都設置一個升降液壓缸,所述升降液壓缸的活塞桿豎直設置并與對應的舉升板連接;所述吊裝機構包括支柱Ⅰ、支柱Ⅱ、支撐臂和電動葫蘆;所述支柱Ⅰ豎直設置在底板上并位于定位臺的后面,所述支柱Ⅱ豎直設置在支柱Ⅰ的上方并與支柱Ⅰ轉動配合,所述支撐臂的一端固定在支柱Ⅰ上,支撐臂的另一端水平伸出;所述電動葫蘆安裝在支撐臂上。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定位液壓缸和升降液壓缸的進液管上設置電磁換向閥,所述電磁線圈Ⅰ、電磁線圈Ⅱ、電機和電磁換向閥均由PLC控制器控制。作為本技術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底板上靠近后側設置供操作人員使用的座椅,所述定位臺上靠近座椅設置電源控制按鈕。本技術的技術效果是:舉升板通過升降液壓缸伸出耐磨板,吊裝機構將重疊好的一堆筆記本底板坯料吊放在定位臺上的舉升板上,通過舉升板下移,逐漸將一堆筆記本底板坯料平穩的放置在耐磨板上,電磁線圈Ⅰ和電磁線圈Ⅱ通電,電磁線圈Ⅰ吸附前定位板,使其向前移動,電磁線圈Ⅱ吸附后定位板,使其向后移動,同時定位液壓缸的活塞桿推動右定位滑板向左移動,進而推動放置在耐磨板上的筆記本底板坯料,使其滑動到定位通孔中的升降定位板上,電磁線圈Ⅰ和電磁線圈Ⅱ斷電,前定位板在彈簧Ⅰ的作用下向后移動,后定位板在彈簧Ⅱ的作用下向前移動,通過左定位板、右定位滑板、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對筆記本底板坯料的四邊進行定位,PLC控制器控制電機轉動,齒條上移,進而帶動整個筆記本底板坯料上移,機械手的吸盤每吸走一張筆記本底板坯料,齒輪帶動齒條上移一步,使最上面一張筆記本底板坯料達到機械手的吸盤吸取的最佳位置,整個過程均可實現自動操作,且對筆記本底板坯料自動精確定位,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筆記本底板坯料沖壓上料轉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定位臺的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筆記本底板坯料沖壓上料轉運裝置

    【技術保護點】
    筆記本底板坯料沖壓上料轉運裝置,包括底板(1)和定位臺(2),所述定位臺(2)通過支撐柱(3)水平設置在底板(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左定位板(4)、右定位滑板(5)、前擋板(6)、后擋板(7)、前定位板(8)、后定位板(9)、升降定位板(10)、舉升板(11)、矩形結構的耐磨板(12)、舉升機構、定位液壓缸(13)、升降液壓缸(14)和吊裝機構;所述定位臺(2)上設置一矩形結構的定位通孔(15),所述定位臺(2)上且靠近定位通孔(15)的右側設置矩形結構的耐磨板安裝槽(16),所述定位臺(2)的上表面且靠近定位通孔(15)的前后側面分別設置定位塊(17);所述耐磨板安裝槽(16)內且靠近前側和后側分別設置一矩形結構的導向通孔Ⅰ(18),所述耐磨板(12)上靠近前后兩側分別設置矩形結構的導向通孔Ⅱ(19),所述耐磨板(12)的上表面靠近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滑槽(20),所述滑槽(20)位于對應側的導向通孔Ⅱ(19)的外側;所述耐磨板(12)鑲嵌在耐磨板安裝槽(16)中,耐磨板安裝槽(16)中的導向通孔Ⅰ(18)與耐磨板(12)上的導向通孔Ⅱ(19)一一對應,所述耐磨板(12)的上表面與定位臺(2)的上表面相平;所述定位臺(2)上靠近后側設置一氣管(39),所述氣管(39)上設有與耐磨板(12)對應的氣嘴(40);所述左定位板(4)固定設置在定位臺(2)上,左定位板(4)的右側面上部設置3?5°的斜面,左定位板(4)的右側面下部與定位通孔(15)的左側面相平;所述左定位板(4)的右側面且位于斜面下部設置一排氣孔(41),所述氣孔(41)與氣管(39)相通;所述前擋板(6)固定設置在定位臺(2)上且靠近定位臺(2)的前側,所述前擋板(6)上垂直設置導向通孔Ⅲ(21),所述導向通孔Ⅲ(21)由大孔和小孔組成;所述前定位板(8)設置在前擋板(6)和定位通孔(15)之間并與定位臺(2)滑動配合,所述前定位板(8)的前側面上垂直設置導向桿Ⅰ(22),所述導向桿Ⅰ(22)上套有彈簧Ⅰ(23),所述導向桿Ⅰ(22)插入導向通孔Ⅲ(21)內并與導向通孔Ⅲ(21)中的小孔滑動配合,所述彈簧Ⅰ(23)的一端壓在前定位板(8)上,彈簧Ⅰ(23)的另一端伸進導向通孔Ⅲ(21)中并壓在大孔與小孔之間形成的臺階上;所述前定位板(8)的后側底部設置與靠近定位通孔(15)前側的定位塊(17)對應的卡槽Ⅰ(24);所述前定位板(8)的后側面的上部設置3?5°的斜面,所述前定位板(8)的卡槽Ⅰ(24)卡在對應的定位塊(17)上后,前定位板(8)的后側面的下部與定位通孔(15)的前側面相平;所述前擋板(6)的后部設置電磁線圈安裝槽Ⅰ,所述電磁線圈安裝槽Ⅰ內鑲嵌電磁線圈Ⅰ(25);所述后擋板(7)固定設置在定位臺(2)上且靠近定位臺(2)的后側,所述后擋板(7)?上垂直設置導向通孔Ⅳ(26),所述導向通孔Ⅳ(26)由大孔和小孔組成;所述后定位板(9)設置在后擋板(7)和定位通孔(15)之間并與定位臺(2)滑動配合,所述后定位板(9)的后側面垂直設置導向桿Ⅱ(27),所述導向桿Ⅱ(27)上套有彈簧Ⅱ(28),所述導向桿Ⅱ(27)插入導向通孔Ⅳ(26)內并與導向通孔Ⅳ(26)中的小孔滑動配合,所述彈簧Ⅱ(28)的一端壓在后定位板(9)上,彈簧Ⅱ(28)的另一端伸進導向通孔Ⅳ(26)中并壓在大孔與小孔之間形成的臺階上;所述后定位板(9)的前側底部設置與靠近定位通孔(15)后側的定位塊(17)對應的卡槽Ⅱ(29);所述后定位板(9)的前側面上部設置3?5°的斜面,所述后定位板(9)的卡槽Ⅱ(29)卡在對應的定位塊(17)上后,后定位板(9)的前側面下部與定位通孔(15)的后側面相平;所述后擋板(7)的前部設置電磁線圈安裝槽Ⅱ,所述電磁線圈安裝槽Ⅱ內鑲嵌電磁線圈Ⅱ(30);所述右定位滑板(5)放置在耐磨板(12)上,所述右定位滑板(5)的底部靠前后側分別設置滑輪(31),所述右定位滑板(5)底部兩側的滑輪(31)分別位于對應側的滑槽(20)內并與對應的滑槽(20)滑動配合;所述定位液壓缸(13)設置在定位臺(2)上并靠近右側,所述定位液壓缸(13)的活塞桿與右定位滑板(5)連接,所述右定位滑板(5)的左側面上部設置3?5°的斜面,所述右定位滑板(5)移動到滑槽(20)的最左端時,右定位滑板(5)的左側面下部與定位通孔(15)的右側面相平;所述升降定位板(10)為矩形結構,升降定位板(10)位于定位通孔(15)內并與定位通孔(15)的內壁滑動配合;所述舉升機構包括電機(32)、減速器(33)、齒輪(34)、齒條(35)和導軌(36),所述導軌(36)豎直設置在底板(1)上并位于升降定位板(10)的下方,所述齒條(35)豎直安裝在導軌(36)上并與導軌(36)在豎直方向上滑動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1.筆記本底板坯料沖壓上料轉運裝置,包括底板(1)和定位臺(2),所述定位臺(2)通過支撐柱(3)水平設置在底板(1)的上方,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左定位板(4)、右定位滑板(5)、前擋板(6)、后擋板(7)、前定位板(8)、后定位板(9)、升降定位板(10)、舉升板(11)、矩形結構的耐磨板(12)、舉升機構、定位液壓缸(13)、升降液壓缸(14)和吊裝機構;所述定位臺(2)上設置一矩形結構的定位通孔(15),所述定位臺(2)上且靠近定位通孔(15)的右側設置矩形結構的耐磨板安裝槽(16),所述定位臺(2)的上表面且靠近定位通孔(15)的前后側面分別設置定位塊(17);所述耐磨板安裝槽(16)內且靠近前側和后側分別設置一矩形結構的導向通孔Ⅰ(18),所述耐磨板(12)上靠近前后兩側分別設置矩形結構的導向通孔Ⅱ(19),所述耐磨板(12)的上表面靠近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滑槽(20),所述滑槽(20)位于對應側的導向通孔Ⅱ(19)的外側;所述耐磨板(12)鑲嵌在耐磨板安裝槽(16)中,耐磨板安裝槽(16)中的導向通孔Ⅰ(18)與耐磨板(12)上的導向通孔Ⅱ(19)一一對應,所述耐磨板(12)的上表面與定位臺(2)的上表面相平;所述定位臺(2)上靠近后側設置一氣管(39),所述氣管(39)上設有與耐磨板(12)對應的氣嘴(40);所述左定位板(4)固定設置在定位臺(2)上,左定位板(4)的右側面上部設置3-5°的斜面,左定位板(4)的右側面下部與定位通孔(15)的左側面相平;所述左定位板(4)的右側面且位于斜面下部設置一排氣孔(41),所述氣孔(41)與氣管(39)相通;所述前擋板(6)固定設置在定位臺(2)上且靠近定位臺(2)的前側,所述前擋板(6)上垂直設置導向通孔Ⅲ(21),所述導向通孔Ⅲ(21)由大孔和小孔組成;所述前定位板(8)設置在前擋板(6)和定位通孔(15)之間并與定位臺(2)滑動配合,所述前定位板(8)的前側面上垂直設置導向桿Ⅰ(22),所述導向桿Ⅰ(22)上套有彈簧Ⅰ(23),所述導向桿Ⅰ(22)插入導向通孔Ⅲ(21)內并與導向通孔Ⅲ(21)中的小孔滑動配合,所述彈簧Ⅰ(23)的一端壓在前定位板(8)上,彈簧Ⅰ(23)的另一端伸進導向通孔Ⅲ(21)中并壓在大孔與小孔之間形成的臺階上;所述前定位板(8)的后側底部設置與靠近定位通孔(15)前側的定位塊(17)對應的卡槽Ⅰ(24);所述前定位板(8)的后側面的上部設置3-5°的斜面,所述前定位板(8)的卡槽Ⅰ(24)卡在對應的定位塊(17)上后,前定位板(8)的后側面的下部與定位通孔(15)的前側面相平;所述前擋板(6)的后部設置電磁線圈安裝槽Ⅰ,所述電磁線圈安裝槽Ⅰ內鑲嵌電磁線圈Ⅰ(25);所述后擋板(7)固定設置在定位臺(2)上且靠近定位臺(2)的后側,所述后擋板(7)上垂直設置導向通孔Ⅳ(26),所述導向通孔Ⅳ(26)由大孔和小孔組成;所述后定位板(9)設置在后擋板(7)和定位通孔(15)之間并與定位臺(2)滑動配合,所述后定位板(9)的后側面垂直設置導向桿Ⅱ(27),所述導向桿Ⅱ(27)上套有彈簧Ⅱ(28),所述導向桿Ⅱ(27)插入導向通孔Ⅳ(26)內并與導向通孔Ⅳ(26)中的小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柏欽
    申請(專利權)人:鴻景鑫電子重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免|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毛片精选| 婷婷四虎东京热无码群交双飞视频|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免费无码精品黄AV电影|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午夜爽喷水无码成人18禁三级|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无码AV片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国产AV巨作情欲放纵无码|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国产高清无码毛片|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果冻|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久久久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道中文字幕无码东京热|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