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熱管和將熱管嵌入產品中的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熱管用于冷卻電子設備,特別是載體,包括帶填充有傳熱液的空腔的中心部。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包括至少一個用于冷卻其的熱管的部件載體,以及一種用于生產所述部件載體的方法。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熱管可以應用于而不只局限于如部件載體的電子設備,例如,印刷電路板、中間印刷電路板產品或者IC襯底,其中嵌入至少一個熱管,從而適合冷卻熱耗散電子部件。
技術介紹
熱管是傳熱設備,該傳熱設備結合熱導和相變兩種原理,以有效管理兩個固體界面之間的熱傳遞。一般地,熱管被成形為密封管或者密封管路,并且通常由與工作液相容的材料,諸如充水熱管的銅制成。因此,熱管尤其在熱管的縱向上在互相隔開的兩個界面之間在沿著其長度的一維上增強熱傳遞。在熱管的熱界面,如與熱導固體表面接觸的液體的傳熱液通過從該表面吸收熱量轉變為蒸氣。傳熱液容納于熱管的腔內,該熱管的腔通常是封裝的封閉空腔,以避免傳熱液有任何損失。然后,蒸氣沿著熱管行進到冷界面,并且在那兒通過釋放潛熱凝結回到液體。然后,該液體通過毛細作用、離心力或者重力返回熱界面,并且重復該循環。如今,扁平式或者平板式熱管常常在本行業中使用以改善電子設備的熱管理性能。例如,文獻WO2007/096313A1和WO2010/121230A1都涉及用于冷卻的平板式熱管。通常,將這些熱管設想為在熱管的制造過程中被壓平的柱形結構。文獻JP2000-138485A公開了一種帶用于冷卻電子部件的熱管的印刷電路板。在制造PCB時,在一個內部金屬層的接地平面中整體地形成熱管,其中兩片銅板以這兩個壓緊的銅板形成帶之后填充有冷卻劑的腔的接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熱管(10)用于冷卻電子設備,特別是部件載體(100),包括帶填充有傳熱液(20)的空腔(12)的中心部(13),其特征在于,在熱管(10)的縱向(11)上,與所述中心部(13)直接連接的是位于所述中心部(13)的第一端上的第一端部(14)和位于所述中心部(13)的所述對置第二端上的第二端部(15),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4)和所述第二端部(15)分別包括具有表面長度(SL,SL
【技術特征摘要】
2015.12.14 EP 15199813.51.一種熱管(10)用于冷卻電子設備,特別是部件載體(100),包括帶填充有傳熱液(20)的空腔(12)的中心部(13),其特征在于,在熱管(10)的縱向(11)上,與所述中心部(13)直接連接的是位于所述中心部(13)的第一端上的第一端部(14)和位于所述中心部(13)的所述對置第二端上的第二端部(15),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4)和所述第二端部(15)分別包括具有表面長度(SL,SL1,SL2)和表面寬度(SW,SW1,SW2)的搭接結構(17),并且其中每個搭接結構(17)與所述熱管(10)的所述中心部(13)導熱性地耦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1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搭接結構(17)與所述中心部(13)直接連接并且導熱性地耦合。3.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熱管(1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搭接結構(17)沿著所述中心部(13)和/或者第一端部(14)和/或者第二端部(15)的至少一個縱向分段鄰接和/或者橫向凸起。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熱管(1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搭接結構(17)與所述熱管(10)的所述中心部(13)電耦合。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熱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14)和/或者所述第二端部(15)分別與所述中心部(13)固定地接合。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熱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13)和/或者第一端部(14)和/或者第二端部(15)分別具有圓柱形輪廓(16),所述圓柱形輪廓(16)具有所述熱管(10)的外徑(D)。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熱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14)和/或者所述第二端部(15)分別由固體金屬制成,優選地由固體銅或者固體銅合金制成。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熱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14)和/或者所述第二端部(15)分別是扁平的,其中所述扁平搭接結構(17)的高度(h)小于所述熱管(10)的所述中心部(13)的總高度(H)或者直徑(D),并且其中所述扁平搭接結構(17)的表面寬度(SW,SW1,SW2)大于所述熱管(10)的所述中心部(13)的總高度(H)或者直徑(D)。9.一種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至少一個熱管(10)的部件載體(100),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個熱管(10)嵌入在所述部件載體(100)的至少一個內層(111,112,113)內,所述至少一個內層(111,112,113)布置于形成所述部件載體(100)的所述外表面的外表面層(110)之間,并且其中所述嵌入的熱管(10)的每個搭接結構(17)通過至少一個熱通路(30)導熱性地耦合(A1,A2,A3)到所述部件載體(100)的外表面層(110)的至少一個外表面。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部件載體(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熱通路(30)在所述搭接結構(17)內的表面上或者端部上接觸搭接結構(17),或者至少一個熱通路(30)穿過所述搭接結構(17)。11.根據權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部件載體(100),其特征在于,每個搭接結構(17)通過至少一個熱通路(30)電耦合到并且/或者電鍍地耦合到外表面層(110)的至少一個外表面。12.根據權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部件載體(100),還包括至少一個散熱部件(120,130)和至少一個釋熱部件(125,36),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J·希爾瓦諾德索薩,B·賴特邁耶,M·波利奇,G·馬林格,
申請(專利權)人:ATS奧地利科技與系統技術股份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奧地利,AT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