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基于厭氧懸浮膜與人工濕地聯合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5804528 閱讀: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2 13:09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厭氧懸浮膜與人工濕地聯合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平流式沉淀池、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和垂直流人工濕地;平流式沉淀池上設有進水管,平流式沉淀池底部設有第二排泥管,平流式沉淀池通過第一管道與調節池連通,第一管道上安裝有第一污水提升泵;調節池與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連通,該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與集水池連通,集水池與垂直流人工濕地連通。該污水處理裝置緊扣分散型排水特點,利用高效厭氧懸浮膜+垂直流人工濕地的優點,形成一套經濟、無二次污染的污水處理系統。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based on anaerobic suspended film combined with Constructed Wetla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ocessing device of sewage anaerobic suspended membrane and artificial wetland combined based on the Bao Kuoping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anaerobic suspended membrane mechanism an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ipe,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at the bottom with second mud pipes,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communicated with the regulating tank through the first pipeline, the firs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wage lifting pump; regulating tank and efficient anaerobic suspended membrane mechanism connected, the efficient anaerobic suspended membrane organization and water collecting tank connected, an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connected. The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centralized drainage, and us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highly efficient anaerobic suspended membrane +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to form a set of economical and no two pollute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基于厭氧懸浮膜與人工濕地聯合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本技術屬于污水生物
    ,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厭氧懸浮膜與人工濕地聯合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來越大,由于分散型生活污水存在分散排放、小水量、經濟條件的限制等問題,因此還沒有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處理系統。采用厭氧活性污泥法,由于存在厭氧微生物比較長的世代周期與較短的水力停留時間的矛盾,微生物與有機物的接觸時間縮短,而且會造成大量的污泥流失,導致處理效果不理想。單純利用人工濕地處理分散型生活污水,也存在處理效率低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耗低、處理效果好的基于厭氧懸浮膜與人工濕地聯合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將厭氧生物膜法與人工濕地相結合,濕地植物還可產生一定經濟效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厭氧懸浮膜與人工濕地聯合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平流式沉淀池、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和垂直流人工濕地;平流式沉淀池上設有進水管,平流式沉淀池底部設有第二排泥管,平流式沉淀池與調節池連通;調節池與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連通,該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與集水池連通,集水池與垂直流人工濕地連通。本技術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的四個格室均裝有聚乙烯懸浮球形填料。該填料中心裝有纖維球,截污能力強,耐酸性好,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生物附著力強。污水經提升泵進入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依次與第一厭氧格室、第二厭氧格室、第三厭氧格室、第四厭氧格室中的懸浮球形填料充分接觸,使處理效果增加。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的每一個反應格室頂部都設有排氣管,排出厭氧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另外,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的每個格室底部均設有排泥管,在沉淀區還設有污泥回流系統,由污泥回流泵將污泥回流至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的第一厭氧格室,保證整個高效厭氧懸浮膜反應器的微生物量維持在動態平衡狀態。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的出水匯集至集水池,再由污水提升泵送至垂直流人工濕地的多孔配水管,多孔配水管略高于基質表面,避免了埋設式布水管容易堵塞的缺點,而且吸收大阻力配水特點,保證布水的均勻性。污水依次經過植物(蘆葦、虉草)層、凹凸棒土層、陶粒層、石英砂層、卵石層、承托層,最后經豐字形集水管將處理后的污水排出。該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中的垂直流人工濕地選擇不同的兩種植物,蘆葦、虉草,聯合不同發達程度的根系,選擇吸收污水中不同的污染物。垂直流人工濕地不易堵塞;進水能夠充分均勻地分布于基質表層,保證了污染物濃度在空間上存在梯度差,選擇出優勢菌群,發揮菌群的最大處理能力;凹凸棒土層、陶粒層較強的吸附性吸附、截留來自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的小分子有機物、無機物,被土壤微生物吸收利用。總之,高效厭氧懸浮膜增加了微生物的停留時間,聯合垂直流人工濕地,更大效率地處理分散型生活污水。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平流式沉淀池,2.第一管道,3.第一污水提升泵,4.第二管道,5.第二污水提升泵,6.第一厭氧格室,7.第二厭氧格室,8.第三厭氧格室,9.第四厭氧格室,10.集氣管,11.沉淀區,12.污泥回流管,13.第三污水提升泵,14.第三管道,15.多孔配水管,16.植物層,17.凹凸棒土層,18.陶粒層,19.石英砂層,20.卵石層,21.承托層,22.集水管,23.集水池,24.污泥回流泵,25.第一排泥管,26.懸浮填料,27.調節池,28.第二排泥管,29.進水管。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技術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平流式沉淀池1、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和垂直流人工濕地;平流式沉淀池1上設有進水管29,平流式沉淀池1底部設有第二排泥管28,平流式沉淀池1通過第一管道2與調節池27連通,第一管道2上安裝有第一污水提升泵3;調節池27通過第二管道4與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連通,第二管道4上安裝有第二污水提升泵5。該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包括并排依次設置的第一厭氧格室6、第二厭氧格室7、第三厭氧格室8、第四厭氧格室9和沉淀區11,第一厭氧格室6連通第二厭氧格室7,第二厭氧格室7連通第三厭氧格室8,第三厭氧格室8連通第四厭氧格室9,第四厭氧格室9連通沉淀區11;所有的厭氧格室內均填充有懸浮填料26,該四個厭氧格室的頂部通過集氣管10連通,該四個厭氧格室的底部均與第一排泥管25連通,第一厭氧格室6的進口通過第二管道4與調節池27連通,沉淀區11的排水口與集水池23連通,沉淀區11的底部通過污泥回流管12與第一厭氧格室6頂部連通,污泥回流管12上安裝有污泥回流泵24;集水池23通過第三管道14與垂直流人工濕地連通,第三管道14上設有第三污水提升泵13;該垂直流人工濕地包括從下往上依次設置的承托層21、卵石層20、石英砂層19、陶粒層18和凹凸棒土層17,凹凸棒土層17上鋪設有多孔配水管15,凹凸棒土層17上種植有若干植物,所有的植物組成植物層16,承托層21上設有若干滲水孔,承托層21下面鋪設有集水管22。陶粒層18中所用的陶粒的粒徑為2mm~4mm。該陶粒比表面積大且輕質,石英砂層19中所用的石英砂的粒徑為4mm~8mm,這是污水處理中較常用的濾料,具有過濾效果好,反沖洗容易的特點。集水管22為“豐”字形結構,具有較小的水頭損失。懸浮填料26采用聚乙烯懸浮球形填料。使用本技術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時:污水由進水管29進入平流式沉淀池1,經過初次沉淀后,形成初沉淀污水,該初沉淀污水經第一管道2送入調節池27,調節池27用于調節水質和水量的構筑物,再將調節池27內的污水提升至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即從調節池27提升的初沉淀污水首先進入第一厭氧格室6,流過第一厭氧格室6下部的折流板,從下部進入裝有懸浮填料26的第一厭氧格室6,再從第一厭氧格室6上部流出,流過第二厭氧格室7下部的折流板,從下部進入第二厭氧格室7,再從第二厭氧格室7上部流出,流過第三厭氧格室8下部的,從下部進入第三厭氧格室8,再從第三厭氧格室8上部流出,流過第四厭氧格室9下部的折流板,從下部進入第四厭氧格室9,最后從第四厭氧格室9上部流出,進入沉淀區11,當沉淀區11內的水位到達一定高度時,就會從沉淀區11自流至集水池23內,集水池23可以調控配水的均勻性及設備運行的可靠性,然后,再送入多孔配水管15,由多孔配水管15分配到垂直流人工濕地上,并滲入垂直流人工濕地,滲入過程中依次經過植物層16、凹凸棒土層17、陶粒層18、石英砂層19、卵石層20的吸附凈化,經過處理的最終污水透過承托層21,經由集水管22排出。將本技術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應用于分散型生活污水脫氮除磷時,進水中COD、NH4+-N、TN、TP的平均值分別為500mg/L、55mg/L、65mg/L、6mg/L。經過高效厭氧懸浮膜后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別為85%、28%、33%、30%,垂直流人工濕地對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0%、84%、66%、82%,最終出水中COD、NH4+-N、TN、TP分別為23mg/L、6.4mg/L、15mg/L、0.8mg/L,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基于厭氧懸浮膜與人工濕地聯合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厭氧懸浮膜與人工濕地聯合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流式沉淀池(1)、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和垂直流人工濕地;平流式沉淀池(1)上設有進水管(29),平流式沉淀池(1)底部設有第二排泥管(28),平流式沉淀池(1)與調節池(27)連通;調節池(27)與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連通,該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與集水池(23)連通,集水池(23)與垂直流人工濕地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厭氧懸浮膜與人工濕地聯合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流式沉淀池(1)、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和垂直流人工濕地;平流式沉淀池(1)上設有進水管(29),平流式沉淀池(1)底部設有第二排泥管(28),平流式沉淀池(1)與調節池(27)連通;調節池(27)與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連通,該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與集水池(23)連通,集水池(23)與垂直流人工濕地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厭氧懸浮膜與人工濕地聯合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厭氧懸浮膜機構包括并排依次設置的第一厭氧格室(6)、第二厭氧格室(7)、第三厭氧格室(8)、第四厭氧格室(9)和沉淀區(11);所有的厭氧格室內均填充有懸浮填料(26),該四個厭氧格室的頂部通過集氣管(10)連通,該四個厭氧格室的底部均與第一排泥管(25)連通,第一厭氧格室(6)的進口通過第二管道(4)與調節池(27)連通,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樹超王茂玉法林萃黃利曹虹陽敏曾立云張永輝崔鵬
    申請(專利權)人:蘭州鐵道設計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甘肅,6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特级毛片内射www无码|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码|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无广告|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影院|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老司机无码精品A|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