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屋面通風器,包括:安裝在屋頂的開口內的下框架;上支架,包括水平骨架和設置在水平骨架與下框架之間以用于支撐水平骨架的支撐桿;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第一窗扇的右側和第二窗扇的左側通過一縱向轉軸可翻轉地連接在水平骨架上;驅動機構,設置在下框架上的且與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相連;當驅動機構驅動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同時向上翻轉時,第一窗扇的左側和第二窗扇的右側將逐漸遠離下框架;當驅動機構驅動第一和第二窗扇同時向下翻轉時,第一窗扇的左側和第二窗扇的右側將與下框架密封接觸,以避免外物通過屋面通風器進入屋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屋面通風器能夠同時滿足通風、采光、密閉、防雨雪等功能,且又方便清除積灰積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屋面通風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屋面通風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能夠同時滿足通風、采光、密閉、防雨雪等功能,又方便清除積灰積雪的通風器。
技術介紹
目前的屋面通風器無法同時滿足通風、采光、密閉、防雨雪等功能,且不方便清除積灰積雪。現有的屋面通風器如圖1所示,通過鋼支架81與建筑物屋面鋼梁焊接固定連接,在鋼支架上覆蓋有外護板82(壓型鋼板或玻璃鋼擋風板)。集水槽83設置在在天窗鋼支架81上,起到集水的作用,集水槽83中的水通過雨水管84引流排出,屋面上設置有鋼泛水板85,防止雨水管中排出的水進入建筑物內。當有大量灰塵和積雪時,屋面通風器的玻璃鋼采光板86上就會積滿了灰塵和積雪,且屋面通風器一般高度都在3-6米高,因此不方便及時清理。隨著灰塵和積雪的增多,玻璃鋼采光板86也同時失去了采光的功能,還會增大玻璃鋼采光板86所承擔的荷載,對建筑物安全造成極大的隱患。且現有技術中的屋面通風器無法完全密閉,在寒冷天氣會影響到建筑物的保溫狀態,且建筑物外部的蚊蠅等小動物也能夠進入建筑物內,嚴重影響了建筑物內的安全和衛生狀況。除此之外,現有技術中使用的雨水管84,也很容易被積灰和雪堵塞或者在降雨太急、太大時,會來不及排水,導致雨水會倒灌入建筑物內。由于上述諸多問題,如何設計一種新型屋面通風器,既能夠隨時方便的清理積灰、積雪,又能夠根據需要來選擇當前狀態是通風或是密閉,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部分或全部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能同時滿足通風、采光、密閉、防雨雪等功能,且能夠方便清除積灰積雪的屋面通風器。本技術提供一種屋面通風器,包括:能夠安裝在所述屋面的開口內的下框架;上支架,包括水平骨架和設置在所述水平骨架與下框架之間以用于支撐所述水平骨架的支撐桿;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所述第一窗扇的右側和第二窗扇的左側通過一個縱向轉軸可翻轉地連接在所述水平骨架上;驅動機構,設置在下框架上的且與所述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相連;其中,當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同時向上翻轉時,第一窗扇的左側和第二窗扇的右側將逐漸遠離所述下框架;當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同時向下翻轉時,所述第一窗扇的左側和第二窗扇的右側將與所述下框架密封接觸,以避免外物通過所述屋面通風器進入屋內。優選地,還包括第一柔性紗網和第二柔性紗網,所述第一柔性紗網的兩個相對側分別與第一窗扇的左側和下框架的左側相連,而第二柔性紗網的兩個相對側分別與第二窗扇的右側和下框架的右側相連。優選地,所述第一柔性紗網和第二柔性紗網均為柔性鋼絲網。優選地,在所述下框架的與第一窗扇的接觸區域和/或所述第一窗扇的與所述下框架的接觸區域上設有第一彈性密封構件,在所述下框架的與第二窗扇的接觸區域和/或所述第二窗扇的與所述下框架的接觸區域上設有第二彈性密封構件。優選地,所述第一彈性密封構件和第二彈性密封構件是密封膠條。優選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沿著豎直方向設置的直線伸縮機構,以及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其中所述直線伸縮機構設于所述下框架上,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與直線伸縮機構的伸縮端相鉸接,而其另一端與第一窗扇的中央區域相鉸接,而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也與直線伸縮機構的伸縮端相鉸接,而其另一端與第二窗扇的中央區域相鉸接,當所述直線伸縮機構做伸出運動時,所述直線伸縮機構通過第一和第二連桿驅動所述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同時向上翻轉,當直線伸縮機構做收縮運動時,所述直線伸縮機構通過第一和第二連桿驅動所述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同時向下翻轉。優選地,所述直線伸縮機構是氣壓缸、液壓缸或直線電機。優選地,所述上支架還包括設置在水平骨架的前后兩側的前骨架和后骨架,其中在所述前骨架上設置有前擋板,在所述后骨架上設置有后擋板,所述前擋板與所述第一窗扇的前側和第二窗扇的前側密封式接觸,所述后擋板與所述第一窗扇的后側和第二窗扇的后側密封式接觸,所述前擋板與所述第一柔性紗網的前側和第二柔性紗網的前側接觸,所述后擋板與所述第一柔性紗網的后側和第二柔性紗網的后側接觸。優選地,所述上支架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水平骨架的左右兩側的左骨架和右骨架,其中在所述左骨架的左擋板,在所述右骨架上設于右擋板,所述左側擋板與屋頂之間和所述左側擋板與下框架之間均形成有空隙,所述右側擋板與屋頂之間和所述右側擋板與下框架之間均形成有空隙。優選地,當所述第一窗扇的左側和第二窗扇的右側與所述下框架密封接觸時,所述第一窗扇與第二窗扇之間形成且尖角朝上的夾角小于等于80度。本技術的屋面通風器與現有技術中的屋面通風器相比,能夠通過驅動機構來驅動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上下翻轉,在需要通風的時候,驅動機構驅使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向上翻轉,屋內得以通風;在下雨或下雪時,驅動機構驅使第一和第二窗扇向下翻轉,屋內得以密閉,達到保溫的作用,因此能夠同時滿足通風、采光、密閉、防雨雪等功能。而當屋面通風器的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上積灰或者積雪時,只需要驅動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向下翻轉,向下傾斜的趨勢則使得積灰和積雪就能夠滑落。本技術的屋面通風器的結構簡單可靠,操作方便,便于實施推廣應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在所有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類似的附圖標記標識。附圖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實際的比例繪制。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屋面通風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屋面通風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屋面通風器的第一窗扇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因此只作為示例,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圖2為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屋面通風器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屋面通風器包括:能夠安裝在屋面(屋頂)的開口內的下框架1;上支架2,其包括水平骨架21和設置在水平骨架21與下框架1之間以用于支撐水平骨架21的支撐桿22;第一窗扇31和第二窗扇32,第一窗扇的右側31b和第二窗扇32a的左側通過一個縱向轉軸9可翻轉地連接在水平骨架21上;驅動機構6,設置在下框架1上的且與第一窗扇31和第二窗扇32相連。其中,第一窗扇31的結構如圖3所示,第一窗扇31和第二窗扇32均具有能夠透光的玻璃鋼材質的采光板。用于連接第一窗扇31和第二窗扇32的縱向轉軸9可以是直接連接到水平骨架21上,也可以通過豎向設置的連接桿連接到水平骨架21上。屋面通風器的工作原理為:當驅動機構6驅動第一窗扇31和第二窗扇32同時向上翻轉S1時,第一窗扇的左側31a和第二窗扇的右側32b將逐漸遠離下框架1;當驅動機構6驅動第一窗扇31和第二窗扇32同時向下翻轉(即與S1方向相反)時,第一窗扇的左側31a和第二窗扇的右側32b將與下框架1密封接觸,以避免外物通過屋面通風器進入屋內。在需要通風的時候,驅動機構6使第一窗扇31和第二窗扇32向上翻轉,使得建筑物內得以通風;在下雨或下雪時,驅動機構6使第一窗扇31和第二窗扇32向下翻轉,使得建筑物內得以密閉,達到防雨雪的作用,因此該屋面通風器能夠同時滿足通風、采光、密閉、防雨雪等功能。而當屋面通風器的采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屋面通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夠安裝在所述屋面的開口內的下框架;上支架,包括水平骨架和設置在所述水平骨架與下框架之間以用于支撐所述水平骨架的支撐桿;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所述第一窗扇的右側和第二窗扇的左側通過一個縱向轉軸可翻轉地連接在所述水平骨架上;驅動機構,設置在下框架上的且與所述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相連;其中,當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同時向上翻轉時,第一窗扇的左側和第二窗扇的右側將逐漸遠離所述下框架;當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同時向下翻轉時,所述第一窗扇的左側和第二窗扇的右側將與所述下框架密封接觸,以避免外物通過所述屋面通風器進入屋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屋面通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夠安裝在所述屋面的開口內的下框架;上支架,包括水平骨架和設置在所述水平骨架與下框架之間以用于支撐所述水平骨架的支撐桿;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所述第一窗扇的右側和第二窗扇的左側通過一個縱向轉軸可翻轉地連接在所述水平骨架上;驅動機構,設置在下框架上的且與所述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相連;其中,當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同時向上翻轉時,第一窗扇的左側和第二窗扇的右側將逐漸遠離所述下框架;當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同時向下翻轉時,所述第一窗扇的左側和第二窗扇的右側將與所述下框架密封接觸,以避免外物通過所述屋面通風器進入屋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通風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柔性紗網和第二柔性紗網,所述第一柔性紗網的兩個相對側分別與第一窗扇的左側和下框架的左側相連,而第二柔性紗網的兩個相對側分別與第二窗扇的右側和下框架的右側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通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紗網和第二柔性紗網均為柔性鋼絲網。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屋面通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框架的與第一窗扇的接觸區域和/或所述第一窗扇的與所述下框架的接觸區域上設有第一彈性密封構件,在所述下框架的與第二窗扇的接觸區域和/或所述第二窗扇的與所述下框架的接觸區域上設有第二彈性密封構件。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屋面通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密封構件和第二彈性密封構件是密封膠條。6.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屋面通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沿著豎直方向設置的直線伸縮機構,以及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其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家棟,倪日新,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東方控股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內蒙古,1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