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新型轉向節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6342432 閱讀: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1:01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轉向節,旨在提供一種結構強度高、連接穩定、散熱快的新型轉向節,其技術方案要點是一種新型轉向節,包括轉向節本體、第一臂體、第二臂體和第三臂體,第一臂體、第二臂體和第三臂體均與轉向節本體連接,其特征是:所述轉向節本體上設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置于第一臂體和轉向節本體的連接端上,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過第一加強部相連接,第二固定部與第二臂體通過第二加強部相連接,轉向節本體上還設有定位孔和沿定位孔孔口設置的加強環,定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通過緩沖孔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

    Novel steering knuck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steering knuckle model, aims to provide a structure of high strength, stable connection, fast heat dissipation, the key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a new type of steering knuckle, including the body, the first arm body, second arm and third arm body, a first arm, second arm body and the third arm body and the steering knuckle is connected,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teer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xing part and a second fixing part, a first fixing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arm and the steering knuckle body connecting end, a first fixing part and a second fixed part through the reinforced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fixed part and the second arm body second is connected through strengthening, strengthening steering li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hole and a positioning hole arranged along the positioning hole comprises a first spacing hole and second locating hole, the first limit Kong Hedi The two limiting hol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buffer hole, and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parts.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轉向節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
    ,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新型轉向節。
    技術介紹
    轉向節是汽車轉向橋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能夠使汽車穩定行駛并靈敏傳遞行駛方向,汽車轉向節的作用是承受汽車前部載荷,支承并帶動前輪繞主銷轉動而使汽車轉向。在汽車行駛狀態下,它承受著多變的沖擊載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強度,轉向節通常包括轉向節本體和置于轉向節本體上的多個臂體,但轉向節本體上的臂體由于受力較大導致臂體容易受到沖擊,造成臂體與轉向節本體之間產生斷裂,且轉向節上定位孔的散熱性和連接穩定性也需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強度高、連接穩定、散熱快的新型轉向節。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轉向節,包括轉向節本體、第一臂體、第二臂體和第三臂體,第一臂體、第二臂體和第三臂體均與轉向節本體連接,其特征是:所述轉向節本體上設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置于第一臂體和轉向節本體的連接端上,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過第一加強部相連接,第二固定部與第二臂體通過第二加強部相連接,轉向節本體上還設有定位孔和沿定位孔孔口設置的加強環,定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通過緩沖孔連通,第一限位孔的孔徑由遠離第二限位孔的一端至靠近第二限位孔的一端呈逐漸減小,緩沖孔的孔壁結構呈弧形,加強環上設有散熱槽,轉向節本體上還設有與定位孔連通的通孔。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可用于轉向節本體的連接,第一固定部置于第一臂體和轉向節本體的連接端上,可以提高第一臂體與轉向節本體之間的連接面積,從而提高第一臂體與轉向節本體之間的連接強度,第一加強部可以增加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間的結構強度,第二加強部可以增加第二臂體與第二固定部之間的結構強度,加強環可以增加定位孔孔口處的結構強度,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均用于與連接軸適配,由于第一限位孔的孔徑逐漸增加,所以當第一限位孔內固定軸套時,軸套與第一限位孔的卡合效果會逐漸增加,連接更加穩定,緩沖孔的孔壁結構呈弧形,對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的連接端起到保護作用,分散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之間的應力,降低軸套卡合時對第二限位孔所產生的沖擊,也能保證使用中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之間的結構強度,散熱槽可以加速定位孔處的散熱,通孔可用于注油,也可加速散熱。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加強部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加強段、支承段和第二加強段,第一加強段與第一固定部連接,支承段與轉向節本體連接,第二加強段與第二固定部連接,支承段呈弧形結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加強段可以增加第一固定部的結構強度,第二加強段可以增加第二固定部的結構強度,支承段對第一加強段和第二加強段起到支承加強的作用,即對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間起到支承加強的作用,且由于支承段與轉向節本體連接,可以提高第一固定部與轉向節本體之間、第二固定部與轉向節本體之間的結構強度,支承段呈弧形結構,可以降低應力集中現象,提高結構強度。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通孔包括注油孔和散熱孔,注油孔和散熱孔并列排布并連通,注油孔的孔壁與散熱孔的孔壁通過外凸的弧形壁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注油孔置于散熱孔的下方,注油孔的孔徑要小于散熱孔的孔徑,防止潤滑油出現倒流,散熱孔便于定位孔的散熱,注油孔的孔壁與散熱孔的孔壁通過外凸的弧形壁連接,使注油孔與散熱孔之間平滑過渡,提高通孔的結構強度。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臂體上設有與轉向節本體連接的加強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筋可以增加第一臂體和轉向節本體之間的連接強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新型轉向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新型轉向節實施例圖1的A-A向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新型轉向節實施例圖1的P向結構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為,1-轉向節本體,2-第一臂體,3-第二臂體,4-第三臂體,5-第一固定部,6-第二固定部,7-第一加強部,8-第二加強部,9-定位孔,10-加強環,11-第一限位孔,12-第二限位孔,13-緩沖孔,14-散熱槽,15-通孔,21-第一加強段,22-支承段,23-第二加強段,31-注油孔,32-散熱孔,33-弧形壁,40-加強筋。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至圖3對本技術一種新型轉向節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一種新型轉向節,包括轉向節本體1、第一臂體2、第二臂體3和第三臂體4,第一臂體2、第二臂體3和第三臂體4均與轉向節本體1連接,其特征是:所述轉向節本體1上設有第一固定部5和第二固定部6,第一固定部5置于第一臂體2和轉向節本體1的連接端上,第一固定部5和第二固定部6通過第一加強部7相連接,第二固定部6與第二臂體3通過第二加強部8相連接,轉向節本體1上還設有定位孔9和沿定位孔9孔口設置的加強環10,定位孔9包括第一限位孔11和第二限位孔12,第一限位孔11和第二限位孔12通過緩沖孔13連通,第一限位孔11的孔徑由遠離第二限位孔12的一端至靠近第二限位孔12的一端呈逐漸減小,緩沖孔13的孔壁結構呈弧形,加強環10上設有散熱槽14,轉向節本體1上還設有與定位孔9連通的通孔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固定部5和第二固定部6均可用于轉向節本體1的連接,第一固定部5置于第一臂體2和轉向節本體1的連接端上,可以提高第一臂體2與轉向節本體1之間的連接面積,從而提高第一臂體2與轉向節本體1之間的連接強度,第一加強部7可以增加第一固定部5和第二固定部6之間的結構強度,第二加強部8可以增加第二臂體3與第二固定部6之間的結構強度,加強環10可以增加定位孔9孔口處的結構強度,第一限位孔11和第二限位孔12均用于與連接軸適配,由于第一限位孔11的孔徑逐漸增加,所以當第一限位孔11內固定軸套時,軸套與第一限位孔11的卡合效果會逐漸增加,連接更加穩定,緩沖孔13的孔壁結構呈弧形,對第一限位孔11和第二限位孔12的連接端起到保護作用,分散第一限位孔11和第二限位孔12之間的應力,降低軸套卡合時對第二限位孔12所產生的沖擊,也能保證使用中第一限位孔11和第二限位孔12之間的結構強度,散熱槽14可以加速定位孔9處的散熱,通孔15可用于注油,也可加速散熱。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加強部7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加強段21、支承段22和第二加強段23,第一加強段21與第一固定部5連接,支承段22與轉向節本體1連接,第二加強段23與第二固定部6連接,支承段22呈弧形結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加強段21可以增加第一固定部5的結構強度,第二加強段23可以增加第二固定部6的結構強度,支承段22對第一加強段21和第二加強段23起到支承加強的作用,即對第一固定部5和第二固定部6之間起到支承加強的作用,且由于支承段22與轉向節本體1連接,可以提高第一固定部5與轉向節本體1之間、第二固定部6與轉向節本體1之間的結構強度,支承段22呈弧形結構,可以降低應力集中現象,提高結構強度。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通孔15包括注油孔31和散熱孔32,注油孔31和散熱孔32并列排布并連通,注油孔31的孔壁與散熱孔32的孔壁通過外凸的弧形壁33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注油孔31置于散熱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新型轉向節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轉向節,包括轉向節本體、第一臂體、第二臂體和第三臂體,第一臂體、第二臂體和第三臂體均與轉向節本體連接,其特征是:所述轉向節本體上設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置于第一臂體和轉向節本體的連接端上,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過第一加強部相連接,第二固定部與第二臂體通過第二加強部相連接,轉向節本體上還設有定位孔和沿定位孔孔口設置的加強環,定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通過緩沖孔連通,第一限位孔的孔徑由遠離第二限位孔的一端至靠近第二限位孔的一端呈逐漸減小,緩沖孔的孔壁結構呈弧形,加強環上設有散熱槽,轉向節本體上還設有與定位孔連通的通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轉向節,包括轉向節本體、第一臂體、第二臂體和第三臂體,第一臂體、第二臂體和第三臂體均與轉向節本體連接,其特征是:所述轉向節本體上設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置于第一臂體和轉向節本體的連接端上,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過第一加強部相連接,第二固定部與第二臂體通過第二加強部相連接,轉向節本體上還設有定位孔和沿定位孔孔口設置的加強環,定位孔包括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通過緩沖孔連通,第一限位孔的孔徑由遠離第二限位孔的一端至靠近第二限位孔的一端呈逐漸減小,緩沖孔的孔壁結構呈弧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智超羅奇志
    申請(專利權)人:臺州市宇鵬機械鍛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侵犯| 成人无码区免费A片视频WWW|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97碰碰碰人妻视频无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 亚洲av永久无码|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妻av无码专区| 日韩免费a级毛片无码a∨|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 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