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包括船體,所述船體上設置有垃圾收集裝置和固定裝置,所述垃圾收集裝置包括垃圾管道;所述垃圾管道一端連接有風扇,另一端連接有吸取管;所述吸取管遠離垃圾管道的一端設置有卡環,所述卡環連接有移動桿,所述垃圾管道內靠近風扇的一端設置有過濾網,所述垃圾管道側壁開設有管道門,所述風扇與固定裝置連接且能夠相對于船體轉動。該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增加收集垃圾的范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
本技術涉及環保
,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
技術介紹
我國河流污染問題已經處于一個相當嚴重的局面,大量的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中,河流表面還漂浮著各種垃圾,嚴重影響了河流的水質,而我國是一個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的國家,水污染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現有申請號為201620259714.9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河面垃圾收集設備,包括收集船本體,所述收集船本體兩側設有浮筒,所述收集船本體一側上設有垃圾收集板,船體邊劃行邊進行垃圾收集,將垃圾排入垃圾收集船內部。但是對于一些比較窄的河道,該設備只能收集沿船體劃行方向的垃圾,船體兩側的垃圾則無法收集。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能夠增加收集垃圾的范圍。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包括船體,所述船體上設置有垃圾收集裝置和固定裝置,所述垃圾收集裝置包括垃圾管道;所述垃圾管道一端連接有風扇,另一端連接有吸取管;所述吸取管遠離垃圾管道的一端設置有卡環,所述卡環連接有移動桿,所述垃圾管道內靠近風扇的一端設置有過濾網,所述垃圾管道側壁開設有管道門,所述風扇與固定裝置連接且能夠相對于船體轉動。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移動桿通過卡環與吸取管的開口連接,工作人員手握移動桿使吸取管的開口對著垃圾,在風扇的作用下,垃圾通過吸取管進入垃圾管道中,垃圾管道內靠近風扇的一端設置有過濾網,垃圾管道中的垃圾在過濾網處停止移動,逐漸就聚集在垃圾管道中,垃圾管道的側壁上開設有管道門,打開管道門可以將垃圾管道中的垃圾清理出來,風扇與固定裝置連接且能夠相對于船體轉動,而風扇轉動的同時垃圾管道與吸取管也隨之轉動,這樣就能吸取沿船體劃行方向及船體兩側的垃圾,增加了收集垃圾的范圍。進一步地,所述風扇遠離垃圾管道的一端連接有排氣管道;所述排氣管道遠離風扇的一端向上延伸設置有開口的上管道,向下延伸設置有閉合的下管道;所述排氣管道、上管道和下管道呈三通管結構,所述下管道底部設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設置有水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垃圾表面吸附有水,垃圾在垃圾管道內的過濾網處停止移動,但是垃圾表面的水會穿過過濾網進入風扇中,從風扇中出來的水呈水霧狀且經過排氣管道后與上管道接觸,水吸附在上管道的內側壁上,然后逐漸流到下管道中,打開水閥,下管道中水就能通過排水管排出。進一步地,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底座和支架,所述底座與船體連接,所述底座和支架之間連接有軸承,所述支架與風扇連接,所述支架分別與垃圾管道和排氣管道連接有固定桿。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風扇與支架連接,底座與船體連接,而支架與底座間設置有軸承,風扇就能相對于船體轉動;固定桿能夠增加風扇與垃圾管道和排氣管道連接的穩定性。進一步地,所述吸取管為伸縮管。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伸縮管可以伸長,能夠增加收集垃圾的范圍。進一步地,所述垃圾收集裝置還包括收集桶。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收集桶能夠將垃圾收集起來,不會使垃圾散布在船體上。進一步地,所述收集桶上設置有第一連接環,所述船體上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設置有第二連接環,所述第一連接環與第二連接環之間設置有連接繩,所述收集桶能夠漂浮于水面。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收集桶中裝滿垃圾后漂浮到水面上,可以減少船體的占用空間,增加垃圾的收集量。進一步地,所述管道門包括門框、門板和設置在門框與門板之間的密封墊,所述門框與垃圾管道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打開門板后垃圾管道中的垃圾通過門框排出,而密封墊能夠增加門板與門框的密封性,進而不影響風扇的吸取效果。進一步地,所述垃圾管道的側壁上設置有透明觀察窗。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透明觀察窗能夠使工作人員清楚的觀察到垃圾管道內的垃圾量,方便及時清理。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移動桿通過卡環與吸取管的開口連接,工作人員手握移動桿使吸取管的開口對著垃圾,在風扇的作用下,垃圾通過吸取管進入垃圾管道中,垃圾管道內靠近風扇的一端設置有過濾網,垃圾管道中的垃圾在過濾網處停止移動,逐漸就聚集在垃圾管道中,垃圾管道的側壁上開設有管道門,打開管道門可以將垃圾管道中的垃圾清理出來,風扇與支架固定連接,支架通過軸承與底座連接,底座與船體固定連接,風扇就能夠相對于船體轉動,而風扇轉動的同時垃圾管道與吸取管也隨之轉動,這樣就能吸取沿船體劃行方向及船體兩側的垃圾,增加了收集垃圾的范圍;2、收集桶中裝滿垃圾后漂浮到水面上,可以減少船體的占用空間,增加垃圾的收集量。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中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的整體結構俯視圖,用于體現垃圾收集裝置和船體的位置關系;圖2為實施例中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的整體結構側視圖;圖3為實施例中垃圾收集裝置與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實施例中管道門、過濾網和垃圾管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船體;11、連接桿;12、第二連接環;13、連接繩;14、船墩;2、底座;21、支架;22、軸承;23、固定桿;3、風扇;31、垃圾管道;311、門框;312、門板;313、密封墊;314、透明觀察窗;315、過濾網;32、排氣管道;321、上管道;322、下管道;323、排水管;324、水閥;33、收集桶;331、第一連接環;34、吸取管;35、移動桿;351、卡環。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實施例:一種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如圖1所示,包括船體1,船體1的船頭部位設置有船墩14,船墩14上設置有垃圾收集裝置。如圖2和圖3所示,船墩14上設置有底座2,底座2通過軸承22與支架21連接,支架21與風扇3連接,風扇3兩端分別連接有垃圾管道31和排氣管道32,支架21分別與垃圾管道31和排氣管道32間連接有固定桿23,垃圾管道31側壁上設置有透明觀察窗314,垃圾管道31與吸取管34連接,吸取管34通過卡環351與移動桿35連接,排氣管道32遠離風扇3的一端向上延伸設置有開口的上管道321、向下延伸設置有閉合的下管道322,所述排氣管道32、上管道321和下管道322呈三通管結構,下管道322底部連接有排水管323,排水管323上設置有水閥324,船體1上設置有連接桿11,連接桿11上設置有第二連接環12,第二連接環12通過連接繩13與收集桶33上的第一連接環331連接,收集桶33漂浮與水面上,本實施例中漂浮于水面的收集桶為一個,可以設置更多。如圖4所示,垃圾管道31內靠近風扇3的一端設置有過濾網315,垃圾管道31的側壁上開設有管道門,管道門的門框311與垃圾管道31連接,門框311與門板312之間設置有密封墊313。工作原理如下:移動桿35通過卡環351與吸取管34的開口連接,工作人員手握移動桿35使吸取管34的開口對著垃圾,在風扇3的作用下,垃圾通過吸取管34進入垃圾管道31中,垃圾管道31內靠近風扇3的一端設置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包括船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1)上設置有垃圾收集裝置和固定裝置,所述垃圾收集裝置包括垃圾管道(31);所述垃圾管道(31)一端連接有風扇(3),另一端連接有吸取管(34);所述吸取管(34)遠離垃圾管道(31)的一端設置有卡環(351),所述卡環(351)連接有移動桿(35),所述垃圾管道(31)內靠近風扇(3)的一端設置有過濾網(315),所述垃圾管道(31)側壁開設有管道門,所述風扇(3)與固定裝置連接且能夠相對于船體(1)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包括船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1)上設置有垃圾收集裝置和固定裝置,所述垃圾收集裝置包括垃圾管道(31);所述垃圾管道(31)一端連接有風扇(3),另一端連接有吸取管(34);所述吸取管(34)遠離垃圾管道(31)的一端設置有卡環(351),所述卡環(351)連接有移動桿(35),所述垃圾管道(31)內靠近風扇(3)的一端設置有過濾網(315),所述垃圾管道(31)側壁開設有管道門,所述風扇(3)與固定裝置連接且能夠相對于船體(1)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3)遠離垃圾管道(31)的一端連接有排氣管道(32);所述排氣管道(32)遠離風扇(3)的一端向上延伸設置有開口的上管道(321),向下延伸設置有閉合的下管道(322);所述排氣管道(32)、上管道(321)和下管道(322)呈三通管結構,所述下管道(322)底部設置有排水管(323),所述排水管(323)上設置有水閥(32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黑臭河生態治理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底座(2)和支架(21),所述底座(2)與船體(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麗雅,陳阿香,葛亮,徐為龍,張衛華,周小權,徐飛,蔡衛成,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國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