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ethod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nanostructures,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growth of the first nanowires on the substr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dielectric layer on the substrate, and the dielectric layer around the first nanowires, in which the thickness of the dielectric layer is less than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nanowire, and the first nanowire is removed from the dielectric layer, thus exposing the dielectric layer. A hole in the hol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用于制造納米結構的方法
本公開涉及用于制造納米結構的方法,具體地涉及用于制造納米線激光結構的方法。
技術介紹
納米結構,特別是納米線,近來備受關注并且可在新型電子與計算裝置的小型化和改進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第III族至第V族的半導體納米線由于其操作為單模光學波導、以共振的方式使光場再循環以及提供增益的能力而為創造新一代激光和芯片上相干光源提供巨大的潛力。然而,由于納米結構(諸如,位于半導體襯底上的納米線)的尺寸小且精確度高,其中,納米結構的精確度需要滿足通常非常精密的參數規格,所以納米結構的制造具有挑戰性。許多納米結構應用需要在厚的電介質層中制造具有在100nm或明顯更小的范圍內的尺寸的孔。有時,需要在半導體襯底上制造這種具有仔細限定的尺寸且位于精確限定的位置處的孔的較大陣列。制造這種孔圖案的難點主要由于在蝕刻過程期間選擇在圖案轉移上具有高選擇性的適當抗蝕層。不存在那么多適當的抵抗很深孔的蝕刻的抗蝕層,并且抗蝕劑時常會比其下方期望的電介質層更容易被蝕刻。需要允許在厚的電介質層中容易、快速且以高精度制造超薄孔的制造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該目標通過根據獨立權利要求1的用于制造納米結構的方法實現。從屬權利要求涉及優選的實施方式。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制造納米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襯底上生長第一納米線;在所述襯底上形成電介質層,所述電介質層圍繞所述第一納米線,其中,所述電介質層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納米線的長度;以及從所述電介質層移除所述第一納米線,從而暴露所述電介質層中的孔。專利技術人發現,具有仔細限定的尺寸的孔可通過犧牲納米線生長技術形成,在犧牲納米線生長技術中, ...
【技術保護點】
用于制造納米結構的方法,包括:在襯底(18)上生長第一納米線(24);在所述襯底(18)上形成電介質層(14),所述電介質層(14)圍繞所述第一納米線(24),其中,所述電介質層(14)的厚度(t)小于所述第一納米線(24)的長度;以及從所述電介質層(14)移除所述第一納米線(24),從而暴露所述電介質層(14)中的孔(10;121?124)。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5.09.15 EP 15185295.11.用于制造納米結構的方法,包括:在襯底(18)上生長第一納米線(24);在所述襯底(18)上形成電介質層(14),所述電介質層(14)圍繞所述第一納米線(24),其中,所述電介質層(14)的厚度(t)小于所述第一納米線(24)的長度;以及從所述電介質層(14)移除所述第一納米線(24),從而暴露所述電介質層(14)中的孔(10;121-12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納米線(24)從位于所述襯底(18)上的種晶生長。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生長所述第一納米線(24)包括:在所述襯底(18)上形成掩膜層(16);在所述掩膜層(16)中形成開口(22),其中,所述開口(22)延伸至所述襯底(18);以及在所述開口(22)中的所述襯底(18)上生長所述第一納米線(24)。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掩膜層(16)形成為不大于80nm的厚度,優選地不大于50nm,且具體地不大于30nm。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電介質層(14)以至少100nm的厚度(t)形成在所述襯底(18)上,優選地至少150nm,且具體地至少200nm。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納米結構適于發射波長為λ的激光信號,其中,所述電介質層(14)的厚度(t)是λ/(2·n)的整數倍,其中,n表示所述電介質層(14)的折射率。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納米線(24)通過熱分解和/或選擇蝕刻來移除,所述選擇蝕刻具體為濕化學蝕刻和/或干化學蝕刻。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格雷戈爾·科比穆勒,貝內迪克特·梅耶爾,喬納森·芬利,格哈德·埃博斯特瑞特,
申請(專利權)人:慕尼黑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德國,DE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