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名稱為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屬于無碴軌道施工配套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它主要是解決現有碴軌道施工設備已不能用于無碴軌道施工中混凝土養護的問題。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由門架、支撐架、支撐桿和走行輪構成的可移動帳篷骨架,其中,支撐架固定連接在各相鄰的門架的中下部,支撐桿固定連接在各相鄰的門架的上部,走行輪固定在門架的下端;在可移動帳篷骨架的頂部及側部固定有保溫篷布,在高門架的篷布內形成工作帳篷,在低門架的篷布內形成養護帳篷;在工作帳篷內設有噴霧系統;在養護帳篷內設有噴水系統、暖風機和通風機;在整個帳篷內設有照明系統。本發明專利技術主要用于便于澆注機牽引并可沿軌道縱向自由移動的混凝土養護帳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無碴軌道施工配套機械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無碴軌道混凝土養護帳篷,特別是一種便于澆注機牽引并可沿軌道縱向自由移動的混凝土養護帳篷。
技術介紹
面對國內日益嚴峻的鐵路客運形勢,目前的有碴軌道設施已經漸漸不能滿足因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巨大的運輸需求,這就亟待有一種更加快捷的運輸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無碴軌道客運專線的引進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無碴軌道不同于有碴軌道的地方在于其軌枕下面不需要鋪設道碴,而采用軌枕和現澆的混凝土結合為一體的方式,避免了列車高速行駛時,碎石被卷起的危險,并使列車行駛的穩定性和運行速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無碴軌道完全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對國內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東西。它的每個施工環節都有與之相配套的機械設備和技術措施,因此原來用于有碴軌道施工的技術和設備已不能繼續適用于無碴軌道的施工,所以必須要對應這種特殊的施工工藝,設計出一套全新的施工設備。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就是其中之一。無碴軌道的施工設備都是為了達到道床板的設計要求而設計的,其結構設計應能滿足道床板施工的工況條件,并且其相互之間的聯系也應當相當緊密。因此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的設計必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約。首先帳篷必須能夠沿著軌道方向自由移動;其次帳篷必須有堅固的內部結構以給施工人員提供一個內部可操作的空間和抵御環境因素的影響;再次必須和其他的軌道設備和設施有很好的銜接。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對無碴軌道道床板新澆混凝土進行防雨、遮陽、保溫、通風和保持表面濕潤養護的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其特征是:包括由門架、支撐架、支撐桿和走行輪構成的可移動帳篷骨架,其中,門架為兩組-->高低不同的門字型支架,支撐架固定連接在各相鄰的門架的中下部,支撐桿固定連接在各相鄰的門架的上部,走行輪固定在門架的下端;在可移動帳篷骨架的頂部及側部固定有保溫篷布,在高門架的篷布內形成工作帳篷,在低門架的篷布內形成養護帳篷;在工作帳篷內設有噴霧系統;在養護帳篷內設有噴水系統、暖風機和通風機;在整個帳篷內設有照明系統。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門架下部的內側設有側向輪。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門架是由兩側的立柱和固定在兩立柱上部的人字梁構成。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整個帳篷長200米,其中,工作帳篷高度為3米、長度為40米,養護帳篷高度為2.3米、長度為160米。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可移動帳篷骨架結構由鋼材構件拼接而成;門架是由用矩形鋼管制成立柱和人字梁通過法蘭板用螺絲連接在一起;支撐桿是用圓形鋼管制成,利用在端頭裝上的插銷與人字梁相連,與人字梁一起形成帳篷的上部結構。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保溫篷布采用雙層鐵道部D型篷布,中間夾有保溫棉毯;篷布與鋼架采用扎帶綁緊,篷布搭接處采用緊固帶繞進帳篷內側固定在支撐架上收緊,每塊篷布中間設有可通過緊固鉤固定在地錨上的防風固定帶。本專利技術由于把門架、支撐架、支撐桿、側向輪、走行輪、蓬布、噴水噴霧系統、照明系統、暖風機和通風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形成能夠滿足養護需要的移動式帳篷。門架、支撐架和支撐桿一起構成了整個帳篷的骨架結構;側向輪和走行輪構成的移動裝置使得帳篷能在縱向模板上移動;篷布起到了保溫和防雨的作用;噴水噴霧系統用于對新澆混凝土進行表面濕潤;照明系統是供施工人員在夜間施工使用;暖風機和通風機用于調節帳篷內部溫度。整個帳篷能夠沿著軌道方向自由移動,便于澆注機牽引,還有堅固的內部結構以給施工人員提供一個內部可操作的空間和抵御環境因素的影響,其結構設計應能滿足道床板施工的工況條件,達到防雨、遮陽、保溫、通風和保持表面濕潤的要求。本專利技術具有在隨澆注機牽引而移動的同時對無碴軌道道床板新澆混凝土進行防雨、遮陽、保溫、通風和保持表面濕潤養護的特點。本專利技術主要用于便于澆注機牽引并可沿軌道縱向自由移動的混凝土養護-->帳篷。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移動式帳篷的左視結構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整個移動式帳篷的大體結構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整個移動式帳篷過渡段結構圖;圖4是圖3的正視結構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門架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支撐架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支撐架側向示意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支撐桿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側向輪和走行輪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一、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的組成:如圖1、2所示,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主要由10個部分組成,即:門架1、支撐架2、支撐桿3、側向輪4、走行輪5、蓬布6、噴水噴霧系統7、照明系統8、暖風機9和通風機10。另外,如圖3所示,在縱向,該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分為兩段,前面一段為40米長、3米高的工作帳篷11,后面一段為160米長、2.3米高的養護帳篷12。工作帳篷11的作用是給暖風機和通風機的使用和施工人員的內部操作提供一個較大的空間;后面設置養護帳篷12是因為那時已不再進行人工作業,因而養護帳篷12的內部尺寸較工作帳篷11小,這樣不但可以節省材料,降低成本,還減小了移動時的負荷,增強了帳篷的穩定性,而且還提高了其保溫、保濕性能。二、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各結構構件1、門架1如圖5所示,門架1按其功能區分,可分為一般型、過渡型和牽引型。其中,一般型主要由人字梁13、上橫梁14、螺栓15、連接法蘭16、角筋17、立柱18、支撐耳19、側向法蘭21和底部法蘭22組成;過渡型與一般型的不同之處在于立柱18一側的支撐耳19變成了連接耳20,其余結構完全相同;而牽引型與一般型的不同之處在于立柱18一側上面的支撐耳19變成了牽引耳23,-->下面的支撐耳19去掉。一般型用于2.3米高的養護帳篷12和3米高的工作帳篷11的中間部分,過渡型和牽引型則用于3米高的工作帳篷11的前端和后端。門架1是該移動式養護帳篷的主要支撐結構,為了減輕帳篷的重量,使帳篷在施工過程中能夠高效率、輕便地移動,門架的主要結構都是采用矩形鋼管焊接而成。其中,人字梁13和立柱18是門架1最主要的兩個構件。人字梁13主要由矩形鋼管焊接而成,位于門架結構的最上部,架構在兩立柱18之間,與兩立柱18通過連接法蘭16用螺栓15連接,鞏固了整個門架1結構,以及使帳篷上部形成了橫坡。立柱18的主體由矩形鋼管構成,其它構件直接焊接在立柱18上。連接法蘭16焊接在立柱18上端;角筋17焊接在立柱18和連接法蘭16之間;側向法蘭21焊接在立柱18下端側面內側;支撐耳19焊接在立柱18縱向的兩個側面上,便于與相鄰的門架1相連接;連接耳20焊接在立柱18縱向的一個側面上,在工作帳篷11與養護帳篷12連接處起著過渡連接的作用;牽引耳23是焊接在立柱18縱向的一個側面的上部。門架1左右兩根立柱18上各焊接一個,便于澆注機牽引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移動。2、支撐架2如圖6、7所示,支撐架4主要由夾板一24、橫桿25、斜撐一26、斜撐二27和夾板二28五大構件組成,其主要作用是通過銷軸將門架縱向連接起來,使整個帳篷結構穩定,拆卸方便。3、支撐桿3如圖8所示,支撐桿3主要由鋼管29和插銷30構成,其布置在帳篷的頂部,架接在兩門架1的人字梁13之間。在每一節鋼架頂部設置有五根支撐桿將篷布撐起來,以免篷布塌陷,引起積水,同時保證帳篷的整體美觀。4、側向輪4如圖9所示,側向輪4通過轉動銷31連接在側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其特征是:包括由門架(1)、支撐架(2)、支撐桿(3)和走行輪(5)構成的可移動帳篷骨架,其中,門架(1)由兩組高低不同的門字型支架組合而成,支撐架(2)固定連接在各相鄰的門架(1)的中下部,支撐桿(3)固定連接在各相鄰的門架(1)的上部,走行輪(5)固定在門架(1)的下端;在可移動帳篷骨架的頂部及側面固定有保溫篷布(6),和高門架搭配在一起形成工作帳篷(11),和低門架搭配在一起形成養護帳篷(12);在工作帳篷(11)內設有噴霧系統;在養護帳篷(12)內設有噴水系統;暖風機(9)和通風機(10)放置在軌道小車上在帳篷內自由移動;在整個帳篷內設有照明系統(8)。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其特征是:包括由門架(1)、支撐架(2)、支撐桿(3)和走行輪(5)構成的可移動帳篷骨架,其中,門架(1)由兩組高低不同的門字型支架組合而成,支撐架(2)固定連接在各相鄰的門架(1)的中下部,支撐桿(3)固定連接在各相鄰的門架(1)的上部,走行輪(5)固定在門架(1)的下端;在可移動帳篷骨架的頂部及側面固定有保溫篷布(6),和高門架搭配在一起形成工作帳篷(11),和低門架搭配在一起形成養護帳篷(12);在工作帳篷(11)內設有噴霧系統;在養護帳篷(12)內設有噴水系統;暖風機(9)和通風機(10)放置在軌道小車上在帳篷內自由移動;在整個帳篷內設有照明系統(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門架(1)下部的內側設有側向輪(4)。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移動式混凝土養護帳篷,其特征是:所述的門架(1)是由兩側的立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易俊新,李春暉,向友仁,劉軍,周聰,汪同蓮,劉道寬,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十一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42[中國|湖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