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構件,具體地說,是一種門、窗框架,它包括由左、右、上、下邊框料構成的邊框,左、右、上、下邊框料均為中空型材,其內側均開設內凹滑槽,它們之間的內連接件一端與中空型材的內空相連接,另一端與內凹滑槽相匹配,并用螺釘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組裝方便,省時省力,適合批量生產,框料之間的連接方式保證了門的整體牢固結實,強度好,并能完整地體現木框結構門的外形優點,古樸大方,美觀典雅,且結構富于變化,能夠提供多種款式供人選擇。(*該技術在200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構件,具體地說,是一種門、窗框架。通常使用的木框結構門窗,外形古樸大方,美觀典雅,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但是木門窗制作困難,并且木材資源有限。市場流行的鋁合金門、窗制作也較難,且由于結構所限,大多數門都安裝玻璃板,其使用場合受受一定限制,強度也不理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作容易,結構牢固,使用型材的門、窗框架。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括由左、右、上、下邊框料構成的邊框,左、右、上、下邊框料均為中空型材,左、右、上、下邊框料的內側均開設內凹滑槽,左、右、上、下邊框料之間的內連接件一端與中空型材的內空相連接,另一端與內凹滑槽相匹配,并用螺釘固定。本技術為增加強度或美觀,還可在左、右、上、下邊框料構成的邊框中設置中腰框料,中腰框料亦為中空型材,其兩側均開設內凹滑槽,中腰框料與左、右、上、下邊框料之間亦采用內連接件相連。上述內凹滑槽的截面形狀為底部封閉的燕尾狀。或內凹滑槽的截面形狀為底部開放的凹槽,并設有一端與其相匹配、能連接其內,另一端截面形狀為底部封閉燕尾狀凹槽的外連接件。內連接件在不用螺釘固定時,可在邊框料和中腰框料上的內凹滑槽中滑動。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組裝方便,省時省力,適合批量生產,框料之間的連接方式保證了門窗的整體牢固結實,強度好,并能完整地體現木框結構門的外形優點,古樸大方,美觀典雅,且結構上富于變化,能夠提供多種款式供人選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以下結合附圖用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述實施例1如圖1所示,它包括由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構成的邊框,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均為中空型材,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的內側均開設內凹滑槽(5),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之間的內連接件(6)一端與中空型材的內空相連接,另一端與內凹滑槽(5)相匹配,并用螺釘(7)固定,在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構成的邊框中設置中腰框料(8),中腰框料(8)亦為中空型材,其兩側均開設內凹滑槽(9),中腰框料(8)與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之間亦采用內連接件(6)相連。內凹滑槽的截面形狀(5)、(9)為底部封閉的燕尾狀。實施例2如圖2所示,它包括由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構成的邊框,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均為中空型材,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的內側均開設內凹滑槽(5),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之間的內連接件(6)一端與中空型材的內空相連接,另一端與內凹滑槽(5)相匹配,并用螺釘(7)固定,在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構成的邊框中設置中腰框料(8),中腰框料(8)亦為中空型材,其兩側均開設內凹滑槽(9),中腰框料(8)與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之間亦采用內連接件(6)相連。內凹滑槽(5)、(9)的截面形狀為底部開放的凹槽,并設有一端與其相匹配、連接其內,另一端截面形狀為底部封閉燕尾狀凹槽(10)的外連接件(11)。本技術使用安裝時,只需將門板或窗玻璃插入內凹滑槽(5)或(5)、(9)再將各邊框料固定即可。權利要求1.一種門、窗框架,它包括由左、右、上、下邊框料構成的邊框,其特征在于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均為中空型材,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的內側均開設內凹滑槽(5),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之間的內連接件(6)一端與中空型材的內空相連接,另一端與內凹滑槽(5)相匹配,并用螺釘(7)固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窗框架,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構成的邊框中設置中腰框料(8),中腰框料(8)亦為中空型材,其兩側均開設內凹滑槽(9),中腰框料(8)與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之間亦采用內連接件(6)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門、窗框架,其特征在于內凹滑槽(5)、(9)的截面形狀為底部封閉的燕尾狀。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門、窗框架,其特征在于內凹滑槽(5)、(9)的截面形狀為底部開放的凹槽,并設有一端與其相匹配、能連接其內,另一端截面形狀為底部封閉燕尾狀凹槽(10)的外連接件(11)。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構件,具體地說,是一種門、窗框架,它包括由左、右、上、下邊框料構成的邊框,左、右、上、下邊框料均為中空型材,其內側均開設內凹滑槽,它們之間的內連接件一端與中空型材的內空相連接,另一端與內凹滑槽相匹配,并用螺釘固定。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組裝方便,省時省力,適合批量生產,框料之間的連接方式保證了門的整體牢固結實,強度好,并能完整地體現木框結構門的外形優點,古樸大方,美觀典雅,且結構富于變化,能夠提供多種款式供人選擇。文檔編號E06B3/06GK2305469SQ97222628公開日1999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1997年9月4日 優先權日1997年9月4日專利技術者吳國勝, 王金平 申請人:王金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門、窗框架,它包括由左、右、上、下邊框料構成的邊框,其特征在于: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均為中空型材,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的內側均開設內凹滑槽(5),左、右、上、下邊框料(1)、(2)、(3)、(4)之間的內連接件(6)一端與中空型材的內空相連接,另一端與內凹滑槽(5)相匹配,并用螺釘(7)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國勝,王金平,
申請(專利權)人:王金平,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6[中國|江西]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