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燃燒室3內設有火烘環形煙道40,在環形煙道的上部設焚燒室90,在爐體1內上部設有空氣換熱室5及供風口管,供風裝置將高熱風供給各燃燒區域提高燃燒溫度,焚燒室90排出的黑煙和臭氣在經過環形煙道40時,被環形煙道40內的高溫再次加熱,而進行復燃燃燒,從而消除煙氣中的黑煙和臭氣。其結構簡單,制造簡便,節省能耗。(*該技術在200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技術涉及的是一種生活、醫務及工業垃圾焚燒爐。在已有技術中用于焚燒垃圾的焚燒爐有很多種,有較大型的移動爐排的臥式焚燒爐,也有各種結構的中小型的立式焚燒爐。中小型立式焚燒爐有上下設置的兩個燃燒室,如CN91221875、CN92242861專利公開的焚燒爐,其在兩個燃燒室中均設有噴油燃燒器,如CN92202436、CN94238641、CN95209338、CN95223921專利公開的焚燒爐,其在上燃燒室中即煙氣燃燒室中設有噴油燃燒器,這些已有技術都是用噴油燃燒來消除煙塵廢氣。CN91201336專利公開了一種燃煤立式焚燒裝置,其包括有上下設置的兩個燃燒室和一個沉渣室,并附設強制旋流燃燒,引射煙氣裝置和多次廢氣燃燒裝置以及在爐體上部煙道管上的換熱器構成。現有技術結構構成各異,各有其自己的特點與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簡便,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的立式焚燒爐。本技術包括有爐體、在爐體內上下設置的兩個燃燒室、供風裝置構成,其特征在于爐體由立式爐體1構成,在該爐體1內的下部設置燃燒爐排2和燃燒室3,在燃燒室3的上部環側面設有由環套4構成的環形煙道40,在環形煙道40的環套4上端面上設置有內環套6、外環套8、上頂蓋7,在內環套6內腔的下端部設有爐排9,爐排9的上部內環套6的內腔為焚燒室90,在焚燒室90的上部側壁上即內環套6上部側壁上開設有排煙口60,在環形煙道40的環套4的一側上端面上開設有進煙口41,在另一側上端面上開設有出煙口42,在上頂蓋7上與環形煙道40的出煙口42對應相通開設有出煙口70,在爐體1內上部設有由上下橫隔板11、12,形成空氣換熱腔5,在換熱腔5內、上下橫隔板11、12間連接設有煙氣換熱管10,對應換熱腔5在爐體1側壁上開設有進風口14和鼓風機13,在爐體1的另一側上開設有出風管道18,與出風管道18通連在爐排2下部、燃燒室3上部側壁上、環形煙道40進煙口41上部即外環套8側壁上分別開設有供風口15、35、65。環套4、內環套6、外環套8、上頂蓋7由耐火混凝土或耐火磚制成。本技術在燃燒室3的爐排2上放入燃燒煤進行燃燒,在焚燒室90的爐排9上放入被焚燒垃圾進行焚燒,煙氣經焚燒室90上部的出煙口即內環套6上部側壁上的排煙口60排出,進入內環套6與外環套8間的進煙腔61內,向下經進煙口41進入環形煙道40內,煙氣在環形煙道40內環行后從另一側的排煙口42、內環套6與外環套8間的出煙腔62、上頂蓋7的出煙口70、上頂蓋7與下橫隔板11間的熱煙室71、換熱煙管10、爐體排煙口19排出爐外。本技術由于環形煙道40的環套4在燃燒室3內,環套4被燃燒室3內火焰和高溫加熱成紅熱狀態,使環形煙道40內溫度很高,由焚燒室90排出的黑煙和臭氣在經過環形煙道40時,被環形煙道40內的高溫再次加熱,而進行復燃燃燒,從而消除煙氣中的黑煙和臭氣。供風系統將高熱風供給燃燒區域加氧助燃,可進一步幫助提高燃燒溫度和助燃消除黑煙。本技術結構簡單,制造簡便,生產成本低,消除黑煙和臭氣效果好,并且節省能耗。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圖3是圖1的B-B剖視圖。圖4是圖1的C-C剖視圖。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技術。本技術包括有爐體、在爐體內上下設置的兩個燃燒室、供風裝置構成,其特征在于爐體由立式爐體1構成,在該爐體1內的下部設置燃燒爐排2和燃燒室3,在燃燒室3上部的環側面設有由環套4構成的火烘環形煙道40,在環套4煙道上端部設置有內環套6、外環套8、內環套6和外環套8的上頂蓋7,在內環套6內腔的下端部設有爐排9,形成焚燒室90,在焚燒室90的上部側壁上,即在內環套6的上部側壁上開設有排煙口60,在環形煙道40中設有豎壁45,其將環形煙道40隔斷,在環形煙道40的一側、環套4上端壁面上開設有進煙口41,在另一側的上端壁面上開設有出煙口42,在上頂蓋7上開設有與環形煙道40的出煙口42相通的出煙口70,在爐體1上對應焚燒室90和燃燒室2分別開設有爐門20、92,在上頂蓋7的上部爐體1內設有上下橫隔板11、12,上下橫隔板11、12間形成空氣換熱腔5,在換熱腔5內上下橫隔板11、12間設有煙氣換熱管10,對應換熱腔5在爐體1側壁上開設有進風口14和鼓風機13,在另一側上開設有出風口供風管道18,與供風管道18通連,在爐排2下部、燃燒室3側壁上、環形煙道40進煙口41上部即內環套6與外環套8間的進煙腔61側壁上可分別開設有供風口15、35、65;環套4、內環套6、外環套8、上頂蓋7由耐火混凝土或耐火磚制成。權利要求1.一種立式復燃焚燒爐,包括有爐體、在爐體內上下設置的兩個燃燒室、供風裝置構成,其特征在于爐體由立式爐體(1)構成,在該爐體(1)內的下部設置燃燒爐排(2)和燃燒室(3),在燃燒室(3)上部的環側面設有由環套(4)構成的火烘環形煙道(40),在環套(4)煙道上端部設置有內環套(6)、外環套(8)、內環套(6)和外環套(8)的上頂蓋(7),在內環套(6)內腔的下端部設有爐排(9),形成焚燒室(90),在內環套(6)的上部側壁上開設有排煙口(60),在環形煙道(40)中設有豎壁(45),其將環形煙道(40)隔斷,在環形煙道(40)的一側、環套(4)上端壁面上開設有進煙口(41),在另一側的上端壁面上開設有出煙口(42),在上頂蓋7上開設有與環形煙道(40)的出煙口(42)相通的出煙口(70),在爐體(1)上對應焚燒室(90)和燃燒室(2)分別開設有爐門(20、92),在爐體(1)內的上部設有上、下橫隔板(11、12),上、下橫隔板(11、12)間形成空氣換熱腔(5),在換熱腔(5)內上、下橫隔板(11、12)間設有煙氣換熱管(10),對應換熱腔(5)在爐體(1)側壁上開設有進風口(14)和鼓風機(13),在另一側上開設有出風口供風管道(18),與供風管道(18)通連,在爐排(2)下部、燃燒室(3)側壁上、環形煙道(40)進煙口(41)上部的進煙腔(61)側壁上可分別開設有供風口(15、35、65);環套(4)、內環套(6)、外環套(8)、上頂蓋(7)由耐火混凝土或耐火磚制成。專利摘要本技術在燃燒室3內設有火烘環形煙道40,在環形煙道的上部設焚燒室90,在爐體1內上部設有空氣換熱室5及供風口管,供風裝置將高熱風供給各燃燒區域提高燃燒溫度,焚燒室90排出的黑煙和臭氣在經過環形煙道40時,被環形煙道40內的高溫再次加熱,而進行復燃燃燒,從而消除煙氣中的黑煙和臭氣。其結構簡單,制造簡便,節省能耗。文檔編號F23G5/24GK2357223SQ9823944公開日2000年1月5日 申請日期1998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1998年11月19日專利技術者鐘家生 申請人:鐘家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立式復燃焚燒爐,包括有爐體、在爐體內上下設置的兩個燃燒室、供風裝置構成,其特征在于爐體由立式爐體(1)構成,在該爐體(1)內的下部設置燃燒爐排(2)和燃燒室(3),在燃燒室(3)上部的環側面設有由環套(4)構成的火烘環形煙道(40),在環套(4)煙道上端部設置有內環套(6)、外環套(8)、內環套(6)和外環套(8)的上頂蓋(7),在內環套(6)內腔的下端部設有爐排(9),形成焚燒室(90),在內環套(6)的上部側壁上開設有排煙口(60),在環形煙道(40)中設有豎壁(45),其將環形煙道(40)隔斷,在環形煙道(40)的一側、環套(4)上端壁面上開設有進煙口(41),在另一側的上端壁面上開設有出煙口(42),在上頂蓋7上開設有與環形煙道(40)的出煙口(42)相通的出煙口(70),在爐體(1)上對應焚燒室(90)和燃燒室(2)分別開設有爐門(20、92),在爐體(1)內的上部設有上、下橫隔板(11、12),上、下橫隔板(11、12)間形成空氣換熱腔(5),在換熱腔(5)內上、下橫隔板(11、12)間設有煙氣換熱管(10),對應換熱腔(5)在爐體(1)側壁上開設有進風口(14)和鼓風機(13),在另一側上開設有出風口供風口供風管道(18),與供風管道(18)通連,在爐排(2)下部、燃燒室(3)側壁上、環形煙道(40)進煙口(41)上部的進煙腔(61)側壁上可分別開設有供風口(15、35、65);環套(4)、內環套(6)、外環套(8)、上頂蓋(7)由耐火混凝土或耐火磚制成。...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家生,
申請(專利權)人:鐘家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21[中國|遼寧]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