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混合燃燒裝置,用于固體和氣體混合燃料的燃燒,包括固體燃燒室和氣體燃燒室,所述氣體燃燒室通過煙氣管道連通二次燃燒室,所述氣體燃燒室與所述固體燃燒室連為一體,且所述氣體燃燒室位于所述固體燃燒室的上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固體燃燒室和氣體燃燒室設為一體,且將所述氣體燃燒室設于固體燃燒室上部,設備的占地面積顯著減小,其制造成本也得到降低;同時,不必專門提供其他高熱值氣體進行助燃所述熱焓值較低的可燃性廢氣即可燃燒,設備的運行成本因此顯著降低。(*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燃燒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固體、氣體混合燃 料的混合燃燒裝置。技術背景目前,合成氨、曱醇等以煤為原料的化工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 生含碳量較高的廢渣,以及多種可燃的廢氣,這些廢渣和廢氣具有很 高的再利用價值,如果將廢渣直接填埋或將廢氣直接排放,不但污染 環境,而且浪費能源。上述化工行業中通常采用兩套設備來實現廢渣、廢氣的再次燃燒 利用,即通過設置固體燃燒室來進一步燃燒所述含碳量較高的廢渣, 同時通過設置氣體燃燒室來進一步燃燒所述可燃的廢氣,然后將所述 廢渣、廢氣燃燒形成的高溫煙氣導入熱交換設備,即可以將所述廢渣、 廢氣的殘余能量轉換為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蒸汽的熱能,從而實現 廢渣、廢氣的再利用。上述現有技術是在兩個獨立的燃燒裝置中分別燃燒廢渣和廢氣,因此燃燒設備的占地面積比較大,其制造成本也較高;同時,對于氣 體燃燒室中熱焓值較低的可燃性廢氣,其依靠自身的燃燒不能達到燃 點溫度,所以現有技術的熱回收效率較低;為了盡可能回收上述熱焓 值較低的可燃性廢氣,在其燃燒時需要專門提供其他高熱值氣體進行 助燃,設備的運行成本因此較高。上述現有技術的燃燒設備成本高、投資大,占地面積也較大,熱回 收效率較低,而設備運行成本較高,很多企業因此只將廢渣填埋、將 廢氣直接排放,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能源。所以,很有必要提供一種 制造成本以及設備運行成本較低、而燃燒效率較高的廢渣、廢氣燃燒 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造成本以及設備運行成本較低、而燃燒效率較高的廢渣、廢氣混合燃燒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混合燃燒裝置,用于 固體和氣體混合燃料的燃燒,包括固體燃燒室和氣體燃燒室,所述氣體燃燒室通過煙氣管道連通二次燃燒室,所述氣體燃燒室與所述固體 燃燒室連為一體,且所述氣體燃燒室位于所述固體燃燒室的上部。優選地,所述固體燃燒室內部設有溫度調節結構。優選地,所述溫度調節結構為水冷管道。優選地,所述溫度調節結構為進風管道。優選地,所述溫度調節結構至少包括兩條所述進風管道。 優選地,所述二次燃燒室進一步連接除塵裝置。 優選地,所述除塵裝置為旋風除塵器。相對上述
技術介紹
,本技術將固體燃燒室和氣體燃燒室設為 一體,且將所述氣體燃燒室設于固體燃燒室上部,由于所述廢渣與廢 氣的燃燒特性具有很大的差異,兩者分區燃燒、互不影響,設備的占地面積顯著減小,其制造成本也得到降低;同時,氣體燃燒室中依靠自身的燃燒不能達到燃點溫度的熱焓值較低的可燃性廢氣被位于下部的固體燃燒室產生的高溫煙氣點燃,廢氣的熱回收效率得到提高;另 一方面,不必專門提供其他高熱值氣體進行助燃所述熱焓值較低的可 燃性廢氣即可燃燒,設備的運行成本因此顯著降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所述混合燃燒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面示 意圖;圖2為圖1所述混合燃燒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核心是提供一種制造成本以及設備運行成本較低、而 燃燒效率較高的廢渣、廢氣混合燃燒裝置。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該圖為本技術所述混合燃燒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面示意圖。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技術所述混合燃燒裝置包括固體燃燒室1,用于廢渣的燃燒。固體燃燒室1包括位于底部的入料口 14,入料口 14具體可以設置于固體燃燒室1底部的側面。固體燃燒室1的底部進一步包括第一空氣入口 11,用于向固體燃燒室1中補充空氣 以支持其中廢渣的燃燒。具體地,固體燃燒室1可以采用沸騰床的燃燒方式,因為這種燃 燒方式可以使廢渣與空氣充分混合并徹底燃燒,有利于燃燒效率的提高。由于燃燒溫度過高會導致廢渣結焦,因此可以進一步在固體燃燒 室1中設置溫度調節結構,以防止高溫結焦現象的出現。具體地,所述溫度調節結構可以是冷卻管道,冷卻管道中通入流 動的冷卻水,并可以水平地分布于固體燃燒室1中。冷卻管道當然也 可以不是水平的設置,只要保證固體燃燒室1中的高溫煙氣流經冷卻 管道的表面即可。冷卻管道的設置方式不是本技術的關鍵。最好 盡可能地增大冷卻管道與固體燃燒室1中高溫煙氣的接觸面積,以提 高冷卻效率。冷卻管道的入水口 151和出水口 152可以設置于固體燃燒室1的 側壁。為了避免冷卻管道的內壁結垢,影響換熱效果,其中通入的冷 卻水應采用軟化水。還可以通過向固體燃燒室1中通入外部空氣來調節固體燃燒室1 中的燃燒溫度。具體地,可以在固體燃燒室1的側壁設置第二空氣入 口 12,自第二空氣入口 12向固體燃燒室1中通入溫度較低的外部空氣在此情況下,第二空氣入口 12即為所述溫度調節結構。根據不 同的需要,可以在固體燃燒室1的側壁另設第三空氣入口 13,以進一 步提高溫度調節能力。當然,必要時還可以設置更多的空氣入口,此 處不再贅述。此外,固體燃燒室1的底部還可以設置若干排灰口,用于清除積存的煤灰。氣體燃燒室2設置于固體燃燒室1的上部,具體地說,兩者是一 體的結構。氣體燃燒室2側壁的下部設置可燃氣體入口 21,可燃的廢 氣以及空氣的混合氣體可以自可燃氣體入口 21進入氣體燃燒室2內 部,并可以被產生于固體燃燒室1的高溫煙氣點燃,實現其在氣體燃 燒室2中的燃燒。請同時參考圖2,該圖為圖1所述混合燃燒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氣體燃燒室2側壁的上部可以通過煙氣管道22連通二次燃燒室 3,可燃的廢氣在二次燃燒室3進行二次燃燒,這樣可以顯著延長燃燒 流程,使所述可燃廢氣燃燒得更為徹底。二次燃燒室3進一步設有高 溫煙氣出口,該高溫煙氣出口可以連通熱交換設備,從而將所述高溫 煙氣的內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具體地,可以將其用于生產蒸汽, 進而用來發電。由于所述混合燃燒裝置的燃料為廢渣、廢氣,所述高溫煙氣中產 生大量的塵粒,所以最好進一步設置除塵裝置4,以對所述高溫煙氣 進行凈化。需要指出的是,在設置除塵裝置4的情況下,也可以不專門設置 二次燃燒室3,經一次燃燒的廢氣可以在除塵裝置4內部的部分風道 中進行二次燃燒,此時除塵裝置4與所述二次燃燒室3可以形成一體 的結構,圖1所示除塵裝置4與所述二次燃燒室3即為此種結構。所述除塵裝置4具體可以選用旋風除塵器,并且可以進一步將所 述旋風除塵器設置于二次燃燒室3下部。此時,除塵裝置4的出風口 41即為所述高溫煙氣出口 。下面簡要描述本技術所提供的混合燃燒裝置的工作過程。廢渣等固體燃料通過固體燃燒室1底部的入料口 14送入,同時 通過第一空氣入口 11向固體燃燒室1的底部通入空氣,所述顆粒狀的 固體燃料在固體燃燒室1中沸騰燃燒,形成高溫煙氣。可以通過第二 空氣入口 12、第三空氣入口 13以及冷卻管道調節固體燃燒室1中的 燃燒溫度,以防止出現高溫結焦現象。通過可燃氣體入口 21向氣體燃燒室2中通入廢氣等可燃氣體與空氣的混和氣體。由固體燃料燃燒所 形成的高溫煙氣上升,并將所述混合氣體點燃,所述可燃的廢氣即可在氣體燃燒室2中燃燒。所述可燃的廢氣即還可以進一步通過煙氣管 道22進入二次燃燒室3,并在其中進行二次燃燒。上述固體、氣體燃 料燃燒形成的高溫煙氣經除塵裝置4凈化后,由除塵裝置4的出風口 41輸送至熱交換設備。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混合燃燒裝置將固體燃燒室和氣體燃燒室 設為一體,且將所述氣體燃燒室設于固體燃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合燃燒裝置,用于固體和氣體混合燃料的燃燒,包括固體燃燒室和氣體燃燒室,所述氣體燃燒室通過煙氣管道連通二次燃燒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燃燒室與所述固體燃燒室連為一體,且所述氣體燃燒室位于所述固體燃燒室的上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偉,
申請(專利權)人:周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4[中國|廣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