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加熱裝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系統。加熱裝置能夠以抑制在通電時產生較大的溫度梯度的方式得到更充分的發熱量。加熱裝置(92)包括:導電性的陶瓷圓筒體(10)、內側電極(20)、以及外側電極(30)。以包含在沿著陶瓷圓筒體(10)的徑向延伸的同一軸線(RL)上配置的多個第一肋(11)的方式沿著陶瓷圓筒體(10)的徑向延伸的非直線部(13)在陶瓷圓筒體(10)中呈輻射狀排列。內側電極(20)及外側電極(30)設置成:電流在內側電極(20)與外側電極(30)之間至少經由非直線部(13)而呈輻射狀流通。
Heat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ystem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加熱裝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系統
本專利技術涉及加熱裝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系統。
技術介紹
專利文獻1公開如下裝置,該裝置如該文獻的圖1所公開那樣,通過在電極12、13間對陶瓷蜂窩結構體20A進行通電加熱,使得負載于陶瓷蜂窩結構體20A的催化劑升溫至活性溫度(也一并參照專利文獻1的段落0032)。專利文獻2公開金屬整體催化劑,其配置于陶瓷制的主整體催化劑的上游側。金屬整體催化劑中,在其中心軸上設置有一個電極,金屬整體催化劑的外框作為另一個電極使用(參照專利文獻2的圖4)。金屬整體催化劑的徑向內側部分的發熱量大于徑向外側部分的發熱量(參照專利文獻2的圖4)。氣體向金屬整體催化劑的徑向內側部分流入的流入量大于氣體向金屬整體催化劑的徑向外側部分流入的流入量。因此,金屬整體催化劑的橫截面的溫度分布得以均勻化(參照專利文獻2的圖6)。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163423號專利文獻2:日本實開昭63-67609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希望提供一種:能夠以抑制在通電時產生較大的溫度梯度的方式得到更充分的發熱量的加熱裝置。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案所涉及的加熱裝置具備:導電性的陶瓷圓筒體,該導電性的陶瓷圓筒體的隔室配列呈同心圓狀配置,該隔室配列是隔室沿著陶瓷圓筒體的周向配置而形成的;內側電極,該內側電極與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內壁部電連接;以及外側電極,該外側電極與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外壁部電連接,在所述陶瓷圓筒體的所述內壁部與所述外壁部之間多次折曲或彎曲且沿著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徑向延伸的非直線部在所述陶瓷圓筒體中呈輻射狀排列,所述內側電極及所述外側電極設置成:電流在所述內側電極與所述外側電極之間至少經由所述非直線部而呈輻射狀流通。在某個方案中,所述非直線部包括沿著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徑向延伸的多個第一肋,所述多個第一肋在沿著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徑向延伸的相鄰的軸線上交替配置。在某個方案中,所述非直線部包括按與所述軸線交叉的方式延伸的多個第二肋,在同一所述軸線上相鄰的第一肋借助2個第二肋以及相鄰的所述軸線上的1個第一肋而連接。在某個方案中,所述隔室具有多邊形的開口形狀。在某個方案中,在所述隔室的至少1個角部設置有圓角。在某個方案中,所述非直線部的折曲次數大于所述隔室配列的數量。在某個方案中,所述內側電極和/或所述外側電極為筒狀電極。在某個方案中,所述筒狀電極形成于所述陶瓷圓筒體的所述內壁部的內壁面整個區域,或者,形成于所述陶瓷圓筒體的所述外壁部的外壁面整個區域。在某個方案中,在所述筒狀電極設置有沿著所述筒狀電極的周向配置的溝。在某個方案中,當將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內徑設為R1,將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外徑設為R2時,滿足0.3<(R1/R2)。在某個方案中,當將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內徑設為R1,將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外徑設為R2時,滿足0.6<(R1/R2)。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案所涉及的系統具備:流路,該流路供廢氣流通;上述記載的加熱裝置;廢氣凈化裝置,該廢氣凈化裝置在所述流路中的廢氣流通方向上設置于比所述加熱裝置更靠下游側的位置;以及切換部,該切換部將所述廢氣的流路在所述加熱裝置中包含的所述陶瓷圓筒體的所述隔室提供的第一流路與所述陶瓷圓筒體的由所述隔室包圍的筒孔提供的第二流路之間進行切換。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案所涉及的加熱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基于擠出成型來制造隔室配列呈同心圓狀配置的導電性的陶瓷圓筒體的工序,該隔室配列是隔室沿著陶瓷圓筒體的周向配置而形成的;相對于所述陶瓷圓筒體而固定內側電極的工序;以及相對于所述陶瓷圓筒體而固定外側電極的工序,在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內壁部與外壁部之間多次折曲或彎曲且沿著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徑向延伸的非直線部在所述陶瓷圓筒體中呈輻射狀排列,所述內側電極及所述外側電極設置成:電流在所述內側電極與所述外側電極之間至少經由所述非直線部而呈輻射狀流通。在某個方案中,相對于所述陶瓷圓筒體而固定內側電極的工序包括:相對于所述陶瓷圓筒體而冷縮配合或壓入所述內側電極的工序。在某個方案中,相對于所述陶瓷圓筒體而固定外側電極的工序包括:相對于所述陶瓷圓筒體而熱壓配合所述外側電極的工序。在某個方案中,在所述陶瓷圓筒體與所述內側電極之間設置有中間層。在某個方案中,在所述陶瓷圓筒體與所述外側電極之間設置有中間層。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案,可以提供:能夠以抑制在通電時產生較大的溫度梯度的方式得到更充分的發熱量的加熱裝置。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案所涉及的系統的示意圖,且是能夠基于在廢氣的流路所設置的開閉部件的控制而經由陶瓷圓筒體的隔室或筒孔向廢氣凈化裝置供給廢氣的系統的示意圖。圖2是在廢氣的流路中設置于比廢氣凈化裝置更靠上游側的位置的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案所涉及的加熱裝置的示意立體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案所涉及的加熱裝置中包含的陶瓷圓筒體的第一端部的示意主視圖。圖3中,利用箭頭而圖示了陶瓷圓筒體的內徑和外徑。圖3中的單點劃線所示的范圍內的隔室的圖示被省略。圖4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案所涉及的系統的動作的示意時序圖。圖5是表示在外側電極與陶瓷圓筒體之間設置有中間層的方案的示意圖。圖6是表示沿著陶瓷圓筒體的軸向延伸的溝形成于外側電極的內周面的方案的示意圖。圖7是表示沿著陶瓷圓筒體的軸向延伸的溝形成于外側電極的外周面的方案的示意圖。圖8是表示圖3中的位于徑向最內側的隔室配列和位于徑向最外側的隔室配列被填滿的方案的示意圖。圖9是表示在隔室的至少1個角部設置有圓角的方案的示意圖。圖10是表示隔室的開口形狀為四邊形的方案的示意圖。圖11是表示隔室的開口形狀及配置的變形的示意圖。圖12是表示隔室的開口形狀及配置的變形的示意圖。圖13是表示隔室的開口形狀及配置的變形的示意圖。圖14是表示隔室的開口形狀及配置的變形的示意圖。圖15是表示隔室的開口形狀及配置的變形的示意圖。圖16是表示隔室的開口形狀及配置的變形的示意圖。圖17是表示比較例所涉及的隔室配置的示意圖。圖18是表示比較例所涉及的隔室配置及電極配置的示意圖。符號說明10…陶瓷圓筒體、OP10…隔室、13…非直線部、14…內壁部、15…外壁部、20…內側電極、30…外側電極。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圖1至圖18,對本專利技術的非限定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以下,關于某個加熱裝置記載的各特征除了理解為與其他特征的組合,還可理解為與其他特征獨立的個別特征。將個別特征的全部組合進行記載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多余的,因此省略。個別特征以“某個方案”這一表達來明示,或者,僅以“方案”這一表達來明示。個別特征并不是僅在例如附圖所公開的加熱裝置中通用,可理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加熱裝置,其中,具備:/n導電性的陶瓷圓筒體,該導電性的陶瓷圓筒體的隔室配列呈同心圓狀配置,該隔室配列是隔室沿著陶瓷圓筒體的周向配置而形成的;/n內側電極,該內側電極與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內壁部電連接;以及/n外側電極,該外側電極與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外壁部電連接,/n在所述陶瓷圓筒體的所述內壁部與所述外壁部之間多次折曲或彎曲且沿著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徑向延伸的非直線部在所述陶瓷圓筒體中呈輻射狀排列,/n所述內側電極及所述外側電極設置成:電流在所述內側電極與所述外側電極之間至少經由所述非直線部而呈輻射狀流通。/n
【技術特征摘要】
20181023 JP 2018-1995411.一種加熱裝置,其中,具備:
導電性的陶瓷圓筒體,該導電性的陶瓷圓筒體的隔室配列呈同心圓狀配置,該隔室配列是隔室沿著陶瓷圓筒體的周向配置而形成的;
內側電極,該內側電極與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內壁部電連接;以及
外側電極,該外側電極與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外壁部電連接,
在所述陶瓷圓筒體的所述內壁部與所述外壁部之間多次折曲或彎曲且沿著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徑向延伸的非直線部在所述陶瓷圓筒體中呈輻射狀排列,
所述內側電極及所述外側電極設置成:電流在所述內側電極與所述外側電極之間至少經由所述非直線部而呈輻射狀流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裝置,其中,
所述非直線部包括沿著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徑向延伸的多個第一肋,所述多個第一肋在沿著所述陶瓷圓筒體的徑向延伸的相鄰的軸線上交替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熱裝置,其中,
所述非直線部包括按與所述軸線交叉的方式延伸的多個第二肋,在同一所述軸線上相鄰的第一肋借助2個第二肋以及相鄰的所述軸線上的1個第一肋而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加熱裝置,其中,
所述隔室具有多邊形的開口形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加熱裝置,其中,
在所述隔室的至少1個角部設置有圓角。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加熱裝置,其中,
所述非直線部的折曲次數大于所述隔室配列的數量。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加熱裝置,其中,
所述內側電極和/或所述外側電極為筒狀電極。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加熱裝置,其中,
所述筒狀電極形成于所述陶瓷圓筒體的所述內壁部的內壁面整個區域,或者,形成于所述陶瓷圓筒體的所述外壁部的外壁面整個區域。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熱裝置,其中,
在所述筒狀電極設置有沿著所述筒狀電極的周向配置的溝。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加熱裝置,其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宮入由紀夫,桝田昌明,沙維爾·巴爾托洛,
申請(專利權)人:日本礙子株式會社,佛吉亞排氣系統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