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墊之結構改良,系由墊體,及設在墊體內側之發熱裝置所構成;該發熱裝置系為一受絕緣材質本體披覆區隔中間具透孔之蜂巢式發熱元件,該發熱元件本身具有自動控溫功能,且控制路徑并經一設在墊體內側之溫控開關所控制,又,該發熱元件并被本體架高區隔,上、下兩端分別形成一熱風出口與一冷風入口,使墊體內的冷空氣可經由冷風入口進入,再經由發熱元件之蜂巢透孔加熱,產生上升的動力,相對使冷風入口產生吸力,使熱量由熱風口送出,達到冷、熱對流循環效果。(*該技術在201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系提供一種氣墊之結構改良,尤指一種不需仰賴外加式之風扇動力源,即可使氣墊之內側達到冷熱對流循環效果,使墊面保持熱溫并具有極靜音貼心舒適之使用功能,并可使生產成本降低,屬于日常生活保健用品。關于氣墊之結構,本申請人曾于1993年11月8日以《充氣式暖床結構改良》在臺灣提出技術專利申請(詳見附件1993年11月8日在臺灣申請的公告編號為294938之專利公告影印本),該專利申請因系利用風扇(如附件第一圖、第二圖標號30所示)吹向墊體內側之發熱體,來達到熱流循環效果,使天冷時人躺(坐)在該墊體上具有舒適之保暖功能;但風扇在啟動運行時,或多或少皆會發出風動聲音,對于習慣在寧靜睡夢中享受睡眠效果之使用者來說,因有噪音干擾誠難提供一種寧靜之休息環境。本技術一種氣墊之結構改良,其目的是不需仰賴外加式之風扇動力源,即可使氣墊之內側達到冷熱對流循環效果,具有極靜音貼心舒適之使用功能,并可降低生產成本。本技術一種氣墊之結構改良,包含有一墊體,系內呈中空且外圍具氣密性,內側可充氣產生鼓起膨脹撐高效果;及一發熱裝置,系設在墊體內側,以提供墊體發熱所需之熱量;其特征在于該發熱裝置系為一受絕緣材質本體披覆區隔且中間具透孔之蜂巢式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發熱元件,該發熱元件被本體架高區隔,上、下兩端分別形成一熱風出口與一冷風入口,使發熱元件作動時墊體內之冷空氣經由冷風入口進入,并受發熱元件之加熱產生熱空氣經由透孔上升,而由其熱風出口送出,達到冷、熱對流循環效果,使墊體具有無噪音寧靜保暖功能。其中,該發熱元件之控制線路系可受一設在墊體內側之溫控開關所控制。本技術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能有效改善習知風扇馬達運轉所產生之擾人噪音,具有無噪音寧靜度佳之功效,又可降低生產成本,使用安全可靠,操作簡便,具有實用價值。本技術具有如下附圖附圖說明圖1系本技術實施例之墊體結構示意圖。圖2系本技術實施例發熱裝置之結構外觀圖。圖3系本技術實施例發熱裝置設在墊體內側之相關位置圖。圖中標號說明如下10墊體20發熱裝置21本體22發熱元件23控制線 24冷風入口25熱風出 220導電片 221透孔茲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述如下首先,請參閱圖1所示,本技術氣墊之結構改良大致系由一內側可充氣產生鼓起膨脹撐高效果且外圍具密氣性之充氣式墊體10、及一設在該墊體10內側,可提供墊體10發熱熱量之發熱裝置20所構成;其中,該墊體10,可設成任何結構形狀,如單、雙人使用之墊體、坐墊、床墊、或多人共同使用之大面積墊體,實施使用上并不局限,外圍具密氣性,內側可充灌氣體使墊體10撐起;該發熱裝置20,如圖2所示,數量系可視墊體10內側之空間面積熱量需求作適當之配置,其結構請配合圖2、3所示,系由一受絕緣材質(如聚氯乙烯(PVC))本體21披覆區隔之蜂巢式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發熱元件22所構成,該蜂巢式PTC為實心塊狀本身具自動控溫功能,中間具有蜂巢式透孔221,使較冷空氣可經由透孔往上將PTC之發熱元件22所產生之熱溫往上帶;其中,該發熱元件22上下端各具一導電片220并外接有控制線23(如圖2所示),其控制路徑并經一溫控開關所控制,萬一發熱元件22未切斷電源,而墊體10卻處于洩氣狀態而貼合在發熱元件22頂面,藉由該溫控開關之溫控檢測,即可達到自動斷電安全保護效果,使用安全可靠。此外,本體21相對發熱元件22之上、下兩端系未區隔,且該發熱元件22被本體21架高區隔置中,以具有良好之散熱效果;藉此,發熱元件22之上、下兩端即分別形成一熱風出口25與冷風入口24(如圖3所示),使墊體10內側之冷空氣可經由其冷風入口24進入,并經由其發熱元件22之加熱,即可產生熱空氣上升,而由其熱風出口25送出,達到冷、熱對流自動溫熱效果,使熱源在墊體10內具循環流動性。所以,本技術在使用時藉由PTC發熱元件22為具透孔221之蜂巢狀設置,發熱元件22被架空定位,使上、下端分別具一熱風出25及冷風入口24,再藉由PTC發熱元件22發熱時會產生熱上升動力在冷風入口會產生吸力,使冷空氣自然經由透孔221。經加熱后上升至上方之床面,使床面保持暖溫,如此,PTC發熱元件22一直發熱,在床面便會持續保持暖溫。而且亦可提供極佳之寧靜舒適度,絕對不會發出任何風動聲音擾人,對于習知氣墊結構所具有的風扇噪音缺失,確實具有有效地改善,再者,因省略了風扇馬達之設置,本技術在成本上又可大幅降低,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另,需要強調的是,前面所述之墊體10內側雖僅設有發熱裝置20,但該發熱裝置20并非一般型之發熱元件,而系蜂巢式PTC發熱元件22,其熱效應相當高,約可達90%以上,再加上其本身系受到絕緣本體21之披覆區隔,以致,絕不會發生有漏電或靜電效應,即使墊體10泄氣,仍可藉由溫控開關之溫控斷電,達到安全控制效果。又,這種蜂巢式PTC發熱元件22之用電量極小,再加上墊體10內的空氣只在一密封空間里循環,所以,熱損失很小,可節省能源。權利要求1.一種氣墊之結構改良,包含有內呈中空且外圍具氣密性,內側充氣產生鼓起膨脹撐高效果的一墊體;及設在墊體內側,以提供墊體發熱所需之熱量的一發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發熱裝置系為一受絕緣材質本體披覆區隔且中間具透孔之蜂巢式發熱元件,該發熱元件被本體架高區隔,上、下兩端分別形成一熱風出口與一冷風入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氣墊之結構改良;其中,控制該發熱元件之控制線路的溫控開關設在墊體內側。專利摘要一種氣墊之結構改良,系由墊體,及設在墊體內側之發熱裝置所構成;該發熱裝置系為一受絕緣材質本體披覆區隔中間具透孔之蜂巢式發熱元件,該發熱元件本身具有自動控溫功能,且控制路徑并經一設在墊體內側之溫控開關所控制,又,該發熱元件并被本體架高區隔,上、下兩端分別形成一熱風出口與一冷風入口,使墊體內的冷空氣可經由冷風入口進入,再經由發熱元件之蜂巢透孔加熱,產生上升的動力,相對使冷風入口產生吸力,使熱量由熱風口送出,達到冷、熱對流循環效果。文檔編號A47C27/08GK2459990SQ01201528公開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18日專利技術者張崇泰 申請人:張崇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墊之結構改良,包含有:內呈中空且外圍具氣密性,內側充氣產生鼓起膨脹撐高效果的一墊體;及設在墊體內側,以提供墊體發熱所需之熱量的一發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發熱裝置系為一受絕緣材質本體披覆區隔且中間具透孔之蜂巢式發熱元件,該發熱元 件被本體架高區隔,上、下兩端分別形成一熱風出口與一冷風入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崇泰,
申請(專利權)人:張崇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