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室內生態優化裝置,由箱殼、飲水裝置、空氣優化裝置、光生物反應裝置及相關電路組成,上部箱罩上設有電路控制指示面,在箱殼頂部裝有水箱,該水箱連接箱罩內的半導體溫差制冷器,箱罩內安裝有負離子臭氧發生器和由光能罩套護的光熱源及攪拌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供應冷熱飲用水;優化室內空氣;空氣凈化消毒、增氧加濕;通過光生物反應,生產可供食用的營養保健食品,例如螺旋藻、小球藻及其他可供食用的微藻。(*該技術在201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利用生物反應特性和現代電子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效果和作用,來改善優化室內空氣質量并提供鮮活營養食品的多功能生態優化裝置。全球性的環境污染,是人類的最大災難,也是全世界科學工作者都關注的難題。人們更注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小環境——室內的空氣質量,比戶外環境更差,這對于現代人,特別是長期生括工作在城市室內的人們來講危害健康的程度更嚴重,更應該盡快加以解決。本技術的目的就是在人類還無法完全制止環境污染、還不能馬上解決大環境空氣質量惡化問題之前,提供一種利用生物反應特性和現代電子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效果和作用,來改善優化室內空氣質量并提供營養食品的生態優化裝置。推廣使用這種小型的生態優化裝置來實現室內小環境的治理和改善,從而保障人類的生命健康。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室內生態優化裝置,主要由箱殼、飲水裝置、空氣優化裝置、光生物反應裝置及相關電路組成,其特征在于箱殼由上部箱罩、箱罩下面的安裝底板、下部透光筒罩、底部的基座連接為整體組成;該上部箱罩上設有電路控制指示面和采集杯臺;飲水裝置的結構為在箱殼頂部裝有水箱,該水箱的水從飲水口流出;空氣優化裝置的結構為箱罩內安裝有負離子臭氧發生器和風扇,該風扇由電動機驅動;在箱罩的側壁上設置有負離子臭氧輸出口;光生物反應裝置的結構為在透光筒罩內的培養箱內設有由光能罩套護的光熱源,在培養箱設有攪拌器,該攪拌器由底板上的軸座和基座上的軸座支承,該攪拌器由電動機驅動旋轉,在基座上設有連通透光筒罩內培養箱的放液口。本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實現所述飲水裝置包括一半導體溫差致冷器,該溫差致冷器設置于箱罩內連接水箱。所述驅動攪拌器的電動機與驅動風扇的電動機為同一電動機。所述攪拌器為呈“S”形彎曲的桿,該彎曲桿可以是實心的,也可以是有出氣口的空心狀。所述光生物反應裝置的光熱源為裝在光能罩內的日光燈。所述空氣優化裝置還包括一水蒸發器,裝在箱罩內的底板上;由蒸發供水口供水,在箱罩上設置有加濕空氣出口。在所述箱罩內還設置有加濕空氣輸送管,該輸送管連接加濕空氣出口。所述光生物反應裝置還包括一采集泵,該采集泵設置于透光筒罩內,該采集泵出口連通采集口。本技術有以下積極有益的效果在一個一體化的裝置中,設置儲水箱及供水裝置、負離子臭氧發生器、水蒸發器及鼓風循環裝置;生物培養養殖堡及生物體提取采集裝置。上述各裝置在電能作用下工作,最終實現1.供應冷熱飲用水;2.優化室內空氣空氣凈化、消毒、增氧、加濕、提高空氣負離子含量、飄香;3.通過光生物反應,生產可供食用的保健食品,例如螺旋藻、小球藻及其他可供食用的微藻。在本技術的一體化裝置中,負離子臭氧發生器不斷地產生負離子和“O3”;水蒸發器將儲水箱供給的水變成蒸汽;生物培養堡中在光合作用下高速繁殖生長的光生物(如微藻)不斷地吸收空氣中的“CO2”并放出生物“O2”。從而有效地改善室內的空氣質量,并能夠提供一定的營養食物,這是一舉多得,通過小裝置改善小環境的有效手段?,F結合附圖進行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攪拌器的另一實施例的局部剖視示意圖。附圖編號1.水箱101.半導體溫差致冷器 102.飲水口103.蒸發供水口2.負離子臭氧發生器3.(攪拌、鼓風兩用的)電動機 4.水蒸發器(加濕器)5.加濕空氣出 501.加濕氣輸送管6.(內設日光燈的)光能罩7.采集口701.采集杯臺 702.水汽孔口8.電路控制指示面9.攪拌器 901.空心管出氣口10.培養箱(培養堡)11.箱殼111.箱罩 112.安裝底板113.透明透光筒罩 114.基座115.軸座 116.軸座12.采集泵(潛泵,氣液兩用泵)13.放液口14.風扇15.負離子臭氧輸出口請參照圖1,本技術的室內生態優化裝置,主要由箱殼、飲水裝置、空氣優化裝置、光生物反應裝置及相關電路組成,該電路可以使用已有技術。箱殼11由上部箱罩111、箱罩111下面的安裝底板112、下部透光筒罩113、底部的基座114連接為整體組成;該上部箱罩111上設有電路控制指示面8和采集杯臺701;飲水裝置的結構為在箱殼頂部裝有水箱1,該水箱連接箱罩111內的半導體溫差制冷器101,水從飲水口102流出;空氣優化裝置的結構為箱罩111內安裝有負離子臭氧發生器2和風扇14,該風扇由電動機3驅動;在箱罩的側壁上設置有負離子臭氧輸出口15;光生物反應裝置的結構為在透光筒罩113內的培養箱10的中心設有由光能罩6套護的光熱源,在培養箱10一側設有攪拌器9,該攪拌器由底板112上的軸座115和基座上的軸座116支承,該攪拌器9由電動機驅動旋轉,在基座114上設有連通透光筒罩113內培養箱10的放液口13。所述驅動攪拌器9的電動機與驅動風扇14的電動機為同一電動機3。所述攪拌器9為呈“S”形彎曲的桿。所述攪拌器9可以是實心桿,也可以是有出氣口901的空心桿。所述光生物反應裝置的光熱源為裝在光能罩6內的日光燈601。所述空氣優化裝置還包括一水蒸發器4,裝在箱罩111內的底板112上,由蒸發供水口103供水,在箱罩111上設置有加濕空氣出口5。在所述箱罩111內還設置有加濕空氣輸送管501,該輸送管501連接加濕空氣出口5。所述光生物反應裝置還包括一采集泵12,該采集泵設置于透光筒罩113內,該采集泵出口連通采集口7。上述裝置裝置當接通電源后,生物培養堡10內的光合生物體細胞開始生長繁殖,光合作用在高速繁殖生長過程中,不斷地吸收室內空氣中的“CO2”并放出生物氧氣,使室內有害氣體減少,生物“O2”氣體增加。在上述生物堡10工作的同時,電器控制箱2中的負離子及“O3”發生器2和水蒸發器4也開始工作,不斷產生負離子和“O3”,水蒸氣發生器4由水箱1及蒸發供水口103供水,并立即汽化從出氣口5排出,散發到空氣中,使空氣中的負離子及濕度增加,由于“O3”的殺菌消毒作用,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及異味會大大降低。當生物培養堡10內的生物體繁殖到一定濃度時,可通過采集泵12將培養堡10中的培養液經采集口7抽出,經另外準備的網式采集杯將生長成熟的生物活體收獲,并經采集口7用儲水箱1中的可飲用水沖洗加適當飲水或飲料后食用。權利要求1.一種室內生態優化裝置,主要由箱殼、飲水裝置、空氣優化裝置、光生物反應裝置及相關電路組成,其特征在于箱殼(11)由上部箱罩(111)、箱罩(111)下面的安裝底板(112)、下部透光筒罩(113)、底部的基座(114)連接為整體組成;該上部箱罩(111)上設有電路控制指示面(8)和采集杯臺(701);飲水裝置的結構為在箱殼頂部裝有水箱(1),該水箱的水從飲水口(102)流出;空氣優化裝置的結構為箱罩(111)內安裝有負離子臭氧發生器(2)和風扇(14),該風扇由電動機(3)驅動;在箱罩的側壁上設置有負離子臭氧輸出口(15);光生物反應裝置的結構為在透光筒罩(113)內的培養箱(10)內設有由光能罩(6)套護的光熱源,在培養箱(10)設有攪拌器(9),該攪拌器由底板(112)上的軸座(115)和基座上的軸座(116)支承,該攪拌器(9)由電動機驅動旋轉,在基座(114)上設有連通透光筒罩(113)內培養箱(10)的放液口(1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室內生態優化裝置,主要由箱殼、飲水裝置、空氣優化裝置、光生物反應裝置及相關電路組成,其特征在于:箱殼(11)由上部箱罩(111)、箱罩(111)下面的安裝底板(112)、下部透光筒罩(113)、底部的基座(114)連接為整體組成;該上部箱罩(111)上設有電路控制指示面(8)和采集杯臺(701);飲水裝置的結構為:在箱殼頂部裝有水箱(1),該水箱的水從飲水口(102)流出;空氣優化裝置的結構為:箱罩(111)內安裝有負離子臭氧發生器(2)和風扇(14),該風扇由電動機(3)驅動;在箱罩的側壁上設置有負離子臭氧輸出口(15);光生物反應裝置的結構為:在透光筒罩(113)內的培養箱(10)內設有由光能罩(6)套護的光熱源,在培養箱(10)設有攪拌器(9),該攪拌器由底板(112)上的軸座(115)和基座上的軸座(116)支承,該攪拌器(9)由電動機驅動旋轉,在基座(114)上設有連通透光筒罩(113)內培養箱(10)的放液口(1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恒光,
申請(專利權)人:李恒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