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高支模智能安全監控系統,包括卡箍板,參數檢測傳感器和報警單元,參數檢測傳感器將數據傳輸到控制處理單元,報警單元與控制處理單元的輸出端;卡箍板的表面設有兩個收納腔,收納腔的表面設有利用電磁鐵控制開關的鎖蓋,收納腔內設有用于儲納液態二氧化碳的氣罐盒,氣罐盒的出氣口設有保護氣囊袋,收納腔的兩個平行內壁分別設有子彈頭鑿孔,子彈頭鑿孔內安裝有壓縮彈簧,氣罐盒安裝在子彈頭鑿孔內部的U形安插立柱之間;本方案在參數檢測傳感器的外表面形成一個保護圈,可避免高支模的其他桿件撞擊擠壓參數檢測傳感器,提高參數檢測傳感器的使用壽命。
An intelligent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high formwork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支模智能安全監控系統
本技術實施例涉及土木工程
,具體涉及一種高支模智能安全監控系統。
技術介紹
高支模的坍塌在工程建設事故中占有較高的比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高支模承載過大或變形過大誘發系統內鋼構件失效,發生高支模局部坍塌或整體傾覆,進而造成混凝土澆注作業人員傷亡。在現有技術中,高支模倒塌之后對于整個監測系統造成全面的破壞,無法保留原有的數據,不具有溯源性,難以快速追蹤和定位高支模結構發生坍塌的原因和具體位置,另外每次的坍塌事故均會對傳感器等終端造成破壞,當后期重建時就不能再重新利用之前的結構,這樣勢必就會導致智能檢測系統成本增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此,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高支模智能安全監控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傳感器等終端造成破壞,智能檢測系統成本增高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支模智能安全監控系統,包括可拆卸安裝在高支模桿件上的卡箍板,以及通過螺栓安裝在所述卡箍板上的參數檢測傳感器,所述卡箍板在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的側邊設有報警單元,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通過無線傳輸單元將數據傳輸到控制處理單元,所述報警單元與所述控制處理單元的輸出端;所述卡箍板的表面設有兩個關于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對稱分布的收納腔,所述收納腔的表面設有利用電磁鐵控制開關的鎖蓋,所述收納腔內設有用于儲納液態二氧化碳的氣罐盒,所述氣罐盒的出氣口設有保護氣囊袋,所述收納腔的兩個平行內壁分別設有子彈頭鑿孔,所述子彈頭鑿孔內安裝有與所述子彈頭鑿孔中心線平行的壓縮彈簧,并且所述子彈頭鑿孔內設可活動旋轉的U形安插立柱,所述氣罐盒安裝在兩個所述U形安插立柱之間。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鎖蓋的電磁鐵與所述控制處理單元的輸出端連接,并且所述鎖蓋為常關狀態,所述控制處理單元控制所述鎖蓋的電磁鐵斷電觸發時間與所述報警單元的警報觸發時間相同。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壓縮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子彈頭鑿孔的內壁上,所述壓縮彈簧的另一端設有圓形墊片,所述U形安插立柱可繞所述圓形墊片活動旋轉。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U形安插立柱的外表面形狀與所述子彈頭鑿孔的形狀相同,并且兩個所述U形安插立柱的內部中心位置分別設有與所述氣罐盒兩端直徑相同的開孔,所述開孔內壁上設有用于加大摩擦力的墊片。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方案,兩個對稱分布的所述保護氣囊袋上分別設有配合使用的魔術貼,所述魔術貼將兩個所述保護氣囊袋粘貼對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進行保護。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具有如下優點:本技術通過在參數檢測傳感器的卡箍板上增加抗撞擊功能的氣囊,當高支模垮塌時,能在參數檢測傳感器的外表面形成一個保護圈,可避免高支模的其他桿件撞擊擠壓參數檢測傳感器,提高參數檢測傳感器的使用壽命,降低整個高支模智能安全監控系統的維護成本。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示例性的,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引伸獲得其它的實施附圖。本說明書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技術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技術所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圖1為本技術實施方式中安全監測系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方式圖1中的A結構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方式圖2中的保護氣囊袋的撐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方式中保護氣囊袋和報警控制的結構框圖。圖中:1-卡箍板;2-參數檢測傳感器;3-報警單元;4-無線傳輸單元;5-控制處理單元;6-收納腔;7-鎖蓋;8-氣罐盒;9-保護氣囊袋;10-子彈頭鑿孔;11-壓縮彈簧;12-U形安插立柱;13-圓形墊片;14-開孔;15-墊片;16-魔術貼。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和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高支模智能安全監控系統,本實施方式的高支模智能安全監控系統具體包括現場監測傳感器、數據傳輸模塊、數據接收模塊和數據處理模塊,其具體的實現過程為:在支架預壓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通過實時檢測高支模關鍵部位或者薄弱部位的水平位移、模板沉降、立桿軸力和桿件傾角等參數,監控高支模系統的工作狀態,協助現場施工人員及時發現高支模系統的異常變化,當高支模監測參數超過預設限值時,監測系統自動通知現場工作人員停止作業,迅速撤離現場。具體包括可拆卸安裝在高支模桿件上的卡箍板1,以及通過螺栓安裝在所述卡箍板1上的參數檢測傳感器2,所述卡箍板1在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2的側邊設有報警單元3,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2通過無線傳輸單元4將數據傳輸到控制處理單元5,所述報警單元3與所述控制處理單元5的輸出端。參數檢測傳感器2具體包括傾角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等,主要用于檢測高支模施工現場的數據來實時快速準確的判斷高支模的安全性。因此本實施方式的數據采集、數據發送、數據接收處理和后期管控的具體實現方式為:參數檢測傳感器2安裝完成后,實時采集在施工現場的高支模壓力、傾斜和位移數據,通過無線傳輸單元4將數據傳輸到控制處理單元5,控制處理單元5接收并處理數據,將每個參數的實時數據與預設限值實施對比,當數據大于預設限值時,則報警單元4工作,提醒工作人員原理高支模現場。至于傾角傳感器的型號可以選用西安精準測控自主研發生產的型號為PM-TSⅠ/Ⅱ-DH系列的單雙軸高精度傾角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可以選用GHNV19系列-回彈式LVDT位移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可選用擴散硅壓力變送器,而控制處理單元5可選擇西門子SIMATICS7-400CPU414-3控制處理器。本實施方式的參數檢測傳感器2可以自帶無線傳輸單元4,同時也包含有線傳輸單元的功能,可任意選擇無線數據傳輸或者有線數據傳輸的功能。當高支模的壓力或者位移過大發生垮塌事故時,傾角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報警單元3都很有可能被高支模桿架壓碎,從而在實際操作中,一旦出現高支模垮塌時間,則傾角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報警單元3大多都會損壞,嚴重增加高支模的測量監控成本,因此需要在傾角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報警單元3的安裝板件上增設提高減震抗撞擊能力的部件。如圖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高支模智能安全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安裝在高支模桿件上的卡箍板(1),以及通過螺栓安裝在所述卡箍板(1)上的參數檢測傳感器(2),所述卡箍板(1)在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2)的側邊設有報警單元(3),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2)通過無線傳輸單元(4)將數據傳輸到控制處理單元(5),所述報警單元(3)與所述控制處理單元(5)的輸出端;/n所述卡箍板(1)的表面設有兩個關于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2)對稱分布的收納腔(6),所述收納腔(6)的表面設有利用電磁鐵控制開關的鎖蓋(7),所述收納腔(6)內設有用于儲納液態二氧化碳的氣罐盒(8),所述氣罐盒(8)的出氣口設有保護氣囊袋(9),所述收納腔(6)的兩個平行內壁分別設有子彈頭鑿孔(10),所述子彈頭鑿孔(10)內安裝有與所述子彈頭鑿孔(10)中心線平行的壓縮彈簧(11),并且所述子彈頭鑿孔(10)內設可活動旋轉的U形安插立柱(12),所述氣罐盒(8)安裝在兩個所述U形安插立柱(12)之間。/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支模智能安全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安裝在高支模桿件上的卡箍板(1),以及通過螺栓安裝在所述卡箍板(1)上的參數檢測傳感器(2),所述卡箍板(1)在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2)的側邊設有報警單元(3),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2)通過無線傳輸單元(4)將數據傳輸到控制處理單元(5),所述報警單元(3)與所述控制處理單元(5)的輸出端;
所述卡箍板(1)的表面設有兩個關于所述參數檢測傳感器(2)對稱分布的收納腔(6),所述收納腔(6)的表面設有利用電磁鐵控制開關的鎖蓋(7),所述收納腔(6)內設有用于儲納液態二氧化碳的氣罐盒(8),所述氣罐盒(8)的出氣口設有保護氣囊袋(9),所述收納腔(6)的兩個平行內壁分別設有子彈頭鑿孔(10),所述子彈頭鑿孔(10)內安裝有與所述子彈頭鑿孔(10)中心線平行的壓縮彈簧(11),并且所述子彈頭鑿孔(10)內設可活動旋轉的U形安插立柱(12),所述氣罐盒(8)安裝在兩個所述U形安插立柱(12)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支模智能安全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鎖蓋(7)的電磁鐵與所述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守東,吳守民,任維,孫東濤,佟濤,陽森,
申請(專利權)人:中交三公局北京工程試驗檢測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