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醫用臨床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醫護人員和陪護人員無任何防護直接與病患接觸而導致被傳染的問題,包括病床和防護面板,所述病床的首末兩端分別一體設置有床頭板和床尾板,床頭板的側壁之間轉動設置有所述的防護面板,且床頭板背面的兩側分別焊有連接座,連接座的外側設置有調節桿,并且床頭板背面的中間位置焊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一側設置有手輪,手輪的一端在固定座的內部連接有驅動齒輪,相比于將病患直接露于病房的環境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僅能夠極大地降低醫護人員和陪護家屬被傳染的幾率,而且也不妨礙病患正常的呼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
本技術涉及醫用臨床器械
,尤其涉及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醫學本身及相關學科的發展,新的診療技術和方法層出不窮,解決了許多以往無法克服的難題,為患者和醫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呼吸科病區內,很多呼吸系統的疾病可以通過呼吸道、空氣飛沫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而呼吸科的醫務人員以及病患家屬需要頻繁與這些病患進行直接接觸,導致其被傳染的幾率很大,甚至危及這些人的生命,因此亟需一種給患者使用的防護裝置來避免與他人的直接接觸,以此為醫務人員以及陪護家屬一個安全的環境。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醫護人員和陪護人員無任何防護直接與病患接觸而導致被傳染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包括病床和防護面板,所述病床的首末兩端分別一體設置有床頭板和床尾板,床頭板的側壁之間轉動設置有所述的防護面板,且床頭板背面的兩側分別焊有連接座,連接座的外側設置有調節桿,并且床頭板背面的中間位置焊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一側設置有手輪,手輪的一端在固定座的內部連接有驅動齒輪,驅動齒輪的兩側均嚙合設置有從動齒輪,而兩個從動齒輪的中間固定安裝有轉軸,轉軸的兩端分別與兩側的調節桿連接固定,所述調節桿與防護面板的側壁連接固定,所述病床的兩側側壁均活動設置有轉動桿,轉動桿通過拉桿與防護面板的一端連接固定,所述防護面板的端壁扣接有防護紗罩。優選的,所述病床的兩側側壁均開設有定位槽,定位槽與拉桿相匹配。優選的,所述轉動桿的一端在其內部安插有所述的拉桿,拉桿的外壁焊接有限位板,并且限位板的側壁與轉動桿的內壁之間焊接有彈簧。優選的,所述調節桿的側壁焊接有聯軸器,聯軸器置于所述的連接座內,并且聯軸器的一側與所述的轉軸的一端通過套接固定,所述調節桿的另一端與防護面板的側壁之間通過鍵連接固定。優選的,所述驅動齒輪和從動齒輪均為錐形齒輪,且從動齒輪的一側焊有固定管,固定管的一端通過軸承安裝于固定座的內壁一側,所述轉軸安插置于固定管的內部,并且轉軸與固定管的內壁之間通過焊接固定。優選的,所述防護面板呈透明狀。本技術通過在病床的床頭板設置可活動的防護面板,將其與病床兩側的轉動桿進行組合,并在防護面板的一側扣上防護紗罩,使患者的頭部與外界環境形成一道屏障,相比于將病患直接露于病房的環境中,此方式不僅能夠極大地降低醫護人員和陪護家屬被傳染的幾率,而且也不妨礙病患正常的呼吸。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的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的防護面板在使用時的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的拉桿安裝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的床頭板背部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的轉軸驅動示意圖。圖中:1病床、11床頭板、12定位槽、2防護面板、21防護紗罩、3轉動桿、31拉桿、32限位板、4連接座、41轉軸、5調節桿、6固定座、61手輪、62驅動齒輪、63從動齒輪。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參照圖1-5,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包括病床1和防護面板2,病床1的首末兩端分別一體設置有床頭板11和床尾板,并且病床1的兩側側壁均開設有與拉桿31相匹配的定位槽12,定位槽12是為了方便對拉桿31進行固定,以此方便在不使用時將轉動桿3收起,床頭板11的側壁之間轉動設置有透明狀的防護面板2,且床頭板11背面的兩側分別焊有連接座4,連接座4的外側設置有調節桿5,調節桿5是為了帶動防護面板2進行調節角度以便使用,并且床頭板11背面的中間位置焊有固定座6,固定座6的一側設置有手輪61,手輪61的作用是驅使驅動齒輪62轉動,手輪61的一端在固定座6的內部連接有驅動齒輪62(手輪61與驅動齒輪62呈剛性連接關系),驅動齒輪62用于驅使兩側的從動齒輪63運動,驅動齒輪62的兩側均嚙合設置有從動齒輪63,從動齒輪63是為了帶動中間固定的轉軸41進行轉動,而兩個從動齒輪63的中間固定安裝有轉軸41,轉軸41的作用是為了帶動兩側的調節桿5轉動調節,從而帶動防護面板2調整,轉軸41的兩端分別與兩側的調節桿5連接固定,調節桿5與防護面板2的側壁連接固定,病床1的兩側側壁均活動設置有轉動桿3,轉動桿3是為了對防護面板2進行定位,轉動桿3通過拉桿31與防護面板2的一端連接固定,防護面板2的端壁扣接有防護紗罩21。具體的,拉桿31安插于轉動桿3內,拉桿31的外壁焊接有限位板32,并且限位板32的側壁與轉動桿3的內壁之間焊接有彈簧。另外,調節桿5的側壁焊接有聯軸器,聯軸器置于的連接座4內,并且聯軸器的一側與的轉軸41的一端通過套接固定,調節桿5的另一端與防護面板2的側壁之間通過鍵連接固定。此外,驅動齒輪62和從動齒輪63均為錐形齒輪,且從動齒輪63的一側焊有固定管,固定管的一端通過軸承安裝于固定座6的內壁一側,轉軸41安插置于固定管的內部,并且轉軸41與固定管的內壁之間通過焊接固定。本實施例中,在使用時,首先正轉手輪61,使其帶動驅動齒輪62轉動,隨著驅動齒輪62的轉動,兩側的從動齒輪63同步反向轉動,從而通過轉軸41帶動兩側的調節桿5自上向下轉動(自上向下是以圖1的方向為準),從而帶動防護面板2向下轉動,同時,將拉桿31向外拉出,使其脫離定位槽12,接著將轉動桿3轉至豎直位置(如圖1所示),當防護面板2調節至圖1所示位置時,再微調使防護面板2側壁的槽與拉桿31所處位置對準,然后停止轉動手輪61,并松開拉桿31,使其在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彈入防護面板2的側壁的槽內將其固定住,然后將防護紗罩21扣于防護面板2的端壁即可。不使用時,先將防護紗罩21從防護面板2的端壁上拆卸下來,接著向外拉動拉桿31,使其脫離防護面板2,并將轉動桿3轉至病床1的側壁,再松開拉桿31,使其彈入定位槽12內固定住,接著反轉手輪61,使其帶動驅動齒輪62轉動,隨著驅動齒輪62的轉動,兩側的從動齒輪63同步反向轉動,從而通過轉軸41帶動兩側的調節桿5自下向上轉動,從而帶動防護面板2向上轉動,當轉至豎直位置時,即可停止轉動手輪61即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包括病床(1)和防護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1)的首末兩端分別一體設置有床頭板(11)和床尾板,床頭板(11)的側壁之間轉動設置有所述的防護面板(2),且床頭板(11)背面的兩側分別焊有連接座(4),連接座(4)的外側設置有調節桿(5),并且床頭板(11)背面的中間位置焊有固定座(6),固定座(6)的一側設置有手輪(61),手輪(61)的一端在固定座(6)的內部連接有驅動齒輪(62),驅動齒輪(62)的兩側均嚙合設置有從動齒輪(63),而兩個從動齒輪(63)的中間固定安裝有轉軸(41),轉軸(41)的兩端分別與兩側的調節桿(5)連接固定,所述調節桿(5)與防護面板(2)的側壁連接固定,所述病床(1)的兩側側壁均活動設置有轉動桿(3),轉動桿(3)通過拉桿(31)與防護面板(2)的一端連接固定,所述防護面板(2)的端壁扣接有防護紗罩(21)。/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包括病床(1)和防護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1)的首末兩端分別一體設置有床頭板(11)和床尾板,床頭板(11)的側壁之間轉動設置有所述的防護面板(2),且床頭板(11)背面的兩側分別焊有連接座(4),連接座(4)的外側設置有調節桿(5),并且床頭板(11)背面的中間位置焊有固定座(6),固定座(6)的一側設置有手輪(61),手輪(61)的一端在固定座(6)的內部連接有驅動齒輪(62),驅動齒輪(62)的兩側均嚙合設置有從動齒輪(63),而兩個從動齒輪(63)的中間固定安裝有轉軸(41),轉軸(41)的兩端分別與兩側的調節桿(5)連接固定,所述調節桿(5)與防護面板(2)的側壁連接固定,所述病床(1)的兩側側壁均活動設置有轉動桿(3),轉動桿(3)通過拉桿(31)與防護面板(2)的一端連接固定,所述防護面板(2)的端壁扣接有防護紗罩(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呼吸科臨床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1)的兩側側壁均開設有定位槽(12),定位槽(12)與拉桿(3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傳國,
申請(專利權)人:張傳國,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