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醫學檢測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針對現有的菌群檢測裝置的檢測效率較低,檢測機構復雜,降低了工作效率問題,現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側板,側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頂板,側板的一側開設有調節槽,調節槽內滑動安裝有調節板,調節板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鏡筒,頂板的頂部開設有調節孔,調節孔內轉動安裝有調節軸,鏡筒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目鏡,鏡筒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物鏡,調節軸的外側開設有外螺紋,調節板的頂部開設有螺孔,調節軸上的外螺紋與螺孔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用性好,提高檢測的效率,并且檢測機構簡單,滿足人們的需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
本技術涉及醫學檢測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
技術介紹
細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和其他代謝產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臨床上以寒戰、高熱、皮疹、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遷徙性病灶。目前的菌群檢測裝置的檢測效率較低,檢測機構復雜,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菌群檢測裝置的檢測效率較低,檢測機構復雜,降低了工作效率缺點,而提出的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側板,側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頂板,側板的一側開設有調節槽,調節槽內滑動安裝有調節板,調節板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鏡筒,頂板的頂部開設有調節孔,調節孔內轉動安裝有調節軸,鏡筒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目鏡,鏡筒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物鏡,調節軸的外側開設有外螺紋,調節板的頂部開設有螺孔,調節軸上的外螺紋與螺孔螺紋連接,調節軸的頂端固定安裝有把手,底板的頂部開設有轉槽,轉槽內轉動安裝有轉軸,轉軸的頂端固定安裝有圓盤,圓盤的頂端接觸有多個載玻片,圓盤的底端固定安裝有多個豎板,底板的頂部開設有位移槽,位移槽內滑動安裝有位移板,位移板遠離側板的一側頂部固定安裝有操作板。優選的,所述位移板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定位板,位移槽的兩側內壁上均開設有定位槽,定位板滑動安裝于定位槽內,對位移板進行限位處理。優選的,所述載玻片的數量為四個,且四個載玻片呈環形排布。優選的,所述載玻片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卡板,圓盤的頂端開設有多個卡槽,卡板與卡槽相卡裝,對載玻片進行限位處理。優選的,所述操作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多個彈簧,彈簧的底端焊接于底板的頂部,能夠在松開操作板時操作板自動回復原位。優選的,所述位移板的頂部開設有豎槽,多個豎板中的一個豎板與豎槽相卡裝,對圓盤的位置進行固定。本技術中,所述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轉動把手,把手帶動調節軸進行轉動,調節軸上的外螺紋與螺孔螺紋連接,帶動調節板進行移動,調節鏡筒的高度,通過目鏡和物鏡對一個載玻片上的樣品進行檢測,一個樣品檢測完成后,推動操作板,操作板帶動位移板進行移動,使得位移板上的豎槽與豎板相脫離,然后轉動圓盤,直至下個樣品位于物鏡的正下方,松開操作板,彈簧由于自身的彈力帶動操作板進行移動,使得相鄰的豎板卡入到位移板上的豎槽內,對圓盤的位置進行固定,如此反復操作,可以一下檢測同一批次的樣品,檢測的效率高。本技術實用性好,提高檢測的效率,并且檢測機構簡單,滿足人們的需要。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的A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的圓盤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板;2、側板;3、頂板;4、調節板;5、鏡筒;6、目鏡;7、物鏡;8、調節軸;9、轉軸;10、圓盤;11、載玻片;12、豎板;13、位移板;14、操作板;15、彈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實施例一參照圖1-3,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側板2,側板2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頂板3,側板2的一側開設有調節槽,調節槽內滑動安裝有調節板4,調節板4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鏡筒5,頂板3的頂部開設有調節孔,調節孔內轉動安裝有調節軸8,鏡筒5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目鏡6,鏡筒5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物鏡7,調節軸8的外側開設有外螺紋,調節板4的頂部開設有螺孔,調節軸8上的外螺紋與螺孔螺紋連接,調節軸8的頂端固定安裝有把手,底板1的頂部開設有轉槽,轉槽內轉動安裝有轉軸9,轉軸9的頂端固定安裝有圓盤10,圓盤10的頂端接觸有多個載玻片11,圓盤10的底端固定安裝有多個豎板12,底板1的頂部開設有位移槽,位移槽內滑動安裝有位移板13,位移板13遠離側板2的一側頂部固定安裝有操作板14。本實施例中,位移板13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定位板,位移槽的兩側內壁上均開設有定位槽,定位板滑動安裝于定位槽內,對位移板13進行限位處理。本實施例中,載玻片11的數量為四個,且四個載玻片11呈環形排布。本實施例中,載玻片1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卡板,圓盤10的頂端開設有多個卡槽,卡板與卡槽相卡裝,對載玻片11進行限位處理。本實施例中,操作板14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多個彈簧15,彈簧15的底端焊接于底板1的頂部,能夠在松開操作板14時操作板14自動回復原位。本實施例中,位移板13的頂部開設有豎槽,多個豎板12中的一個豎板12與豎槽相卡裝,對圓盤10的位置進行固定。實施例二參照圖1-3,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頂部一側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側板2,側板2的頂部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頂板3,側板2的一側開設有調節槽,調節槽內滑動安裝有調節板4,調節板4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鏡筒5,頂板3的頂部開設有調節孔,調節孔內轉動安裝有調節軸8,鏡筒5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目鏡6,鏡筒5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物鏡7,調節軸8的外側開設有外螺紋,調節板4的頂部開設有螺孔,調節軸8上的外螺紋與螺孔螺紋連接,調節軸8的頂端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把手,底板1的頂部開設有轉槽,轉槽內轉動安裝有轉軸9,轉軸9的頂端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圓盤10,圓盤10的頂端接觸有多個載玻片11,圓盤10的底端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多個豎板12,底板1的頂部開設有位移槽,位移槽內滑動安裝有位移板13,位移板13遠離側板2的一側頂部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操作板14。本實施例中,位移板13的兩側均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定位板,位移槽的兩側內壁上均開設有定位槽,定位板滑動安裝于定位槽內。本實施例中,載玻片11的數量為四個,且四個載玻片11呈環形排布。本實施例中,載玻片1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卡板,圓盤10的頂端開設有多個卡槽,卡板與卡槽相卡裝。本實施例中,操作板14的底部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多個彈簧15,彈簧15的底端焊接于底板1的頂部。本實施例中,位移板13的頂部開設有豎槽,多個豎板12中的一個豎板12與豎槽相卡裝。本技術中,使用時,將多個樣品滴在相對應的載玻片11上,并且將載玻片11放在圓盤10的頂端,使得載玻片11上的卡板卡入到卡槽內,對載玻片11進行限位處理,然后轉動把手,把手帶動調節軸8進行轉動,調節軸8上的外螺紋與螺孔螺紋連接,帶動調節板4進行移動,調節板4帶動鏡筒5進行移動,調節鏡筒5的高度,通過目鏡6和物鏡7對一個載玻片11上的樣品進行檢測,一個樣品檢測完成后,推動操作板14,操作板14擠壓彈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側板(2),側板(2)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頂板(3),側板(2)的一側開設有調節槽,調節槽內滑動安裝有調節板(4),調節板(4)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鏡筒(5),頂板(3)的頂部開設有調節孔,調節孔內轉動安裝有調節軸(8),鏡筒(5)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目鏡(6),鏡筒(5)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物鏡(7),調節軸(8)的外側開設有外螺紋,調節板(4)的頂部開設有螺孔,調節軸(8)上的外螺紋與螺孔螺紋連接,調節軸(8)的頂端固定安裝有把手,底板(1)的頂部開設有轉槽,轉槽內轉動安裝有轉軸(9),轉軸(9)的頂端固定安裝有圓盤(10),圓盤(10)的頂端接觸有多個載玻片(11),圓盤(10)的底端固定安裝有多個豎板(12),底板(1)的頂部開設有位移槽,位移槽內滑動安裝有位移板(13),位移板(13)遠離側板(2)的一側頂部固定安裝有操作板(14)。/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臨床醫學檢測菌群裝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頂部一側固定安裝有側板(2),側板(2)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頂板(3),側板(2)的一側開設有調節槽,調節槽內滑動安裝有調節板(4),調節板(4)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鏡筒(5),頂板(3)的頂部開設有調節孔,調節孔內轉動安裝有調節軸(8),鏡筒(5)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目鏡(6),鏡筒(5)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物鏡(7),調節軸(8)的外側開設有外螺紋,調節板(4)的頂部開設有螺孔,調節軸(8)上的外螺紋與螺孔螺紋連接,調節軸(8)的頂端固定安裝有把手,底板(1)的頂部開設有轉槽,轉槽內轉動安裝有轉軸(9),轉軸(9)的頂端固定安裝有圓盤(10),圓盤(10)的頂端接觸有多個載玻片(11),圓盤(10)的底端固定安裝有多個豎板(12),底板(1)的頂部開設有位移槽,位移槽內滑動安裝有位移板(13),位移板(13)遠離側板(2)的一側頂部固定安裝有操作板(14)。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殷先堯,
申請(專利權)人:肥西縣中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