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力器材助升式上山索道,它建設在山上與山下平地之間,或設置建設在山上與山上道路之間,且架設和拆除既快捷又簡便,又能避讓山上林密等天險,并能解決山高直達難問題,還能乘載較重電力器材上下山。電力器材助升式上山索道的特征是:在山下、山上尋好鋼纜的固定點,或架設鋼纜的固定桿,左鋼纜設在山下、山上的左固定點或左固定桿上,右鋼纜設在山下、山上的右固定點或右固定桿上;助升式吊箱設在左鋼纜、右鋼纜之中,它的牽引繩繞過山上的滑輪機構與牽引機連接,牽引機或設在地面上,控制助升式吊箱的上下山;對于山高密林等天險地域,此上山索道難以直達,能夠通過分段或逐級設置來解決,各此上山索道之間或通過短駁來過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力器材助升式上山索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力器材上山索道。
技術介紹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在國土面積中,山地和丘陵占了43%,而平原僅占12%,地形復雜多樣,大小山脈縱橫全國。我國又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而且人口密集在城市之中。地形和人口狀況決定了我們的輸電線路絕大部分建筑在山上,人們在建設過程中既不能破壞山區脆弱的生態環境,又要克服山高林密天險,由于許多塔位無路可走,連人走上去都非常不容易,運輸車根本開不進去,電力物資全靠人力和畜力搬運上山,運輸方式不外乎人背馬馱,既辛苦,又低效,期間往往要越過溝壑、陡坡,穿過密林和荊棘,勞動者要付出大量汗水甚至鮮血,經常會發生摔傷人,損傷牛馬等不測事件。為此,我們還需研發設置和拆除都快捷又簡便的電力器材(包括人員)上山或下山運輸通道,解決傳統運輸方式的弊端及風險問題,降低山上電力設施的建設、維護成本、作業難度,保證電力設施的運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力器材助升式上山索道,它建設在山上與山下平地之間,或設置建設在山上與山上道路之間,且架設和拆除既快捷又簡便,又能避讓山上林密等天險,并能解決山高直達難問題,還能乘載較重電力器材上下山。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電力器材助升式上山索道的特征是:在山下、山上尋好鋼纜的固定點,或架設鋼纜的固定桿,左鋼纜設在山下、山上的左固定點或左固定桿上,右鋼纜設在山下、山上的右固定點或右固定桿上;助升式吊箱設在左鋼纜、右鋼纜之中,它的牽引繩繞過山上的滑輪機構與牽引機連接,牽引機或設在地面上,控制助升式吊箱的上下山;對于山高密林等天險地域,此上山索道難以直達,能夠通過分段或逐級設置來解決,各此上山索道之間或通過短駁來過渡;所述的助升式吊箱,吊箱經吊板與頂板連接,頂板的兩端設滑輪機構,它們分別嵌入左鋼纜、右鋼纜之中;頂板的上部或設幾個獨立的助升機,帶著吊箱上升,以減輕左鋼纜、右鋼纜的負荷;或者,助升機的電纜沿著左鋼纜或右鋼纜引至山下的電源,以減輕助升式吊箱的自重,使吊箱能乘載較重的電力器材上下山,且助升式吊箱還能連續工作。左鋼纜、右鋼纜、助升式吊箱牽引繩的引線或由無人機送到山上,然后繞過山上的滑輪機構,經牽引機把鋼纜拉到山上。左鋼纜、右鋼纜能夠相隔一段距離設置。本專利技術的作用是:1.由兩根鋼纜支撐的助升式吊箱,其抗風、抗搖晃能力大幅度提高,運行相對穩定,使吊箱內的電力物資不會在途中掉落。2.由兩根鋼纜支撐的助升式吊箱,自平衡、抗傾斜能力大幅度提高,對于吊箱內電力物資的擺放均勻性要求降低。3.由兩根鋼纜支撐的助升式吊箱,結合吊箱的助升能力,其運輸安全性有保障,電力工人再借助保險裝置能在吊箱內乘坐,避免上或下山行走。4.對于山高密林等天險地域,此上山索道難以直達,能夠分段或逐級設置,即1個上山索道從地面設置至山腰的密林等天險地域附近,另1個上山索道繞過山腰的密林等天險地域再向上設置,這樣分段或逐級設置至山上目的地,各上山索道之間或通過短駁來過渡。5.由兩根鋼纜支撐的助升式吊箱,助升機的電纜又沿著左鋼纜或右鋼纜引至山下的電源,不但減輕了助升式吊箱的自重,使吊箱能乘載較重的電力器材上下山,而且助升式吊箱能連續工作。6.吊箱的助升裝置除能減輕鋼纜負荷之外,其向上的吊力還能增加吊箱的運行平穩性,減少途中顛波。7.借助山上的滑輪機構,引線、牽引繩都能繞過滑輪,向下至山下的牽引機,這樣牽引機就能設置在山下地面。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電力器材助升式上山索道的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電力器材助升式上山索道的A部放大圖。圖中:1.左鋼纜,2.右鋼纜,3.助升機,4.滑輪機構,5.吊板,6.吊箱,7.山體。具體實施方式如圖所示,首先派人上山,在山7下、山7上尋好左、右鋼纜的固定點,或架設左、右鋼纜的固定桿,左、右鋼纜能夠相隔一段距離設置。接著,左鋼纜1、右鋼纜2、助升式吊箱牽引繩的引線或由無人機送到山上,然后繞過山7上的滑輪機構,向下至山下的牽引機,經牽引機把鋼纜拉到山上,左鋼纜1固定在山7下、山7上的左固定點或左固定桿上,右鋼纜2設在山7下、山7上的右固定點或右固定桿上,助升式吊箱牽引繩繞過山上滑輪機構的滑輪再或由無人機送到山下,與或設在地面的牽引機連接,控制助升式吊箱的上下山。然后,助升式吊箱設在左鋼纜1、右鋼纜2之中,助升式吊箱的吊箱6經吊板5與頂板連接,頂板的兩端設滑輪機構4,它們分別嵌入左鋼纜1、右鋼纜2之中;頂板的上部或設幾個獨立的助升機3,帶著吊箱6上升,以減輕左鋼纜1、右鋼纜2的負荷;或者,助升機3的電纜沿著左鋼纜1或右鋼纜2引至山下的電源,以減輕助升式吊箱的自重,使吊箱能乘載較重的電力器材上下山,且助升式吊箱還能連續工作,助升式吊箱連接好助升式吊箱牽引繩,在牽引機控制下,助升式吊箱就能上下山了。對于山高密林等天險地域,此上山索道難以直達,能夠通過分段或逐級設置來解決,即1個上山索道從地面設置至山腰的密林等天險地域附近,另1個上山索道繞過山腰的密林等天險地域再向上設置,這樣分段或逐級設置至山上目的地,各上山索道之間或通過短駁來過渡。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并不限于實施例所述形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專利技術做出的進一步拓展均落入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本專利技術電力器材助升式上山索道十分適宜山上電力塔桿的架設施工,靈活性好且性能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電力器材助升式上山索道,其特征是:在山(7)下、山(7)上尋好鋼纜的固定點,或架設鋼纜的固定桿,左鋼纜(1)設在山(7)下、山(7)上的左固定點或左固定桿上,右鋼纜(2)設在山(7)下、山(7)上的右固定點或右固定桿上;助升式吊箱設在左鋼纜(1)、右鋼纜(2)之中,它的牽引繩繞過山(7)上的滑輪機構與牽引機連接,牽引機或設在地面上,控制助升式吊箱的上下山;對于山高密林等天險地域,此上山索道難以直達,能夠通過分段或逐級設置來解決,各此上山索道之間或通過短駁來過渡;/n所述的助升式吊箱,吊箱(6)經吊板(5)與頂板連接,頂板的兩端設滑輪機構(4),它們分別嵌入左鋼纜(1)、右鋼纜(2)之中;頂板的上部或設幾個獨立的助升機(3),帶著吊箱(6)上升,以減輕左鋼纜(1)、右鋼纜(2)的負荷;或者,助升機(3)的電纜沿著左鋼纜(1)或右鋼纜(2)引至山下的電源,以減輕助升式吊箱的自重,使吊箱能乘載較重的電力器材上下山,且助升式吊箱還能連續工作。/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力器材助升式上山索道,其特征是:在山(7)下、山(7)上尋好鋼纜的固定點,或架設鋼纜的固定桿,左鋼纜(1)設在山(7)下、山(7)上的左固定點或左固定桿上,右鋼纜(2)設在山(7)下、山(7)上的右固定點或右固定桿上;助升式吊箱設在左鋼纜(1)、右鋼纜(2)之中,它的牽引繩繞過山(7)上的滑輪機構與牽引機連接,牽引機或設在地面上,控制助升式吊箱的上下山;對于山高密林等天險地域,此上山索道難以直達,能夠通過分段或逐級設置來解決,各此上山索道之間或通過短駁來過渡;
所述的助升式吊箱,吊箱(6)經吊板(5)與頂板連接,頂板的兩端設滑輪機構(4),它們分別嵌入左鋼纜(1)、右鋼纜(...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若瑋,
申請(專利權)人:張若瑋,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