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對兩臺機車同時檢測且地面設備少及檢測時間短的反饋型鐵道機車試驗臺。包括設有多對軌道輪對1的第一標準軌道2,特別是還設有多對軌道輪對3并與第一標準軌道2平行設置的第二標準軌道4,相鄰的兩標準軌道2、4上的軌道輪對1、3輪軸之間設有萬向軸5。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取消了固定設置于地面的龐大的檢測設備,利用兩臺機車的動力相互轉換,每次同時試驗機車的牽引特性及電氣制動特性,檢測時間短,數據反饋更直接、精準和快捷。(*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鐵道機車試驗臺,尤為是一種可同時檢測兩臺機車 的鐵道機車試驗臺。技術背景現代鐵道機車的機車輪對的數目為4個或6個,現有的鐵道機車試驗臺 是用軌道輪取代鋼軌,將鐵道機車的機車輪對支承起來,軌道輪對的數目 與鐵道機車的輪對數目相等,軌道輪通過萬向軸5與檢測裝置連接,檢測 裝置由增速齒輪箱16和測功發電機17組成,萬向軸5與增速齒輪箱16及 測功發電機17順序連接。當鐵道機車進入試驗臺后,機車輪對與軌道輪對 上下對中,機車輪在軌道輪上滾動,相當于機車在鐵道上運行,當機車輪 滾動時軌道輪則隨之轉動并驅動檢測裝置的測功發電機17發電,并在電阻 中消耗或反饋到電網,相當于機車負載牽引。但現有的鐵道機車試驗臺所 占用地面及設備龐大,每次只能試驗1臺機車,由于對機車需進行牽引特 性及電氣制動特性的測試,所以只能測試一項特性后再進行另 一項特性的 測試,故檢測所需的時間長,耗費大,試驗數據誤差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是公開一種可對兩臺機車同時檢測并同時測試 機車二項特性且地面設備少及檢測時間短的反饋型鐵道機車試驗臺。實現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包括設有多對軌道輪對1的第一標準軌道2,特別是還設有多對軌道輪對3并與第一標準軌道2平行設置的 第二標準軌道4,相鄰的兩標準軌道2、 4上的軌道輪對1、 3輪軸之間設有 萬向軸5。所述的第二標準軌道4上的軌道輪對3的一端設有調速發電機6。 所述的兩并列平行的軌道輪對組的軌道輪對1和軌道輪對3各設置于一 具導軌7的移動平臺8上,移動平臺8的兩側各設有一螺母9,絲杠10套 置于螺母9,絲杠10的一端與圓錐齒輪減速箱11連接,圓錐齒輪減速箱 11與電動減速機12連接,移動平臺8可沿軌道輪對1及軌道輪對3軸線方 向位移,兩移動平臺8之間設置有并列平行的兩股標準軌道13、 14, 一移 動平臺8的外側設置有一股標準軌道18。本技術取消了固定設置于地面的龐大的檢測設備,利用兩臺機車的 動力相互轉換,同時對該兩臺機車進行檢測試驗,每次同時試驗機車的牽 引特性及電氣制動特性,檢測時間短,數據反饋更直接、精準和快捷。附圖說明圖1為已有鐵道機車試驗臺的示意圖。圖2為圖1的檢測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能量傳遞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見圖1~圖5,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如下機車試驗臺由設有 多對軌道輪對1的第一標準軌道2和設有多對軌道輪對3并與第一標準軌道2平行設置的第二標準軌道4組成,其中軌道輪對1和軌道輪對3的數目均相等且與機車的機車輪對15的數目相同,根據機車的類型可設置為4 或6個軌道輪對,若機車為4個機車輪對,則軌道輪對同為4個,若機車 為6個機車輪對,軌道輪對同為6個,上述軌道輪對每2個或3個組成一 軌道輪對組,本技術以4個軌道輪對為例;第一標準軌道2和軌道輪 對1構成了試驗臺位1,第二標準軌道4和軌道輪對3構成了試驗臺位2, 試驗臺位2與試驗臺位1并列平行,每個試驗臺位上均安裝與機車輪對數 目相同的軌道輪對,相鄰的兩標準軌道2、 4上相同位置的軌道輪對1和軌 道輪對3由一萬向軸5聯成一體,形成一個軌道輪對組,萬向軸5可使與 其相聯的軌道輪對1和軌道輪對3同步轉動。上述試驗臺釆用兩股標準軌 道(即標準軌道2、 4),形成固定式結構試驗臺,當兩臺型號相同的機車自 標準軌道2、 4分別駛入試驗臺位1和試驗臺位2上,并使其機車輪對與軌 道輪對上下對中,機車便能進行試驗。試驗時先將試驗臺位1上的機車1 作為動力,試驗臺位2上的機車2作為負載,并將機車上的數據接口與試 驗臺連接,這樣可同時測試試驗臺位1上的機車1的牽引特性和試驗臺位2 上的機車2的電氣制動特性,然后再將試驗臺位2上的機車2作為動力, 試驗臺位1上的機車1則作為負載,獲得試驗臺位2上的機車2的牽引特 性及試驗臺位1上的機車1的電氣制動特性,每次能同時試驗兩臺機車, 并因取消了增速齒輪箱16及測功發電機17使得試驗數據更直接、精準和 快捷。本技術既可試驗電力機車還可試驗內燃機車,試驗臺位1上的機車 l作為動力進行試驗時,對于電力機車是從接觸網上取得電能,對于內燃機車則是通過柴油機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電能,試驗臺位1上的機車1的 電能供給電機驅動機車輪對15,再利用機車輪對15與軌道輪對組的粘著作用,通過萬向軸5驅動試驗臺位2上的機車2的機車輪對15上的電機發電。 對于電力機車的電能可反饋到接觸網上,或在機車上的電阻制動裝置中消 耗,對于內燃機車的電能則在電阻制動裝置中消耗;當試驗臺位2上的機 車2作為動力進行試驗時,其能量傳遞的順序與上述相反(請參見圖5)。為調節各軌道輪對組的轉速同步,各軌道輪對3的一端均裝有一小功率 的調速發電機6。為適應不同場地條件,本技術為活動式結構,其結構為兩并列平行 的軌道輪對組的軌道輪對1和軌道輪對3各設置于一移動平臺8上,移動 平臺8架設于其底面上的兩條導軌7上,移動平臺8可沿該兩條導軌7往 復滑動;移動平臺8的兩側各設有一螺母9,絲杠10套置于螺母9,絲杠 10的一端與圓錐齒輪減速箱11連接,圓錐齒輪減速箱11與電動減速機12 連接,當電動減速機12轉動時,絲杠10隨之轉動使移動平臺8沿軌道輪 對1及軌道輪對2軸線方向位移;兩移動平臺8之間設置有并列平行的兩 股標準軌道13、 14, 一移動平臺8的外側設置有一股標準軌道18,當兩移 動平臺8同步位移至軌道輪對1與標準軌道13對正,軌道輪對1與標準軌 道13構成試驗臺位1,軌道輪對3與標準軌道14則構成試驗臺位2,標準 軌道18用于待測機車的駛入或退出試驗臺位;使用時,移動平臺8處于初 始位置(即軌道輪對1與標準軌道14及標準軌道18對正),機車1自標準 軌道18駛入并通過標準軌道14,使機車1的機車輪對15與軌道輪對1上 下對中到位,然后通過電動減速機12、絲杠10和螺母9,推動移動平臺8在導軌7上橫向移動,將機車l置于試驗臺位l,同時軌道輪對3與標準軌道14及標準軌道18也對正,機車2從標準軌道18駛入,機車2的機車輪 對15與軌道輪對3上下對中到位,機車2置于試驗臺位2,便可進行試驗。 試驗完畢后,機車2直接退駛出試驗臺,再將移動平臺8移回至初始位置, 機車l便可退駛出試驗臺。權利要求1.一種反饋型鐵道機車試驗臺,包括設有多對軌道輪對(1)的第一標準軌道(2),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多對軌道輪對(3)并與的第一標準軌道(2)平行設置的第二標準軌道(4),相鄰的兩標準軌道(2、4)上的軌道輪對(1、3)輪軸之間設有萬向軸(5)。2. 按權利要求l所述的反饋型鐵道機車試驗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標 準軌道(4)上的軌道輪對(3)的一端設有調速發電機(6)。3. 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饋型鐵道機車試驗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 并列平行的軌道輪對組的軌道輪對(1)和軌道輪對(3)各設置于一具 導軌(7)的移動平臺(8)上,移動平臺(8)的兩側各設有一螺母(9), 絲杠(10)套置于螺母(9),絲杠(10)的一端與圓錐齒輪減速箱(11) 連接,圓錐齒輪減速箱(11)與電動減速機(12)連接,移動平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反饋型鐵道機車試驗臺,包括設有多對軌道輪對(1)的第一標準軌道(2),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多對軌道輪對(3)并與的第一標準軌道(2)平行設置的第二標準軌道(4),相鄰的兩標準軌道(2、4)上的軌道輪對(1、3)輪軸之間設有萬向軸(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黎英豪,喻貴忠,李衍超,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鐵道工程機電技術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