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工程測繪用全站儀,包括全站儀、操作面板、底板和標桿,所述全站儀的前端面底部安裝有操作面板,所述全站儀的底端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固接有標桿,所述標桿的左端固接有調節機構。該工程測繪用全站儀,通過外殼、齒棒、橫桿、螺紋板、第一彈簧和塞板等的配合使用,標桿帶動齒棒插入到外殼的不同位置,可以對全站儀進行傾斜調節,保證全站儀的水平,提高整體機構的實用性,通過螺紋桿、軸承、轉盤、滑塊和斜桿等的配合使用,螺紋桿轉動帶動滑塊在底座中移動,滑塊帶動斜桿將固定板支撐起來,在不調節支架的情況下可以對全站儀進行位置的調節,大大滿足工程測繪時對全站儀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工程測繪用全站儀
本技術涉及工程測繪
,具體為一種工程測繪用全站儀。
技術介紹
全站儀,即全站型電子測距儀,是一種集光、機、電為一體的高技術測量儀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離(斜距、平距)、高差測量功能于一體的測繪儀器系統,與光學經緯儀比較電子經緯儀將光學度盤換為光電掃描度盤,將人工光學測微讀數代之以自動記錄和顯示讀數,使測角操作簡單化,且可避免讀數誤差的產生,但是現有的工程測繪用全站儀,不方便對全站儀進行傾斜調節,影響對全站儀的水平位置的確定,導致整體機構的實用性下降,在對全站儀進行使用前,通常通過改變支架插入到地面的深度來對全站儀調平,如遇到堅硬地面,使用時就存在困難,很難滿足工程測繪時對全站儀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程測繪用全站儀,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現有的工程測繪用全站儀,不方便對全站儀進行傾斜調節,影響對全站儀的水平位置的確定,導致整體機構的實用性下降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工程測繪用全站儀,包括全站儀、操作面板、底板和標桿,所述全站儀的前端面底部安裝有操作面板,所述全站儀的底端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固接有標桿,所述標桿的左端固接有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包括外殼、齒棒、橫桿、螺紋板、第一彈簧和塞板;所述外殼的內部嚙合相連有齒棒,所述齒棒的右端與標桿相固接,所述齒棒的左端固接有橫桿,所述橫桿的左端螺紋連接有螺紋板,所述橫桿的外壁間隙配合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左右兩端分別與螺紋板和外殼相貼合,所述外殼的左端螺紋連接有塞板。優選的,所述外殼的底端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設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右側通過銷軸與固定板活動相連。優選的,所述底座的內部安裝有轉動機構;所述轉動機構包括螺紋桿、軸承、轉盤、滑塊和斜桿;所述螺紋桿的外壁通過軸承與底座活動相連,所述螺紋桿的左端固接有轉盤,所述螺紋桿的外壁螺紋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的外壁與底座間隙配合,所述滑塊的頂端活動連接有斜桿,所述斜桿的頂端與固定板轉動相連。優選的,所述螺紋桿與轉盤垂直設置。優選的,所述底座的內部固接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套筒、豎桿、圓筒、擋板和第二彈簧;所述套筒的底端與底座相固接,所述套筒的內部間隙配合有豎桿,所述豎桿的頂端固接有圓筒,所述圓筒的頂端與固定板相貼合,所述豎桿的底端固接有擋板,所述擋板的外壁與套筒間隙配合,所述套筒的內部間隙配合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擋板和套筒相貼合。優選的,所述豎桿與固定板垂直設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該工程測繪用全站儀,相對于傳統技術,具有以下優點:通過外殼、齒棒、橫桿、螺紋板、第一彈簧和塞板等的配合使用,標桿帶動齒棒插入到外殼的不同位置,可以對全站儀進行傾斜調節,保證全站儀的水平,提高整體機構的實用性。通過螺紋桿、軸承、轉盤、滑塊和斜桿等的配合使用,螺紋桿轉動帶動滑塊在底座中移動,滑塊帶動斜桿將固定板支撐起來,在不調節支架的情況下可以對全站儀進行位置的調節,大大滿足工程測繪時對全站儀的使用需求。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調節機構與標桿連接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轉動機構與底座連接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支撐機構與固定板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1、全站儀,2、操作面板,3、底板,4、標桿,5、調節機構,501、外殼,502、齒棒,503、橫桿,504、螺紋板,505、第一彈簧,506、塞板,6、轉動機構,601、螺紋桿,602、軸承,603、轉盤,604、滑塊,605、斜桿,7、支撐機構,701、套筒,702、豎桿,703、圓管,704、擋板,705、第二彈簧,8、固定板,9、底座,10、銷軸。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4,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工程測繪用全站儀,包括全站儀1、操作面板2、底板3和標桿4,全站儀1的前端面底部安裝有操作面板2,全站儀1和操作面板2均為現有技術,不做贅述,全站儀1的底端固接有底板3,底板3的底端固接有標桿4,標桿4的左端固接有調節機構5,調節機構5包括外殼501、齒棒502、橫桿503、螺紋板504、第一彈簧505和塞板506,外殼501的內部嚙合相連有齒棒502,齒棒502可以在外殼501中左右移動,齒棒502的右端與標桿4相固接,齒棒502的左端固接有橫桿503,橫桿503的左端螺紋連接有螺紋板504,螺紋板504的外壁加工有螺紋,橫桿503的外壁間隙配合有第一彈簧505,第一彈簧505的左右兩端分別與螺紋板504和外殼501相貼合,橫桿503帶動螺紋板504向右移動將第一彈簧505壓縮,外殼501的左端螺紋連接有塞板506,塞板506的外壁加工有螺紋。外殼501的底端固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的底端設有底座9,底座9的上表面右側通過銷軸10與固定板8活動相連,固定板8的右端通過銷軸10在底座9中轉動。底座9的內部安裝有轉動機構6,轉動機構6包括螺紋桿601、軸承602、轉盤603、滑塊604和斜桿605,螺紋桿601的外壁通過軸承602與底座9活動相連,螺紋桿601通過軸承602在底座9中轉動,螺紋桿601的左端固接有轉盤603,螺紋桿601的外壁螺紋連接有滑塊604,滑塊604的外壁加工有卡板,滑塊604的外壁與底座9間隙配合,滑塊604的頂端活動連接有斜桿605,斜桿605的頂端與固定板8轉動相連,斜桿605的上下兩端均通過銷桿分別與固定板8和滑塊504活動相連,螺紋桿601與轉盤603垂直設置,轉盤603帶動螺紋桿601轉動。底座9的內部固接有支撐機構7,支撐機構7包括套筒701、豎桿702、圓筒703、擋板704和第二彈簧705,套筒701的底端與底座9相固接,套筒701的內部間隙配合有豎桿702,豎桿702可以在套筒701中上下移動,豎桿702的頂端固接有圓筒703,圓筒703的頂端與固定板8相貼合,豎桿702的底端固接有擋板704,擋板704的外壁與套筒701間隙配合,套筒701的內部間隙配合有第二彈簧705,第二彈簧705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擋板704和套筒701相貼合,豎桿702帶動擋板704向下移動將第二彈簧705壓縮,豎桿702與固定板8垂直設置。本實例中,在使用該全站儀1進行測繪時,首先將底座9與支架相固接,隨后調節全站儀1的水平,轉動轉盤603帶動螺紋桿601通過軸承602在底座9中轉動,螺紋桿601轉動帶動滑塊604在底座9中向右移動,滑塊604通過斜桿605推動固定板8運動,固定板8通過銷軸10在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工程測繪用全站儀,包括全站儀(1)、操作面板(2)、底板(3)和標桿(4),所述全站儀(1)的前端面底部安裝有操作面板(2),所述全站儀(1)的底端固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底端固接有標桿(4),其特征在于:所述標桿(4)的左端固接有調節機構(5);/n所述調節機構(5)包括外殼(501)、齒棒(502)、橫桿(503)、螺紋板(504)、第一彈簧(505)和塞板(506);/n所述外殼(501)的內部嚙合相連有齒棒(502),所述齒棒(502)的右端與標桿(4)相固接,所述齒棒(502)的左端固接有橫桿(503),所述橫桿(503)的左端螺紋連接有螺紋板(504),所述橫桿(503)的外壁間隙配合有第一彈簧(505),所述第一彈簧(505)的左右兩端分別與螺紋板(504)和外殼(501)相貼合,所述外殼(501)的左端螺紋連接有塞板(506)。/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工程測繪用全站儀,包括全站儀(1)、操作面板(2)、底板(3)和標桿(4),所述全站儀(1)的前端面底部安裝有操作面板(2),所述全站儀(1)的底端固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底端固接有標桿(4),其特征在于:所述標桿(4)的左端固接有調節機構(5);
所述調節機構(5)包括外殼(501)、齒棒(502)、橫桿(503)、螺紋板(504)、第一彈簧(505)和塞板(506);
所述外殼(501)的內部嚙合相連有齒棒(502),所述齒棒(502)的右端與標桿(4)相固接,所述齒棒(502)的左端固接有橫桿(503),所述橫桿(503)的左端螺紋連接有螺紋板(504),所述橫桿(503)的外壁間隙配合有第一彈簧(505),所述第一彈簧(505)的左右兩端分別與螺紋板(504)和外殼(501)相貼合,所述外殼(501)的左端螺紋連接有塞板(50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程測繪用全站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501)的底端固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底端設有底座(9),所述底座(9)的上表面右側通過銷軸(10)與固定板(8)活動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工程測繪用全站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的內部安裝有轉動機構(6);
所述轉動機構(6)包括螺紋桿(601)、軸承(602)、轉盤(603)、滑塊(604)和斜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乾,孫韶男,
申請(專利權)人:王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