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包括內筒,所述內筒外壁焊接有三組以上均勻分布的彈片,且每組彈片均呈旋風形結構,每組中彈片的數量至少為六個;彈片的另一端粘接有同一個彈性外筒,且彈片的外壁滑動連接有同一個調節筒,內筒分別與調節筒和彈性外筒同心,所述彈性外筒內還設置有用于鎖緊調節筒的鎖緊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內筒、彈片等結構,能夠利用調節筒的轉動,使得各個彈片滑動于調節筒內壁,進而改變了彈片一端到內筒圓心的距離,實現改變彈性外筒直徑的目的,該結構能夠適配于不同規格的孔洞,且調節靈活穩定,表面更易貼合孔洞內壁,拆裝方便;通過設置連接桿,使得彈片的形變更加同步,保障了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
本技術涉及孔洞預留裝置
,尤其涉及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
技術介紹
孔洞預留是指建筑施工時,為了便于安裝各類管道、零件而預留孔洞,為了防止預留孔出現堵塞,一般在預留孔內塞入預留裝置來保持后期孔洞的通暢,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性,一般的孔洞預留裝置在塞入孔洞后,極有可能被雜物、混凝土等阻塞,導致取出較為困難,若采用暴力手段易破壞墻體完整性,且孔洞預留裝置的通用性較差,往往需要根據孔徑的大小來選取相應尺寸的裝置,從而不易管理且影響效率。經檢索,中國專利申請號為CN201921439414.9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包括機體,所述機體前后表面上端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外側活動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頂部中央固定連接有帶動桿,所述帶動桿頂部固定連接有伸縮套環。上述專利中的孔洞預留裝置存在以下不足:雖一定程度解決了拆卸和孔徑適配的問題,但是由于通過連接板和帶動桿驅動伸縮套環形變,易導致最終的伸縮套環形狀不規則,難以很好的與孔洞適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包括內筒,所述內筒外壁焊接有三組以上均勻分布的彈片,且每組彈片均呈旋風形結構,每組中彈片的數量至少為六個;彈片的另一端粘接有同一個彈性外筒,且彈片的外壁滑動連接有同一個調節筒,內筒分別與調節筒和彈性外筒同心,所述彈性外筒內還設置有用于鎖緊調節筒的鎖緊機構。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位于每組相同位置的所述彈片的一側外壁焊接有同一根連接桿,連接桿關于內筒的圓心呈圓周分布。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卡塊和活動卡柱,所述卡塊一體式的分布于內筒圓周外壁,卡塊的一側外壁呈斜面結構,所述活動卡柱均滑動連接于調節筒內壁,且活動卡柱與卡塊適配;活動卡柱遠離內筒的一端一體式設置有限位板,限位板和調節筒之間均焊接有卡柱彈簧。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動卡柱靠近內筒一端內壁通過軸轉動連接有滾輪。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內筒內壁滑動連接有圓柱型的轉軸,轉軸一端一體式設置有矩形軸,矩形軸一端側壁滑動連接有打磨座,打磨座一側內壁與矩形軸頂部外壁焊接有同一個打磨彈簧;所述打磨座頂部外壁設置有打磨頭,打磨頭頂面呈弧面結構。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內筒靠近打磨座的一端外壁通過螺絲固定有限位套筒,限位套筒套于打磨頭外壁。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軸靠近打磨座的兩側壁均一體式設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與打磨座的尺寸適配。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轉軸遠離矩形軸的一端通過螺絲固定有旋轉柄。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本技術通過設置內筒、彈片等結構,能夠利用調節筒的轉動,使得各個彈片滑動于調節筒內壁,從而同步形變,進而改變了彈片一端到內筒圓心的距離,實現改變彈性外筒直徑的目的,該結構能夠適配于不同規格的孔洞,且調節靈活穩定,表面更易貼合孔洞內壁,拆裝方便。2.通過設置連接桿,能夠在彈片形變時,通過連接桿加強聯動性,使得彈片的形變更加同步,從而保障了使用效果;通過設置活動卡柱、卡塊等結構,能夠對調節筒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避免調節筒在彈片形變的作用下轉動,提升了固定的可靠性。3.通過設置滾輪,能夠提升調節筒通過活動卡柱調節于卡塊的流暢度,提升了實用性;通過設置打磨彈簧、打磨頭等結構,能夠通過旋轉轉軸帶動打磨座轉動,進而使得打磨頭對孔洞內壁進行打磨,以去除附著的混凝土等雜質,提升了實用性。4.通過設置限位套筒,能夠在不使用打磨頭時,將打磨頭收束于限位套筒內,避免了打磨頭的暴露影響彈性外筒的使用效果;通過設置限位凸起,能夠對打磨座進行限位,避免在打磨時打磨座沿轉軸的軸線方向滑動于矩形軸表面,提升了可靠性;通過設置旋轉柄,能夠便于操控轉軸,提升了便捷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整體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剖視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活動卡柱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打磨座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內筒、2-活動卡柱、3-調節筒、4-限位板、5-彈性外筒、6-連接桿、7-彈片、8-旋轉柄、9-滾輪、10-卡塊、11-轉軸、12-限位套筒、13-卡柱彈簧、14-矩形軸、15-打磨座、16-限位凸起、17-打磨彈簧、18-打磨頭。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下面詳細描述本專利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專利,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在本專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在本專利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設置”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連、設置,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設置,或一體地連接、設置。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中的具體含義。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如圖1-4所示,包括內筒1,所述內筒1外壁焊接有三組以上均勻分布的彈片7,且每組彈片7均呈旋風形結構,每組中彈片7的數量至少為六個;彈片7的另一端粘接有同一個彈性外筒5,且彈片7的外壁滑動連接有同一個調節筒3,內筒1分別與調節筒3和彈性外筒5同心,所述彈性外筒5內還設置有用于鎖緊調節筒3的鎖緊機構;通過設置內筒1、彈片7等結構,能夠利用調節筒3的轉動,使得各個彈片7滑動于調節筒3內壁,從而同步形變,進而改變了彈片7一端到內筒1圓心的距離,實現改變彈性外筒5直徑的目的,該結構能夠適配于不同規格的孔洞,且調節靈活穩定,表面更易貼合孔洞內壁,拆裝方便。為了提升調節的聯動性;如圖1、圖2所示,位于每組相同位置的所述彈片7的一側外壁焊接有同一根連接桿6,連接桿6關于內筒1的圓心呈圓周分布,通過設置連接桿6,能夠在彈片7形變時,通過連接桿6加強聯動性,使得彈片7的形變更加同步,從而保障了使用效果。為了提升固定可靠性;如圖1-3所示,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卡塊10和活動卡柱2,所述卡塊10一體式的分布于內筒1圓周外壁,卡塊10的一側外壁呈斜面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包括內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筒(1)外壁焊接有三組以上均勻分布的彈片(7),且每組彈片(7)均呈旋風形結構,每組中彈片(7)的數量至少為六個;彈片(7)的另一端粘接有同一個彈性外筒(5),且彈片(7)的外壁滑動連接有同一個調節筒(3),內筒(1)分別與調節筒(3)和彈性外筒(5)同心,所述彈性外筒(5)內還設置有用于鎖緊調節筒(3)的鎖緊機構。/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包括內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筒(1)外壁焊接有三組以上均勻分布的彈片(7),且每組彈片(7)均呈旋風形結構,每組中彈片(7)的數量至少為六個;彈片(7)的另一端粘接有同一個彈性外筒(5),且彈片(7)的外壁滑動連接有同一個調節筒(3),內筒(1)分別與調節筒(3)和彈性外筒(5)同心,所述彈性外筒(5)內還設置有用于鎖緊調節筒(3)的鎖緊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每組相同位置的所述彈片(7)的一側外壁焊接有同一根連接桿(6),連接桿(6)關于內筒(1)的圓心呈圓周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建筑工程用孔洞預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卡塊(10)和活動卡柱(2),所述卡塊(10)一體式的分布于內筒(1)圓周外壁,卡塊(10)的一側外壁呈斜面結構,所述活動卡柱(2)均滑動連接于調節筒(3)內壁,且活動卡柱(2)與卡塊(10)適配;活動卡柱(2)遠離內筒(1)的一端一體式設置有限位板(4),限位板(4)和調節筒(3)之間均焊接有卡柱彈簧(1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建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文燕,陳長平,范際洲,鄧秋燕,
申請(專利權)人:吉安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