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領域,旨在解決現有的注漿工藝注漿質量不穩定,封漿效果差,施工進度慢的問題,提供一種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清理鉆孔,將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插入鉆孔內;步驟二:將注漿鋼管的首端插入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內,沿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將注漿鋼管插入鉆孔,且使得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與注漿鋼管、鉆孔孔壁密封;步驟三:將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的首端插入注漿鋼管的尾部,且使得注漿鋼管與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連接處密封;步驟四:在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的尾端連接注漿設備,進行注漿作業;有益效果是:保證作業安全,加快施工進度,提高注漿施工質量,降低施工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
技術介紹
鋼管注漿加固是保證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作業人員生命安全和主體結構功能的重要工序。現有技術中,注漿鋼管半成品加工已經有成套的設備,可實現機械化快速生產,故鋼管注漿施工關鍵在于成孔、安裝和注漿工藝。關于注漿工藝,由于注漿鋼管尾端的連接主要采用焊接,焊接對于焊接工人焊接技能有較高的要求,現場存在工作強度大,施工進度慢,注漿質量不穩定,用電安全隱患大等不利因素。而且鋼管注漿鉆孔孔壁封漿多采用快凝無機化合物及高分子聚合物封堵,封漿效果不好,存在封密效果差、停歇時間長的情形,往往出現注漿壓力不足、漿液外溢等現象,對工程質量、施工安全等帶來不利影響。綜上,由于注漿鋼管尾端的連接主要采用焊接,且鋼管注漿鉆孔孔壁封漿效果不好,導致現有的注漿工藝注漿質量不穩定,封漿效果差,具有安全隱患,施工進度慢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以解決現有的注漿工藝注漿質量不穩定,封漿效果差,具有安全隱患,施工進度慢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清理鉆孔,將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插入所述鉆孔內;步驟二:將注漿鋼管的首端插入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內,沿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將所述注漿鋼管插入所述鉆孔,且使得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與所述注漿鋼管、所述鉆孔孔壁密封;步驟三:將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的首端插入所述注漿鋼管的尾部,且使得所述注漿鋼管與所述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連接處密封;步驟四:在所述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的尾端連接注漿設備,進行注漿作業。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通過將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插入所述鉆孔內,再將注漿鋼管的首端插入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內,使得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與所述注漿鋼管、所述鉆孔孔壁緊貼密封,相較現有技術,封漿效果更好,密封效果好,確保能夠達到理想的注漿壓力,保證了注漿施工的安全,加快了施工進度;通過將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的首端插入所述注漿鋼管的尾部,使得所述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在所述注漿鋼管內壁形成密封,相較于現有技術,規避了潮濕環境焊接作業的用電安全隱患,保證了作業安全,改善了注漿鋼管連接工作環境,加快了施工進度,提高了注漿施工質量,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經濟效益明顯。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一中: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包括定位鋼套管,在所述定位鋼套管的一側活動連接卡箍,在所述定位鋼套管的外部套設第一密封膠套,將所述定位鋼套管插入所述鉆孔內,將所述卡箍留在所述鉆孔外;所述步驟二中:將所述注漿鋼管的首端插入所述定位鋼套管內,將所述第一密封膠套卡在所述鉆孔孔壁與所述注漿鋼管之間,再使用所述卡箍緊固所述注漿鋼管。為了將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穩定地固定于所述鉆孔內,因此,設置了定位鋼套管,在定位鋼套管外套設了第一密封膠套,將第一密封膠套卡在所述鉆孔與所述定位鋼套管之間,所述第一密封膠套封堵了鉆孔孔壁與注漿鋼管間的縫隙,能夠實現封漿穩壓的目的,封漿效果更好,保證了注漿質量,確保達到理想的注漿壓力,不會出現注漿壓力不足、漿液外溢等問題。為了讓所述注漿鋼管穩定地固定于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內,因此,在所述定位鋼套管上活動連接了卡箍,當所述注漿鋼管插入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之后,利用卡箍緊固所述注漿鋼管,保證二者穩定、可靠的連接,確保第一密封膠套在注漿壓力下不會向鉆孔外滑動。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卡箍包括兩個半箍環,在所述第一定位環上設置兩個預留孔,將兩個所述預留孔分別與兩個所述半箍環的一端相連接,在兩個所述半箍環的另一端設置通孔,在所述通孔內安裝螺栓。兩個半箍環環繞注漿鋼管后,將兩個半箍環上的通孔對齊,在通孔內安裝所述螺栓,進而將兩個半箍環形成環形結構,從而緊固注漿鋼管,上述結構簡單,且操作方法簡便。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一中:所述定位鋼套管包括鋼套管本體,在所述鋼套管本體的一端固定連接第一定位環,將所述卡箍活動連接于所述第一定位環上,將所述定位鋼套管本體插入所述鉆孔內后,將所述第一定位環固定于所述鉆孔外側。將所述卡箍活動連接于所述第一定位環上,一方面不會影響注漿鋼管穿過定位鋼套管并頂進第一密封膠套內時的安裝位置,另一方面,便于安裝注漿鋼管后,所述卡箍能夠靈活、方便地緊固注漿鋼管。安裝時,所述第一定位環位于鉆孔口外側,起定位和固定作用。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一中:在所述鋼套管本體外設置第一加勁環和加勁肋,再將所述第一密封膠套套設在所述第一加勁環和所述加勁肋外。設置第一加勁環和加勁肋一方面可以增加所述鋼套管本體的剛度,不易變形或損壞,另一方面,后續在所述鋼套管本體外部安裝第一密封膠套時,二者可以穩固連接,所述第一密封膠套不易移位,能夠穩定地實現密封功能。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沿所述鋼套管本體環向設置多個所述第一加勁環,所述加勁肋垂直所述鋼套管本體設置,且所述加勁肋垂直所述第一加勁環設置。如此可以增加所述鋼套管本體的剛度。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一前:還包括對所述第一密封膠套的預處理:在所述第一密封膠套的外表面設置環向凸紋。便于與鉆孔孔壁緊貼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膠套不易滑動,實現良好的封漿效果。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在所述步驟一前,還包括對所述第一密封膠套的預處理,在所述第一密封膠套內壁開設第一凹槽,使得所述第一密封膠套的內壁與所述第一加勁環、所述加勁肋咬合。便于所述第一密封膠套穩定地固定于所述定位鋼套管外,便于第一密封膠套與鉆孔孔壁、注漿鋼管緊貼密封。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三中:所述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包括主套管,所述主套管包括第二定位環,在所述第二定位環的一側連接出漿管,另一側連接進漿管,在所述出漿管外套設第二密封膠套,將所述出漿管插入所述注漿鋼管的尾端,將所述第二密封膠套卡在所述出漿管與所述注漿鋼管內壁之間,并在所述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與所述注漿鋼管之間安裝限位部件。將所述出漿管插入所述注漿鋼管的尾端,所述第二密封膠套能夠在注漿鋼管內壁形成密封,實現止漿功能,而且規避了潮濕環境焊接作業的用電安全隱患,保證了作業安全。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步驟三中:在所述出漿管外表面設置多個環向企口,在所述注漿鋼管的尾部開設定位孔,將所述限位部件插入所述定位孔、穿過所述第二密封膠套,進而與所述企口卡接。將所述限位部件沿注漿鋼管尾部的定位孔轉入所述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使得所述限位部件與所述企口卡接,可以限制所述注漿鋼管與所述主套管的相對位置,避免注漿的過程中,所述主套管的首端從所述注漿鋼管滑出。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在所述注漿鋼管的尾部沿鋼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其特征在于:/n包括以下步驟:/n步驟一:清理鉆孔,將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插入所述鉆孔內;/n步驟二:將注漿鋼管的首端插入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內,沿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將所述注漿鋼管插入所述鉆孔,且使得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與所述注漿鋼管、所述鉆孔孔壁密封;/n步驟三:將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的首端插入所述注漿鋼管的尾部,且使得所述注漿鋼管與所述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連接處密封;/n步驟四:在所述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的尾端連接注漿設備,進行注漿作業。/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清理鉆孔,將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插入所述鉆孔內;
步驟二:將注漿鋼管的首端插入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內,沿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將所述注漿鋼管插入所述鉆孔,且使得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與所述注漿鋼管、所述鉆孔孔壁密封;
步驟三:將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的首端插入所述注漿鋼管的尾部,且使得所述注漿鋼管與所述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連接處密封;
步驟四:在所述注漿鋼管尾端止漿連接裝置的尾端連接注漿設備,進行注漿作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一中:所述鋼管注漿孔壁封漿裝置包括定位鋼套管,在所述定位鋼套管的一側活動連接卡箍,在所述定位鋼套管的外部套設第一密封膠套,將所述定位鋼套管插入所述鉆孔內,將所述卡箍留在所述鉆孔外;
所述步驟二中:將所述注漿鋼管的首端插入所述定位鋼套管內,將所述第一密封膠套卡在所述鉆孔孔壁與所述注漿鋼管之間,再使用所述卡箍緊固所述注漿鋼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一中:所述定位鋼套管包括鋼套管本體,在所述鋼套管本體的一端固定連接第一定位環,將所述卡箍活動連接于所述第一定位環上,將所述定位鋼套管本體插入所述鉆孔內后,將所述第一定位環固定于所述鉆孔外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鋼管注漿末端止漿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一中:在所述鋼套管本體外設置第一加勁環和加勁肋,再將所述第一密封膠套套設在所述第一加勁環和所述加...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代文紹,常鳳琴,馮秀祥,舒興權,田華川,崔蕪滔,楊瑞文,
申請(專利權)人:常鳳琴,代文紹,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