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馬鈴薯種植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包括車體,車體頂部位置處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內部設置有起壟板,并且起壟板的一端貫穿車體并延伸至車體的下方,固定框的內部設置有刮平機構,固定框的內部設置有播種機構,固定框的內部設置有調節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僅提高了起壟裝置使用時的便利程度,擴大了起壟裝置的使用范圍,而且提高了起壟裝置使用時的實用性。性。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馬鈴薯種植
,具體為一種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馬鈴薯又名山藥蛋、洋芋、洋山芋、洋芋頭、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陽芋、地蛋、土豆等,種植馬鈴薯等農作物時,需要對農田的土壤進行起壟,目前,平原地區使用大型農業機械起壟,但大型農業機械不便在山地、丘陵地區和果園林地使用,有些地方山地、丘陵和果園林地使用手扶拖拉機配套的犁來起壟。
[0003]經檢索,專利號為202120566129.4,名稱為一種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的技術,包括機殼,機殼左側的底端連接有牽引板,牽引板的頂部設置有蓄電池,機殼兩側的底端設置有滾輪,通過研究分析發現,雖然具有能夠改變起壟條的起壟深度的優點,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如下缺點,首先,起壟裝置在使用時調節起壟深度一般較為繁瑣,從而嚴重的影響了起壟裝置使用時的便利程度;其次,起壟裝置在使用時很難實現施肥播種的功能,從而縮小了起壟裝置的使用范圍;再次,起壟裝置在使用時難以實現對土地刮平的功能,從而降低了起壟裝置使用時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起壟裝置使用時調節起壟深度一般較為繁瑣,很難實現施肥播種的功能,以及難以實現對土地刮平的功能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包括車體,車體頂部位置處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內部設置有起壟板,并且起壟板的一端貫穿車體并延伸至車體的下方,固定框的內部設置有刮平機構,固定框的內部設置有播種機構,固定框的內部設置有調節機構。
[0006]優選的,刮平機構的內部分別包含有滾珠、固定板、移動桿、緊壓彈簧與刮板,固定框的內部設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底部固定有移動桿,并且移動桿的一端貫穿車體并延伸至車體的下方,同時,移動桿的底部固定有刮板。
[0007]優選的,固定板一側的表面皆設置有等間距的滾珠,且滾珠與固定板相互轉動配合,并且滾珠一側的表面與固定框的內壁緊密貼合,移動桿的表面套裝有緊壓彈簧,且緊壓彈簧的一端與車體的底部相固定連接,并且緊壓彈簧的另一端與刮板的表面相固定連接。
[0008]優選的,播種機構由播種箱、連接塊、固定螺桿、調節螺筒、擋板與密封墊構成,固定框的一側設置有播種箱,且播種箱的一端依次貫穿固定框與車體并延伸至車體的下方,播種箱的下方設置有擋板,且擋板的一側固定有密封墊,并且密封墊一側的表面與播種箱的表面緊密貼合。
[0009]優選的,播種箱的一側固定有連接塊,且連接塊的一側固定有固定螺桿,固定螺桿的表面套設有調節螺筒,且調節螺筒與固定螺桿相互螺紋配合,并且調節螺筒與擋板相互
轉動配合。
[0010]優選的,調節機構的內部包含有調節螺桿、移動螺筒、滑槽與滑塊,固定框的內部通過軸承連接有調節螺桿,且調節螺桿的表面套設有移動螺筒,并且移動螺筒與調節螺桿相互螺紋配合,同時,移動螺筒的一端與起壟板的表面相固定連接,移動螺筒一側的表面固定有滑塊,且滑塊一側的固定框內壁開設有滑槽,并且滑槽與滑塊相互滑動配合。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不僅提高了起壟裝置使用時的便利程度,擴大了起壟裝置的使用范圍,而且提高了起壟裝置使用時的實用性;
[0012]1、通過設置有調節螺桿、移動螺筒、滑塊以及滑槽,轉動調節螺桿,使調節螺桿帶動移動螺筒運動,在移動螺筒的作用下帶動起壟板上下運動,此時,移動螺筒帶動滑塊在滑槽的內部滑動,在滑塊的作用下對移動螺筒進行導向,實現了起壟裝置便于調節起壟深度的功能,從而提高了起壟裝置使用時的便利程度;
[0013]2、通過設置有調節螺筒、固定螺桿、擋板以及密封墊,轉動調節螺筒,使調節螺筒在播種箱一側的固定螺桿的表面轉動,在調節螺筒的作用下帶動擋板運動,從而帶動密封墊運動,在擋板的作用下對播種箱內部的肥料或種子進行攔擋,在密封墊的作用下增加了對播種箱內部的肥料或種子的攔擋效果,肥料或種子通過播種箱與擋板和密封墊間的縫隙流出,實現了起壟裝置施肥播種的功能,從而擴大了起壟裝置的使用范圍;
[0014]3、通過設置有刮板、緊壓彈簧、移動桿以及滾珠,在刮板的作用下對土地進行刮平,當刮板工作時,在緊壓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帶動移動桿運動,此時,移動桿帶動固定板在固定框的內壁滑動,在固定板的作用下帶動滾珠轉動,對固定板進行潤滑導向,實現了起壟裝置對土地刮平的功能,從而提高了起壟裝置使用時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的三維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的圖2中刮平機構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技術的圖2中播種機構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車體;101、固定框;102、起壟板;2、刮平機構;201、滾珠;202、固定板;203、移動桿;204、緊壓彈簧;205、刮板;3、播種機構;301、播種箱;302、連接塊;303、固定螺桿;304、調節螺筒;305、擋板;306、密封墊;4、調節機構;401、調節螺桿;402、移動螺筒;403、滑槽;404、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同時,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性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
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車體1,車體1頂部位置處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框101,且固定框101的內部設置有起壟板102,并且起壟板102的一端貫穿車體1并延伸至車體1的下方。
[0022]進一步地,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固定框101的內部設置有刮平機構2,且刮平機構2的內部分別包含有滾珠201、固定板202、移動桿203、緊壓彈簧204與刮板205,固定框101的內部設置有固定板202,且固定板202的底部固定有移動桿203,并且移動桿203的一端貫穿車體1并延伸至車體1的下方,同時,移動桿203的底部固定有刮板205,固定板202一側的表面皆設置有等間距的滾珠201,且滾珠201與固定板202相互轉動配合,并且滾珠201一側的表面與固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包括車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1)頂部位置處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框(101),且固定框(101)的內部設置有起壟板(102),并且起壟板(102)的一端貫穿車體(1)并延伸至車體(1)的下方,所述固定框(101)的內部設置有刮平機構(2),所述固定框(101)的內部設置有播種機構(3),所述固定框(101)的內部設置有調節機構(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平機構(2)的內部分別包含有滾珠(201)、固定板(202)、移動桿(203)、緊壓彈簧(204)與刮板(205),所述固定框(101)的內部設置有固定板(202),且固定板(202)的底部固定有移動桿(203),并且移動桿(203)的一端貫穿車體(1)并延伸至車體(1)的下方,同時,移動桿(203)的底部固定有刮板(20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2)一側的表面皆設置有等間距的滾珠(201),且滾珠(201)與固定板(202)相互轉動配合,并且滾珠(201)一側的表面與固定框(101)的內壁緊密貼合,所述移動桿(203)的表面套裝有緊壓彈簧(204),且緊壓彈簧(204)的一端與車體(1)的底部相固定連接,并且緊壓彈簧(204)的另一端與刮板(205)的表面相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馬鈴薯種植的起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種機構(3)由播種箱(301)、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潔,巴桑江才,
申請(專利權)人:高潔,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